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录片音乐创作的艺术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纪录片音乐创作的艺术价值

作者:程媛媛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11期

摘要: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文章通过研究论证认为,纪录片具备特定的文化渊源和传播功能,它的存在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各种纪录片均从各个方面展现世界,反映导演的意图。同时揭示了音乐在不同影片中不同的情感表达,相异的主题展示等审美意蕴。

关键词:纪录片音乐;艺术价值;创作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2-0019-02

纪录片发展到今天,音乐已经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纪录片的诠释纽带。被人们称为“画面音乐”。它一方面具有抒情性、表现性、节奏性、韵律性等音乐艺术的特性,另一方面又有互动性、综合性、画面性、造型性等影视艺术的特性。每一部纪录片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片中音乐的运用能够将音乐与影片主题结合起来,帮助观众记住并识别出这一主题。纪录片中音乐的出现,目的是烘托气氛抒发情感,文章以此立论,寻找不同影片不同音乐的不同情感表达,从而一窥究竟。

一、概论

(一)纪录片的发展

说到电影的创始,大部分人脑海里肯定会想到卢米埃尔兄弟。他们的《火车到站》《水浇园丁》《工厂大门》等都是最早的电影。但我们如果仔细考虑一下,会发现称它们为纪录片也不为过。因为它们都是纪录真实的生活景象。我们可以说世界上最早的影片是纪录片。

到了19世纪20年代期间,随着纪录电影逐渐被定位为艺术性的电影,它在电影大家庭中也获取了一个新的地位。1923年罗伯特·弗拉哈迪的《北方的纳努克》公映,标志着纪录电影在艺术创作上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使弗拉哈迪得到了“纪录片之父”的称号。

在苏联,由维尔托夫主编的系列影片《电影真理报》广泛发行。他们经常带着摄影机到市场、工厂、学校、小酒馆或是街道上,遇到合适的素材就拍下来。这些电影艺术家被称为“电影眼睛派”。这样的做法可以说很好的还原了现实的真实,具备了真实的基础。

在1920至1930年代,在英国出现了以约翰·格里尔逊为代表的纪录电影运动。{1}其中,约翰·格里尔逊的《漂网渔船》,华尔特·罗特曼的长纪录片《柏林—大都市交响曲》等都是纪录片的佳作。

二战的爆发,一些好莱坞导演也很快加入为国效力的行列,他们往往通过具有冲击力的纪录影片,记录下战争的方方面面。《中途岛战役》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这段时间,纪录片的地位大大提升,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

1958至1963年期间,纪录影片制作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纪录电影制作人放弃了脚本的传统观念和结构。这种新型纪录影片不是通过画外音电影叙述来主导安排好的场面,而是让事件自然地展开,准许人物为自己讲话。{2}美国、加拿大与法国的纪录片工作者不断制作出此类独特的直接电影。

(二)国外影视音乐的发展

而音乐从电影诞生之初,就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卢米埃尔兄弟在放映电影的时候,邀请室内乐队演奏一些音乐来压过放映机发出的噪声。然而,他们犯了“拿来主义”的错误。他们演奏的都是没有经过编辑的现成音乐段落,这样就造成了音乐与剧情脱节的现象。当男女主角的表情很悲伤,耳边却响起欢快的音乐时,观众不大跌眼镜才怪。这种情况到二十世纪初才得以改观。世界上第一部由专人谱写配乐的纪录片《基督教的士兵》与故事片《吉斯公爵被刺》于1900年与1908年分别在墨尔本和巴黎上映。这标志着影片中音乐的地位开始改观。

随着电影音乐艺术的发展,德国的电影理论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对电影音乐的使用方法及功能进行了详细讨论;{3}匈牙利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的《电影美学》中提出电影音乐是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些著作为音乐在影片中的使用提供了理论成果和依据。当1927年第一部有声影片《爵士歌王》的出现,里面的音乐形式和体裁已经非常丰富,既有伴奏音乐也有人声演唱。各大电影节也出现了关于影片音乐的奖项,不仅显现了音乐在影片中的地位,同时对电影音乐的发展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从此,电影音乐已趋向完备化。

(三)国内纪录片的发展

最早接触到纪录片是在清末民国时期,那时大部分都是拍摄了一些当时旧中国社会风貌的纪录片,主要记载当时中国发生的战争等大事件。建国后,依然是延续着这种风格,以记叙新闻事件为主。这段时间拍摄的大都是新闻纪录片,基本上沦为政治宣传的工具。

在1978年至1992年,电视开始普及,传播方式日常化,而政治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文观念开始确立,纪录片的拍摄也由宣传变为质朴。《西藏的诱惑》、《望长城》、《话说长江》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影片就是在那个时代拍摄的。

1993年至1998年,制片人制度成立。创作者的视角也开始由宏观走向微观。他们用个人化的创作方式,引发个人化的话语方式。《沙与海》、《最后的山神》、《北京的风很大》、《幼儿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4}

在今天,中国的纪录片是社会化纪录片的时期。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是前一时期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主要价值取向;而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则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价值取向。于是,创作者

在题材选择上开始考虑受众的口味;拍摄上讲究信息含量;叙事策略上注重节奏的营造和故事性,注重大众参与和多渠道沟通。在技术和创作风格上,首先扮演重现开始大量的使用,其次用事实说话,以故事为核心,贯穿悬念,也是一种多元融合的形态;再次,3D数字动画技术、高清设备等新技术在纪录片中被广泛应用。最后,中西融合,用西方的语言风格讲述中国的故事,真人秀式的全景纪录仪式化的事件。《故宫》、《圆明园》、《大国崛起》、《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纪录片出现。这些纪录片有的具备人文价值,有的具备文献价值,还有的具备社会价值。中国纪录片的发展今后还会沿着这个路子发展下去,推陈出新。

二、纪录片音乐的独特性

(一)纪录片音乐独特性的原因

纪录片音乐之所以与其他影视作品存在如此的区别,关键在于纪录片的本质所在。正因为纪录片为“纪录片”,所以纪录片音乐的不同之处也随之不同。

随之而来的,音乐在纪录片中的特性自然也会不同,从而导致了纪录片音乐存在的区别。

1.纪录片的本质

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纪录片,都遵循一个核心:“真实”。也就是说,纪录片所表达的主题和意象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或者是曾经存在过的。正因为纪录片有着这样一个中心特性,所以纪录片的本质就与其他影视形式存在着很大差别。

正因为纪录片的本质为真实,所以纪录片中的音乐也是为反映真实事物而存在的。它们多偏向于叙事性,意图通过乐音将片中所表现的事物展现出来。

2.音乐在纪录片中的特性

纪录片音乐和电影音乐相类似,相对于一般的音乐曲式来说,淡化了独立性,强化了功能性,纪录片音乐服务于纪录片这个母体,在烘托气氛、塑造人物、抒发感情、深化主题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或展现光明面,或展现阴暗面,都从中反映出导演的匠心独运。

纪录片音乐虽然前面加上了“纪录片”三个字为前提,但它与一般的音乐艺术还是有共性的。比如都可以传达情绪,都需要听众用心倾听等。然而这里将阐释音乐在纪录片中的特性,即区别于一般音乐艺术的特性。

①视听统一的综合性。纪录片本质上是一种视觉艺术,听觉要素同样是不可或缺的。纪录片音乐和其他的声音因素如对白、旁白、音效结合后,配上适当的画面,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的同时,对影片的艺术感觉也得到补充和深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