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中国的周边环境及国际局势

合集下载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况及如何面对

军事理论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环境近况及如何面对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近况及如何面对摘要:近年来中国迅速崛起,周边战略环境的能力增强,与此同时,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向好的因素在增长,但是,也要清醒看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的局面,目前正在经受强烈冲击,同时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针对未来周边安全环境的新特点,我们无疑应当改变“最好时期”的固有观念,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既不盲目乐观,也不夸大困难,实事求是地从容应对,采取有力的对策。

关键字:中国迅速崛起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情况认识和处理对策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ris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ability enhancement, meanwhile, Chinese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factors in the growth to good, but also to awake, China's overall stability of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currently has strong impact, also faces increasingly severe challenges. Forewarned is forearmed unprepared ness spells failure. According to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we should change the "best" intrinsic idea, set up the strong sense of anxiety, neither optimistic blindly, also do not magnify difficulties, realistically, adopt powerful calmly.Keywords: China's rapid rise China peripheral security environment conditions Understanding and processing countermeasures一、中国迅速崛起,周边战略环境的能力增强200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6515亿元人民币,合约1.65万亿美元。

当今社会环境分析

当今社会环境分析

当今社会环境分析当今我国国际环境浅析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经历着根本性和结构性的整体变化过程。

这一过程大体同我国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成功和作为强国崛起的过程同步。

换言之,国际环境的变化将在长时期内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统一的过程,也将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地位。

当今的国际环境问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当今总体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分析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在!理论探讨关系和东西方关系中经历了所谓全面缓和的过程(包括政治缓和与军事缓和),加上当今我国国际环境浅析多极化进程大大加速,世界上存在着总体和平的局面。

总体和平就是没有全面战争或世界大战,但不排除有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基本延续了这一局面。

第二,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已占据主导地位,对国际关系的长期走势具有极大的制约影响。

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李义虎国家,国内的经济建设和经济社会改革是它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它们决定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基础和前提。

经济发展要求各国进行经济方面的合作,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国际上的相互依存结构更加稳定。

第三,从各国、包括西方大国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看,和平的外交政策仍是它们的主导方面。

在出现国际争端和冲突时,政治解决和和平解决是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

虽然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发生变化,但天下并不太平。

据有关统计,冷战时期的准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

在这种情况下,和平与发展还是不是时代的主题’我认为,尽管国际社会出现了少有的动荡、分化和改组的局面,但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并没有发生变化。

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世界上总体和平的局面仍得以维持发展。

冷战后期,由于美苏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地区性武装冲突大约每年有*起,而冷战结束后每年大约有#!起,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鉴,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的烈度比冷战时期更大。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亚洲东方。

早在16世纪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就曾经说过:“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未来的某一天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事实证明了这位伟人的预言。

新中国建国六十余载,其间遭遇坎坷艰辛,但都坦然度过,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收获了宝贵经验。

自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如今已实施三十余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足以令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已经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旅。

随着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的结束,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国也怀着满腔的热情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开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轮廓。

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三十年间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

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

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政策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政策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政策一、当前国际形势分析(一)当前国际形势的基本态势:“一个主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两大公害”: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三种态势”:总体缓和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而局部动荡、总体和平而局部冲突;“四股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发展模式多样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二)目前国际局势的五大基本特点:1.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崛起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趋势之一,世界多极化前景更加明朗;2.科技发展已成为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力量;3.局部地区动荡局势短期内难以扭转。

世界上目前还存在几个火药桶,战火往往一触即发;4.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发展问题进一步突出;5.中国实力地位和国际影响上升,成为牵动国际形势发展和国际体系变革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二、2012年国内民众最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一)2012年国内热点话题热点话题一:社会道德建设“道德之问”成为过去一年热得发烫的“网络热词”:“小悦悦惨遭碾压,路人为何见死不救?”“‘金哨’变‘黑哨’,足坛假赌黑缘何泛滥?”“走了‘郭美美’来了‘卢美美’,中国慈善能否恢复元气?”“‘汉代玉凳’闹笑话,假拍乱象何时休?”有关网站的“2012两会调查”关于“社会道德”的问卷中,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道德水准“在下降”。

究其原因,55.7%的受访者认为“不少公务人员行不正之风,带坏了整体风气”。

面对道德滑坡的现实,“卿天磊”等不少网民说,国人正在为重建道德做出努力:不久前,“雷锋传人郭明义发动百万微博粉丝爱心接力救产妇”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还有“最美妈妈”吴菊萍、“守墓老兵”欧兴田、“最美婆婆”陈贤妹……“这些草根人物,以实际行动回应见死不救的冷漠,诠释道德和人性的力量、承载国人内心向善的渴望。

