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淑真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d26de2285ef7ba0d4b733bc0.png)
浅论朱淑真其人及其诗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宋代有名的才女,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
朱淑真在写作时多用梅花意象,并在梅花这一意象中注入自己的人生体验,给读者带来不同的审美感受。
本文通过对朱淑真笔下的梅花这一意象的分析,浅层次地分析其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时代背景;诗词作品;梅花意象;女性意识正文: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人。
其文学成就仅次于李清照,是宋代有名的才女。
也正如陈廷焯所说的:①“朱淑真词,风致之佳,情词之妙,真不亚于易安。
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朱淑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经“宦游浙西”。
少女时代的朱淑真,家境富裕,生活无忧,父母宠爱。
在家多读书、刺绣、弹琴、饮酒,形成了她单纯活泼的性格。
其夫为官场小吏,二人感情不睦,故而朱淑真在婚后抑郁苦闷,最终抑郁而亡。
现存有《断肠诗集》、《断肠词》,皆为劫后余篇。
二、朱淑真的诗词在封建社会,封建伦理道德、封建教条成为了禁锢女性思想的牢笼,也扼杀了女性拥有与男性相平等的自由与权力的可能性,女性沦为了封建社会的囚徒和牺牲品。
而朱淑真也正是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以她丰富而细腻的笔调向整个腐朽的封建礼教宣战。
在她留下来的作品中,打破了以往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传统,把女性看作一个独立的个体,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抒写了女性对社会、爱情和婚姻的理解,充分地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她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向往。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所特有的敏感细腻、多愁善感,以及她在诗词中表现出的纯粹的女性之美。
古代闺阁女子素来生活面极窄,全部的生活仅仅局限在闺阁和自然界之中,所以朱淑珍的作品也不可避免地围绕着自然与爱情两个题材展开。
在她的作品中,以花草为题材的咏物诗词占了很大的篇幅,而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是朱淑真吟咏最多的意象之一。
生活在咏梅文化处于鼎盛时期的宋代,受时风影响,朱淑真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独特的自我经历投射到梅花这一意象上,将自己的情感经验和主观感受融入到对梅花的抒写中,借助不同形态的梅花,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格,为读者塑造了一种独特的梅花意象,使之呈现出一种女性的独特的审美意蕴。
论朱淑真诗词_花_意象的人生象征意义
![论朱淑真诗词_花_意象的人生象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fad9a2baf45b307e87197d5.png)
第20卷第4期 安康学院学报 Vol120№4 2008年8月 Journal of Ankang University Aug12008论朱淑真诗词“花”意象的人生象征意义胡雯雯(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摘 要:朱淑真为宋代名家,纵观其诗词,有六十余首咏花之作。
本文从海棠、梨花、梅花三种咏花之作入手,以海棠之感、梨花之怨、梅花之傲来探寻其人生和心灵的发展轨迹,解读其诗词“花”的审美意蕴和人生象征意义。
关键词:朱淑真;咏花诗词;人生象征中图分类号:I207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4X(2008)04-0053-03①Ana lysis on the Sy m bols of L i fe i n the I mages of Flower i n Zhuπs Poem sHU W en wen(College of L anguage-L iterature,Shaanxi N or m al U niversity,X iπan710062,China)Abstract:Zhu S hu-zhen is one of the lite ra ry m as te rs in the S ong D ynas ty.Am ong he r p oem s,m o re than60of them dep ic t and eu logize flow e rs.P roceed ing from3k inds of flow e rs app ea ring in he r p oem s and the fea tu res w ith w h ich they a re i m bued,nam e ly,p e rcep tion rep resen ted by begon ia,grievance by p ea r b lossom and loftiness by p lum b lossom,th is thes is is in tended to dem ons tra te vivid ly from these3asp ec ts Zhuπs cou rse of life and he r deve l2 opm en t of m ind,and so as to exp lo re the es the tica l i m p lica tions and sym bo lic m ean ings of life loaded in the flow e r i m ages in he r p oem s.Key words:Zhu Shu-zhen;p oem s abou t flow e rs;sym bo ls of life 花是天地间美好的事物,亦是诗人、词人吟咏最多的自然原型。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52e914ba27284b73f3425082.png)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意识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诗词,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女性形象,大胆地流露出对爱情的追求和对传统妇女角色的质疑,体现出她或朦胧或强烈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朱淑真;诗词;女性意识一、朱淑真其人朱淑真,号幽栖居士,宋代著名的女作家,现今保存下来的诗有337首,词33首,均收录在魏仲恭编的《断肠集》中,与《漱玉词》并称为宋代女性文学的“双壁”。
出生于仕宦之家,从小就受到文学艺术的陶冶,善诗词,晓音律,工书画,是位多才多艺的大家闺秀,但未能逃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适非偶,婚后夫妻生活并不和美,不愿将就一生,传说投水而死。
她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之爱,却总是事与愿违,再加上宋代社会理学兴盛的各种束缚,造成了悲剧。
二、女性意识在文学领域中,对女性思想意识研究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
