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台梭利教学法

第一节蒙台梭利教学法

蒙台梭利是近代史上最为杰出的幼儿教育思想家与改革家之一,在致力于幼儿教育实验的基础上,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幼儿教育理论和方法,并将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法发展成一项国际化运动,对世界的儿童教育改革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蒙台梭利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一)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出她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她强调“内在的生命力”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动力,她认为个体与生俱来的这种神秘力量的赋予了个体积极的生命活动,并驱使儿童的生命活动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心理“敏感期”;同时蒙台梭利也关注环境与教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强调为儿童创造“有准备的环境”来保障儿童的自发活动。具体地说,蒙台梭利的儿童观体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强调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独特的心理胚胎期。她认为人类有两个胚胎期:一个是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可称为“生理的胚胎期”;另一个则是人类独有“心理(精神)胚胎期”(0-3 岁),这个时期是人类心理活动产生与发展的最重要时期。

其次,蒙台梭利认为婴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感受能力与特殊的鉴别力,称为“吸收心理”。儿童这种自然吸取与创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没有的,在蒙氏《有吸收力的心理》中,这样阐述“成人接受印象并将其存储于大脑中,但成人自己依然与其保持分离,就像一个花瓶与其容纳的水相分离一样。然而婴儿却要经历一个转化的过程,印象不仅进入其心理,而且形成其心理。这些印象本身在儿童身上得到具体化,儿童创造了自己的‘心理肌肉'。用于发现周围的事物,儿童的这种心理叫‘吸收的心理

'。” 为此,教育者必须为儿童尽可能创造“有准备的环境”并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供儿童吸收。

第三,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也有着与动物生理发展中类似的“环境敏感期”现象。如果儿童不能在敏感期从事协调的活动,或者说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就会永远失去并永远失去这个自然取胜的机会。蒙台梭利还试图区分了儿童不同心理的敏感期: 感觉的敏感期(2 到5 岁)、秩序的敏感期(1 岁到4 岁) 、细节的敏感期(2 岁到5 岁)、语言的敏感期(2 月到8 岁)、手的动作敏感期(1.5 岁到3 岁)、行走动作敏感期(1 岁到6 岁)。

第四,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6 岁),分为心理胚胎期(0-3 岁)和个性形成期(3-6 岁)。在0-3 岁心理胚胎期,儿童主要借助吸收力来适应生活,无意识地感受周围的环境。3-6 岁个性形成期是儿童心理从无意识向有意识发展的转折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继续充实和发展着3 岁前的各种能力并予以有意识地加工,儿童独特的个性色彩在不同生长环境与内在本能的交融中形成着。第二阶段(6-12 岁),是儿童增长学识与艺术才能,有意识地学习时期。这一阶段的儿童心理已有了很大的稳定性,开始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产生道德意识与责任感。第三阶段(12-18 岁),儿童进入青春期,有了自己的理想,产生了爱国和荣誉感。

( 二) 教师观

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中,对教师的看法与她同时代传统学校的教师观是截然不同的。蒙台梭利学校里儿童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员和指导员。蒙台梭利说:“应用我的方法,教师应该观察得多而教得少;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发展。基于这一点,我把教师的名称改为指导员。”

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下述能力:

第一,幼儿教师应是一位观察者,她必须以科学家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和研究儿童,揭示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

第二,幼儿教师必须是一位精明能干、反应敏锐、明察秋毫、冷静沉着,有教育艺术才能的、儿童活动的自觉指导者。教师对儿童的指导表现为:给儿童提供活动的环境及进行作业的教具(创设有准备环境);为不会使用材料的儿童提供示范行为;在儿童的自主活动中提供指导、帮助;保持教室的纪律和秩序,制止不良行为。

第三,幼儿教师必须时常与儿童的父母及生活的社区联系沟通。这是因为家庭与社区都是儿童的社会环境,并占据儿童生活的大半。

( 三) 教学观

蒙式教学法的特质归纳起来有三点,蒙台梭利正是通过对这三点的控制来彰现自己对儿童教育的理解:

1. 透过“有准备的环境”,达到幼儿教育的目的

“有准备的环境”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有准备的环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物质环境;二是人文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指蒙台梭利教具、各种符合儿童尺寸的室内设施以及教师自制的各种材料。人文环境主要指各种有价值的人类文化遗产。

蒙台梭利一直认为幼儿的学习方式与成人不同,它是一种在“吸收性心理”作用下的、不需要花费过多意志努力的学习方式。因此创设一个富含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环境,让幼儿通过操作环境中的材料,“不费力”地吸收其中的概念和原理是幼儿教育的有效途径。

2. 推崇混龄的、个别化的教育

混龄编班是蒙氏教育与传统教育一个很大的区别所在,一般把3~6 岁的幼儿按一定的比例编入到同一个班组里,并且随着教学进度,最大年龄段的儿童升入小学,最小年龄段的儿童再补充进来,如此循环下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年龄较大的儿童自发地去帮助较小的儿童,并激发其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则从年龄较大的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及模仿的榜样。在混龄班中,儿童在平行班里有可能产

生的学习压力和挫折感大为减少。不同年龄的孩子交往有利于建立关心、理解、分享、轮流、合作、包容等社会性行为。

蒙氏教学法另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采取个别化教育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形成与蒙台梭利自己受到的训练、工作环境和对教育的理解密切相关。蒙台梭利受过严格的医学训练,这种训练养成了她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发展的习惯。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法也保证了蒙台梭利“自由、自主”教育思想的贯彻。在蒙台梭利看来,只有自由的环境经验才能使儿童具有发展的可能,因此在蒙台梭利的教室里,儿童可以自由地选择教具、选择活动;自由地决定工作时间;自由地进行人际交往;没有人为的比赛和奖罚;尤其是免除了传统学校中的横向比较,试想如果每一个儿童都有一份符合自身发展水平和速度的、个性化的教育计划,那么从客观上就不具备横向比较的条件了。

3. 强调教学过程的高结构化

“幼儿的学习就是工作”,蒙台梭利不赞成“寓教育于游戏”的儿童教育观,她认为如果把“游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不可能培养儿童严肃认真、准确求实、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行为习惯。蒙氏提出“工作”的术语,她认为儿童可以通过“工作”来建构自我。当儿童全神投入到自己选择的“ 工作” 时,他们会表现出极度的欢娱、平和和宁静,在这个时候纪律和秩序建立起来。《蒙台梭利方法》中蒙氏提到:“我们应当知道:纪律是通过间接的方法建立起来的,要达到目的,不是通过攻击错误以及向错误做斗争,而是通过自发的工作以及开展活动…… 真正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所以只有“ 工作” 才能使儿童走上纪律之路。

为了保证儿童“工作”的有效性,蒙氏较为强调“高结构化”的教学过程。蒙台梭利教学中为儿童设计和组织的训练内容、教具教材的使用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其教育意义和目的性都是经过严密考虑的。仅就教具的使用来看,每个蒙氏教具都有严格的操作步骤,各种教具孰先孰后都有明确顺序。

[ 案例一] 蒙氏工作教案:倒谷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