”“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全国人大代表邓宝金深有感触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将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中国与周边关系

中国与周边关系

对日基本战略取向
第一, 全面强大自己,中国持续和平发展是应对日本变局、发展 中日关系的基础。 第二,加强战略管理意识, 尽快建立和完善中日双边危机管理机 制。
第三,深入研究日本, 给予日本全面而辩证性的评价, 促使两 国正常化力量的增长。
第四,积极发展中日经济合作, 择机推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
第五,开展更有效的对日公共外交, 为中日关系稳定和发展打下 较为坚实的社会和物质基础。
五、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分析(以缅甸、日本为例)
一、缅甸
二、日本
1.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甸关系
中缅关系有着中国与周 边国家关系的所有特征:
中缅关系时间谱系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缅甸最
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投 资来源地和主要的武器来 源国,中国也是缅甸最主 要的对外援助来源国; 同
时由于中国坚持不干涉内
政原则,中国也是缅甸最 主要的国际支持来源国。
周边外交对中国的发展大局和外交 大局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有 其自身的基础体系和战略架构,并 与大国外交、多边外交存在密切的 互动关系。
七、小结
周边地区有着中国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做好周边外交工作,争取 良好的周边环境,成为未来一定时期内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回顾改革开 放以来周边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是中国的综合国力 最为强盛的时期,也是中国最有能力掌控周边环境的时期。
二、当前中国与周边关系的困境 1.经济关系与安全关系的分裂
(1)中国是绝大多数邻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与邻国之间存 在着密切的贸易往来。 (2)与相对密切的经济关系相比,中国与邻国的安全关系则要复 杂得多。除了朝鲜、巴基斯坦对中国存在单向的安全依赖,有着“准 同盟”的安全关系之外,其他邻国与中国的安全关系都有着各种各样 的问题。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资料】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精选资料】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的依据。

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我国仍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近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朝鲜半岛风云突变,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诱发了极其紧张的局势,“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

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

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

第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

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第三,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

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

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

当今世界局势分析

当今世界局势分析

中国是一个有着众多邻国的海陆两栖国家,此种地缘环境决定了中国必须始终高度关注自己的安全问题。

冷战结束后,中国周边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减小,但以核扩散为主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应对中国周边的核态势,成为中国必须考虑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一、中国周边核态势现状分析冷战结束后,外部力量对中国发动武力入侵的可能性减小,但是中国面临的核威胁加大。

分析中国周边核态势,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是当今世界面临核威胁最严重的国家。

(一)中国周边核国家最为集中。

中国是一个有着9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拥有漫长的边界和众多的邻国。

在众多的邻国中,北面的俄罗斯是法定认可的核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最重要的核俱乐部成员。

在西南面,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事实上核国家。

在东北亚,核安全状况也令人担心。

2005年2月10日,朝鲜宣布正式拥有核武器。

虽然朝鲜是否真正拥有核武器还值得怀疑,但是,朝鲜一直在发展核武器则是确定无疑的。

美国虽然不是中国的邻国,但是它对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提供核保护伞。

随着冷战的结束,昔日大国之间的战略核平衡发生急剧变化。

一方面,俄罗斯的核武库规模大大缩小,中国的核武库基本保持不变;另一方面,美国多年来持续提升其核打击能力。

这导致了一个美国充当核霸主的时代的到来。

笔者认为,美国不断提升核打击能力将迫使中国设法改变其核力量的软肋;如果美中卷入重大危机或常规战争,两国间冲突的危险程度将大为升级。

不过,有人不赞同上述看法。

他们认为,中国不担心美国核打击能力的增长。

他们说,中国的战略家信奉“最小化核威慑”原则,即强大的核威慑力取决于在经历首次核打击后是否拥有核报复能力。

据这些人士称,中国也相信有限的核报复能力虽然易受攻击,但足以维持某种有效的核威慑力,因而中国不会通过扩充核武库来对美国的核优势作出反应。

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们指出中国在整个冷战期间都保持小规模的核武库,即便当时超级大国竞相推出新的核打击武器系统。

中国周边当前安全环境形势论文

中国周边当前安全环境形势论文

中国周边当前安全环境形势论文摘要:国内安全是国内发展的保障,只有加强政权建设,整顿经济秩序,才能为国内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处理涉及到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相结合的问题时,需要外交内政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维护好国内安全的同时,不引起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