女性意识是“女性特有的生存体验和深层意识”,是女性对自身价值的体验和思考,审视女性内在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特有的生命体验。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就是女主人公或者女性形象开始思考和争取自主意识,为自己的心灵情感和生命体验做出敏锐的反应。
在以男权为主的古代社会里,女性的话语权是被剥夺的,一直被看作男人的附庸品,女性意识也是被埋没的。
而朱淑真以独特的眼光展现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经历,性别意识突出,同时思考自己的生存价值,对独立性进行探索,执著地追求精神之爱,并大胆勇敢地站出来,公然向封建礼教进行反抗,对传统的妇女生活角色进行思考与质疑,这种自我意识在那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宋代女性文学代表着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最高成就”,朱淑真刚好是这种女性文学中女性意识比较强烈的突出代表。
三、朱淑珍诗词的女性意识(一)性别意识文学史中描写女性的作品虽然不少,但在男性的笔下,关于女性的生活与情感总是描写的过于表面不够细致入微,使人难以真正体会女性内心的感情世界,相比之下,女性作家的作品中就表现出另一种意味,朱淑真即是一例。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作品之比较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作品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7f59bb67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2.png)
02
朱淑真与李清照诗词风格比较
章节副标题
朱淑真的婉约柔美
朱淑真的诗词风格以婉约为主,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自然、爱情、生活的热爱和感悟。 朱淑真的诗词中常常表现出女性的柔美和温婉,给人以美的享受。 她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被誉为“宋代四大女词人之一”。
李清照的词 作以豪放激 昂、情感丰 富著称,对 后世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二人的诗词 作品都反映 了当时社会 的风貌和人 们的生活状 态,具有很 高的历史价 值和文化价 值。
二人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的启示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们的作品被视 为女性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们的作品被视为中 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共同点:都表达了对自然、人生的热爱和感慨,如朱淑真的《蝶恋花·春景》 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不同点:朱淑真的诗词更多关注个人情感,而李清照的诗词更关注社会、国 家大事,如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和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 骤》。
女性意识与自我价值的比较
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意 识:关注女性内心世界, 表达对爱情、婚姻、家 庭的独特见解
朱淑真与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 了重要影响。Leabharlann 后人对二人诗词作品的评价与影响
朱淑真被誉 为“宋代第 一才女”, 其诗词作品 在当时具有 很高的声誉。
李清照被誉 为“千古第 一才女”, 其诗词作品 在中国文学 史上具有重 要地位。
朱淑真的诗 词作品以婉 约清新、情 感真挚著称, 对后世产生 了深远的影 响。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1000字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1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23c77e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a.png)
不是愁人也断肠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不是愁人也断肠》和《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都是关于朱淑真的论述,本文将结合两个题目,从不同角度探讨朱淑真女性词的特色。
首先来看朱淑真的《不是愁人也断肠》,这首词描写了女儿国的寂静,相当于描绘了女性的寂寞。
整首词朦胧而典雅,暗含思念之情。
此外,词中多次出现“我”字,视角明确,显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这在当时是比较少见的,表现了朱淑真在文学上表现出的突破和勇气。
其次,看朱淑真的《论朱淑真女性词特色》,文章分析了朱淑真的词歌,并从写作特点、文学语言、情感表现等方面探讨了其女性词的特点。
文章指出,朱淑真的女性词,多以纤细柔媚的笔触描绘感情,寓情于景,强调女性独立自主的文学意识。
同时,朱淑真的女性词中也多用字面意外的意象,使意境更加深远,拓宽了女性词的内涵。
总的来说,朱淑真的女性词有明显的特色,不仅在情感表达上充满了女性独特的柔情和独立自主的文学意识,而且在写作手法上更是独具匠心,将女性词的内涵拓宽到了新的境界。
朱淑真的女性词不仅代表着当时女性文学的一种风格,也让后人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精神面貌和文学风貌。
1。
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1)
![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原因(1)](https://img.taocdn.com/s3/m/bf73e901240c844769eaeeec.png)
试论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源摘要:朱淑真是宋代能与李清照相提的女词人之一,她天赋才情,才华横溢,内心世界丰富,著有“点点声声有断肠”的《断肠词》来抒发个人情怀,《断肠词》内容主要反映朱淑真自己的个人生活,特别是其后期的诗词大部分表露婚姻生活的不幸,风格抑郁悲凉,低沉哀婉。
在作品中朱淑真自说其愁苦的根本原因是“团圆事未谐”,以此也可以看出她对自己婚姻的不满。
除了她自己的说辞外,前人多认为她的婚姻不幸是理学盛行的残害,是由于社会的原因,也有人认为是她自己独立人格的悲剧,但都鲜少从朱淑真自身性格特点和心理机制去分析其婚姻的不幸。
本文将试图着重从这一角度去探询朱淑真婚姻不幸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朱淑真婚姻不幸外因内因宋代的女诗人朱淑真,多才多情,写出了清新婉丽、隽秀的诗词,诗词流传后世,为人们所诵读,但是作为一位女性却饱受各种辛酸与精神上的压力,婚后家庭不和,婚姻不幸,她于文字中发出断肠的悲痛。
这样一位一生遭受悲惨命运的人,为后世很多人同情和关注。
根据她的诗词,前人有研究她婚外恋的,有赞她大胆的女性觉醒意识的,有说她孤独意识的,也有说她婚姻不幸的外在原因等等。
根据前人研究及我自己的浅薄认识,不禁想到:什么是造成她婚姻失败的根本原因呢?首先将对朱淑真的生平及婚姻不幸的外在原因做简单的总结,然后整体分析其婚姻不幸的内因。
朱淑真,一作淑贞,号幽栖居士,浙江钱塘人,对于其生卒年现在没有准确的界定。
