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ppt课件10课《短文两篇》课件(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句解疑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
2.念无与为乐者,遂 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 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和淡微低沉的喟叹。
3.怀民亦为寝,相与 步于中庭。
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 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 的心绪。
4.文中并未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 情,但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个人的亲 密无间。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加以体会。
2020/3/5
9.“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 作者是如何以景传情的?
本文作者用寥寥数笔,描绘了 一幅清爽宜人的画卷,其间景物色 彩灿烂,生命勃发,灵动飞扬。通 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 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 然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 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2020/3/5
7.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不 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
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 澈透明,可以推想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 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 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月色之清;最 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月色之浓。 夜游因月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 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 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 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 小景确实美妙绝伦。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
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
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
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作者正是借“何
夜”“何处”句点明了这一真谛。这也正是作
者能保持乐观进取精神的缘由。
2020/3/5
课堂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 副使,近乎流放,心情抑郁,但是他没有 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 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 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更 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2020/3/5
6.作者是怎样进行动静结合的wenku.baidu.com景物摹写的?
一是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 水为动。 二是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 五色交辉为动。 三是声响的动与静:日出舞歇为静, 猿鸟乱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 鱼跃水为动。
7.“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 鳞竞跃。”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 并说说这几句描写取得怎样的表达效果?
2020/3/5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政治 家,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代表作品有《前赤壁赋》 《题西 林壁》《惠崇春江晚景》
2020/3/5
写作背景
苏轼少时即精通经史,长于写文章。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 同意见,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这就是 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 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 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 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 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 2020/3/5 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年。
2020/3/5
文学常识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 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 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 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 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 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 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 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 序,詹福瑞)。
文中开头写诱人的月色穿窗入户,勾起了 作者赏月的情趣,“欣然”二字,写出了作 者内心的喜悦和闲适的心境。接下来的景物 描写把人带入空明澄澈、亦真亦幻、赏心悦 目的境界,作者陶醉其中,愉悦之情溢于笔 端。文章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处处都能感 受到作者乐在其中的闲情。
2020/3/5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 际不相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 都有竹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5.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 叙述、描写、抒情 方式?
2020/3/5
6.文章的结尾处流露出作者怎 样的情绪?
看似平淡,意在点睛。这句话至 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 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你,陷入 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 略着情绪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 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 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2020/3/5
2020/3/5
与谢中书书
陶弘景
2020/3/5
作者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 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江 宁)人,南朝道教思想家、医学家, 代表作品有《本草经集注》《二牛 图》《答谢中书书》。
2020/3/5
写作背景
《与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 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 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 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就是因看透了混 浊的人世,而隐居茅山。这些文人在他 们的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 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 如此。
2020/3/5
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 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 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意思对即 可)。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 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2020/3/5
8.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 想感情?
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古来共谈美”, 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 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 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 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 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字 里行间,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总 言之,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 之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从文中“遂至承天寺”可看出他去“寻 张怀民”的不假思索。而“怀民未寝”则显 示出两个人“心有灵犀”。两个人的关系甚 笃,通过“相与步于中庭”体现得极为充分。 结尾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更是直接 表明了作者与张怀民的志同道合。
2020/3/5
5.作者虽然贬谪黄州,成为担任闲职的“闲人” 但并未因此而消沉,依旧保持着旷达的胸襟。 文中充分表达了这种“闲人”的“闲情”。作 者是怎样流露出这种情感的?
2020/3/5
导入
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 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 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 故乡”“举杯邀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 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 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 念友之情。今天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 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
2020/3/5
一词多义


2020/3/5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欲穷其林 (动词,想要)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文中指 欣赏)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作动词,散步)
2020/3/5
课文朗读
2020/3/5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解衣欲睡。(省略主语“余”) 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应为 2020/3/5 “相与于中庭步”)
2020/3/5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 任安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 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 政治,如欧阳修的《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 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 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 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 《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 夜里去寺庙游玩?
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 寻找怀民一起赏月。
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
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连个新奇 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
的?
如藻荇交横。
3.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 么特点?给人怎样感受?
月色皎洁,空灵
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
者的情感?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自 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
己隐居地秀美景色?
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4.陶弘景是怎样赞赏谢灵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
运山水石的成就?
其奇者。
5.“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景物? 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 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净;分 别从仰观、仰察两种视觉来写。
2020/3/5
字词注音 夕日欲颓(tuí) 沉鳞竞跃( y)uè
与其奇者(yù) 未寝( q)ǐn
相与( yǔ)
遂( )suì
藻(zǎo)
荇( )xìnɡ
2020/3/5
竹柏( b)ǎi
古今异义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 关的人,多含贬义) 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到 今义:想念) 月色入户 (古义:泛指门 今义:主要指人家)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停止、休息)
第10课 短文两篇
R 八年级上册
2020/3/5
导入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李白笔下的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 九天”道出了其壮观豪放的气魄;杜甫笔 下的泰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突 出了其雄伟神奇的景观;郦道元笔下的三 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尽现其雄奇险 拨的奇景......这些美景,无不让你心动神 摇。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陶弘景美妙 的山川之景中,去尽情地感受一番。
精读课文
第一部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第二部分 高峰入云...沉鳞竞跃
第三部分 实是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020/3/5
1.山川之美,在作者笔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
下是怎样的情景?
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2.作者是怎样从听觉与视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 的角度来写一天中的景物变 欲颓,沉鳞竞跃 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