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又及时提升自己的国防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走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统一之路。

一、引言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步入新世纪16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一)和平合作是中国目前安全环境的主流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但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形成这一稳定局面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1)、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

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

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

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保持着程度不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

另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

由于在谋求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亚太大国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一般不会出现全面性对抗。

(2)、促进地区稳定的多边安全机制不断发展。

2001年6月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对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恶势力”、维护中亚地区和中国西北方向的安全与稳定意义重大。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最新形势与政策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最新形势与政策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以及国际和地区形势的变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重要性对我国更加突出。

从政治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从经济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互利合作的重要伙伴;从安全上看,周边国家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和睦的直接外部屏障。

周边环境历来对我国国内形势以及发展战略有直接牵动作用,维护周边安全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情况同世界其它大国相比,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

首先,我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海岸线18000多公里,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5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现在是14个(其中锡金现已完全被印度吞并)。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其次,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周边不少国家与我国交往很深,接触很广,历史上的一些恩恩怨怨现在仍有影响;第三,我国周边的多样性突出,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各种文化、民族和宗教集聚在我国周围;第四,我国周边也是世界各主要大国利益交汇之地,冷战时期曾形成不少热点,有些至今仍没彻底解决。

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及面临的主要威胁(一)、总体分析:从我国的周边环境看,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

一是我国要进一步的崛起,会受到外部地缘环境的强力制约;二是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我国和周边国家在领土、边界、海域的划分及归属等问题上有过结。

中国要崛起成为世界性大国,必将受到外部因素的强力制约,因为中国的崛起必将改变世界战略力量的对比,从而引起大国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和分配。

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必然要尽一切可能阻挠中国的崛起。

当前的国际形势及我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和认识

当前的国际形势及我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和认识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复杂、深刻变化。

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潮流。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总体保持增长,人类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同时,世界并不太平。

传统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更加突出。

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增加,南北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此情况下,中国主张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中美关系被誉为最复杂的大国关系,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今年又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出口国,贸易上的摩擦是必然的现象,这是崛起的贸易大国无法回避的问题,目前两国政府将大部分贸易摩擦问题置于WTO的框架下,利用WTO的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

可以说贸易问题不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问题..中美关系深受台湾问题的影响,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

对中美关系干扰最严重的就是美国对台军售和会见达赖,这其中包含着美国制约中国的战略因素,也是美国对华政策长远目的的一部分。

其实,中美建交以来,美国历届政府执行的都是一种脚踩两只船的政策,一方面,发展与中国大陆之间的各种官方的和民间的关系;另一方面,维系和发展与台湾的所谓“实质性”关系,包括商贸、人员往来以及对台军售。

这种政策一直沿续到现在。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关系目前的干扰,责任完全在美国一方。

美国对台军售和奥巴马与达赖见面这些都已经涉及了中国所定义的核心国家利益,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的问题上,一直还停留在以往的惯例上,更不愿意为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作政策调整。

中日战略关系存在这样一个死结:一方面,日本之所以迟迟不能摆脱“美主日从”框架,就是因为未能实现对华战略和解;反过来,日本之所以迟迟不能建立日中战略信任,就是因为在日美同盟问题上未能让中国安心,所以中日关系将在合作与摩擦中曲折、渐进地向前发展中日间潜在政治摩擦因素有如下几类:日本否认或美化对华侵略历史的问题,在台湾问题上有违一个中国原则的问题,日美同盟威胁中国安全的问题,围绕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权益的争端问题,以及在经贸和经济合作领域的摩擦问题。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分析

