中国传统色彩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中西设计美学观念比较
中西方的设计美学观念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上,不仅体现在我们之前讲过的图案造型观、器具造型观、空间设计观念上,也体现在各自不同的色彩观上。

第四节中西色彩观比较
一、中国传统色彩观
1.五色观
中国传统色彩观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五色观”,它形成于先民们长期的生产和实践中,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推动下,逐步完善成一套以自然观和社会观相结合的色彩理念——“五色体系”。

通过五种单色即“青,赤,黄,白,黑”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意志。

“五色”一词出现时,只有“五色”总称,而未一一列出五色之名。

最早说明具体哪五色的,是在《周礼·考工记》。

其中记载道:“画缋[huì]之事:杂五色。

东方谓之青,西方谓之白,南方谓之赤,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将五色崇拜同方位观念相联系,这里所体现出来的色彩具有了特定的象征意义,每个色相各对应了天地东西南北。

而后又发展出了“五色与五行论”。

使五色不仅与五方相对,又分别指五行和四时,五方是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东方谓之青(青龙)为木主春(青风(春风);青阳(春天;青帝(春神);青宫是指太子居东宫),南方谓之赤(朱雀)为火主夏,西方谓之白(白虎)为金主秋,北方谓之黑(玄武)为水主冬,中央为土,黄色。

解释起来就是:青色,相当于温和之春,为木叶萌芽之色;赤色,相当于炎热之夏,为火焰燃烧之色;白色,等于清凉之秋(金秋、金风),为金属光泽之色;黑色等于寒冷之冬,为水,为深渊无垠之色;黄色,相当于土,为地气勃发之色。

简化就是,木为青色,火为赤色,金为白色,水为黑色,土为黄色。

阴阳五行说将五行与五色相匹配,金、木、水、火、土与白、青、黑、赤、黄相对应,并将色彩赋予一定的文化内涵。

五色与五行结合,原因有:
①五行是产生万事万物本源性的五种元素,而五色是色彩的本源之色,是一切颜色的基本元素,五行结合生百物,五色结合生百色,五色论完全符合五行论的理论。

②五色为五行的象征,是天地四时万物本身色彩的一种高度概括和提炼。

五行有相生相克理论,那相对应的五色同样的也就有了相生相克。

五行有‘五行相生’和‘五行相克’。

‘五行相生’是互相生旺的意思,表示生成化育,‘五行相克’就是互相反驳、制衡。

五行中,唯一有生命活力的是木,生命需要由水滋润才能成长,故“水生木”。

人类最早取得的人造火种是钻木取火,所以“木生火”,生命在于运动,生命运动过程亦即能量释放过程,亦即火的生成过程。

在能量释放殆尽时,生命
也走到尽头,只剩下一堆灰烬,生命归于一抔黄土,故“火生土”。

土属中性,是向上、外向、扩张发挥到极致的转折点,蕴藏着盛名气机,以及向下、肃杀、收敛之力,故“土生金”。

“金生水”,古人认为地藏气,气升化为云,降为雨。

这就是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的循环状态。

大家回忆一下中国古代建筑中,无论是殿堂或是宅第,柱子和门窗若是木制的,那所选用的颜色从来都只是黑色或者红色,很难见到有其他颜色的柱子。

究其原因,若是从五色审美的角度推断,大致是柱子和门窗由于是木材所制,那么与之相生的是火与水,所以分别对应的是红黑两色。

而与其对应的黄白两色所代表的是土与金,正好与木相克,所以禁用。

当然,这也仅仅是从一方面推断古人在建筑装饰上的用色偏好,但这样的现象确实存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各个装饰细节上。

贯穿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五色观”作为一种审美理论,无论是在工艺装饰,经济文化,政治舞台上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上到统治阶级,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以它作为审美标准。

乃至到了今天,我们的建筑装饰色彩设计依然效法其用色理念,以求传达中华传统精神。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众可以参观49米、41米、33米三层展区。

然而在中国馆60.6米层,还有“神秘”的一层,不对外开放,用于接待贵宾、会议和展陈。

该顶层8000平米的空间,是按照中国传统五方正位的东西南北中和四方偏位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九宫的格局划定的。

五方正位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演绎着青黄赤黑白的空间色调;而偏位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又彰显着丹青、玄青和赤白、玄白的色调。

各厅简介西北厅为玄白厅,展示水墨、国画。

正北厅为玄厅。

北厅五行属水,水色玄(即黑色)。

为此,艺术品则以传统书法的《论语》和《道德经》展示其中。

东北厅为玄青厅,展示陶艺。

正西厅为白厅,属金,金对应的颜色是白色,该厅以展示纤维艺术为主。

正东厅为青厅,属木,木色青,具有万物复苏之气,该厅展示专青瓷陶艺屏风。

西南厅为赤白厅,内是水彩艺术。

正南厅为丹厅。

南属火,火色赤,为此该厅内由唐明修教授创作的丹漆屏风是空间中的亮点。

东南厅为丹青厅,展示油画水彩。

所以,对于古代五色观及其美学意义的探讨一直是设计工作者们必不可少的课题。

除了传统的“五色观”外,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色彩观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色彩观,同样为我国古典色彩美学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2.儒家的色彩观
儒家色彩美学思想把色彩美与“仁”、“德”、“善”等道德规范联系起来。