她是与李清照并称的宋代才女,是明代以前女作家中写作诗词数量最多的人(此结论从何得来)。
生于宦官家庭,生得伶俐可人,父母宠爱,有富足的物质生活和丰富的精神生活,从小读经史,晓乐律,填词赋诗,弹琴绘画,还写得一手精妙的小楷。
据说“幼颖慧”,童年时就作了一首小诗《书窗即事》。
然“及笄”年龄之后,婚配与一文法小吏,志趣不合,婚后生活不如意,抑郁而终。
朱淑真生前著有大量的诗词,但是死后因为她的各种传言,“不能葬骨于地下,如青冢之可吊,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
论朱淑真咏秋景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
![论朱淑真咏秋景作品中的女性抒情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9e62faf7f705cc17552709be.png)
凄凉 的秋景 中纠结着抒情主体登山I 水的送别之情 、羁 I 缶
旅孤独之恨 、贫士失 意之悲。自此 ,“ 士悲秋 ”便 已经成 为 中华 民族 固有的心理定势和情感反映。而另一种 “ 士
未知心事属他谁?待将满抱 中秋月 , 分付萧郎万首诗 。 ”
刚达 出嫁之龄 的少女 腈思在秋 日突然 萌生 :憧憬着在风 姿绰约的 中秋 圆月下与夫君 赏文论诗 。一个活泼大胆 的
论 朱淑 真咏秋景作 品 中的女性 抒情形象
魏 玉 莲
平 顶 山 4 70 60 2) ( 顶 山学 院师 范教 育学 院 ,河南 平
摘
要 :朱淑真咏秋 景作 品 中主要塑造 了两类女性抒情形 象。一 个愁肠百结的 悲情女 形象 ;一个秉性 刖强的烈
女形 象。愁 与愤 的主流情感的 交织与喷发彰显抒情主体人 生的悲辛。
然而男性作 品中的抒情 形象 与作者毕竟处于一种分
离 的状态 ,因而塑造人 物往 往具有类 型化特征 ,这样造 成男性作家代 言悲秋 的女 子身份很难 打破类型化框架的
拘 囿而缺乏多样性 。比如男 性作家代言的弃妇 习惯是特 殊身份 的宫女或妃子 。而代 言的思妇 往往是游子或征人 的妻子 。 当然这一方面是沿袭 司马相如 《 门赋 》 《 长 和 诗 经・ 君子 于役 》所 开启宫怨 相思 文化 范式 ;另一方面男
第 2 0卷
第 2期
牡 丹江 大学 学报
J u n 1 o M d n i n U v r iy o r a f u a j a g ni e s t
V . No o1 20 .2
2 1 年 2月 01
F b 20 1 e. 1
文 章 编 号 : 10 .7 7 ( 0 I 20 4 .2 0 88 1 2 1 )0 —0 90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279338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3.png)
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
朱淑真词中的女性形象目录一. 朱淑真词中的三种自我形象(一)少女形象:大胆率真、热情奔放(二)思妇形象:感伤幽怨、愁思断肠(三)弃妇形象:孤独落寞、愁病哀戚五个“独”字连用二. 朱淑真词与李清照词的异同正文朱淑真词中的女性形象——兼谈与李清照词的异同一. 朱淑真词中的三种自我形象(一)少女形象:大胆率真、热情奔放《断肠集》中多悲吟,这源于朱淑真不幸的婚姻,但这并不是词人全部的形象,词中还透露了少女时代的她率真洒脱、天真烂漫的一面。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本真意识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本真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976869c1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b.png)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本真意识
朱淑真的诗歌深刻反映了一个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本真意识,她对传统社会的不满与抗争,对自身地位的思考与探索,以及对自我解放的追求,都被深刻地表达出来。
朱淑真的诗歌中不仅有对传统社会给女性带来的压抑、无奈与抗争的表达,还有对女性自身的探索与解放的表达。
她热爱家庭、热爱爱情,但她也不满于既定的传统观念,她渴望自由的生活,她希望能够解放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朱淑真的诗歌中,女性本真意识的表达最为深刻。
她的诗歌中有“爱情的抗争”、“自我解放的追求”、“自我价值的认同”等等,都是对传统社会中女性本真意识的反映。
论朱淑真《断肠词》的“悲”情意蕴
![论朱淑真《断肠词》的“悲”情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8f3520806bec0975f465e288.png)
论朱淑真《断肠词》的“悲”情意蕴[摘要]朱淑真作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因其身世坎坷,婚姻不幸,多做怨词,使她生前生后都备受争议。
她的《断肠词》即是她一生的写照,又体现了词以悲为美的特质,此文正是对其词悲剧意蕴的解析。
[关键词]悲情命运性格断肠朱淑真是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号幽栖居士。
今存《断肠词》一卷,含词32首,其词内容大多是感伤身世而作,词中有“针线懒拈肠自断,梧桐叶叶剪风刀。
” “芭蕉叶上梧桐雨,点点声声有断肠。
”且皆以断肠之音为主调,也许这是魏仲恭以“断肠”名词集的缘由。
在这仅存于世的词作中直接书写闺怨的就有20首,词风哀婉,流于感伤,故魏仲恭称其诗词:“清新婉丽,嘘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岂泛泛者所能及”。
词中几乎都萦绕在一种“悲情”的气氛中,真是有字字“断肠”之感,使“断肠词”形成了以“悲”为特征的意蕴之美。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讲:“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庾子山认为能血书者,“节沉痛于中肠,哀极而至于伤矣。
”文坛中能称得上以“血”来书写之人不乏少数,朱淑真亦然,她在词的世界里尽情的书写着自己的不幸身世。
相传朱淑真为里宁时权户部侍郎卒封新安郡开国侯汪纲的妻子,聪明早慧,善工词,但是夫妻性情相异,致使感情破裂,长期独处,过着凄苦悲凉的生活。
在她的词中常常直接描述孤独寂寞的生活,“寂寞”和“独”是反复出现的字眼,例如:《月华清·梨花》中“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
”“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
又《菩萨蛮》中“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充满哀怨的,愁病相仍的女词人形象。
父母的包办婚姻直接造成了朱淑真一生的不幸,和同时代的很多女性一样,朱淑真被婚姻所困,罩在“理学”的阴影之下。
她们不仅不能够自由的选择婚姻,也无法脱出闺闱,所以在她们的诗词中大多是日常起居生活,所抒之愁也是拘于闺中范围和四季花草风景,“起来临绣户,时有疏影度”,“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
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资料
![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b57ee0ee06eff9aff8074f.png)
从“娇痴不怕人猜”到“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论朱淑真诗词中的女性形象摘要:朱淑真是宋代与李清照齐名的女词人,人称“赵宋词女,李朱名家”,著有《断肠集》诗词200余首,词格清空婉约,诗词多忧愁幽怨之语。
朱淑真纯女性的书写,以女性独特视角观察体验人生,写出篇篇打动人心的血泪诗篇。