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分析

1、中美关系: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新的全球背景和双边关系结构下,支撑两国 关系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不断增多 ,为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这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双方共同利益的扩大。 第二,美国对中国的重视逐渐长期化。 第三,中美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 第四,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第五,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敏感度逐渐下降。 第六,中美关系形成了新的关系结构。
面对文化的挑战,如何应对??
处理好三 对关系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面对西方文 化思潮的冲击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文 化的一元化和多样化之间的关系。 • 面对全球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文化的民族性和开 放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的关系。 • 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过 程中,必须正确地处理好主导文化和 大众文化的关系
四、国际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我国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进程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可避免地经受着外来文化的冲击 与挑战。 (1)全球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传统文化的冲 击:全球化背景下,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各 国的、各民族的文化精品进入中国,它在带给人们耳目一 新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着强烈的冲击。 在这样的冲击下,一些人开始主张“全盘西化”,抨击中 国的传统文化是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的文化,视中国 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包袱、累赘、枷锁和羁绊,对传统文 化的价值彻底的否定,对其精神采取完全抛弃的态度。而 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为建造中国现代文化的坐标和指南, 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同质文化”的潮流。
三、国际政治环境---优势
1、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提高。中国已经是国际政治、经
济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力量。全球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 中国,少不了中国。2010年的全球GDP排名,中国是第 二位,仅次于美国。世界银行投票权,中国占有4.42%, 居全球第三位 。 2、中国在快速发展,“中国模式”受到关注。从前资 本主义强国都在竭力打压社会主义制度,现在却不得不 另眼相看。因为现今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证明了这一制 度的可行性 。 3、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在发展。现今的中国于周边国家 的关系正处于1840年以来最好的时期,实现了“周边无 敌国”这一理想状态。 4、中国有了核后盾,有较强的导弹攻击能力和230万的 常规兵力,中国的太空力量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非传统安全的六大挑战
一是金融安全。鉴于我国目前正处在整顿金融秩序、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 性阶段,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的发生尤其重要。 二是环境安 全。我国的环境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和酸雨、水稀缺和 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 三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现已成 为各国信息活动和国家安全保障必须面对的经常性问题,它不仅给一国的信 息化进程带来现实挑战,而且也给国家与国家之间带来新的制约关系。 四是流行疾病。在全球化国际环境下,某些新型流行疾病的传播和蔓延,将 造成严重的社会恐慌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安 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和危害。 五是人口安全。人口膨胀给资源和环境带 来沉重的压力;人口的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口素质仍有待提高,人才安 全问题突出;人口国内流动带来的问题和隐患。 六是民族分裂主义。 当前,民族分裂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及境外国际敌对势 力,对我国民族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危害。
(二)钓鱼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慈禧曾将钓鱼岛赏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 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十月,即甲午战争
的前一年,慈禧太后还曾下诏书,将钓鱼岛赏 给邮传部尚书盛宣怀,作为采药用地。此诏书 中写道:“盛宣怀所进药丸甚有效验。据奏, 原料药材采自台湾海外钓鱼台小岛。灵药产于 海上,功效殊乎中土。知悉该卿家世设药局, 施诊给药,救济贫病,殊堪嘉许。即将钓鱼台、 黄尾屿、赤屿三岛赏给盛宣怀为产业,供采药 之用。”
近年来围绕钓鱼岛问题引发的中日冲突
(五)日本上演“购岛”闹剧
2012 年 4 月 19 日 , 日 本 右翼政客、东京都知事石原 慎太郎在访美途中一语惊人: 欲“收购”钓鱼岛!他并指 出,中国若反对日本购买钓 鱼岛,则无异于宣战。一时 间,沉寂的钓鱼岛争端再次 升温。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分析

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分析学院:文理学院班级:英语1202学号20120908912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分析摘要:国中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国家,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步入新世纪十几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安全环境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态势关键字:周边环境外交.正文: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近年来,中国与邻国关系中连续发生了一些摩擦和纠纷,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印度数次向有争议的边界地区增兵,加速向该地区移民;在南中国海,越南、菲律宾等国不断试图采取各种措施宣示其对所占领岛礁的“主权”,并在岛礁上兴建设施,强化占领;日本强占钓鱼岛;朝鲜半岛核危机等等。

那么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如何?为什么存在着争议和摩擦?中国周边环境面临着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们将采取哪些应对策略?一、摩擦和纠纷的原因(1)中国周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

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等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它们是中国的海上邻国。

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

中国不仅邻国的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整个世界上较为少见。

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的性质,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2)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

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东海大陆架,还有南中国海问题。

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docx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docx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

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

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

我国国内外安全形势分析完整版1、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大国之间相对平稳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周恩来打开的中美关系新格局,于1979年亲自出访美国,主持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邓小平根据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走向,作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新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形势判断,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上,从此迎来了改革开放和经济迅猛发展的30年。

此后,我国与其他大国关系进一步改善:中美关系虽然曲折不断,但总体稳定;中俄关系稳步发展,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签订了一系列联合声明和友好条约;中日关系发展基本平稳,正致力于构建和平与发展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关系保持良好,经贸往来、政治互信不断加深。

2、我国周边的热点地区冲突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我国周边地区诸如朝鲜、越南、阿富汗、柬埔寨等曾经爆发过激烈的冲突,我国也曾或多或少地卷入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冲突。

近20年来,周边地区基本相安无事,除了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外,其他周边地区没有战事,阿富汗反恐战争对我国影响也微乎其微。

