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汇报:《共生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唯识思想与共生——共生 的根源
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的根源性“阿赖耶识”
唯识论是日本人所熟知的大乘佛教的主干思 想,是领悟佛教本质最重要的思想。唯识思 想认为,“轮回”的主体不是“我”,而是 “识”或者“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意为,存在于人的无意识领域、可 以创生出所有无穷尽的可能的存在。所有的 存在、所有事物的因缘,都在阿赖耶识之中。 阿赖耶识含藏一切“种子”。如果“时机” 成熟、碰到“机缘”的时候,“种子”就会 成为具体的现象。而现象的影响又会立即反 馈给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物质根源的同时, 也是精神的根源。与笛卡尔的“物质和精神 二个实体”的说法相比,唯识论认为“物质 和精神是各自根源的表现”。
同时共生思想是流动的、自由的、轻快的、 新时代的游牧思想。
反对这样的观点:等级秩序的统一原理—— 按照该原理,可以清楚地划分部分和整体, 这是认为整体比部分更重要的金字塔型支配 秩序:结构优先于内部空间(室内);基础 设施优先于生活设施;公共空间优先于私有 空间。
第六章 共生时代的历史思考——
基于功能的分离主义——是把社会制度、建筑、 城市空间,或者是企业按照功能进行分类、分离 的行为,是一种最极端的表现。
现代主义的功能分离主义,不仅表现在住宅上, 也表现在城市空间上。功能的纯粹化、扩展的空 地、绿地、新鲜空气等口号、柯布西耶的“光明 的城市”,被当作向混沌的城市空间中吹进的现 代化新风。按照这个原理,城市中不仅出现了住 宅区、工业区等单一用途的功能地区,还可以看 到类似唐人街、哈莱姆区等按人种进行分离的区 域,以及按照收入划分的住宅区。这样一来,那 些本来很难分清的、混沌共生的事物,互补的功 能,因为分离而被割舍的中间领域,因为被明确 而失去的暧昧性,都是现代主义和现代建筑所欠 缺的。
→ 江户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众文化城市; → 高密度居住创生了微妙的“眼·腹的默契”; → 给城市规划以启示的大江户多阶层杂居长屋社
区。 →早于毕加索的具象、抽象的共生艺术。江户的
第三个特征是文化的虚构性。 →随意的数寄屋建筑。江户文化的第四个特征,
是对细节的重视。第五个特征,是技术与人的共 生,也可以说是“装置”的一丝。 →混合样式是大胆的日西合璧的结果。 →从“集中?还是分散?”到“集中与分散的共 生”江户的第七个特征,还能够列举幕府体制下 的部分与整体的共生。
深圳音乐厅
喜马拉雅中心
安藤忠雄
日本大阪人,曾经是所向披靡的职业拳击手 的他,也当过货车司机,自学建筑,从未受 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套独特、崭新的 建筑风格——确立起自己清水混凝土和几何 形状为主的建筑风格,使世界为之倾倒。成 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建筑大 师之一。
光之教堂
水之教堂
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1961)、中银舱体楼( 1972)、福冈银行本店(1975)、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1982)、东 京瓦科尔曲町大楼(1983)等。
郑东新区
吉隆坡机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矶崎新
被称为日本建筑界的“切·格瓦拉”,他的理 念相当的前卫。他用大量的几何结构塑造建 筑,他甚至宣称 “未来的城市是一堆废墟 ”。黑川和矶崎新,可以说代表勒日本建筑 设计的两种思维模式,一个注重平衡和谐、 理性思维,一个是创新和革命。矶崎新是现 代主义建筑向后现代主义建筑过渡中有力的 实践者、思想者和推动者。
桂离宫、飞云阁就是巴洛克
与利休灰的感觉具有同样地位的巴洛克(或 者风格主义),是安定与浮游、静与动、直 线与曲线,一边互相排斥一边共生,能够保 持平静的平衡。西本愿飞云阁这座不对称的 三层的建筑中,各种各样的异质曲线和直线 不可思议地共生着的同时,又展现出一种极 为静谧的样子。
第九章 共生的条件
创作阶段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