其中塑造了丰满立体有层次感的众多动人女性形象,可以看做词人自己真实的一生写照:美丽纯真的少女,甜蜜幸福的新婚少妇,日久生怨的愁妇,与愁肠欲断的弃妇,几乎把古代诗词中吟咏的所有女性都涵盖了。
而纯女性自然真实的书写妇女内心的悲苦,又远胜于“男子做闺音”,在古代诗词史上留下灿烂的一笔。
关键词:朱淑真不幸婚姻《断肠集》女性形象纯女性书写Abstract: Zhu Shuzhen is as famous as Li Qingzhao, called "Song Zhao authoress, Zhu Li Masters". With a " V olume of Heartbroken," more than 200 poems, words graceful and sorrow language of hidden bitterness . Zhu writing for women only, with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female experience of life and move people by writing poems with tears and blood . A full three-dimensional shape which has many layers and moving image of women as the word can be a real life portrayal of herself: a beautiful innocent girl, sweet and happy young woman, married long period of time complaining of the unhappy woman, abandoned wives , almost all female images in ancient poetry are covered. Pure natural real women writing women's inner misery, but also far better than "the man to do the inner sound".Make a brilliant stroke in the history of ancient poetry.Keywords: Zhu shuzhen; unfortunate marriage ; V olume of Heartbroken; female images ; for women only writing朱淑真,号幽栖居士,作品为宋代魏仲恭辑录《断肠集》。
论朱淑真断肠诗词的成因
![论朱淑真断肠诗词的成因](https://img.taocdn.com/s3/m/11961cf0aef8941ea76e059f.p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淑真当为南宋孝宗时人。第二 , 朱淑真是一个关心
[ 作者简介 ] 钟国本 (93 , , 1 一)男 山东乳山人 , 6 聊城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主要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 。
现实 民生 的词人 , 孙寿斋《 断肠诗 集 ・ 后序》 中说 : “朱 淑真 ) 物 而 思 , 时 而 感 , 诸 歌 咏 , 于 词 ( 触 因 形 见 章, 顷刻立就。[( ) ” ] 而她也在《 1啪 牡丹》 中说“ 诗 莫把 倾 国比美色 , 从来家国为伊亡”在《 , 后庭花》 中说 诗 “ 岂意为 花属后庭 , 荒迷 亡 国 自兹生 ” 处处 表现 出她 , 的爱国之心。但在现存朱淑真的诗词中却丝毫没有 国破 家亡 之痛 。因此 可 以推 断 , 淑真 不 是南 北 宋 朱 之交人 。如果 她 真是 经 过 了北 宋 亡 国之 事 , 一 定 则 会抒发其沉痛情怀于诗词 中, 但今本诗词 中全无此 类作 品 。朱 淑真 诗词 虽 遭 父 母焚 毁 , 于 为何 焚 毁 至 不 知确 因 , 但按 常理推论 , 父母该 不会 因为朱 淑真 其 作 品 中反 映 了家 国之痛 。这说 明朱 淑真原 本就 没有 反 映家 国之 痛类 的作 品 。联 系上 一 部分 的论 述 , 朱 淑真一 生大部 分 时 间是 在南 宋 都 城 临安 度 过 的 , 其 诗《 东马塍》 《 、 游西湖 闻莺》 《 、 吊林 和靖》 《 湖归 、游 晚》 等歌咏的是“ 山外青山楼外楼 , 西湖歌舞几时休” 的一片繁 荣安定 景象 。这说 明她生 活于南 宋社会 繁 荣 的时期 。第三 , 南宋 曾端伯 编有 《 乐府雅 词》 书 , 一 其中收录了女词人魏玩和李 清照 的作品, 却惟独不 见朱 淑真作 品 的影 子 。以朱 淑真卓越 的才 华及诗 词 的创 作成 就 , 如果 她生活 于北宋 时代 , 一定会 有不 少 诗词作品流传于世, 曾氏也一定会将其收入《 乐府雅 词》 的。这说明曾氏编《 乐府雅词》 时朱淑真年龄 尚 幼, 不可能写词。这也是《 乐府雅词》 未收朱淑真作 品的真正原 因。 通过 以上所论 , 淑真 的祖 籍 应 为安 徽徽 州 海 朱 宁, 因其与朱 熹 同乡 , 故后 人 多 称朱 淑真 为 “ 公侄 文 女”其实这是后来 的始作俑者为了给朱淑真攀附名 , 门的缘 故 !尽 管 浙 江杭 州府 也 有 一个 海 宁 , 并 非 但 朱 淑真祖籍 所居地 。有些 人之 所 以称 朱 淑真籍贯 为 杭州府 的海 宁 , 概 是 因为 朱 淑真 长 期 居住 于南 宋 大 都城 临安 ( 州 ) 杭 的缘故 。正 由于朱 淑真长期 生活 居 住于南 宋都 城临 安 , 没有 经 过 南北 宋 之 际 改朝 换 代 的痛苦 , 故其作品很少家国之痛。而南宋都城临安 , 左 江右 湖 , 理 形 胜 , 口繁庶 , 地 人 商业 发 达 , 欲 横 人 流。正如北 宋词 人柳永所 说 “ 钱塘 自古繁华 ” 。这 种 社会 风气 刺激 了市 民艺术 的兴 盛 , 楼歌馆 , 酒 勾栏 瓦 子, 小说杂 剧 , 傀儡 影戏 , 不一 而足 。在这种 环境 中, 方 面是对 财产 欲望 情 感 的 玩 味追 求 , 一方 面 是 另 民主思想 与个 性 意识 孕 育 增 长 , 这无 疑 对 朱 淑真 率 真大胆 的个 性气 质 的形 成有 重要影 响 。所 以 当她遭 遇爱情 的不幸 时 , 才能将 自己封闭 于狭小 的天地 , 整 天以愁 闷与泪水 相伴 , 成其 诗词 的“ 形 断肠 ” 特色 。
简论朱淑真
![简论朱淑真](https://img.taocdn.com/s3/m/c0e9666027284b73f24250d8.png)
Fictional World 小说世界south wind 南风 9[关键词]社会环境;家庭环境;自身天赋;朱淑真宋朝统治者凭借武力夺取了天下,但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他们一方面认识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仅凭蛮横的武力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其次,宋朝的统治者为了防止黄袍加身事件的再次发生,他们开始注重文人,朝廷上也开始大量任用文人担任一些重要职位。
由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宋朝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一个比较注重读书的朝代,上自皇族,下至大臣及其平民百姓。
全社会形成了一股读书热,在对妇女的教育问题上,宋朝统治者也很重视,宋高宗就说过:“朕以谓书不惟男子不可不读,惟妇女亦不可不读,读书则知自古兴衰,亦有所鉴戒。
”(((宋会要辑稿》卷二十九)由于宋朝统治者对教育的重视,所以后宫的佳丽为了尽可能的得到宠爱就大量饱读诗书,所以宋朝的嫔妃比起唐朝来就显的举止大方、端庄贤淑。
在一定程度上也展现出了教育的魅力。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尽管朱淑真身为一名女子,但或多或少还是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一些宽松的环境。
