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教学实践与理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心得

——浅谈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著名的教育问题报告《学会生存》中,把“培养创造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也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提高教学质量。”这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21世纪新人。可是当我们以此为标准考察师范政治课教学现状时,不免令人担忧,违背时代要求的教条式教学、雄辩式教学、育婴式教学、封闭式教学、纯知识性教学等还根深蒂固。显然,师范政治课教学改革刻不容缓,我在如何通过政治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个问题上做了一些尝试。

一、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

有效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大胆设疑、寻根究底的胆量和勇气。由于种种原因,而这些胆和勇气又正是师范生最缺乏的。表现为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很难参与到教学中去。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在教师,教师只有真正确立了师生民主平等的观念,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习惯于把自己扮演成无所不知的雄辩者的角色,进行强行的思想灌输,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民主平等意识的表现。孰不知没有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就会形成封闭、呆板、没有主动性、创造性的氛围。我们不妨把这种猛灌式的教学变为商讨式的教学,在教师指导下,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给学生创设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使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师生间的双向互动,变一味的灌输为探索、研究,这有利于营造民主氛围。

亲切自然的神态,风趣幽默的语言对于政治课教师也是必要的。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政治课的先天不足,营造和谐愉快的气氛,以消除学生紧张感和拘束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微笑、点头、专心听他说”。微笑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我喜欢你”的具体表现,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点头表示你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和肯定,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专心听他说除了用耳朵听以外,还要用“眼睛听”,它表达的是对于发言者的尊重、信任,有利于缓和气氛。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创新的动力从何而来?我们认为应该从问题情境中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以这样说,创新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创新思维的推动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特别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成功的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产生强烈的内部需要和动机,从而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当然,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激起学生去思考。精心设计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提出一些发散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这类问题既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又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⒈问题的难度要适中。太易无探索必要,太难又会丧失探索欲望。难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应是学生跳一跳摸的着的问题。这需要对学生的水平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由于客观原因,现在师范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这点应考虑到。

⒉要从贴近生活的现象中引出问题。这些问题与学生息息相关,容易引起学生思考。再者,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比如说在上商品供求关系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出现农民丰产不丰收呢?学生立刻来了兴趣,解决了这个问题后,进而还理解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⒊设计问题的疑点要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从问题开始,使整个过

程前后问题相连,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多种问题的情景中得到思维能力的训练。比如在教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买商品?我们拿甲商品去交换乙商品怎么知道换多少?我们能够比较的这种共同的东西是什么?这样,学生在明白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的过程中思维也得到训练。

⒋注意在已知与未知的知识间建立联系。

⒌应注意避免提一些学生随口可答的“是不是”、“对不对”等问题,或是填空式设问。这些设问不具备启发性和思考性,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激发和培养。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我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设置问题的意义不在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了多少个疑问,而在于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全过程,从中学会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养成多角度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求索很重要,它是求异思维的前提。人云亦云,难有创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扮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上帝”,而应作为一名探索者出现,不要急于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当然,学生的回答难免有这样的、那样的错误,教师要能够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答“错”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一个必要选择。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马上否定学生的发言,而要适时、适当的加以点拔,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进而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更进一步。

我们这里所讲的学生自己求索绝不是学生个人苦思冥想,它是学生独立思考同教师引导以及集体讨论的互补统一。另外它还是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的互补统一。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但是收敛性思维也是不少缺少的。这个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应是一个从发散性思维到收敛性思维,再从收敛性思维到发散自发性思维的互补统一。

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然成为了政治课教学的主旋律。创新教育没有定式,在理论和实践中,有许多问题还值得探讨,这有待于我们在今后教学中进一步努力。我们相信,只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就能迸发出不竭的生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