1960年,新陈代谢派在其宣言中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 城市和建筑不是静止的,而是像生物新陈代谢那样处于动态过 程中。作为其主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章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 变形”的概念和“点式刺激法”。他预言未来的建筑将以“建 筑作为一种结构”的理论而广为人知。他所谓的“结构”思想 主宰了他早期的建筑构想。在1970年的大阪国际博览会上,黑 川纪章推出了TB实验性住宅,将建筑所具有的发展可能性充分 表现出来了。为此他被视为建筑界的前卫人物。
从建筑的角度来看,入口大厅、超大尺度的 空间等非日常性的空间,经常会给人们带来 视觉冲击或感动。这是因为那种非日常性的 跳跃、突然变异的戏剧性,给人以不能仅仅 用功能来解释的东西。道路空间、广场、公 园、水景、街道景观、城墙、城门、河流、 作为地标的高塔、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构 成了城市中的“中间领域”,起到使单体建 筑跃向城市、发生突然变异的触媒作用。
共生思想
异质文化的共生;人类与技术的调和;部分与整体的统一;内 与外的交融;历史与现代的共存;自然与建筑的连续。
黑川纪章试图以共生思想来改变西方中心和理性主义,并表达 出自己根植于日本文化的意愿。黑川将所有的建筑元素都看作 是相互间能够产生意义和气氛的词汇或符号。
第二章 从机械时代迈向生命时代
机械时代的“进步”是意味着接近欧洲 机械时代,是“欧洲精神”的时代,是“普遍性”
重新评价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准确地说是从室町后期到江户时代 的三百几十年,培养出了现在的日本生活方式 和日本的文化。现代日本保留下来的传统文艺、 传统文化中的主要部分,如茶道、插花、能、 歌舞伎、数寄屋建筑等等,都是在室町时代末 期至桃山时代诞生,于江户时代在民众中传播 发展起来的。但是,明治维新以后,从政府到 日本国民意识中,都严重存在着全盘否定江户 时代的倾向。……江户时代实际上是一个超越 了现在人们的认识、已然进入了日本特有的现 代化的时代,是大众文化积蓄沉淀的时代。
创作阶段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新陈代谢”或“舱体”时代:
1972年黑川纪章设计的中银舱体楼再次引起轰动。这幢鸟巢式 的建筑几乎成了他的商标。它的新陈代谢的解决方法可分为两 个部分:建造永久性的结构,然后插入居住舱体。后者可以随 时更换。黑川纪章用140个6面舱体悬挂在两个混凝土筒体上, 组成不对称的、中分式楼。在仔细琢磨的小房间里,配有磁带 收音机,高保真音响,计算机和浴厕,没有一寸多余的空间。 这些可以搬动的舱体虽然以后并没有再挂到别处,但是黑川纪 章对建筑的理解却产生了飞跃。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机械时代的审美意识具有简洁、 单纯、正确、纯粹,目的明确、抽象和明晰的特点。 勒柯布西耶的机械时代的建筑如同他的绘画一样纯 粹,必须像帕提农神庙一样规范,也必须像地中海 强烈太阳照射下的光与影一样的清晰。可称得上是 欧洲精神的坚实而永恒的纪念碑。
从功能的表现向意义的表现转变
如果说机械时代的建筑是功能表现的话,那么生命 时代的建筑将是意义的表现。机械时代以工业社会 为背景而成立,生命时代则是以信息社会为背景存 在的。后现在建筑敏感地察觉到了这种从工业社会 向信息社会的转变。后现代在物理学、化学、数学 和哲学等领域受到了重视。但是,非常遗憾的是, 后现代建筑却仅仅停留在历史样式这一极为狭窄的 风格问题上。如果后现代建筑不能表现时代的巨大 转变,而仅仅是回归历史主义的话,那么后现代建 筑就没有希望。
利休灰这个词来源于几个世纪前的日本和歌: “利休灰色的雨下个不停……”
利休灰作为日本的传统空间与文化的矛盾以 及歧义的象征,甚至将其范畴广义地包含16 世纪的欧洲手法主义、早期巴洛克和现代艺 术中的野营派等。日本人认为利休灰是一切 艺术都应具有的基本品质。
传统惯例上,灰色并不是流行的色彩。从江 户时代晚期起,当它被称为利休的色彩时, 灰色作为一种流行的色调而与蓝灰、褐灰色 一起大受欢迎。随着茶道艺术在民间的广为 流传,人们开始越来越偏爱灰色,将灰色调 加以扩展,以命名各种带有暗灰成分的色彩 为乐事。
第七章 花数寄——共生的美感
相对以前的“空寂数寄”,黑川纪章提出了“花 数寄”的审美意识。
“空寂”是“无”的美学。但是,饶舌与沉默寡 言,明与暗,复杂与简朴,装饰与非装饰,彩色 与无色,书院风格与草庵风格共生的审美意识, 何其是日本本来的审美意识传统吗?
