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佛塔
基 本 构 造
佛塔的结构千变万化,但总的来说,可 分为地宫、塔基、塔身和塔刹四部分。 地宫大都建在地面一下,用来埋藏佛的 舍利、佛经、珍宝等。 塔基是塔的地面基础部分。早期的塔基 比较低矮,也比较简单,唐代以后才有了显 著的变化,明显地分出基台与基座两部分。 塔身是塔的主体,各种类型的塔主要是 按照塔身来划分的。 塔刹位于塔顶,本身也是一个小塔,结 构上分为刹座、刹身、刹顶三部分。
佛宫寺 释迦塔
起 源
佛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兴建佛塔的目的,是用于收藏佛祖释迦摩 尼的“舍利”,所谓舍利,即佛骨、佛发、佛牙等。释迦摩尼死后, 他的弟子将佛祖的舍利分成多处,建塔埋葬,因此佛塔在印度梵文中 意译为“墓冢”。东汉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佛塔的建造工艺 亦随之而来。 在漫长的历史中,佛塔曾被音译为“塔婆”、“佛图”、“浮 图”、“浮屠”等,由于古印度的Stupa是用于珍藏佛家的舍利子和 供奉佛像、佛经之用的,亦被意译为“方坟”、“圆冢”,直到隋唐 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沿用至今。 中国古代建筑与印度古代建筑风格各异,而我国古代工匠也没有 全盘接受印度佛塔的形制,而是以我国的亭台楼阁为建筑蓝本,创造 出许多新的佛塔风格,使佛塔成为我国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
斗 拱
不 倒 之 谜
作为世界上最高、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应县 木塔高67.31米。据考证,在近千年的岁月中,应 县木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 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裂度在五度以上的地 震就有十几次。 据史书记载,元大德九年四月,大同路发生6.5 级强烈地震,有声如雷,波及木塔。元顺帝时,应 州地大震七日,塔旁舍宇皆倒塌,唯木塔屹然不动。 近代,邢台、唐山、大同、阳高一带的几次大地震, 均波及应县,木塔大幅度摆动,风铃全部震响,持 续一分多钟,过后木塔仍巍然屹立。无情的雷击、 陈年累月的塞外狂风,都曾给木塔施加淫威,兵荒 马乱,战火硝烟,也曾使木塔伤筋动骨。1926年军 阀混战时,木塔曾中弹200余发,至今弹痕可见。 然而木塔坚强不屈,仍傲然挺立、直刺云天。
谢谢
THAN台基上,塔高 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 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因底 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 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 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 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 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 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内 部
顶棚
塔内明层都有塑像,头层释迦佛高大肃穆, 顶部穹窿藻井给人以天高莫测的感觉。头层内 槽壁面有六尊如来画像,比例适度,色彩鲜艳, 六尊如来顶部两侧的飞天,更是活泼丰满,神 采奕奕,是壁画中少见的佳作。 二层由于八面来光,一主佛、两位菩萨和两 位胁从排列,姿态生动。三层塑四方佛,面向 四方。五层塑释迦坐像于中央、八大菩萨分坐 八方。 利用塔心无暗层的高大空间布置塑像,以 增强佛像的庄严,是建筑结构与使用功能设计 合理的典范。
斜撑
内 外
设 计 成 就
释迦塔的设计,大胆继承了汉、唐以来富有 民族特点的重楼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建筑技巧, 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 斗拱54种,每个斗 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 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被当代建筑学家称之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斗拱大 观”。 设计科学严密,构造完美,巧夺天工,是一 座既有民族风格、民族特点,又符合宗教要求的 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可以说达到了最高 水平,即使现代也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应县木塔 与巴黎埃菲尔铁塔和比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大奇 塔。
总 结
一、结构科学合理,卯榫咬合,刚柔相济,有着巨大的耗能作用。采用两个 内外相套的八角形,将木塔平面分为内外槽两部分,之间又分别有地袱、栏额、 普柏坊和梁、坊等横向相连接,构成了一个刚性很强的双层套桶式结构,从而 增强了抗倒伏性能。木塔内为九层,每两层之间有一暗层,暗层内增加了许多 弦向和径向斜撑,组成框架构层,从而增强了抗震性。 二、将梁、坊、柱连接成一体,但不是刚性连接,受到大风地震等水平力 作用时,木材之间产生一定的位移和摩擦,从而可吸收和损耗部分能量,起到 调节变形的作用。另外,木塔内外槽的平座斗拱与梁坊等组成的结构层,使内 外两圈结合为一个刚性整体,从而增强了抗震能力。 三、地质基础坚硬,麻燕代代护塔。木塔基土主要由粘土及砂类组成,工 程地质条件非常好,其承载力远大于木塔付与的荷载。所以不必担心会因“底 虚”而倾倒的可能。此外,夏天塔上居住着成千上万只麻燕,麻燕以木塔上的 蛀虫为食,起着“护塔卫士”的作用。 全木结构的良好绝缘性能避免了雷击。 四、人为的保护。战争年代,炮弹杀伤力小,对塔身造成的损坏不太严重。 一旦着火,又很快被人扑灭。此外,解放战争时,人民解放军从保护的立场出 发,发射300发炮弹都未中要害。
结 构
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 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 角形。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 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暗层, 实为九层。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 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各层均用内、外 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 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 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 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 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 适当,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 庄严。
简 介
释迦塔
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县城内西 北角的佛宫寺院内,是佛宫寺的主体 建筑,也称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目前是我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 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也是古建筑中 的瑰宝,世界木结构建筑的典范。
建 塔 缘 由
辽代信奉佛教,建立这样一座高耸云天的大塔,是企图对 人民的精神起震慑作用。 但也有人说,辽代兴宗皇帝是为了让他心爱的妃子观赏恒 岳美景而建的。 这座 木塔的第二层到第五层,四周都设有平座栏杆,供 游人凭栏远眺,特别 是登上最高一屋,不但整个应城历历在 目,而且远处的恒山也隐约可见。 塔上有一副楹联:“俯瞩桑乾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 苍苍岫嶂屹如 屏。” 这座塔确实是观景的好所在。在战时,这座塔也可以作为 观战和 指挥作战的僚望台,在最高一层向远处僚望,视线可 达60里外。
发 展
印度佛塔
与印度古塔不同的是,我国的楼阁 式塔不但供奉佛的舍利,更有登塔远瞭的 游览功能,这是继承了高层楼阁的特点。 登高楼、高塔远瞭四极,历来为中 国中国古代文人墨客所好,这方面的诗赋 留存甚多。特别是唐宋时期登塔游览之风 更为盛行,塔的结构也为登临的方便不断 改进。 除楼阁式塔外,古代还有密檐式塔、 亭阁式塔、金刚宝座塔等不同形制,而这 些塔大都不能登临,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纪 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