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淑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朱淑真
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正如陈廷焯所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但由于她的作品被“一火焚之”、“百不一存”,加上文献中对其事迹的记载也很少,尤其是南宋王唐佐为朱淑真写的传纪的亡佚,给后来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世纪20年代以后,朱淑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多了起来,但在她的生平以及作品的评价上,学术界至今仍争议颇多。
本文从前人对朱淑真的生平研究入手,汇集前人所言,对朱淑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其次,通过对朱淑真诗歌创作概貌的剖析,说明其广阔的创作题材及内容,将其独特的思想性格和个性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朱淑真既有一般女性所共有的细腻、敏感、多愁善感,更表现出她特有的率直、大胆和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执着,这在她所处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最后,通过对其创作的鲜明的女性特点的分析,给朱淑真一个正确的评价和定位。
关键词:朱淑真生平诗歌创作评价定位
引言: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她一生坎坷不平,生不被人理解,死后作品也不能广泛流传。由于隐晦的身世,不幸的婚姻生活及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使得后世对她的研究和评价一直未有突破。纵观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真正能传达出那一特定时代的女性的真实的心灵,真正能代表古代女性文学状貌的女作家屈指可数,而朱淑真是其中之一。
虽然在她去世时,她的作品被父母“一火焚之”“百稿不存”,但仍有三百三十多首诗和三十多首词得以留传,远远超过了元代以前所有的女性作家。其作品颠覆了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涂抹和变形,从阴性书写的角度,以一种强烈自我化的方式,以女性为本位,一泻千里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封建时代女性的内心感受,对恋爱婚姻的追求,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对真挚爱情的歌唱,对不和谐婚姻的不满及对传统社会严禁的越礼行为的大胆描写等等。可谓称得上是一部出自女性之手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一、朱淑真生平及研究综述
(一) 朱淑真生平:朱淑真,宋女作家。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能画,通音律。词多幽怨,流于感伤。也能诗。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二) 朱淑真研究综述此期对朱淑真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对断肠诗词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研究及评价,能够突破男性文学的标准,在女性文学的背景下进行审视。前期研究较少涉猎的咏春词,已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艺术特色上,周婷莉文认为《断肠集》主要是闺怨和爱情之作,主体风格是婉约,感情真挚,意境幽深;情景交融,形象鲜明;语言流畅自然,声韵和谐。李妮文则从内心世界及性格的角度分析朱淑真诗词的艺术特色:她的孤高劲直的品格使自己的小女子的情调更加刚劲有力;她的诗和词题材都较为广泛,反映的内容意义也甚为阔大;诗中流露出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和身份定位的思想倾向;词多侧重心灵和内心世界情感的倾诉,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在后
世女性文学研究中受到重视。
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到朱词中为数不少的咏春词,但切入的角度又颇有不同。田玮莉文认为在朱淑真的咏春词中, 体现出她的情感主旋律———忧愁、怨恨、惜春伤怀。其特点是以情入景、多用比喻,呈现出委婉、含蓄的风格。林荣钦文在纵向比较、横向分析的基础之上,发现了朱淑真咏春词孤独、哀怨的情绪背后,隐藏着一个深沉的主题,那就是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礼赞,对真正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对真正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思想内容上,李菁文认为朱淑真的诗词,从自己不幸婚姻带来的痛苦到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抗争再到悲己悯人的心灵相通与推己及人的仁爱情怀,隐含着一条从忧己———忧生———忧世不断升华的忧患意识链,由此可以清晰看出她的心灵踪迹和情感历程,进而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其作品。
二、朱淑真诗歌创作概貌,尤其以闺情诗而为人所知,如下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
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
不堪回首,
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
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
海棠亭畔,
红杏梢头。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这首词写一位
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
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上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描
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迟迟春
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日
长而暖。“弄轻柔”三字,言和煦的阳光在抚弄着杨
柳的柔枝嫩条。秦观《江城子》词:“ 西城杨柳弄春
柔。”“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动鲜明。对此良辰美
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
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清明过
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犹如
给女主人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层愁雾,使她想起了一段
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看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
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不然和煦
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难发生
在同一时间内。“云锁朱楼”的“锁”字,是一句之
眼,它除了给我们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
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锁”字蕴含丰
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
郁闷,尽括其中。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这种春愁是
由黄莺的啼叫唤起的。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
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之句。试想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时,
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
啭。不禁唤起了她的春愁。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
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
自问自答,颇耐人玩味。
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自然。作者用鸟
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这是以乐景写哀的手法。
作者在写景上不断变换画面,从明媚的春日,到阴霾
的天气;时间上从清明之前,写到清明之后;有眼前
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忆。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
香,也有听到的莺啼,看到的色彩。通过它们表现女
主人公细腻的感情波澜。下片词的自问自答,更是妙
趣横生。词人将静态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
梢头”,引入黄莺的巧啭,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化
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读者仿佛听到莺啼之声不断地从
一个地方流播到另一个地方,使鸟啼之声富于立体感
和流动感。这是非常美的意境创造。以听觉写鸟声的
流动,使人辨别不出鸟鸣何处,词人的春愁,也像飞
鸣的流莺,忽儿在东,忽儿在西,说不清准确的位
置。这莫可名状的愁怨,词人并不说破,留给读者去
想象,去补充。
在朱淑真的诗歌中,洋溢着超越一般女性的生命意识:鸿鹄之志。在男权社会中,鸿鹄之志多为士子学人的专利,女人只需做个贤妻良母就行了,而朱淑真并不满足“绣折金针”达到“妇功”的最高标准,她跃跃欲试,急切渴望突破狭小的生活圈子,打破社会施加于女性身上的封闭式的精神束缚,以实现自己腾越龙门的理想。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写道:“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春日亭上观鱼》)[14]她多么渴望自己能像须眉男子那样有机会施展才华,成就一番大事,以实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