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元角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He smiled. The man murdered the boy. 那么动词smile和murder的题元角色和论元 结构(指谓词所要求的论元数目)就可以 标示为: smile: V ; [NP](论元结构) <Agent>(题元角色) murder: V ; [NP NP](论元结构) <Agent Patient>(题元角色)
四、题元角色相关理论
1、题元角色的数量和类型 迄今为止 ,各家还没有对题元角色的数量达成一致的意见。 从离散的格——个体题元角色——原型题元角色 初期:存在一个数量有限的固定的题元角色集合。 菲尔墨最初提出的 “格 ”共有6种:施事(agentive), 工具(instrumental),与事(dative),使成(factive), 处所(locative), 和物体(object)。 公认的题元角色有施事、受事、感事、客体、受益者、 工具、处所、来源、目标、接受者等。 后来,越分越细。个体题元角色:打者、被打者;喜 欢者、被喜欢者等。 Dowty(1991)题元原型角色:原型施事、原型受事。
六、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意义: 题元角色具有元语言功能。题元角色既可以解释动词 的语义又可以解释句法结构,所以题元角色既是动词的元 语言又是句法结构的元语言。 题元角色用来对动词和句法结构进行释义,有利于对 句法和语义联接的探索,能够解释一些很重要的语言现象; 而且还有利于对自然语言进行形式化的描写。 在转换生成语法中的运用,有效的解决了初期排斥语 义的不足。 不足: 不确定:题元角色的数量、名称不确定 不统一:题元层级顺序不统一 不严密:反例、映射中没有考虑语用因素 对有些动词缺乏解释力 如动词 sell, buy等
三、概念对比
1、题元角色和论元 题元角色由谓项指派,谓项与题元角色之间的关 系是谓项与谓项所表达的事件或活动的参与者之 间的关系。其性质是语义的,而非句法的。 论元是指带有题元角色的名词性成分,它在句子 中所占的位置称作论元位置,论元同时具有句法 属性。 思考:不涉及具体语义内容的更为抽象的题元概 念 ,即为“论元(argument)”。 观点对否?
4、映射理论 映射理论是关于语义和句法对应关系的语法理论。 是在传统的题元角色和题元层级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探索语义和句法的对应规律。 也就是说,动词的题元角色与动词所处句法结构 中的句法论元有着普遍联系。通常情况下,施事 映射到主语位置,客体映射到宾语位置,目标映 射到间接宾语位置。 主要映射模式有: 依据题元层级的映射模式、依据原型角色理论映 射模式、语义分解映射模式、词汇映射理论等。
3、格和题元角色 题元角色和格语法中的格虽然名称不同,但这两个概念在 实质上是相同的,都表达了动词的语义蕴涵。 在对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的中,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动 词的题元角色进行概括,抽象出不同的题元角色体系,如 Fillmore(1966)认为动词包含 6中基本的深层语义格: Agentive (施事格)、Instrumental(工具格)、Dative (与格)、Factitive(使成格)、Locative(方位格)、 Objective(客体格)。后来又增加到12个格。 这种格体系实际上是题元角色体系。 在题元角色的分派过程中,只有有格的名词短语才能被分 派题元角色。(这里的格是抽象句法格)
五、题元研究的方法论
题元研究中有两种方法论观点: 一是“动词指派题元” , 即以动词为情景 — 事件的中心来审视题元; 二是“实体决定属性” , 即通过实体在事件 属性中的主导作用来看待和分析题元。 前者认为动词核心结构是语义平面的基 本结构 ,由动词可以正常地确定或推导出所 需的相关名词语义项 , 从而确定句子的语义 结构; 后者难以正常地确定句子语义 , 而且 还会抹杀一些句子语义结构的存在。
语言事实告诉我们无论是题元角色还是深层格都 难以做到与句法论元的一一对应。 例:Jack gave a beautiful present to Alice. 句中的 Jack既是施事又是来源;而 Alice既是 受益者又是目标。句中的论元 Jack和 Alice都具 有两个题元角色。 使动用法、动补结构 例:张三吓了李四一跳。 张三打败了李四。
一、什么是题元角色
题元角色有不同的称谓,其中包括语义角色、语 义关系 、论旨角色等。 题元角色主要是动词所表示的活动或事件中的相 对恒定的参与者角色。角色由谓项指派,谓项与 题元角色之间的关系是谓项与谓项所表达的活动 或事件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 例:John opened the door with a key. 例中有三个特定名词 John, the door 和a key, 都与动词 open 或介词 with 有关。 John 是动作 的执行者, the door 是动作的承受者, 而a key 是John打开门所使用的工具,动词分派的这些角 色被称为题元角色。
2、题元角色和题元关系 许多研究者对题元角色和题元关系不加区别,其 实,二者是有区别的。 题元关系是指名词短语所指称的实体对动词所指 称的动作或状态来说所承载的语义关系。 题元角色则是论元所承载的所有题元关系的集合。 集合中最突出的那个题元关系用来表示题元 角色,“题元角色是论元所承载的题元关系中最 突出的题元关系”。题元角色与必有论元的数量、 特征和位置有关。
一、常见的题元角色
关于题元角色的分类,不同的语言学家有周蕾不 同的观点。在数量、命名、定义等方面存在很大 分歧。 常见的和公认的题元角色介绍: 1. 施事(Agent):做某事或致使某事的参与者,具 有发出动作的意愿。 Henry kissed / hit / kicked / killed his wife. 2. 受事(Patient):承受某事发生的参与者,受所发 生的事的影响,常经历状态变化。 a. The child smashed the vase. b. The criminal killed the lady.
