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今》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今》读后感
还记得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有一首诗叫《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教育我好好珍惜今天。

今天又读了李大钊的《今》,好像又回到了初中的年代,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珍惜了多少的今天呢,让人感想颇多。

1918年的李大钊,把青年人中出现的三种不尽人意的情况,或思念过去,或沉迷现在,或空想未来,展现的淋漓尽致。

李大钊深知青年肩负的历史使命于责任,因此有感而发,透辟的论述了过去、现在、未来的三者的辩证关系,以此勉励他们要立足现实、珍惜现在。

李大钊说道: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因为他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他可以宝贵。

为甚么“今”最可宝贵呢?最好借哲人耶曼孙所说的话答这个疑问:“尔若爱千古,尔当爱现在。

昨日不能唤回来,明天还不确实,尔能确有把握的就是今日。

今日一天,当明日两天。


为什么说“今”是最易丧失?因为,宇宙如此之大,刻刻流转,绝不停留。

时间这个东西,不会因为我爱他,稍稍留在人间留念。

茫茫百千万劫,究竟哪一刹那是我的“今”?是我的“现在”?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般,已成“过去”了,我要糊糊涂涂的把他丢掉,岂不可惜?
用一句现在人常说的一句话,“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来解释,很真,很正,真真正正。

有的哲学家说,时间有“过去”与“未来”,但没有“现在”。

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有的哲学家说,时间但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

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一凑合而成的。

吾人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里面,所激起的波澜声响,都向永远流动传播,不能消灭。

屈原的“离骚”,永远使人人感泣。

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呼应于永远的时间与空间。

一时代的变动,绝不消失,仍遗留于次一时代,这样传演,至于无穷,在世界中有一贯相联的永远性。

昨日的事件与今日的事件,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

此数个复杂事件与明日的数个复杂事件,更合构成数个复杂事件。

势力结合势力,问题牵起问题。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

“过去”“未来”的中间全仗有“现在”以成其连续,以成其永远,以成其无始无终的大实在。

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

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

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

如今的社会,如今的人,已经不将“过去”和“现在”看的多么紧密相连,不管不顾你的过去,只要如今条件适合,也不会考虑未来,得过且过,有人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人做和尚连钟也不撞,也有人高高在上,屁股指挥着大脑,颠倒黑白,不知过去和未来,唉,故人也不如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