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词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贵旗下的惆怅之情
晏殊是北宋初期词家的开山祖。他所处的时代去五代不远,也就决定了他的词上承花间词的婉约风格,但他的词摆脱了狠俗、脂腻的不良词风,形成了自己高雅含蓄、温婉秀洁的特色。作为北宋首位词人,他开创了北宋婉约词的流派,这种对词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晏殊的词多是酒宴上的即兴之作,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不外是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晏殊官至宰相,生活在富贵之中,他所看到的也是官僚们的生活情景,他把这些写进了他的词中,让我们感受古时士大夫的生活,同时也是晏殊的独特的个人内心感受活动。
一.《浅谈晏殊词》单军贵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第4期
1.晏殊是北宋词坛婉约词的重要作家,其词的主要内容无非是个人的闲愁闲绪、离情感伤,根本谈不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反映。然其词风婉约,词调圆润,感情真挚动人,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受到历代词论家的赞誉。
2.他承袭晚唐五代词的遗风,多为遣兴娱宾而作,题材狭窄,多描写流连光景的阑珊情绪,其词大部分是反映士大夫宴游嘉会的生活以及良时易逝欢时无多的感慨,缺乏深刻的现实意义。
3.表现男女之间的离愁别恨,是晏殊词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抒写情人睽违、别易会难的生离死别之痛,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主题。
二.《宋代咏物词史论》路成文著商务印书馆出版2005
1.北宋前期,柳永、晏殊、欧阳修等创作了一定数量的咏物词,这些咏物词大多是流连光景之作,并非有意于咏物者。
2.晏、欧的创作活动在歌酒宴饮唱酬之际进行的,活动类似于酒席上的击鼓传说之戏,歌词是即兴而作,主题是围绕荷花或采莲乐舞展开的。
3.研炼物情之工,尤以晏殊、欧阳修咏莲词最突出。
三.《“小园香径独徘徊”———论晏殊词作中富贵气下的惆怅之情》孟楠文学语言学研究2007年7月下旬刊
1.生活环境引发出词人无可奈何的惆怅与意味深长的人生喟叹。年华飞逝的感伤,离恨别愁的感怀,理想与现实交织过后的感触,种种外化的主观情绪在一种相互矛盾的交融中尽显出惆怅迷惘的情愫。
2.晏殊的词作,正是有储于中才能易感于外,当心理上积淀的那种无所依托的迷惘惆怅之情,一旦遭遇了生活中的奢华与客观景物的变更,胸中所怀的一切情思与感触就在心物感应的
过程中产生思维闪光,形成词作,即于富贵气中尽显惆怅之情。
3.优雅、富贵气息中充溢的是感伤与惆怅,词人晏殊的作品自是在富贵气中聚合了浓郁的惆怅之情。
四.《晏殊词的抒情视阈及审美意趣》单芳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1月第1期1.晏殊是一位融丰富情感于冷静理智的词人,他的词对时光流逝的敏锐感悟与精细描述,表现了乐极生悲的人生哲学;宣泄情感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了擂家学说的中和之美;写男女艳情、离愁别绪,思深而不滞,意高而不俗,达到了情中有思、物中有我的境界;写饮宴祝颂,能透过富贵安逸的生活表象揭示深藏于内心的隐秘和苦痛。词风清新闲雅,意境澄明圆静,在宋初词苑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学价值
首词写离恨相思之苦,情景交融,细致入微,感人至深。上片重在写景,寓情于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诗人的眼中,菊花似为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亦真亦幻幽极凄绝的特写镜头,正是抒情主人公悲凉、迷离而又孤寂的心态的写照。“罗暮轻寒”二句将笔触由苑中折回室内,似乎是写燕子由于罗幕轻寒而离去,实则写作者身之所感,也是作者心之所感。“燕子双飞去”,不仅是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的景物,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不难想象,当作者目送时而绕梁呢喃、时而穿帘追逐的双燕相随而去之际,该怀着怎样一份孑然独立的怅惘!“明月不谙”二句引来明月作进一步的烘托与映衬。作者嗔怪“明月不谙离恨苦”,是从另一角度加以生发——月已圆而人未圆,作者对那皓洁的月光羡极生妒、略致微词,乃是情理中。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欧阳修、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本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在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在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在借
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在联系,但在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在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在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
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在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
2.《珠玉词》只是流连杯酒、征歌逐舞的优裕闲适生活的反映。
3.晏殊词的情感表达有所不同。他虽也多写生命消失之悲、爱情离别之痛,但词情既不凄凉哀婉,也不悲痛欲绝,而显得很有节制,呈现出儒家学说注重的中和之美。五.《唐宋元小令鉴赏辞典》陈绪万、李德身、骆守中主编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1.晏殊令词风流蕴藉,和婉明丽,为北宋婉约词人之初祖。
2.晏殊一生身居显位,生活富贵而闲适,表现在他的词作内容上,不外是感事伤怀、相思离别、男女爱情之类。
3.酒宴上的即兴之作,抒写人生苦短、离别伤神。
4.晏殊的词,受冯延巳的影响较深,《贡父诗话》:晏殊、元献尤喜冯延巳歌辞,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乐府。可知他的词还没有摆脱五代那种绮丽香艳的旧习。
5.《珠玉词》中有五首《踏莎行》,均表现分别与思念的场合和情景,大致顺次写了初春、晚春、夏、秋、冬四时之景。
6.晏殊是一位长于写景的词家,其笔触之流利自然,工巧新奇,常为后人所称道。六.《晏殊词的夕阳意象—关于晏殊词的解读》乔翔濮阳职业学院学报1.晏殊的《珠玉词》是宋初词艺术最高成就的标志,虽然大部分是歌舞升平、媚迎君主之作,但代表晏殊词主要特色的却是写景抒情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