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站水文统计资料复习纲要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自然条件

2.1金山嘴水文站自然条件

2.1.1水文

1.潮汐和潮位

杭州湾的潮汐特性可分为三类:涌江口附近属非正规半日潮海区,大戢山附近属正规半日潮海区,湾内大部分属于浅海非正规半日潮类型。杭州湾内高潮位变化自湾口内向沿程逐渐增高,低潮位逐渐减低。

金山嘴站的设计高潮位分析,采用金山嘴站1951~2002年间实测潮位系列,其统计分析结果见表2.1(上海吴淞基面,下同)。

表2.1 潮位特征值

2.潮流

杭州湾潮流为往复流,流向大体与等深线平行,潮波具有驻波特性,最大流速在中潮位时出现。杭州湾内实测最大潮落流速一般在2.0m/s以上,而湾外最大涨落潮流速略小一些。涨落潮流流速从整个杭州湾断面涨潮流速来看,随着断面缩窄,由湾口向里逐渐增大,如芦潮港—镇海断面涨潮平均流速为1.42m/s,落潮流平均流速1.32m/s,但近岸区潮流速纵向分布,在芦潮港—奉贤—金山岸段,潮流速是逐步减小的,且涨潮流大于落潮流。

金山区水文站在金山3号丁坝头于2003年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进行水文测量,测点在坝头外120m处,主要测量成果如下:

涨潮历时约5小时左右,落潮历时约7.5小时。涨潮流最大流速出现在涨急后2小时左右,最大测点流速为1.58m/s,落潮流最大流速出现在落急后3小时,最大测点流速为0.87m/s。

最大流速时垂直流速分布水深0.2H,0.6H,0.8H处分别为:涨潮1.58m/s,1.36m/s,0.92m/s;落潮0.87m/s,0.68m/s,0.51m/s。

因测量时间为小潮汛期间,所测流速值小于大潮汛。

3.泥沙

杭州湾上海段沿海水域泥沙来源主要为海域来沙及河底沙再浮。钱塘江径流量(澉浦)为442亿m³,年输沙890万t,因而通常情况下,钱塘江来水来沙对杭州湾的影响较小。强劲的

潮流是控制杭州湾泥沙输移的主要动力因子,大进大出是该水域的泥沙输移特点。水域含沙量有3个高含沙区和2个低含沙区。在上海市沿岸水域,含沙量由口外向口内逐渐减少(表2.2),南汇嘴滩面为高含沙区,平均含沙量1.0~2.0kg/ m³:乍浦至金山一带北岸为低含沙区,平均含沙量为0.5~1.0kg/ m³。水域含沙量不仅与潮汐大小有关,而且与年内季节性变化密切。金山嘴平均含沙量季节性变化如表2.3。杭州湾泥沙粒径分布受水流和地形的影响和制约,总趋势是从湾顶到湾口由粗变细,邻近南北岸较粗,中间地带较细。北岸乍浦、金山一带中值粒径为0.031~0.125mm。

4.波浪

杭州湾内波浪主要以风浪为主,约占全年波浪频率的80%,涌浪次之约占20%。水域波高年内季节性变化较大,一般夏季波高较大,冬季波高较小。金山石化水文站实测夏半年(5~9月)平均波高0.5~0.6m,最大波高3.90m。杭州湾是典型的涌潮型河口,外海潮波进入杭州湾后,受到喇叭口平面形态的压缩,以及由于水深变浅底摩擦效应作用,潮波逐渐由前进波变为驻波性质,在杭州湾内形成涌潮。

5.盐度

杭州湾的盐度受制于海流与径流。实测统计,芦潮港夏季平均含盐度为7.56‰,冬季为10.83‰,金山夏季平均含盐度为8.02‰,冬季为9.96‰。

2.1.2气象

本工程位于杭州湾北岸,属北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1.风况

杭州湾位于亚热带季风区,主导风向可分为夏半年(5~9月)和冬半年(10月~次年4月)两个时间段,夏半年以E、SE风向为主,冬半年以NE风向为主,季节性变化明显。

按16方位绘制的实测最大风速与风向频率玫瑰图,对海塘工程起控制作用的8级以上大风,其风日数历年以8月份最多,

10月份最少,在1949年至1983年,共35年,台风中心经过杭州湾计19次,每次台风过境影响时间为1~3天。

2.气温

工程所在地区平均气温15.5℃,最高平均气温16.4℃,最低年平均气温15℃,极端最高气温39.6℃(2003年8月),极端最低气温-10.8℃(1977年1月31日),常年高于35℃(含35℃)的高温日平均为6天,常年低于0℃的平均为44天。

3.降雨

根据1959年~1989年的统计资料:本工区的年平均降雨量1112.8mm,雨日135.3天,汛期(6~9月)雨量:多年平均534.2mm,最多794.6mm(1963年),月最大雨量419mm(1963年9月),一日最大雨量135.2mm(1972年9月12日),一小时最大雨量为93.7mm。

2.2堡镇水文站自然条件

2.2.1水文

1.径流

长江为我国第一大河流,入海径流充沛。据大通站1904年至1987年七十六年的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流量为29600m3/s,历史上最大洪峰流量达92600m3/s(1954.8.1),最小枯水流量4620m3/s(1979.1.31)。历年水文测验资料统计表明,径流年内分配具有季节性,5~10月为洪季,径流量占全年的70%。

2.潮汐和潮位

长江口属浅海非正规半日潮潮汐河口,每天两涨两落,日潮不等现象较为显著。在一个太阴月中,潮汐作两次周期变化,最高高潮位在朔望以后1~3天,此时潮差较大,最低高潮发生在上、下弦后1~3天,此时潮差较小,年最高潮位一般发生在8~10月间,最低潮位出现在12~2月之间。根据堡镇港实测潮位资料统计,其潮位特征值如表2.4。长江口的径流量大,潮量亦大,洪季大潮潮量可达53亿m3,枯季大潮亦有39亿m3,洪季小潮潮量为16亿m3,枯季小潮为13亿m3。长江口涨落潮流速受上游径流、大小潮及台风的影响较大,一般洪季大潮涨落潮流速较大,枯季大潮涨落潮流速较小,南港涨落潮流速如表2.5。

3.波浪

长江口波浪通常是风浪和混合浪,单纯的涌浪很少见。根据外高桥水文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分析,水域无浪、波高小于1.0m 和大于1.0m的频率各为29.4%、69.3%、1.3%,产生较大风浪的主要气候因素是寒潮和台风。

4.泥沙

长江口地区的泥沙有两个来源:一是随径流从上游河段带下来的泥沙;二是潮流和风浪对床面泥沙的搬移和扬动造成的局部来沙。据统计,大通水文站多年平均含沙量为0.54kg/m3,年平均输沙量达5.01亿吨。长江口地区由于潮汐作用,含沙量在一个潮周期内变化较大,一般在涨落急后1~2小时含沙量达最大值,在憩流附近达最小值。全潮含沙量南支涨潮为1.55kg/m3,落潮为1.6kg/m3;北支涨潮为2.54kg/m3,落潮2.34kg/m3。泥沙粒径分布变化较大,颗粒中值粒径约为0.025~0.147mm,其分布大致可分为:外侧河床值粒径0.119~0.14mm,岸滩颗粒渐细,中值粒径0.058~0.072mm,滩地颗粒最细,在0.025~0.039mm变化。长江口北支在枯季大潮期净泻量为负值,泥沙随潮流倒灌南支,实测枯季大潮最大倒灌沙量达3600万吨(1984年11月)。

5.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