3、我国和周边所有邻国之间实现了关系正常化我国和周边所有的陆地邻国都曾有过领土纷争。

20世纪60年代,我国先后与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蒙古、阿富汗、朝鲜6国签订了边界协定或条约;80年代以后,我国与印度和越南也实现了关系正常化;90年代我国又先后与老挝、俄、哈、塔、吉5国签订了国界协定;2001年7月,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8年10月,俄方将银龙岛和半个黑瞎子岛移交给中国;2008年6月,中日两国经过磋商同意在实现有关东海海域划界前的过渡期间,在不损害双方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在东海海域选定适当的区域进行共同开发;中印关系不断取得新突破,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两国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的宣言》这一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印关系进入新阶段,同时两国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也不断取得突破,目前两国边境线中段的争议区域初步得到解决,为解决整个领土争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一些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相对经济衰落,构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总的特点,从而正引起国与国之间关系的相应调整。

但是,要认识到万事万物的运动不是直线前进的,前面充满着不确定性。

从国际形势看,欧美债务危机影响不容小觑,中国已难独善其身,全球经济衰退正从外需角度影响中国经济增速。

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欧盟消费力下降,将对中国出口造成一定影响。

在欧美国家经济增长乏力条件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从国内形势看,物价总水平仍在高位,房价没有出现明显拐点,民间流动性依然很强,通胀压力依然较大。

同时,部分中小企业受到紧缩政策影响,融资和经营均出现困难。

就业压力正在增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一、当前国际势态(一)国际经济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仍然存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发达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财政赤字。

与克服通货紧缩相比,必须优先摆脱财政赤字。

希腊、意大利的财政问题很严重,日本的财政问题在发达国家中也是最严重的之一。

日本国债大多数是国内投资者持有的,但是伴随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储蓄率将逐渐下降,日本国内消化国债也将逐渐减少,必将希望外国人持有。

为此,日本将不得不提高利率,由此将出现付息费用增加、财政状况恶化或日元贬值。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日前发表的报告,日本的政府债务2015年将是国内生产总值的250%,大大高于希腊的140%。

这相当于一个人背负超过自身体重2倍的沙袋。

日本老龄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问题明确但不能解决,这与希腊是相同的。

(二)国与国之间险恶的政治经济竞争没有改变后金融时代,国际竞争不仅没有减弱,而是有加剧态势。

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突破引领的新增长点短期内仍难以形成。

各国经济政策主张分歧明显,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继续升温,在内需不振的形势下,各国更加重视扩大出口,而发达国家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花样翻新,贸易限制措施明显增多,经贸摩擦政治化日益突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救济措施也有加速上升趋势。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以及对策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以及对策

中国周边局势分析以及对策随着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深人发展,中国的前途命运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面对国际各种力量的此消彼长,中国既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

因此,全面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国际形势特点和趋势,对于制定正确的对外战略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一、国际安全形势总体趋向缓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首先,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使各国人民下定决心维持和平,以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

其次,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力和威慑力足以将地球毁灭很多次,因此谁也不愿意因打核战争与地球同归于尽。

再次,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使世界各国依存度提高,共同利益的领域扩大,进一步减小了爆发世界性大战的可能性。

二、传统安全领域中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并有新的表现首先是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尤其是这些热点问题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或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更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和变数。

其次是各国的国防开支逐年增长。

这种状况意味着各国仍然把军事发展作为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因素,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

再次,主要核大国进一步加强战略力量,全球核武扩散问题依然严重,这对世界安全构成了极大隐患。

三、非传统安全构成的威胁甚至超过战争首先是国际恐怖主义问题。

2012年以来,恐怖主义活动出现新的反弹,打击恐怖主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更加突出。

恐怖主义袭击频率增加,活动范围及袭击规模扩大;恐怖袭击方式令人防不胜防;国际反恐斗争中双重标准问题使得国际反恐阵线有破裂的倾向。

其次是环境安全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引发世人对环境安全的极大担忧。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候灾害频发,甚至使部分小岛屿国家生存面临威胁。

再次是金融安全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不仅重创了发达国家,也严重打击了新兴市场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虚拟经济及实体经济,并引发了诸多社会及政治问题。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与对策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与对策

