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角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目标(Goal):运动向其进行的物体/对象。 例如,receive和 buy的主语, tell和 give的与 格宾语。(运动向其发生的实体,也涉及抽象 的运动) The girl dropped the glass on the floor. Father told stories to me. helping minority women to economic equality. 10.接受者(Recipient)也是一种目标角色,但 接受者只与表示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动词同现。 John gave me a book. Alice received a parcel from Joan.
五、题元研究的方法论
题元研究中有两种方法论观点: 一是“动词指派题元” , 即以动词为情景 — 事件的中心来审视题元; 二是“实体决定属性” , 即通过实体在事件 属性中的主导作用来看待和分析题元。 前者认为动词核心结构是语义平面的基 本结构 ,由动词可以正常地确定或推导出所 需的相关名词语义项 , 从而确定句子的语义 结构; 后者难以正常地确定句子语义 , 而且 还会抹杀一些句子语义结构的存在。
六、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意义: 题元角色具有元语言功能。题元角色既可以解释动词 的语义又可以解释句法结构,所以题元角色既是动词的元 语言又是句法结构的元语言。 题元角色用来对动词和句法结构进行释义,有利于对 句法和语义联接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很重要的语言现象; 而且还有利于对自然语言进行形式化的描写。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初期排斥语 义的不足。 不足: 不确定:题元角色的数量、名称不确定 不统一:题元层级顺序不统一 不严密:反例、映射中没有考虑语用因素 对有些动词缺乏解释力 如动词 sell, buy等
3、格和题元角色 题元角色和格语法中的格虽然名称不同,但这两个概念在 实质上是相同的,都表达了动词的语义蕴涵。 在对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的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动 词的题元角色进行概括,抽象出不同的题元角色体系,如 Fillmore(1966)认为动词包含 6中基本的深层语义格: Agentive (施事格)、Instrumental(工具格)、Dative (与格)、Factitive(使成格)、Locative(方位格)、 Objective(客体格)。后来又增加到12个格。 这种格体系实际上是题元角色体系。 在题元角色的分派过程中,只有有格的名词短语才能被分 派题元角色。(这里的格是抽象句法格)
二者关系:论元是题元角色的载体。 题元角色只有通过句法论元才能得到句法 实现,论元是小句中带有题元角色的名词 性成分,也是小句所必有的成分。 因此,题元角色的性质是语义的,论元则 是属于句法的。题元角色映射到句法论元 才能得以实现,句法论元被赋予题元角色 后才有意义。 所以题元和论元的联接就是语义和句法的 接口。
•
• • •
3.感事(experiencer):能够意识到某事的参与者。(经
历格,即能意识到谓项所描述的动作和状态,但又不受这 些动作和状态控制的实体。)
John saw/heard/loved this. John felt ill. 4.客体(theme):改变位置或状态,或处于某位置或 状态的参与者。 a. The dish was on the table. b. Tom walked along the river. 5.受益者(beneficiary):此参与者表示某动作的受益对 象。 Mother cooked dinner for the party. Joan borrowed me the video.
例:He smiled. The man murdered the boy. 那么动词smile和murder的题元角色和论元 结构(指谓词所要求的论元数目)就可以 标示为: smile: V ; [NP](论元结构) <Agent>(题元角色) murder: V ; [NP NP](论元结构) <Agent Patient>(题元角色)
Chomsky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于70年代末80初 发展了题元理论。在《管辖与约束讲演集》中, 把题元理论列入普遍语法的原则系统之一。他把 题元理论改称θ理论(θ-theory),把题元改称θrole。(希腊字母θ读作theta,暗含thematic之 意)。 Dowty在1991年发表《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 (thematic proto-roles and argument selection) 一文,针对此前的题元角色研究中存在的数量和 构成一直难以确定、归纳特性缺乏统一标准以及 鉴别的角度各有不同等不足,提出了原型施事和 原型受事的语义角色。
三、概念对比
1、题元角色和论元 题元角色由谓项指派,谓项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 系是谓项与谓项所表达的事件或活动的参与者之 间的关系。其性质是语义的,而非句法的。 论元是指带有题元角色的名词性成分,它在句子 中所占的位置称作论元位置,论元同时具有句法 属性。 思考:不涉及具体语义内容的更为抽象的题元概 念 ,即为“论元(argument)”。 观点对否?
