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苏轼词中的意象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蘇軾詞中的意象

內容摘要:本文主要以蘇軾的詞作為分析對象,將蘇軾詞中明月、酒、孤鴻、風雨這四種意象進行一個簡單的分析研究。意象它是作者的一個情感寄託。本文正是通過蘇軾貶謫詞作中的幾個意象來探討其的貶謫心態。同時,通過對這四種意象的分析,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詞人雖有許多無奈與坎坷,但他依然積極樂觀的生活。進而明白詞人有著忠於朝廷,報效朝廷的遠大抱負以及其孤高自潔的品性。關鍵字:蘇軾詞意象貶謫心態品性

一、引言

在詩詞中,通過某種組合關係表達某種特定意念而讓讀者得之言外之意的語言形象,就叫做意象。意象是詩歌中融入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是詩詞藝術的精靈。因此,我們這裏講的意象與現實生活中的實物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它注入了詩人的個人感情色彩。意象在詞中,將作者的主觀情感與作者面對的客觀現實聯繫在一起,從而形成一種融洽、相契相合,創造出“意與境諧”的詞的藝術境界。蘇軾為北宋時期著名詞人,在他的詞作當中存在著大量的意象,下面就其中四個意象展開分析研究。

二、蘇軾詞中的意象分析

﹙一﹚明月意象:望明月,歎人生幾何

自古以來,明月就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重要意象,在眾多的詩詞中,明月意象比比皆是,幾乎是到處可尋,讓文人百寫不厭。“好詩都在月明中①。”清代黃宗羲曾一語中的的說過。當然,在蘇軾的詞中,也少不了有大量的月的意象,他一生詠月、賞月、歎月、問月,與月結下了不解之緣,下麵就以他很有名的《水

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來分析: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孙,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②。

蘇軾寫這首詞時,正是他仕途不順之時。當年蘇軾的職務是密州太孚,但密州很窮,地方也不大,雖是太孚,但與他之前的杭州通判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因此面對這樣一種境遇,蘇軾感覺自己被冷落,於是在丙辰(熙寧九年)中秋之夜歡飲達旦,大醉。大醉醒來之後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作者在全詞一開篇就問“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化用了李白的詩句“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看來蘇軾也是一位成功的借鑒家。“明月幾時有”,“月”是客觀存在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作者為什麼還要這樣發問呢?原來在詞人的眼中,月亮是光明、正直、高潔的象徵。蘇軾這裏的“明月”就是代指的正義之士,因此他在詢問這個世界上正義的究竟會有多少呢?“天上宮闕”,根據大多學者的研究,在這裏有隱喻朝廷之意,“高處不勝寒”,暗指朝廷難處之慨,他當時既不能為君主、為朝廷效力,兄弟子由又不在身邊,政治前途和血緣親情都得不到安慰,雙重的人生失意使他不禁月下把酒問青天。他嚮往世俗超脫的生活,嚮往平凡而不平庸的人生,但又擔心高處不勝寒,一個人處於一世,似乎又太孤寒。在這樣一個處於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中,他乘醉在天上和人間徘徊,最後還是決定回到“人間”,回到現實的政治理想中來。在苦苦掙扎之後,蘇軾還是選擇了相亯朝廷,相亯君主,雖然他所面對的是這樣不公平的現實。我想他的這一

偉大舉措,與他平日裏所受到的思想教育是分不開的。蘇軾自幼學儒,儒家思想對他的影響甚深,是他一生立身處事之根本。儒家的人生態度基本上是就積極用世的,它以修身為出發點,進而實現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蘇軾雖然很羡慕陶淵明有著“悠然見南山”的生活,但由於他骨子裏忠君報國思想很深,終究沒有像陶淵明歸隱。

在這首詞中,如果說上闕作者借“月”在債吐自己坎坷不平的人生,那麼詞的下闕則是作者在借中秋圓月寄寓作者的美好祝願。詞人一生大起大落,人生的悲歡離合使得作者在詞的下闋繼續問道“何時長向別時圓?”當他想起“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時,心裏不覺有了一絲安慰,悲歡離合是從古自今都有的,天下之大,不傴傴是蘇軾要忍受這離別之苦;陰晴圓缺更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無論世界怎麼變化,它都依然存在。在這裏,他把人的“悲歡離合”與月的“陰晴圓缺”進行比較,通過視覺感應,看到“月有陰晴圓缺”,從而想到“人有悲歡離合”。在通過明月展開想像進而開始對人生命本質的探究。最後得出結論“此時古難全”。於是作者開始灑脫起來。在上文中提到過,蘇軾從小受儒家思想教育,其實在他成年後也逐漸接受佛道兩家思想的薰陶。在詞人的下闕中,他能道出這樣讓人敬佩的千古絕唱,我想這與他受道佛思想是有密切之關聯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詞人將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體現的淋漓盡致,同時這也是詞人的一個美好願望,他希望能與遠隔千里的同胞兄弟共賞一輪明月。

在蘇軾的詞作中,還有許多詞中出現了明月的意象。比如“後夜松江月滿”(《如夢令·題淮山樓》),“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他的《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中“唯有一江明月,碧琉璃”等。在這些詞作中,作者將“月”的意象用“江”體現出來,或者說主要是以江邊的“月”作為意象。江是

很寬闊無邊的,江水清澈而幽靜,在這麼一個夜晚,明月倒映在江水之中,遠遠望去,和諧而有幾番安寧之感,使人一下子忘卻憂愁與煩惱。“江”因其氣勢而使詞境開闊,“月”因其靈妙而使詞境空靈,江月的結合很完美,把詩情畫意、哲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另外,作者詞中的“月”除了空靈之美外,還有著孤獨思念之意。詞人一生出淤泥而不染,這就註定詞人在政治上的孤立,在生活中的孤獨。因此他只好以月為友,以月為伴,把當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月是孤獨的,作者在被貶黃州之時,曾寫了“明月多被雲妨”(《西江月·黃州中秋》)當時蘇軾是已過六旬的老人,想到自己的一生總是要漂泊不定,居無定所,不禁讓詞人內心悲涼與孤寂。在我們眼中,雲遮月本來就是很自然的現象,但在蘇軾的眼中卻有意義非凡。他將自己比作一輪明月,把雲比作一群小人,這樣一來“明月多被雲防”的真實意義就一目了然了。蘇軾被貶黃州,正是奸臣當道,許多有才華的正義之士都被排擠。想到這我們不禁為這種不公而呐喊,而詩人借有雲防明月來比喻自己被人陷害,可謂是恰到好處。

(二)酒的意象:且飲且吟盡離愁

中國是酒文化深厚甘醇的國度。許慎《說文》雲:“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惡,可謂很是地道的詮釋出酒的本質。酒中的吟唱是特定的時代氛圍及文人心態的一種折射和反映。那麼蘇軾詞中“酒”的意象又如何呢?請看下麵這首詞《臨江以·送王緘》:

忘卻成都來十載,因君未免思量。憑將清淚灑江陽。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涼。坐上別愁君未見,歸來欲斷無腸。殷勤且更盡離觴。此身如傳舍,何處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