由于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所以宋代官员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因此身处宦门的女子,多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且对子女教育也多有影响。
朱淑真父亲在其幼时教她读诗词,她能与父亲把酒论诗词。
朱淑真尽管是宋代诗词创作最多的女作家,但是由于她的词被“一火焚之,百不一存”,加上文献对她的记载比较少,因此对于朱淑真的身世历来众说不一,有人说她是平民之女,有人说她的父亲做过官,但况周颐则认为朱淑真“父管浙西”,近代研究者根据对资料的分析,大多比较认同况周颐的观点,认为朱淑真的父亲做过官,她出身宦门,出嫁后她的父母仍然健在,作为宦门女子,朱淑真会和其它女子一样不仅要学习女工,还要熟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等经典,父母的熏陶和要求使朱淑真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写作功底。
家庭环境也同时影响着她性格的形成,历来学者认为她有着亦刚亦柔的性格特征,因此她的作品中有着其他女性所具有的温柔、细腻。
论朱淑真梅花词的审美意蕴
![论朱淑真梅花词的审美意蕴](https://img.taocdn.com/s3/m/acff86b5fd0a79563c1e724f.png)
怨不解风情之意,透出词人情绪 的哀怨悲郁之气。“不知人”的花 白白使词人朱淑真的一片女儿情 长徒增孤寂与凄凉。词对“梅”意 象只作简单勾勒,但在描述意象 时,渗入了自己内心独特的感受, 因而在她笔下“破霜钩影”的梅花 也似乎具有了相应的情绪,清新 脱俗又不免有几分孤清落寞。整 首词不重梅的形态,却关注到其 “凌寒独开”,关注到梅的“一技和 月香”。水边、月下的幽静空寂背 景下,梅花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 存在方式的孤独,更是无人知赏 的精神上的寂寞。那枝梅花好像 是朱淑真的精神化身,呼之欲出。 作者以冬梅自喻,孤独高洁冷艳, 在清冷的月光下独自开放,散发 出缕缕芬芳。
淑真咏梅词的具体写作年代 已不可考,留存的作品多为至情 之作,唯其至情才能触动人心,也 才能让这些作品能在火焚之后仍 能留存下来。朱淑真所嫁非人,对 于一个只能把婚姻美满作为人生 理想的封建时代女子而言,遇人 不淑就为她整个的婚后生活奠定 了一个凄楚的基调。据黄嫣梨先 生研究,认为朱淑真婚前可能有 一个情投意合的情人,甚至在婚 后还保持着时断时续的联系。一 方 面 是 丈 夫 不 解 风 情 的 庸 俗 ,一 方面是有情人难成眷属的苦楚, 这双重的痛苦使朱淑真婚后的词 作哀凄艳婉,怨恨重重。真正是断 肠之人作词,使人闻之亦断肠。朱 淑真籍“梅花”将自己的身世遭遇 寄寓其中。词中的“梅”也带上了 浓浓的冷寂萧瑟之感。且看她的 《菩萨蛮·咏梅》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 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 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 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 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 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 玉盐飘撒。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 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这首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 大阖,笔触轻快而大胆,一洗闺阁 伤 花 悼 月 的 绮 靡 作 风 。“ 陇 首 寒 梅 ,花 开 无 伴 ,对 景 真 愁 绝 ”呤 咏 陇首早梅不只是不惧严寒,意向 坚定,尤为可贵的是在严寒中反 生出憾无雪作伴的豪气,梅的精 神被描绘得高迈超群,气度不凡, 其傲霜寒的风姿令读者精神为之 一振。全词清俊中见出豪迈并带 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精神。如此气 象恢弘、明快爽朗的词很难想象 出自一位幽怨的女子之手。其实 朱淑真虽然在婚姻与爱情方面受 尽折磨,写了许多悲愁伤感的作 品,但她的性格是刚强的,对现实 不易妥协,否则就不能解释她敢 于冲破流俗,写下至情至性却令 封建卫道士们震怒不已的恋情诗 词。她曾有“宁可抱香枝上老,不 随 黄 叶 舞 秋 风 ”(《黄 花》) 和 诗 句,愤慨之情溢于言表,让我们能
论朱淑真诗词的意境与创作手法
![论朱淑真诗词的意境与创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b5594012964bcf84b9d57b1a.png)
词:春已半, “ 触目此情无限,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 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 断肠芳草
远。 ”在这首词 中, 作者抒 发 因所 嫁非 偶而婚 后 日日思 念意
被女真人占领, 战火不熄 , 但偏安江南的临安城基本没有经
受战争的摧残, 因此, 其作品中很少表现家国之痛。临安人
王 根榜 : 朱 淑 真 诗 词 的 意 境 与 创 作 手 法 论
19 8
卖者十倍于昔, 往来辐辏, 非他郡比也” 。 这种社会风气极大地刺激了市民文学艺术的兴盛, 这种 文学艺术反映了市民阶层对财富、 欲望和情感的强烈追求, 也孕育和促进了民主思想。这些无疑对朱淑真个性、 气质的 形成有重要影响。朱淑真性格和作品中率直大胆的一面就
口繁庶, 商业发达, 远远超过北宋的汴京城。对此, 时人吴自
牧在其所作 的《 梦粱 录 》 一书 中如此 描述临安 的盛景 :大抵 “
中人却无法相见的痛苦之情。“ 十二阑干闲倚遍, 愁来天不 管。古词曾有“ ” 倚遍阑干十二楼” 之句与此近似 。此句写 J 女主人公愁怀难遣、 百无聊赖、 无所栖息的情态。“ 字, 遍” 写 出呆留时间之长。“ 字, 闲” 看来显得轻松, 实则用意深重, 这 正表现了作者时时被愁情困锁不得稍脱的心境。她因无法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a74b7b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1a.png)
论朱淑真诗词的女性特色朱淑真是一位宋代女词人,拥有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她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女性特色,表现了她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人生体验和内心感受。
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女性特色的表现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阐述。
她的作品强调情感细腻、婉约柔情的女性特点。
在她的诗词中,情感表达十分细腻,无论是爱恨情仇,还是悲欢离合,都被她刻画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生查子·元夕》中,她写到“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用含蓄委婉的笔触描绘出少女春心萌动、羞涩又期待的情感。
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女性特色还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的和描写。
她的作品多描绘了女子的闺中生活、夫妻间的相思和离别等。
这些主题既展现了宋代女子的日常生活状态,也揭示了当时的社会观念和家庭伦理。