6. 钓鱼岛问题
• 钓鱼岛争端的由来 •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在1894年之前,日本
对此没有争议。 • 1895年4月,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将台
湾及其附近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割让给日本。 •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被日本占领的台湾、澎湖列岛
及所有附属岛屿回归中国,但日本将钓鱼台诸岛同琉球群 岛一起让美军占领。 • 1971年,美国和日本正式移交琉球的行政主权,由日 本政府接收。钓鱼岛诸岛正式随琉球交给了日本。 • 1978年中日谈判签署《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时,邓小 平表示钓鱼岛问题可以“搁置争议”、“先放一下,以后 解决”。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热点探析
一、我国周边环境基本特点 二、我国当代、近代与邻国之间的关系 三、我国与周边国家出现对抗因素的原因 四、基本对策
我国共有20个陆地邻国 相邻14个:朝鲜、俄罗 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 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 古国,阿富汗、巴基斯坦、 印度、尼泊尔、不丹、缅 甸、老挝、越南
2006年10月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 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1)中国政府邀请安倍晋三访华的 前提
• 2006年10月6日, 安倍晋三在接受 众议院预算委员 会各党代表质询 时,承认继承 “村山谈话”精 神,是安倍晋三 访华的重要前提 和条件。
(2)安倍晋三访华的成果
• 上任13天后,安倍晋三实现了正式访华。 这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把中国作为上任后第 一个出访的国家,也是5年来日本首相对中 国的首次访问;
远临美国
日本 朝鲜 韩国
越南
菲律宾 文莱 马来西亚 印尼
在国际竞争中, 邻国越多,特别是接 壤邻国越多就越不利。
——麦金德
国际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哈尔福德 麦金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分析中国的周边环境及国际局势
纵观整个历史,自古以来哪一个国家不是邻国越少、越弱地理环境越有利。

横看整个世界,中国同其它大国相比,却恰恰地理环境极为复杂且十分不利。

中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于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相邻。

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被邻国所包围的大国。

同时也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国家多达29个,既有接壤的国家21个,也有不接壤的国家8个,其中越南、朝鲜既是陆上邻国,也是海上邻国。

由于中国的领居太多且“品种齐全”,因此,中国面临的问题与其它国家相比而言也是最多最紧迫的。

其地理环境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将成为制约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

因此我们必须直面我国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

在世界问题上不可否认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人口问题,中国本就是人口大国,然而更严峻的是中国周边国家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十个国家中有六个在中国周边,此外越南、菲律宾、泰国、韩国和缅甸等也是人口相对较多的国家。

就整个世界而言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人口总和已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二分之一。

远远超过了这些地区可承载的人口量,这就必将引起一系列问题。

如:水资源不足、粮食短缺、住宿缺失等,这些问题一旦在本国得不到解决,就必将向外转移,这是中国这块辽阔而富裕的土地必将会成为他们的目标,到时中国和周边国家的摩擦就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我国周边地区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周边地区的多样性特点十分突出。

在我国众多的邻国中既有社会主义国家,也有资本主义国家,既有名族主义国家,还有君主制国家。

且各国发展经济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

周边名族众多,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同。

各国所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也有很大的不同。

横看整个世界,我国这种独特的周边形势都是极为少见的,这种形势使我国与邻国之间产生摩擦的概率增大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独特性,也可以很好的为中国所利用,只要能够很好的处理各种关系,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独特性发展多种经济。

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更上一层楼,也使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

然而我国面临的最大问题确是大国邻居的威胁,尽管我国领土辽阔,海陆兼备,但陆有强国接壤,海有岛链环锁。

军事力量排名世界前二十五名的国家中有八个分布在中国周边,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俄罗斯是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八个国家中分布在中国周围的。

强邻之多为世界罕见,这给我国周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例如:考虑到美国的影响,东盟有时难以全面发展对华安全关系,特别是防务合作;而中日关系能否顺利发展,也直接影响到东南亚国家对外的战略选择。

中国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导致中国当前的国际局势处于一个十分严峻的阶段。

美国在东亚地区提升日本的战略作用,美日军事同盟针对中国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为此美国甚至可以牺牲道义,不顾二战期间对日作战牺牲的无数战士的英灵,在钓鱼岛问题和其他一系列中日领土争端问题上持暧昧态度,甚至愿意为日本提供军事援助,这是明显的对中国提出挑衅,是不顾中国人民的想法的作为。

同时南亚的恐怖行为也为中国严峻的国际局势加大了压力。

面对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国政府也会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处理。

尽管中国的周边环境十分严峻,但对中国政府而言,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才是真正发展中国的正确道路,中国政府始终相信和平与发展才是时代的主流,是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无法阻挡的道路。

中国政府始终重视同邻国的友好关系,奉行与邻为善,与邻为伴的周边环境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