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明强:魅力课堂——让数学焕发应有的魅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魅力课堂:让数学焕发应有的魅力

泉州师范学院苏明强

摘要:数学的魅力在于冰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思考,体现在它的神奇和美妙,课堂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和美妙,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本文提出魅力课堂的基本构想,阐述魅力课堂的教学主张、教学策略和设计原则。

关键词:魅力课堂;教学主张;教学策略;设计原则

张奠宙先生认为“教师的任务是把知识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散发着数学的巨大魅力,教师通过展示数学的美感,体现数学的价值,揭示数学的本质,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这才是美好的数学教育。”那么,数学的魅力是什么?如何才能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

笔者在大学和小学进行长达14年的思考、研究与实践,在大学相关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成功,让大学生重新喜欢甚至爱上了数学,在大学生的鼓励下,2010年开始研究小学数学的魅力课堂,并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笔者认为:数学的魅力在于冰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思考,体现在它的神奇和美妙,课堂的魅力在于通过师生的共同演绎,让数学焕发出应有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和美妙,感受到数学思考的乐趣。2014年笔者曾经撰写一篇文章《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提出了初步构想,下面,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与研究,进一步阐述魅力课堂的教学主张、教学策略和设计原则等三个问题,与同仁商榷!

一、魅力课堂的教学主张

历经8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与探索,逐步形成并提出了魅力课堂的基本主张:坚定魅力数学的信念,坚守魅力课堂的梦想,通过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焕发生命应有的活力。这里包含三层含义,一是魅力课堂的理想信念——坚定魅力数学的信念,坚守魅力课堂的梦想;二是魅力课堂的教学策略——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三是魅力课堂的价值取向——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焕发生命应有的活力。

二、魅力课堂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单靠“喜洋洋”“灰太狼”“光头强”“熊大、熊二”等外在素材来吸引学生,这不是长久之计,不是数学自身的魅力。我们应该从数学的外部转向数学的内部,从根源上寻找数学的魅力,在教学中,通过把握数学本质,融入数学思想,突出数学思考,让课堂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让学生体验到思考的“乐趣”。

1、把握数学本质,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神奇

数学本质是基于知识又高于知识的本位思考,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那么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这是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魅力的重要前提。

如何才能把握好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抓住核心知识,认真思考三个问题: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其中,是什么?是追问教学内容数学本质的一个核心问题,它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本位思考,从哪来?到哪去?这两个问题是从知识生长和发展脉络的角度思考教学内容,属于追问数学本质的辅助性问题,因此,是什么?从哪来?到哪去?这是我们把握好教学内容数学本质的三个关键性问题。

比如:《确定位置(数对)》一课,这是方向与位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数对”的概念。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本节课就是教“数对”的概念,让学生会读、会写、会用也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和教学,没有真正体现出数学的神奇和奥秘,这样的课堂没能很好焕发出数学应有的魅力。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数学本质,这是魅力课堂的根本性问题,我们既要基于“数对”,又要超越“数对”,认识到数对的数学本质是“物体位置的一种量化表达形式”,这里包涵两层含义,一是数对是物体位置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二是数对是物体位置表达形式的量化结果,正因为“数对”对物体的位置采用“量化表达”的形式,才达到精准“确定位置”的神奇效果,这是“数对”和“方位词”在表达物体位置上最为本质的区别。

“数对”从哪来?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已经认识了“前、后、左、右、上、下”和“东、南、西、北”等方位词,学会了用方位词表达物体的大致位置,数对是物体位置表达形式的一次优化。“数对”又要到哪去?通过梳理不难发现,小学数学中“数对”的概念,到了

中学的平面解析几何,就被平面中“点的坐标”所取代,并统一称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到了大学的空间解析几何,就被空间中“点的坐标”所取代,并进一步拓展为横坐标、纵坐标和竖坐标,用三维坐标来确定空间中物体的位置。从小学的“数对”到中学的“二维坐标”再到大学的“三维坐标”,表达形式和名称都变了,但是,本质不变,都是物体位置的量化表达形式。

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握好“数对”的这一数学本质,把前面的方位词和后面的坐标有机联系起来,通过巧妙设计一些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物体位置表达方式从不精确到精确的过程,感受精确表达物体位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体会量化表达的优越性,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很好展现出数学的神奇一面,这样,从数学本质的角度,才能更好绽放出魅力课堂的风采。

2、融入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美妙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和方法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与概括,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是数学教学的精髓。教学时,如果我们能够在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恰当地融入数学思想,那么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这是让课堂焕发数学应有魅力的根本保证。

如何才能准确挖掘出教学内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呢?笔者认为: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数学思想都有哪些?一般认为: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思想、推理思想和建模思想,抽象思想包括集合思想、分类思想、对应思想、符号表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变中不变思想、极限思想等,推理思想包括归纳思想、演绎思想、转化思想、类比思想等,建

模思想包括简化思想、量化思想、方程思想、函数思想、优化思想、随机思想、统计思想等。其次,我们还应该明确数学思想都在哪里?数学思想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一般地,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常常蕴含抽象思想,在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中常常蕴含推理思想,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常常蕴含建模思想,然而,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蕴含什么数学思想,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属于三角形的再认识。它是三角形认识的一次升华,是从图形外部感知到内在规律的一次探索过程,是从图形要素的认识到要素(角)之间关系的一次递进过程,是从直观观察到思想感悟的一次体验过程,它是将来进一步认识其他几何图形、探索图形奥秘的重要基础。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数学结论的探索过程中,如果从数学知识形成的角度分析,数学结论是数学规律的一种抽象,蕴涵着抽象思想,主要是变中不变的思想,也就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变”了,却蕴涵着“不变”的规律——内角和都等于180度;如果从数学知识发展的角度分析,它蕴涵着推理思想,为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我们可以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三类三角形中,分别选取一个代表进行研究,获得猜想,得出一般结论,这是一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蕴涵着归纳思想;如果从知识拓展的角度分析,我们把三角形内角和问题拓展到其他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启发学生思考,通过把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的办法,把多边形内角和问题都变成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