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政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案 粤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案粤教版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上次课上我们结束了第七章内容的学习,第七章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我们学习了两个大问题: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今天学习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问:你见过和谐号列车吗?你坐过这种列车吗?
(设施先进,感觉舒适,心情愉悦。

我们要把社会也建成和谐的社会,让每一个社会成员心情舒畅,那该是多么惬意啊!)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思想家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①“和谐社会”是一个在东西方文化中早已有的理念。

1)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提出了“和”的概念,用以描述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一致的状态。

例如:《易传》提出了“太和”的观念;孔子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的观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礼记·礼运》里也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洪秀全提出要使人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
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

❖中国社会传统文化中有各种和谐社会理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从古至今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的“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康有为的《大同书》、孙中山的“天下为公”,都受到了这种理想社会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对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也产生了很深刻的影响。

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的“和衷共济”、“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等,已经成为挂在中国老百姓嘴边的格言和生活准则。

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

2)在西方文化中和谐观念也有深厚的思想根基。

西方的和谐社会概念源于哲学。

自古希腊以来,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不同版本的和谐社会蓝图层出不穷。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第一个明确地把“和谐”作为哲学的根本范畴。

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句著名的哲学格言:“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和谐”。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在肯定和谐价值的基础上,认为差异与对立是造成和谐的原因。

在他看来,世界不存在绝对的和谐,万物“既是和谐的,又不是和谐的”,“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好”。

可见,他主张的是一种“对立的和谐观”,即对立的事物产生和谐。

从苏格拉底开始,“和谐”被引入社会领域和人学领域。

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里就认为,国家是放大的个人,个人是缩小的国家。

正因为如此,在理想国内,各个阶层的人应该如同人的各部分器官,各司其职,协调和谐。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国家政权应该由中等阶层来掌握,这样能够很好的协调贫富两个阶层的利益,避免矛盾和冲突,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这一著作中虚构了一个航海家航行到一个奇乡异国“乌托邦”的旅行见闻。

在那里,财产是公有的,人民是平等的,实行着按需分配的原则,大家穿统一的工作服,在公共餐厅就餐,官吏由秘密投票产生。

他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蔽,必须消灭它。

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在《全世界和谐》一文中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它必将为新的和谐制度、和谐社会所取代。

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对“和谐制”进行了长期的试验,并把这种试验称作为“新和谐公社”。

1842年德国空想社会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将资本主义称为“病态社会”,把社会主义称为“和谐与自由的社会”,并且指出,新社会的“和谐”不是“个人的和谐”,而是“全体人的和谐”。

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的社会蓝图,为人们描述了一个人类社会的理想图景——全人类的联合。

《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恩格斯也把共产主义称为“人类同自然的和谐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谐”的社会。

2.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956年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从我国各方面关系和谐的角度,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1957年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

这些正确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整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之后,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xx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

党的十七大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写入新的党章,明确把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四位一体的重要构成部分,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保证。

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以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保证。

我国人均GDP在xx年已经达到1000美元;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

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GDP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增长与问题、发展与矛盾交织在一起,是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矛盾最易激化的高风险期。

目前,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实遇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农民失地引起的社会矛盾、收入差距扩大、就业形势严峻等。

这些问题就是“不和谐”的表现,而不和谐将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的障碍。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


目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收入分配失衡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指标。

什么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1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

“1”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0”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

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

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

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

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基尼系数都超出0.4。

中国各省区贫富差距指数
广东 0.65 福建 0.61 上海 0.57 浙江 0.54 江苏 0.53 湖南 0.52 海南 0.49
广西 0.49 新疆 0.49 江西 0.47 山西 0.47 辽宁 0.46 重庆 0.46 四川 0.45
湖北 0.45 内蒙古 0.44 河南 0.44 云南 0.44 北京 0.43 黑龙江 0.41 安徽 0.4 河北 0.38 天津 0.36 山东 0.35 吉林 0.35 贵州 0.34 陕西 0.34 甘肃 0.33
宁夏 0.33 青海 0.3 西藏 0.28
(2)劳动关系失衡导致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

(3)城乡发展失衡导致的城乡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城乡之间的冲突。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农民收入相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城乡收入之比:1984为1.7:1,到1994为2.6:1,到了1997扩大为2.74:1,xx年扩大到3.2:1,xx年超过3.3:1。

这是统计数字,如果再考虑城市享有国家补贴、城市全是现金、农村多为实物等等因素,城乡收入实际上相差约5—6倍。

•(4)地区发展失衡导致的地区差距扩大化,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地区之间的冲突。

•从1980年到xx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从50%上升到59%。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分别从30%和20%下降为24.5%和16.5%。

有一位外国大使有感触地说:“中国一半象欧洲,一半象非洲。


07年,广州、深圳、苏州、杭州、无锡、青岛、佛山、宁波、南京、成都、东莞、武汉、大连共13个城市进入GDP3000亿俱乐部。

06年数据,一个青岛市的经济总量相当于5个青海省,排在第一名的广州市几乎相当于10个青海省。

•经济总量的差距越拉越大;人均GDP的差距越拉越大。

(5)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和谐
①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不和谐
“三高”——高学费、高医药费、高房价,使人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

