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史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陶瓷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载体,它们保存了千百万年,记录下古代社会的诸多信息。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曾经享誉世界,具有悠久

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成就卓著,本文从纵向阐述了各个时代陶瓷的发展和特征。

关键词:陶瓷发展、白瓷、青瓷

前言: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化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

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瓷几乎贯穿了中国历史各个时期。从新石器时

代一直到现代,没有间断过,因而它能够记载所有时期的历史信息,这是其他

一些器物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在中国传统的手工业中,陶瓷艺术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门类。

1.中国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

1.1新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

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

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几制作不精良的特点。根据以往的研究,最初的制陶

方法可能是在篮子表面涂上粘土,经火烧后,篮子被烧去了,篮子外的粘土烧成后

变得坚硬,这样陶器就烧成了[1]。最新的的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

最早的陶器遗存是位于江西省万年县内的仙人洞遗址、广东英德青塘、灵山滑

岩石洞、广西桂林甑皮皮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

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2]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

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大致分

有壶、罐、盆、罐瓶、勺等。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3]。

1.2夏至两晋时期

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因此陶器仍以灰陶为主,但当时已有专门烧制泥质灰陶和专门烧制泥质夹砂灰

陶的不同作坊。到后期,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尤以白陶最为精美,纹

饰采用青铜器的艺术特点,装饰华丽,弥足珍贵。同时,还出现了用高岭土作

胎施青色釉的原始瓷器(河南郑州的十四座陶器)[3]。殷商时代用千度高温烧

制的白陶,手工精细。同时,这一时期出现了上釉陶器,从无釉陶器到敷釉陶器,在

技术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1.3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

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隋代政权统一,使陶瓷业游乐较大发展,最重要的是出现了白瓷。隋代烧制白釉瓷器技术的提高,为唐代著名的邢窑、定窑白瓷生产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南青北白”制瓷格局的出现,创造了条件。唐代白瓷中的精品以白瓷龙柄双莲瓶和龙柄鸡首壶[1]为代表。除了瓶、壶、碗、碟等日常使用的器皿,白瓷广泛使用于生活的各个领域。唐代个制陶中心地区,经长期发展,形成明显的地区特征和固定的窑名,如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以刑窑为代表的白瓷。彩瓷是唐代出现的新品种,它为后来的彩釉和彩绘开辟了新天地。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

1.4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時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6]。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

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

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7] 。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

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

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

和釉里红技法。一方面,宋、金时期的一些名窑,如磁州窑、钧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的传统产品仍在继续烧造,特别是龙泉、青白系诸窑,由于外销的需要,大件器型增加,生产规模普遍扩大;另一方面,元代中晚期景德镇又正式烧出

了青花、釉里红、钴蓝釉、铜红釉、卵白釉等新品种,为它日后成为瓷都奠定

了基础[8]。

1.5 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

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

了物质条件。这时全国制瓷业一景德镇为中心,最盛时有官窑50,民窑900,“工匠来四方,器成走天下”,“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是对当时盛况的写

照。明代,瓷器造型极为丰富,以青花瓷为主。这个时期的青花瓷,前期敦厚

凝重,中期轻巧俊秀,以碗、盘、瓶、高足把杯、僧帽壶为主。明代后期,青

花文具、宗教用瓷中的花觚、烛台、香炉大量生产,满足了人们在文化生活、

宗教习俗活动的需要。在釉里红瓷器的基础上,明代烧成了斗彩和五彩等瓷器。斗彩瓷的主要成就是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新工艺。五彩瓷

是瓷器釉上彩的一种,“五彩”含多种彩色之意[9]。明代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

瓷最有特色,如现存万历白釉餮饕纹瓶,色泽白中闪青,釉质凝厚而滋润,是

仿西周青铜器餮饕纹的典型作品[1]。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

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

或创新。清代彩瓷在明代基础上也有很大发展,工艺有创新,分化出更多的彩色,墨彩、蓝彩及金彩也出现在五彩瓷器画面上,并创造了粉彩、珐琅彩、紫砂、

织金、黑瓷、石湾塑等一些新的装饰品种,色彩淡雅是它的特点,从而丰富了

清代的瓷器装饰,使中国陶瓷走向了辉煌[10]。后期的瓷器烧造,主要是同治,光

绪和宣统窑。比起前中期,所烧作品都缺乏了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的。仅仅能维持

低档商品瓷的烧造质量[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