例如,《秋日偶成》中,她写到“淡妆轻抹待日出,窗下棋盘已乱收”,描绘了女子在深闺中与棋为伴的寂寥生活,表达了她对生活的无奈与孤独。
再者,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女性特色还表现在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批评。
她的一些作品表达了她对社会不公、婚姻不幸的深深不满和控诉。
例如,《圈儿词·自责》中,她写到“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既表达了她对人生的虚无感和无常感,也暗含了她对社会现实的批评。
朱淑真的诗词作品充满了独特的女性特色。
她的细腻情感、对日常生活的、对社会现象的见解和批评等都表现出她深深的女性视角和情感体验。
她的诗词作品不仅揭示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和评价宋代社会、女性角色及女性文化的独特视角。
南宋时期,女性词人李清照和朱淑真与男性词人苏轼和辛弃疾都创作了许多涉酒诗词。
这些诗词的审美情趣有何异同?本文将从关键词、诗词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
在李清照和朱淑真的诗词中,常常出现与酒相关的词汇,如“酒”、“饮酒”、“酒文化”等。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中也有“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浇酒。
论朱淑真诗词中月亮的情感内涵
![论朱淑真诗词中月亮的情感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71363dc9d5bbfd0a795673fe.png)
人 。 《 宋词 》 ” 而“全 中收 有 中秋 词 20首 , 1 …… 中秋 词 的 内容 大多描 写月色 、 乡 、 亲 , 中常提 到嫦 思 思 其 娥、 玉兔 、 蟾蜍 、 桂树 、 宫 、 月 琼楼 等 。 ”呵 见唐宋 时 【 ] 抒 情 主体 在 进 行有 关 中秋 月 的创 作 时 主要 集 中在 两 大 主题 : 则是 在 自然 层 面上对 中秋 月 独特 审美 一 特质 的反复讴 歌 吟诵 。 二则 在 中秋 传 统节 气 的唯一 性 与月 色共享 性相 熔铸基 础上 , 情 主体 面对分 离 抒 情 境 只有 借 月 传递 对 亲人 或 友人 思 念 和 流露 对 团
某 种 固定 情绪 和习惯性 联 系的程式 化 意象 。 尤其是 中秋 月 以皎 洁 晶莹 的 自然属 性 和 宇 宙 间最 和 谐 的
图形圆获得世人瞩 目。《 全唐诗》 中收录“ 八月十五
赏 月 诗 共 1 1首 , …这 1 1 诗 的 主题 , 是玩 1 … 1首 一 月 、 月 、 月 。 ……二 是 感 伤 岁 月 不 在 , 望 赏 思念 友
眩震 颤 。 长历史积 淀起来 的传 统男 权 势力使 得 内 漫 心 丰 盈 的女 作 家也 无 法挣 脱 以庭 院为 主 体 的狭 窄
空 间 的 ” ,视野 也 只能拘 囿 四季周 围景物变 换 。 而浩 淼 的精灵— —月 亮 , 以其 皎 洁 晶莹 的美 质
圆” 《 ( 中秋 月》 。月 照乾 坤 , 映苍 穹 , 人在 兴致 ) 辉 诗 淋漓 地勾 勒 出银 辉 泻 千里 的宏 阔图 景 中流 露 出对 月 的无 比喜 爱 。 另一 方 面朱 淑真 以其独 特个性 把在
聚 的 向往 。 苏轼 《 水调 歌头 》 明月几 时有 ) ( 在缥缈 梦 幻 的月 景 中展 露 了 自我入 世与 处世 心 理纠结 , 最 但 终 也 归结 到 “ 里共 婵 娟 ” 千 的对 弟 苏 辙 的思 念 与美
'断肠'诗词'断肠'情—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
!['断肠'诗词'断肠'情—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b83c217c281e53a5802ffd8.png)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断肠"诗词"断肠"情—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姓名:詹巧玲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谭邦和2000.6.1内容摘要Y35G968t、南宋女诗人朱淑真是充分体现古代纯女性特色的女作家之一,但其“断肠”诗词自问世之日起便毁誉参半,而诋毁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以男性的文学标准去衡量一个女性作家,这不免失之公允。
一本文试图将朱淑真还置于女性更学的领域,以幼稚的女性视角,聚焦于作品的主体情感一一感伤以至断肠,深入分析其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伯:“断肠”诗词刻画的“断肠”诗人的自我形象,足以让我们在零星琐碎的背景资料中更深入地了解朱淑真其人,这是一个博学多识的才女的“断肠”,感于自然的诗人的“断肠”和追求爱情、抗争不幸的佳人的“断肠”;诗词丰腴的情感本身则可以让我们颔略集清莹,感伤、苍凉于一体的独特的阴柔之美;诗词中浓郁的以感伤为基调的情感也颇具代表性,它正是和朱淑真一样生活于闰阁的宋代乃至中国古代大多数女性情感生活的展示;而朱淑真没有矫饰的女性性灵的创作所折射的也正是幂代乃至古代纯女性文学创作的特色,其纯正的女性风姿揭示了中国古代纯女性文学的魅力。
关键词:朱淑真“断肠”诗词’情感美女性纯女性丈学、AbstractzhuShuzhen(SongDynasty)wasoneoftheantientwomenwriters,whoseworksdemonstratespurefemalelilcraturecharacteristies.butherversesofHeart-breakingSerieshavelongmetamixedrcceptjon,whilemostcriticismCOmesfromstandardofevaluationWhichiudgesawomanwriterbythestandardOfthemales.ThiSwonldsurelyaffectitsjustice.ThispaperattemptstomakeasystematiCanalysisontheemotionalfeaturesandaesthotjCvalueOfZhu’SversesbyreplacingZhujntolhefield0ffemaleliterature.evaluatingfromtheimmalureviewpoint0ffcmalcsandfocusing0ntheemotionalfeatures~sentimentalandevenheart—breaking.Thepoet’SimageportrayedinZhu’SHeart-breakingSeries,togetherwiththelYagmentarybackgroundmaterials,providesUSadeeperjnsightintoZhUherseJf.thisjSthebrokenheartOfaknowledgeablelady,thebrokenheartofafairlady,braveenoughtopursueloveandtofightagainstmisfortune.TherichemotionsjntheversesalsopresentUS1heuniquecharmOffemalegentlCheSS,whichiScrystal-Clear,sentimentalandbreak.Theemotions,mostlySCntimental,aretypicaloftheancientwomenwhowereCOnfinedWiIhinIheirchambers.Mofever.thecharacteristjCSrefleetedinZhu’SlitcraryworksinSongDynasty.Thepurefemalestylerevealsthecharmofpurefemalelitcratureinancientliines.Keywords:ZhuShuzhenheart-breakingverseemotiOncharmfemalepurewomanlitcraturc“断肠”诗词“断肠”情一一论朱淑真诗词的情感特征与审美价值引言相对于喧嚣的男性文学创作与评论,女性文学的天空显得分外沉寂。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词之比较