“数寄”一词是指外面糊半透明纸的木方格推拉 门,也有纸夹在双层木格中间的,最初由中国传 入日本,既可用于分割室内空间,又可作为住宅 的外墙。
“中银舱体大楼”坐落在东京繁华的银 座附近,建成于1972年。这幢建筑物实 际上由两幢分别为11层和 13层的混凝 土大楼组成。中心为两个钢筋混凝土结 构的“核心筒”,包括电梯间和楼梯间 以及各种管道。其外部附着140个正六 面体的居住舱体。舱体的尺寸为2.5乘4 米。每个舱体用高强度螺栓固定在“核 心筒”上。几个舱体连接起来可以满足 家庭生活需要。
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 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 。他提出了 “灰空间”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一方面指介乎 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 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 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 装饰 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过廊等过渡空间,并放在重要 位置上。
《新共生思想》
黑川纪章著
黑川纪章
(1934-2007)日本建筑师。1934年4 月生于名古屋市,1957年毕业于京都 大学建筑学专业,后就读于东京大学 ,以研究生身份在丹下健三研究室工 作,1959年获硕士学位,1960年参加 “新陈代谢”组织,作为中心成员活 动。1962年成立黑川纪章建筑城市设 计研究所,1964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 位。他曾多次获奖并获得多项国际荣 誉。他曾与和矶崎新、安藤忠雄并称 日本建筑界三杰。
生命时代将从二元对立转向共生
共生思想与协调、妥协、共存、混合、 折中有着根本性差异。共生是承认不同 的文化、对立的双方、异质要素之间存 在着“圣域”(比如天皇制、相扑、大 米对于日本,京剧、功夫、熊猫对于中 国,汽车、棒球、好莱坞对于美国等所 具有的各自民族文化“圣域”性),并 对此表示尊敬。
共生成立的第二个条件是“中间领域”。 中间领域使二元论、对立双方之间的共 同原则、共同理解成为可能。
“利休灰”是日本文化两义性、多义性的象征
暗灰绿,或者是带绿调子的灰—“利休灰”
是能够看得出绿色倾向的灰色。西方的灰色是黑 白两种颜色的相加,而“利休灰”是拥有红、蓝 、黄、白4种对立原色的混合物。
利休灰并不限于颜色,它是由经过高度提炼的审 美意识所支撑的一种感觉。黛瓦、粉墙的建筑群 溶化在灰色的色彩之中,失去了彼此间的距离感 和立体感,从三次元的世界向二元化的平面世界 转化,实在是极具戏剧性的景色。
创作阶段二
70年代中期以后的“共生思想”时代:
黑川纪章开始思考将技术的方法与富有哲理的思想联系起来。 他觉得将日本文明和现代文明相结合是一条颇有前途的路子。 他认为日本文化的特性是“对非恒久的”及“改变的需要”之 接受力,将不同文化及意念整合为一种共生的关系,在相反的 元素之间提供一种中介性空间。黑川纪章后来的大多数作品都 包含了这些特征。
“中间领域” “道”的复权 “圣域论”
东方的城市没有广场;西方的城市没有街 道——在没有“道”的西方,“广场”成为 联系市民生活和城市的空间。
第十四章 抽象、象征——抽象与 象征的共生
的时代。“理性中心主义”认为,如果世界上的真 理是唯一的话,那么依靠人类理智的力量,必定能 够探究并证明出来。“理性中心主义”把依靠理性 而达成的科学、技术放在首位,把艺术、宗教、文 化等等和感性相关的领域放在其次。
渗透到建筑中的机械时代
主张“建筑是因为建筑本身而存在”的汉斯·霍莱茵 和矶崎新的“建筑至上主义”,也与这种“理性中 心主义”一脉相承。矶崎新主张的“大写的建筑”、 形式主义建筑,以及诺姆·乔姆斯基的深层结构、 普遍文法的评价中,都带有理性中心主义和机械时 代的普遍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