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及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摘要]: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特点,作为教师的教学辅助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学生的认知工具,构筑数字化学习资源,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从被动接受式学习真正转变为自主学习,尤其要构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结构。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个性化、网络化发展。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了转变教学方式的任务,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是,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但目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的整合却正在走向一种误区: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或所谓的样板课而表演,教师成了表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演员,而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反而成为观众。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新课程实施和推广的一个兴奋点。因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二、理论思考

1、有关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一切以数字形式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

(2)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本课题所涉及的意义主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本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恒学”。

(3)合作学习:本文所涉及的意义主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2、理论假设: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

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X 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展,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本课题假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使学生扩展感知时空、激发质疑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及时反馈调节,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及研究目标

(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我们课题组成立后,全组成员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物教学建模》、《基础教育新课程总论》等理论书籍。课题组成员有了理论的武装,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对课程改

革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促进教学过程的有力手段,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被动、陈旧,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推进中的障碍。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二)通过调查,了解学情,明确方向

为了课题的进一步开展下去,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各种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利用情况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况也做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对问卷调查中使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课件本身问题:课件缺少3D、FLASH动画,缺乏创新,师生互动少,有的教师操作不够熟练;

2.对信息技术手段:未能充分利用因特网,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师讲解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