![论朱淑真与李清照词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531b37a27284b73f2425025.png)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2008.04朱淑真和李清照同是宋代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才女。
虽然两人都是如此的才华横溢,但她们两个的人生命运,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是大相径庭。
在文学事业方面,李清照备受称赞,人们认为她的词“无一首不工”,“极是当行本色”,使之“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但是朱淑真的手稿却被焚,少量流传下的作品也是贬多于褒。
如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认为其词“骨韵不高”。
另外,她打破诗词界限,在诗中尽情抒写心声,写得诗比词多。
但是不论是写诗还作词,题材大部分都是写自己的心灵感触。
在生活方面,李清照拥有着一个为人所羡慕赞美的知己爱情,与丈夫志同道合,心心相印;而朱淑真则由于“父母不审”,“下家庸吏”①,终生受尽感情的折磨,她的《断肠集》可谓是不幸情感的真实记录。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
父亲是北宋后期礼部员外郎李格非,他与廖正一、李禧、董荣合称“后四学士”。
母亲可能是宰相王珪早卒的长女,也可能是李格非续娶的翰林学士王拱元的孙女,也能诗善词,很有学问。
由于生长在书香浓郁的士大夫门第,她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从小就耳濡目染,典册书史随手翻阅②。
另外,由于其父亲思想开明,家庭风气比较宽松自由,所以她率真自然的性格也没有遭到束缚扭曲。
在这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培育下,造就了李清照渊厚的学养和明晰的个性,为她的作品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云:“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噡,逼近前辈。
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
”18岁时她嫁给了同龄的太学生赵明诚。
赵明诚是时任吏部侍郎、后任宰相的赵挺之的幼子,也会诗词,尤好收藏历代金石书画,是一个有一定文化修养和文学才华的年轻人。
李清照与他有相似的家庭背景,又有相互习染的兴趣和爱好,婚后夫妇二人一道收集古玩,唱词和诗。
所以他们的婚姻达到“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理想境界。
这种幸福的婚姻生活为她的歌词创作注入了新的源泉。
可惜美好的时光并不长久,在李清照中年时期,灾难接踵而来,丈夫仙逝,国家陷入战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朱淑真摘要:朱淑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诗人之一。
正如陈廷焯所说:“宋妇人能诗词者不少。
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也。
”但由于她的作品被“一火焚之”、“百不一存”,加上文献中对其事迹的记载也很少,尤其是南宋王唐佐为朱淑真写的传纪的亡佚,给后来的研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0世纪20年代以后,朱淑真逐渐引起研究者的关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多了起来,但在她的生平以及作品的评价上,学术界至今仍争议颇多。
本文从前人对朱淑真的生平研究入手,汇集前人所言,对朱淑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其次,通过对朱淑真诗歌创作概貌的剖析,说明其广阔的创作题材及内容,将其独特的思想性格和个性特征展现在读者面前:朱淑真既有一般女性所共有的细腻、敏感、多愁善感,更表现出她特有的率直、大胆和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执着,这在她所处的年代是难能可贵的。
最后,通过对其创作的鲜明的女性特点的分析,给朱淑真一个正确的评价和定位。
关键词:朱淑真生平诗歌创作评价定位引言:与李清照并称隽才的朱淑真,她一生坎坷不平,生不被人理解,死后作品也不能广泛流传。
由于隐晦的身世,不幸的婚姻生活及对封建礼教的叛逆行为,使得后世对她的研究和评价一直未有突破。
纵观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真正能传达出那一特定时代的女性的真实的心灵,真正能代表古代女性文学状貌的女作家屈指可数,而朱淑真是其中之一。
虽然在她去世时,她的作品被父母“一火焚之”“百稿不存”,但仍有三百三十多首诗和三十多首词得以留传,远远超过了元代以前所有的女性作家。
其作品颠覆了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涂抹和变形,从阴性书写的角度,以一种强烈自我化的方式,以女性为本位,一泻千里地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反映了封建时代女性的内心感受,对恋爱婚姻的追求,对封建伦理道德的反抗,对真挚爱情的歌唱,对不和谐婚姻的不满及对传统社会严禁的越礼行为的大胆描写等等。
可谓称得上是一部出自女性之手的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文学。
一、朱淑真生平及研究综述(一) 朱淑真生平:朱淑真,宋女作家。
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祖籍歙州(州治今安徽歙县),南宋初年时在世。
生于仕宦家庭,相传因婚嫁不满,抑郁而终。
能画,通音律。
词多幽怨,流于感伤。
也能诗。
有诗集《断肠集》、词集《断肠词》。
《断肠集》有宋郑元佐注本。
(二) 朱淑真研究综述此期对朱淑真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对断肠诗词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的研究及评价,能够突破男性文学的标准,在女性文学的背景下进行审视。
前期研究较少涉猎的咏春词,已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
艺术特色上,周婷莉文认为《断肠集》主要是闺怨和爱情之作,主体风格是婉约,感情真挚,意境幽深;情景交融,形象鲜明;语言流畅自然,声韵和谐。
李妮文则从内心世界及性格的角度分析朱淑真诗词的艺术特色:她的孤高劲直的品格使自己的小女子的情调更加刚劲有力;她的诗和词题材都较为广泛,反映的内容意义也甚为阔大;诗中流露出强烈的女性自主意识和身份定位的思想倾向;词多侧重心灵和内心世界情感的倾诉,以其独特的女性意识,在后世女性文学研究中受到重视。
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到朱词中为数不少的咏春词,但切入的角度又颇有不同。
田玮莉文认为在朱淑真的咏春词中, 体现出她的情感主旋律———忧愁、怨恨、惜春伤怀。
其特点是以情入景、多用比喻,呈现出委婉、含蓄的风格。
林荣钦文在纵向比较、横向分析的基础之上,发现了朱淑真咏春词孤独、哀怨的情绪背后,隐藏着一个深沉的主题,那就是对青春美好年华的礼赞,对真正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对真正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