强调“礼”的规范和“仁”的意义, 极力维护周时建立的色彩典章制度,把“五色”定为正色,把其它色定为间色,并赋予尊卑贵贱等级的象征意义,分别代表君
臣民上下关系,色彩装饰不可混淆,更不可颠倒。

《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中写到,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孔子斥责齐恒公“恶紫夺朱”,实际意思是认为间色紫夺走了正色赤的地位,夺正为不“仁”,违背了礼制规范。

东汉的儒家为了抬高君权,吸取了五行理论,突出了“五行”和“五方”中“土居中央”的观点,把土说成是一切元素的根本,因此中央是高高在上的,这也就突出了黄色的地位。

三国曹丕接受了这一说法,定黄色为正色之首。

之后,隋唐皇帝亦效法。

从宋开始,正黄色进一步为皇室专用,滥用即获罪。

因此,本无高低之分的诸色彩便有了明确的贵贱之分。

色彩的等级制度还表现在我国的建筑方面,并随着历史的演进,越趋严格。

等级越高,用色就丰富,越加彰显其高贵华丽。

而等级最低的民居,就只能用无彩系的灰色、黑色、白色。

这也是造成我国古代民居无彩色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决定了传统民居的朴素风格。

由于自古中国历代大多数朝代都将都城置在北方,(除南京等极个别城市以外。

)所以中国的民居越往南黑白色差就越加鲜明,从而深化了尊卑等级观念。

这一点上,儒家色彩观在此起了很大的影响。

“比德”是儒家色彩美学思想的另一主要特色,有深刻的意义。

在这里,‘比德’之‘德’指伦理道德或精神品德,‘比’意指象征或比拟。

”比德说的基本特点是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们的某种道德情操,使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人格化,人的道德品性客观化,其实质是认为自然美美在它所比附的道德伦理品格,自然物的美丑及其程度,不是决定于它自身的价值,而是决定于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

从儒家“比德”的色彩观念看来,色彩之所以美, 是因为色彩的装饰暗示人的美德,从色彩的装饰中可发现人的高尚人格,儒家的这种类比思维方式对中国色彩艺术形成特定的象征意义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无疑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我国戏剧脸谱色彩斑澜,不同色彩化妆赋予特定的寓意,暗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品德,如:红色表示忠勇,黄色表示刚猛,黑色表示刚直不阿,白色表示奸诈阴险。

那么面对儒家的文礼隆盛、五色绮丽,道家的色彩观是什么样的呢?
3.道家的“色”
道家主张淡泊无为的思想,在色彩上追求自然的平淡的朴素之美。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老子把社会的争乱归罪于五色、五音、五味等艺术活动与享受,他认为艺术带来了五官功能的退化和人的自然本性的破坏,给社会造成灾难。

所以人们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追求恬淡的生活。

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家认为一切事物的生成与变化都是有和无的统一,而无是最基本的,无就是“道”。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实出于虚,有无相生,虚实相宜。

五色生于无色,五色与白(无色)相生、相和。

所以阴阳高于万物,黑白高于五色。

道家选择黑色和白色为道的象征色彩,认为黑白是高居于其他一切色之上的色,有无相生。

这就是道家的建筑以及服色多用黑色的原因。

著名的太极图也选择了黑白两色。

道家对黑白色彩的使用集中的体现了中国的人文思想,奠定了黑白在中国绘画用色中的重要地位。

并且,道家的这种“有无相生”、“黑白相生”的观念对文人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纵现古代中外色彩观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中国色彩观尤其是经过两千多年的“五色观”色彩理论,不仅支配了我们艺术风格的形成,还广泛影响着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礼仪等诸多方面,沿着一条由感知理念象征的道路向前发展。

总的看来,中国传统的色彩观有如下特征:
一、象征性
中国的色彩观与中国的儒道释哲学有直接的联系,所以色彩的内涵比较丰富,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和伦理特征。

二、主观意向性
中国的色彩是抽象的总结,不是对客观现实的描摹,因此色彩的选用并不是模仿自然,而是一种意蕴的表现。

尤其是水墨画中的黑与白的使用更是如此。

三、装饰性
中国传统色彩更多注重抽象的含义,具有装饰性,所以,不能以是否符合客观对象作为评价色彩的标准,更多地体现一种装饰的美感。

确切的讲,中国的色彩是一种符号语汇。

根据中国色彩观的特点,应当思考当代中国设计中颜色的运用能否脱离仅按照色谱的配色方法进行配色的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