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流联系视角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以保定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人流联系视角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特征分析

——以保定市为例

王骏

摘要:近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保定市位于京津冀核心区域,紧邻北京市,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聚焦城镇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基于人流联系视角,结合统计数据与手机数据,通过位序-规模、城市首位度变化趋势分析城镇人口发展趋势,通过现状人流联系规模、人流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现状城镇人流联系特征,以此讨论保定市城镇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保定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人流联系吸引量较高,但保定市城镇人口集聚趋势以中小城镇为主,且保定市中心城区腹地、人流联系紧密地区均局限于部分市辖区范围内,保定市中心城区的极化效果不足,未来发展规模的同时需进一步强化辐射能力。涿州市、定州市、高碑店市具有成为保定市次级中心的潜质,但涿州市、定州市对周边县市的吸引力不明显,其城际间人流联系特征更强。保定市东部地区人流联系网络化的结构特征初显。

关键词:市域城镇空间结构,人流联系,保定市

1引言

城镇体系空间规划作为重要的规划管理工具,具有主导城乡空间结构调整,引导生产要素流动、集聚的作用(邹军等,2001)。在城镇空间结构方面,国内相关研究较关注区域层面城镇群发展演化过程(何伟,2002;肖磊等,2011)和空间结构类型特征(李浩,2008),地区特征的个案研究也以区域城镇群空间结构特征为主(江佳遥,2010;刘卓超,2012)。在研究的技术方法方面,早期关于城镇要素联系的定量研究方法以理论模型(朱英明等,2002;李震等,2006)、交通要素联系特征(苗长虹,2006)为主,理论化、间接性反映城镇间人口联系特征。伴随数据技术方法的发展,有学者通过手机数据、社交网络数据等新兴数据来研究城镇间人流联系特征(甄峰,2012;姚凯,2016),但采用的数据源较单一,缺少相互验证的过程。总体来看,在市域尺度关注城镇间人流联系,结合传统研究方法与新兴数据的城镇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较少。

近年,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保定市位于京津冀核心区域,紧邻北京市,是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中央政治局,2015)中,保定市位于京保石发展轴和中部核心功能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承担非首都功能疏解重任,担负京津保率先联动职责,也是河北经济增长极。在《河北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建设规划(2016-2020)》(河北省人民政府,

2016)中进一步明确保定市要着力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能力,加强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功能承接平台建设。保定市城镇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聚焦城镇发展的基本要素:人口,从城镇人口发展趋势和现状城镇人流联系特征两个方面讨论保定市城镇空间结构特征。

2研究技术路线

本文从分析城镇空间结构发展趋势入手,通过往年统计数据研究保定市城镇人口变化特征,作为城镇人流联系特征的趋势背景。方法上使用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保定市各县市区城镇人口规模和城镇位序之间定量关系的变化趋势和城市首位度法分析保定市中心城区与其他城镇规模关系的变化趋势。

在趋势背景下,通过手机数据研究城镇人流联系现状特征。利用手机数据研究区域城镇空间关系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依据城市网络联系强度,从城镇等级体系、中心城市腹地和区域发展廊道三个方面对区域城镇体系现状进行综合评估(姚凯,2016),依据城市网络联系流量、联系流向提出吸引力法、优势流法两种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测度方法(钮心毅,2017)。不同于区域尺度的城镇空间结构,市域尺度下,由于城镇规模以中小城镇为主,且空间距离上满足当日往返交流的可达性,中小城镇对于高等级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依赖度较高,其相互的交往、依存关系更为显著。本研究关注市域各城镇等级规模特征的同时,注重城镇间的人流联系的空间结构特征。本部分研究由中国联通提供数据支持,从城镇的外、内向联系两个方面研究城镇等级规模特征;从中心城区腹地范围、次中心城镇影响范围和城镇人流联系的网络结构特征3个方面研究人流联系空间结构特征。(图1)

图1 研究过程示意图

2.1研究范围与基础数据

保定市行政区划包括24个县市区(图2),包括市辖5区、3市、15县,省直管1市,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现状常住人口约1155万人(2015年末,包括省直管定州市)。其中市辖满城区、徐水区、清苑区在2015年由市辖县调整为市辖区,区内现状城镇发展空间分布相对独立,市辖莲池区和竞秀区是现状保定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的主要承载地,故本研究中将莲池区、竞秀区当作保定市中心城区,将满城区、徐水区、清苑区当作独立的城镇。

图2保定市行政区划

本文研究结合统计数据与手机数据。选取2001年至2016年相应年份的保定市统计年鉴数据和2016年6月保定市及周边主要城市(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的联通手机数据,涉及共1569万联通手机用户,其中保定市的用户数共177万。利用2016年统计年鉴数据与手机数据作各县市区常住人口规模、城镇人口规模与联通手机用户数量的线性回归分析(图3),各县市区常住人口与手机用户数量相关性弱,但城镇人口规模与手机用户数量相关性较强。虽然进行比较的样本数量较少,且城镇人口规模与手机用户数量在统计范围与口径上有一定差异,但考虑到城镇人口手机设备持有率明显高于农业人口这一常理,在研究保定市城镇空间结构特征方面,联通手机数据具有一定代表性。

图3 2015年末保定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城镇人口与2016年6月联通手机用户数比较2.2城镇人口规模发展趋势研究

选取2000、2005、2010、2015年末保定市各县市区城镇人口规模作为位序-规模法则和首位度法研究的基础数据。

位序-规模法则从区域整体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规模城镇在整个区域中的位序关系。现在广泛应用的是在Lotka模式基础上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后的公式(周一星,2004),公式如

下:

式中,P i是第i个城镇的人口规模,R i是第i个城镇的位序,P1是首位城镇的人口规模,

q为常数,或称为Zipf指数。q的数值与变化情况可以反映区域内城镇人口规模分布情况,

q值越大,区域内城镇间人口规模差距越大,城镇人口规模分布相对集中;q值越小,区域

内城镇间人口规模差距越小,城镇人口规模分布相对分散。通过研究q值的多年变化情况,

分析区域内城镇人口规模分布的“集中-分散”发展趋势。

首位度法同样从区域角度出发,研究区域内首位城镇与其他城镇的比例关系。通常采用

2城市指数、4城市指数、11城市指数三个首位度指数相结合分析首位城镇与其他城镇的比

例关系(许学强等,2008)。公式如下:

2城市指数公式(2)

4城市指数公式(3)

11城市指数公式(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