思想内容上,李菁文认为朱淑真的诗词,从自己不幸婚姻带来的痛苦到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抗争再到悲己悯人的心灵相通与推己及人的仁爱情怀,隐含着一条从忧己———忧生———忧世不断升华的忧患意识链,由此可以清晰看出她的心灵踪迹和情感历程,进而可以更全面地把握其作品。
二、朱淑真诗歌创作概貌,尤其以闺情诗而为人所知,如下眼儿媚朱淑真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朱淑真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词人,这首词写一位闺中女子(实际上是作者自己)在明媚的春光中,回首往事而愁绪万端。
上片“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两句,描绘出一幅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
“迟迟春日”语出《诗经·七月》“春日迟迟”,“迟迟”指日长而暖。
“弄轻柔”三字,言和煦的阳光在抚弄着杨柳的柔枝嫩条。
秦观《江城子》词:“ 西城杨柳弄春柔。
”“弄”字下得很妙,形象生动鲜明。
对此良辰美景,主人公信步走在花间小径上,一股暗香扑鼻而来,令人心醉,春天多么美好啊!但是好景不长,清明过后,却遇上阴霾的天气,云雾笼罩着朱阁绣户,犹如给女主人公的内心罩上了一层愁雾,使她想起了一段不堪回首的伤心往事。
看来开头所写的春光明媚,并不是眼前之景,而是已经逝去的美好时光。
不然和煦的阳光与云雾是很难统一在一个画面上,也很难发生在同一时间内。
“云锁朱楼”的“锁”字,是一句之眼,它除了给我们云雾压楼的阴霾感觉以外,还具有锁在深闺的女子不得自由的象喻性。
“锁”字蕴含丰富,将阴云四布的天气、深闺女子的被禁锢和心头的郁闷,尽括其中。
下片着重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的春愁。
这种春愁是由黄莺的啼叫唤起的。
大凡心绪不佳的女子,最易闻鸟啼而惊心,故唐诗有“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之句。
试想一个愁绪万端的女子,在百无聊赖之时,只好在午睡中消磨时光,午睡醒来,听到窗外莺声巧啭。
不禁唤起了她的春愁。
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玩味。
这首词笔触轻柔细腻,语言婉丽自然。
作者用鸟语花香来反衬自己的惆怅,这是以乐景写哀的手法。
作者在写景上不断变换画面,从明媚的春日,到阴霾的天气;时间上从清明之前,写到清明之后;有眼前的感受,也有往事的回忆。
既有感到的暖意,嗅到馨香,也有听到的莺啼,看到的色彩。
通过它们表现女主人公细腻的感情波澜。
下片词的自问自答,更是妙趣横生。
词人将静态的“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引入黄莺的巧啭,静中有动、寂中有声,化静态美为动态美,使读者仿佛听到莺啼之声不断地从一个地方流播到另一个地方,使鸟啼之声富于立体感和流动感。
这是非常美的意境创造。
以听觉写鸟声的流动,使人辨别不出鸟鸣何处,词人的春愁,也像飞鸣的流莺,忽儿在东,忽儿在西,说不清准确的位置。
这莫可名状的愁怨,词人并不说破,留给读者去想象,去补充。
在朱淑真的诗歌中,洋溢着超越一般女性的生命意识:鸿鹄之志。
在男权社会中,鸿鹄之志多为士子学人的专利,女人只需做个贤妻良母就行了,而朱淑真并不满足“绣折金针”达到“妇功”的最高标准,她跃跃欲试,急切渴望突破狭小的生活圈子,打破社会施加于女性身上的封闭式的精神束缚,以实现自己腾越龙门的理想。
她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写道:“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
”(《春日亭上观鱼》)[14]她多么渴望自己能像须眉男子那样有机会施展才华,成就一番大事,以实现自己的抱负与价值。
马克思曾指出:“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也用一切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
”[15]梅竹自古便有高洁劲直的君子之称,在古代几乎是男性垄断的特定话语意象,但我们从她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不少吟咏梅竹的作品,朱淑真借用它们寄已之情、言已之志,表现出独立的人格和理想。
如《雪夜对月赋诗》:“梅清月皎雪光寒,看来表里俱清澈”;《冬日梅窗书事》四首其二云:“梅花描摹雪精神”;三云:“可人唯有一枝梅,且得清香寄酒杯”;咏竹的更多,《竹》云:“凌冬不改清坚节,冒雪何伤色转苍”;《咏直竹》中:“劲直忠臣节,孤高列女心。
四十同一色,霜雪不能侵”。
[16]诗词一扫柔弱女子的情态,表现出一派倜傥的须眉气概,这些也正是朱淑真对自身价值的认识与定位,暗示了她对女性被动状态的不满,以及对社会赋予她的角色远不能达到她自我期许值的不满足。
朱淑真敢于冲破传统的束缚,在诗作的创作题材上不局限于吟风弄月、儿女情长,也有一些批判现实、关心农事、咏怀历史的诗作。
似乎她作诗并不只是抒发小我的相思爱恋、幽怨寂寞等,更不是附庸风雅,娱宾遣兴,而是用自己的生命去写,一任感情的抒发,扫尽浮语,直抒性灵。
她是借历史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
如她的农事诗《苦热闻田夫语有感》、《喜雨》、《膏雨》、《东马塍》等,扫尽闺阁的脂粉气,一展巾帼直面生活、关注国计民生的胆略。
作为一名没有社会地位的女子,其才识学养、胸襟气魄丝毫看不出闺阁气息。
她的目光超越了个人的不幸,走出了闺阁庭院,走进社会,走进历史,表现出冲击传统的勇气。
此外,她通过一些咏史诗借古讽今,独立地发挥自己的政治见解。
她有十首咏史之作,所咏人物都是楚汉期间及西汉功臣人物。
她的《读史》写道:“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
王霸漫分心与迹,到成功处一般难”[17]。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朱淑真钟情于品评那些志大才高、有所作为而又命运多舛的历史人物。
论项羽云:“范增可用非能用”,论韩信:“男儿忍辱志长存”,论董仲舒:“下帷发愤每劳神”,论刘向:“洽闻博识似君难”,贬斥武帝:“只听平津一老臣”,责难汉武帝:“屡刑不谴君非悟”[18],均显示了她深厚的学养和独立品格,规劝统治者吸取经验教训,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通过诗词迈入男人垄断的领域,借此施展自己的抱负,实现自己的“鸿鹄之志”。
除咏史诗与农事诗外,朱淑真还有一些诗酒唱和与赠答之作,虽然数量不多,但也体现了其巾帼不让须眉的一面,如《宴谢夫人堂》“竹引春风入酒卮,森森凉气暗侵肌。
冰峦四叠浑无暑,不似人间六六时”[19],这首是淑真与谢夫人一起游宴玩赏时所作的诗酒唱和之作。
此外,她与吴夫人等也有唱和,如《次韵见赠简吴夫人》“南北常嗟见未因,停舟今喜笑谈亲。
张姬淑德同冰玉,李白高吟泣幺神。
和管幸听鸣凤侣,滥竽还愧赏音人。
佳篇奖拂还过实,班卫声名岂易伦”[20],与吴夫人互赠诗词,抒发了久别重逢后的喜悦,诗文的酬和与品評俨然就是两个男性文人。
这些都是封建社会女子不敢想,不会想,或者想了根本不敢说的,但朱淑真做到了,她敢于打破传统,突破束缚,只为能够写出真我,写出封建女子的心声。
三、朱淑真诗歌创作的女性特征古代女子多处于闺阁之中,足不出户,一幢幢绣楼就是她们的世界。
虽然朱淑真的生卒资料已不可考,但据有限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朱淑真乃中产阶层的闺中女子,其父也为官吏,家境富裕,住所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依绿亭诸胜。
父母兄嫂均解翰墨,从小也受到了文学艺术的熏陶,懂音律,工书画,擅诗词,尤善画梅竹,且写得一手好字。
优越的家庭生活环境及极高的文学素养,使朱淑真拥有特有的女性的浪漫情怀,用细腻温柔的眼光看待世界,也形成了闺阁女子特有的情怀:吟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