②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协调
09年将有2400万劳动力需要安排就业,这2400万中1300万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有800万下岗失业人员,这两大群体构成了xx年就业工作的主要部分。

此外还有其他300多万人需要等待就业安置。

就业形势需要集中解决的突出难点首先集中在毕业生就业难和城镇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上。

应届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10万,加上历年没有就业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问题。

农民工特别是失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也面临更大压力。

③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不和谐
④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不和谐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从上述种种不和谐的音符中,充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
我们的经济创造了奇迹,我们的社会却发展滞后;我们的富人锦上添花,我们的穷人却少有人雪中送炭;我们的城市一派盛景,我们的农村一片贫瘠;我们的东部如虎添翼,我们的西部步履维艰;我们的生活有巨大改善,我们的环境却日益恶化。

以上我们讲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第一点理由: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下面讲第二个理由:
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机遇:进入21世纪,国际环境总体稳定,和平、合作、发展成为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为我们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挑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对我国产品的技术壁垒、生态壁垒、安全合作壁垒等呈上升之势,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更多,面临的外部风险和挑战也在增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

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

国际经验表明,走出低收入国家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即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的时期,可能出现两种前途:一种是进入“黄金发展时期”,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顺利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另一种是进入“矛盾凸显时期”,因为经济社会不协调,各种经济社会矛盾不断显露出来,如果处理不当,矛盾激化,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倒退。

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

同时应当看到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和即将发生的深刻变化,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大量的矛盾甚至会集中出现。

中国的发展面临关键的临界点。

(1)社会阶层加速分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我国的阶级和阶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是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的变化,大批非公有制企业和乡镇企业的职工,以及进城农民工等成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特别是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提高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是农民阶级发生了新变化,1978年全国务农的农民有2.84亿人,占当时全部就业人员的70.5%,现在务农比重下降到44.4%。

三是在社会中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

有中国特点的社会流动形成了目前的“十大社会阶层”。

(这十大阶层是:①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②经理人员阶层;
③私营企业主阶层;④专业技术人员阶层;⑤办事人员阶层;⑥个体工商户阶层;⑦商业服务人员阶层;⑧产业工人阶层;⑨农业劳动者阶层;⑩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人员阶层。

)(2)社会弱势群体扩大。

“弱势群体”一词正式出现在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

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致贫因素的影响力趋向强化。

传统的以城乡孤寡老人、极端贫困人口、残疾人与灾民为主体的社会弱势群体,开始向部分离退休人员、失业及下岗职工家庭扩展。

新时期的社会弱势群体正在结构上发生着重要变化,他们对社会保障有着急切的和有差异的需求,但是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是一个残缺的、有漏洞的安全网,需要进一步完善。

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差别的扩大,实质上反映为贫富差距的扩大。

据世界银行的数字,我国的
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0.16, 1994年0.452。

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收入差距超过了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这样快的变化是值得忧虑的。

(3)治安形势严峻矛盾冲突加剧。

随着社会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各种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治安案件增多。

据《了望》杂志援引中央政法委的信息表明,目前社会治安难点最突出的表现是,相当一些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没有得到有效化解。

有的民事纠纷由于处理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转化为刑事案件。

以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的民事案件为例,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每年几十万起,上升到xx年的480多万起。

有的地方因官僚腐败,执行政策有偏差,干群关系紧张,不断引发新的矛盾。

一些涉及部分群众共同利益的矛盾:如企业改制重组、工资福利待遇、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矛盾,牵扯范围广,处理难度大,不断引发群体性事件。

报道指出,在影响社会稳定的案件中,治安案件最为突出,其数量远远大于刑事案件。

xx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受理治安案件292.3万起,同比上升1.6%。

而在所有社会治安案件中,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事件最为突出。

在农村,人民内部矛盾主要体现在土地纠纷;在城市,人民内部矛盾主要体现在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

二是信访案件数量持续上升。

xx年底,国家信访局局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自1993年全国群众来信来访总量出现回升以来,已经持续上升了10年。

据统计,xx年第一季度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县以上三级党政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量比上年同期增加6.5%。

三是矿难频繁对社会心理损伤严重。

xx年以来,此起彼伏的各类突发事故曾是报纸的重磅新闻,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

据统计,xx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129起,死亡2566人,平均3天1起,特别重大事故平均一个月一起;xx年全国共发生各类事故963976起,死亡136340人,造成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5%左右。

这些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不仅造成当事人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也对整个社会心理造成了巨大创伤。

而相关事故处理过程中稍有不慎,又可能直接引发一系列矛盾冲突,给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

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对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上讲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个原因:
一是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三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

%24330 5F0A 弊23160 5A78 婸30581 7775 睵 22544 5810 堐27987 6D53 浓je20758 5116 儖N=31921 7CB1 粱 37640 9308 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