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

实践教学调研成果

关于“重庆市‘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及实施效果

姓名:彭启梦;学号:52161538107 ;专业:材料化学工程;成绩:“十二五”时期,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金融危机催使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在给我国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物质基础日益增强,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各种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未来较长时期的工作主线。重庆面临更多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形成的一系列发展优势将进一步释放效应,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特殊战略地位将更加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将更加坚实,在此背景下,2011年1月14日重庆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重庆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主要通过网上信息搜索、查阅相关文献。通过查阅重庆市和四川省的官方公布数据,结合所收集的十一五规划的资料,并对十二五规划的5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地区生产总值、三大产业结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环境保护与治理)及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及比对周边省市得出调研结论。可以看出,“十二五”时期是很不平凡的五年,是我市发展势头好、城乡面

貌变化大、人民群众实惠多的五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务实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在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健康、持续、较快的发展态势,规划实施总体情况良好,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的进度高于预期。

二、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的5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对比分析(一)地区生产总值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8%,总量突破1.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查阅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可知,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与十一五末进行比较,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比之十一五末增加了一倍,十二五”前4年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前10年(“十五”、“十一五”两个时期)之和。

与四川省十二五进行比较,四川省2015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5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0%,与重庆市的增长率基本持平。(二)三大产业结构

重庆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换发展动力,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汽车、电子、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6%,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服务贸易五大专项年均增长35%以上。2015年末,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与十一五末进行比较,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 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 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 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 1.8 个百分点。综合分析,十二五末增长率达到99.13%。

与四川省十二五末进行比较,2015年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2.4:48.9:38.7,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0个百分点,非农产业比重为87.6%,非农产业中服务业占GDP比重比2010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从中可以发现,重庆市第三产业占产业结构比重更大,产业结构优化效果更明显。

(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十二五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10 元,比上年增长9.6% 。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239 元,增长8.3%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10505 元,增长10.7% 。

与十一五末进行比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968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383.27 元。我们可以知道,相对于十一五末的数据,十二五末重庆居民收入实现了两个跨越:一是全体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2万元;二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了1万元。同时,居民收入结构继续优化,城乡差距持续缩小。

与四川省十二五末进行比较,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34元,2011-2014年均增长12.1%;农村居民人均纯可支配收入8803元,2011-2014年均增长14.7%。重庆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略高于四川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进一步得到提高。

(四)居民消费价格水平(CPI)

2015年,重庆市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1.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9%。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2.4%。全市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5140元,增长9.6%。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742元,增长8.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38元,增长12.0%。

与十一五末进行比较,2010年,重庆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2.6%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4.7%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0.1% 。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0.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 1.8%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比上年上涨4.6% 。通过对比增长率,可以看出,物价增长相比于十一五末等到了一定的控制,增长势头减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