例:Alice lent Mary a story book. 动词 lent要求三个必有论元,每个论元被分派一 个题元角色,即<施事, 受益者, 客体>。 Alice具有两个题元关系(施事/来源),其中 “施事”是突出题元关系,即Alice的题元角色是 施事。 一个论元可以承载多个题元关系,但只能承载一 个题元角色。即题元角色是指集中于论元的一组 题元关系中最突出的那个题元关系。
2、题元层级 题元层级是根据动词题元角色显著性大小的排列次序。 Fillmore看来,在显著性方面,施事在显著性上要高于工 具,而工具高于受事(施事格 >工具格 >宾格)。 他认为 ,深层的格范畴是无序排列的 ,和表层的主 、宾 语在顺序上并不一一对应。深层的格范畴的句法化过程首 先关注的是主语。他通过主语化转换来实现句子的主语。 最优先成为表层句子主语的是施事格。如果没有施事 ,则 工具优先。如果二者都不存在 ,则客体作主语 ,形成被动句。 Jackenodff等后来提出的题元角色层级 ,把施事放在最高 位置 ,其思想和Fillmore的施事优先是一致的。 施事>与事>处所>来源>目标>客体
二、理论来源和发展
早在公元前约 4-6世纪 Panini就曾探讨过语 义角色这个术语。 但题元角色概念是Gruber(1965)在其博 士论文“词汇关系研究”(Studies in Lexical Relations)中第一次真正提出的。 Fillmore(1968)在“格辩”(The Case for Case)一文中探讨了语义格概念。 后来,Jackendoff, Larson, Dowty 等诸多 学者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如 Jackendoff(1972)对题元关系和题元层 级的研究。
依据原型角色理论映射模式:Dowty提出题元原型角色理 论后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论元选择理论。 论元选择原则:对于具有语法主语和宾语的谓词来说,具 有最多的原型施事角色蕴涵的论元词汇化为主语,而具有 最多原型受事角色蕴涵的论元则词汇化为直接宾语。 推论 1:如果相关的两个论元具有大致相同的原型施事或 原型受事特征,则两个论元都可以实现为主语或宾语。 推论 2:对于三元谓词来说,具有较多的原型受事特征的 非主语论元将被词汇化为直接宾语,而具有较少的原型受 事特征的非主语论元将被词汇化为旁语或介词宾语(如果 两个非主语论元具有大致相等的原型受事特征,则两者都 可以词汇化为直接宾语。)
Chomsky在上面研究的基础上,于70年代末80初 发展了题元理论。在《管辖与约束讲演集》中, 把题元理论列入普遍语法的原则系统之一。他把 题元理论改称θ理论(θ-theory),把题元改称θrole。(希腊字母θ读作theta,暗含thematic之 意)。 Dowty在1991年发表《题元原型角色与论元选择》 (thematic proto-roles and argument selection) 一文,针对此前的题元角色研究中存在的数量和 构成一直难以确定、归纳特性缺乏统一标准以及 鉴别的角度各有不同等不足,提出了原型施事和 原型受事的语义角色。
3、题元角色的论元指派 题元角色被引入生成语法后,Chomsky (1981)在 GB理论(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中提出并阐述了题元准则: “谓词的每个论元被分派一个且仅一个题 元角色,每个题元角色被分派给一个且仅 一个论元”。 θ-准则要求论元和题元角色一一对应。 思考:题元角色和论元是否一一对应?
9.目标(Goal):运动向其进行的物体/对象。 例如,receive和 buy的主语, tell和 give的与 格宾语。(运动向其发生的实体,也涉及抽象 的运动) The girl dropped the glass on the floor. Father told stories to me. helping minority women to economic equality. 10.接受者(Recipient)也是一种目标角色,但 接受者只与表示所有权发生转移的动词同现。 John gave me a book. Alice received a parcel from Joan.

• • •
3.感事(experiencer):能够意识到某事的参与者。(经
历格,即能百度文库识到谓项所描述的动作和状态,但又不受这 些动作和状态控制的实体。)
John saw/heard/loved this. John felt ill. 4.客体(theme):改变位置或状态,或处于某位置或 状态的参与者。 a. The dish was on the table. b. Tom walked along the river. 5.受益者(beneficiary):此参与者表示某动作的受益对 象。 Mother cooked dinner for the party. Joan borrowed me the video.
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题元角色,就 相当于某一个句法成分(主要是名词或者名词词 组)在一个句子中担当的语义角色。 上例John opened the door with a key中,John的 语义角色就是施事,the door的语义角色就是受 事,a key的题元角色就是工具。 思考:与论元的区别
6. 工具(Instrument):该参与者表示实施 某一 动作时使用的物品执行某一动作,或 是做某事的条件或媒介。如: The key opened the door. 7.处所(Location):表示事件或动作发生的 场所,或事物的存在之所。 The teacher put the box on the desk. 8. 来源(Source):运动从其开始进行的实 体(物体/对象)。 I borrowed the book from the library.
二者关系:论元是题元角色的载体。 题元角色只有通过句法论元才能得到句法 实现,论元是小句中带有题元角色的名词 性成分,也是小句所必有的成分。 因此,题元角色的性质是语义的,论元则 是属于句法的。题元角色映射到句法论元 才能得以实现,句法论元被赋予题元角色 后才有意义。 所以题元和论元的联接就是语义和句法的 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