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改革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分析
一、改革25 年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总体特征
1 、高增长
1978 —2003 年:GDP 年均实际增长率9.4% ,GDP 总量实际增长了近9 倍。
名义GDP :1978 年的3600 亿元→2003 年的11.7 万亿元(1.4 万亿美元,世界第6 位,人均近1100 美元)。
若按PPP ,中国的实际经济规模已接近日本。
高速增长的原因:
总量生产函数Y=F (资本,劳动,资源;技术,制度),Y=Ak αL 1- α
(1 )制度创新(改革+ 开放)
(2 )要素大量投入
(3 )技术进步(以引进吸收为主)
粗放型增长方式。
2 、不稳定:四个周期,两大阶段
表1 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
年份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实际GDP
(增长
率% )
7.0 12.8 13.4 11.8 10.2 9.7 8.8 7.8 7.1 8.0 7.3 8.0 9.1
通货膨胀
率(%)
2.9 5.4 1
3.3 21.7 1
4.8 6.1 0.8 -2.6 -3.0 0.4 1.0 -0.8 1.2 2004 年第一季度:增长率9.7% ,通胀率2.8% 。
表2 改革以来我国四个经济周期的波动情况
周期次序时间长度收缩阶段扩张阶段
期间年数期间年增长率
波幅(%) 期间年增长率
波幅(%)
第一周期
( Ⅰ)
1978-1983 6 年1978-1980(3 年) –7.2 1981-1983(3 年) + 10.0
第二周期
( Ⅱ)
1984-1987 4 年1984-1985(2 年) –6.0 1986-1987(2 年) +2.8
第三周期
( Ⅲ)
1988-1992 5 年1988-1989(2 年) –7.4 1990-1992(3 年) +9.5
第四周期
( Ⅳ)
1993 至今待定1993-2001(8 年) –6.3 2002-
资料来源:根据表1数据计算。
图1 改革以来我国的经济周期
资料来源: 根据表1 数据绘制。
两大阶段:(1 )1978 —1996 年反通胀阶段
(2 )1997 —2002 年反通缩阶段
二、1978-1996 年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四次高通胀情况:
1978 年(7.0%) ,1985 年(8.8%) ,1988 年(18.5%) ,1994 年(21.7%)
成因:
1 .需求拉动型通胀:中国特色的总需求扩张机制
加快增长的政治决策→国家计委:投资立项→财政扩张+ 货币扩张→总需求扩张→增长率↑,通胀率↑。
2 .成本推动型通胀: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
工业扩张→工业品价格↑→农产品相对价格↓,农业比较利益↓→农民弃田抛荒,加上工业用地↑→农产品耕种面积↓→农业减产→农产品价格↑→工资↑,工业品价格↑→通胀率↑
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3 .转型期通胀:价格改革(放开)使短缺经济下隐性通胀公开化
4 .结构性通胀:经济结构失衡与通货膨胀
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矛盾:经济扩张→基础产业供应紧张,物价上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
三、1997 — 2002 年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
四波冲击论:
1 .第一波冲击:通货膨胀泡沫破灭(1993-1996 年的“软着陆”紧缩效应)
2 .第二波冲击:亚洲金融危机(1997 年)
(1 )直接冲击:外需下降
(2 )间接冲击:金融紧缩
3 .第三波冲击: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激化(1998 年后)
(1 )国企改革及失业、养老、医疗、住房制度改革,大学收费制度改革→储蓄倾向↑,消费倾向↓。
(2 )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消费倾向↓
(3 )消费结构断层→消费↓
1 )城市消费结构断层:温饱型消费阶段(衣、食、用,万元级)→小康富裕型(住、行、教育,数十万元级)
2 )城乡消费结构断层:因为农民收入下降
·农产品价格↓→农业收入↓
·乡镇企业务工收入↓
·外出经商打工收入↓
4 .第四波冲击:美、欧、日同时陷入经济衰退(2001-2002 年)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第 4 章,第5 章,第7 章,第8 章,第11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