四、题元角色相关理论
1、题元角色的数量和类型 迄今为止 ,各家还没有对题元角色的数量达成一致的意见。 从离散的格——个体题元角色——原型题元角色 初期:存在一个数量有限的固定的题元角色集合。 菲尔墨最初提出的 “格 ”共有6种:施事(agentive), 工具(instrumental),与事(dative),使成(factive), 处所(locative), 和物体(object)。 公认的题元角色有施事、受事、感事、客体、受益者、 工具、处所、来源、目标、接受者等。 后来,越分越细。个体题元角色:打者、被打者;喜 欢者、被喜欢者等。 Dowty(1991)题元原型角色:原型施事、原型受事。
2、题元角色和题元关系 许多研究者对题元角色和题元关系不加区别,其 实,二者是有区别的。 题元关系是指名词短语所指称的实体对动词所指 称的动作或状态来说所承载的语义关系。 题元角色则是论元所承载的所有题元关系的集合。 集合中最突出的那个题元关系用来表示题元 角色,“题元角色是论元所承载的题元关系中最 突出的题元关系”。题元角色与必有论元的数量、 特征和位置有关。
2、题元层级 题元层级是根据动词题元角色显著性大小的排列次序。 Fillmore看来,在显著性方面,施事在显著性上要高于工 具,而工具高于受事(施事格 >工具格 >宾格)。 他认为 ,深层的格范畴是无序排列的 ,和表层的主 、宾 语在顺序上并不一一对应。深层的格范畴的句法化过程首 先关注的是主语。他通过主语化转换来实现句子的主语。 最优先成为表层句子主语的是施事格。如果没有施事 ,则 工具优先。如果二者都不存在 ,则客体作主语 ,形成被动句。 Jackenodff等后来提出的题元角色层级 ,把施事放在最高 位置 ,其思想和Fillmore的施事优先是一致的。 施事>与事>处所>来源>目标>客体
6. 工具(Instrument):该参与者表示实施 某一 动作时使用的物品执行某一动作,或 是做某事的条件或媒介。如: The key opened the door. 7.处所(Location):表示事件或动作发生的 场所,或事物的存在之所。 The teacher put the box on the desk. 8. 来源(Source):运动从其开始进行的实 体(物体/对象)。 I borrowed the book from the library.
二、理论来源和发展
早在公元前约 4-6世纪 Panini就曾探讨过语 义角色这个术语。 但题元角色概念是Gruber(1965)在其博 士论文“词汇关系研究”(Studies in Lexical Relations)中第一次真正提出的。 Fillmore(1968)在“格辩”(The Case for Case)一文中探讨了语义格概念。 后来,Jackendoff, Larson, Dowty 等诸多 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 Jackendoff(1972)对题元关系和题元层 级的研究。
一、常见的题元角色
关于题元角色的分类,不同的语言学家有周蕾不 同的观点。在数量、命名、定义等方面存在很大 分歧。 常见的和公认的题元角色介绍: 1. 施事(Agent):做某事或致使某事的参与者,具 有发出动作的意愿。 Henry kissed / hit / kicked / killed his wife. 2. 受事(Patient):承受某事发生的参与者,受所发 生的事的影响,常经历状态变化。 a. The child smashed the vase. b. The criminal killed the lady.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题元角色,就 相当于某一个句法成分(主要是名词或者名词词 组)在一个句子中担当的语义角色。 上例John opened the door with a key中,John的 语义角色就是施事,the door的语义角色就是受 事,a key的题元角色就是工具。 思考:与论元的区别
依据原型角色理论映射模式:Dowty提出题元原型角色理 论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元选择理论。 论元选择原则:对于具有语法主语和宾语的谓词来说,具 有最多的原型施事角色蕴涵的论元词汇化为主语,而具有 最多原型受事角色蕴涵的论元则词汇化为直接宾语。 推论 1:如果相关的两个论元具有大致相同的原型施事或 原型受事特征,则两个论元都可以实现为主语或宾语。 推论 2:对于三元谓词来说,具有较多的原型受事特征的 非主语论元将被词汇化为直接宾语,而具有较少的原型受 事特征的非主语论元将被词汇化为旁语或介词宾语(如果 两个非主语论元具有大致相等的原型受事特征,则两者都 可以词汇化为直接宾语。)
3、题元角色的论元指派 题元角色被引入生成语法后,Chomsky (1981)在 GB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中提出并阐述了题元准则: “谓词的每个论元被分派一个且仅一个题 元角色,每个题元角色被分派给一个且仅 一个论元”。 θ-准则要求论元和题元角色一一对应。 思考:题元角色和论元是否一一对应?
语言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题元角色还是深层格都 难以做到与句法论元的一一对应。 例:Jack gave a beautiful present to Alice. 句中的 Jack既是施事又是来源;而 Alice既是 受益者又是目标。句中的论元 Jack和 Alice都具 有两个题元角色。 使动用法、动补结构 例:张三吓了李四一跳。 张三打败了李四。
一、什么是题元角色
题元角色有不同的称谓,其中包括语义角色、语 义关系 、论旨角色等。 题元角色主要是动词所表示的活动或事件中的相 对恒定的参与者角色。角色由谓项指派,谓项与 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是谓项与谓项所表达的活动 或事件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例:John opened the door with a key. 例中有三个特定名词 John, the door 和a key, 都与动词 open 或介词 with 有关。 John 是动作 的执行者, the door 是动作的承受者, 而a key 是John打开门所使用的工具,动词分派的这些角 色被称为和句法对应关系的语法理论。 是在传统的题元角色和题元层级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探索语义和句法的对应规律。 也就是说,动词的题元角色与动词所处句法结构 中的句法论元有着普遍联系。通常情况下,施事 映射到主语位置,客体映射到宾语位置,目标映 射到间接宾语位置。 主要映射模式有: 依据题元层级的映射模式、依据原型角色理论映 射模式、语义分解映射模式、词汇映射理论等。
例:Alice lent Mary a story book. 动词 lent要求三个必有论元,每个论元被分派一 个题元角色,即<施事, 受益者, 客体>。 Alice具有两个题元关系(施事/来源),其中 “施事”是突出题元关系,即Alice的题元角色是 施事。 一个论元可以承载多个题元关系,但只能承载一 个题元角色。即题元角色是指集中于论元的一组 题元关系中最突出的那个题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