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语文下册《辛弃疾词两首》教案

【课前准备】

1.结合注释明确两首词的内容,背诵两首词。

2.查找资料,了解辛弃疾及其生活的时代。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引领和自主赏析,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2.探讨用典在表达中的作用,并能就诗词用典发表自己的见解;

3.能有感情地朗诵。

【教学重点】

1.词作的风格和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词中的用典。

【授课时间】

一课时。

【教学环节】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提问背诵。

2.了解学生对作者及其时代的认知情况。教师做适当补充。附:辛弃疾生活的时代

1127年,靖康之变后,偏安一隅的南宋只保留着长江中下游的

部分土地。宋金开始了长期对峙。靖康之变时,辛弃疾的祖父,因

为家族庞大,没有跟着朝廷南渡。1140年,辛弃疾出生时,他的家

乡正受着金人的统治。这一年,绍兴的陆游正是15岁的翩翩少年,

著名词人李清照已56岁,按照现在女性的工作年龄,已经退休一年了。一年之后的1141年,抗金名将岳飞被害死在风波亭上。

到了1161年,金主完颜亮死,金统治区的义军突起,辛弃疾投

身抗金队伍,几年之后,23岁的辛弃疾,带领一万军队投奔朝廷。

可是,朝廷的主和势力很强大,安于暂时的太平,不想与敌人争锋,即使有主战势力占上风的时候,因为辛弃疾是北方人,对他又有所

猜忌,所以,辛弃疾历任建康、镇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

浙东等地官员,一生力主抗金,但一生抱负始终不能施展。因此,

他的许多作品中常流露出一种渴望收复失地又报国无门的感慨,

《宋史》说他“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二、深入领会诗人情意

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上片赏析:

这首词写在1174年,词人34岁,在江东安抚司参议官任上。一说作于1168到1170年间,词人处而立之年,在建康通判任上。题

为《登建康赏心亭》,登高赏景,抒发情志,是应有之义。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登临纵目,江天辽阔)(览江山,书愁绪)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移情于物。“以我观物,则

物皆着我之色彩。”)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三个短语,一幅画面)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动作细节见心性)

下片赏析:

比起上片来,下片在理解上就要更用心思。因为这里用了几个典故,不了解典故,就不能理解作者的情怀。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张翰)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刘备)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桓温)(惜流年,悲不遇)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作于1205年,词人66岁,在镇江知府任上。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吊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刘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刺时政)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感世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叹不用)

三、小结《辛弃疾词两首》的思想感情

板书:

水龙吟:览江山,书愁绪;惜流年,悲不遇。

永遇乐:吊英雄;刺时政,感世情,叹不用。

四、辛词的用典

1.这两首词的思想感情就是上面说到的。在形式上,两首词都表现为长于用典。关于用典,刘勰有过概括,认为他可以“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刘勰在《文心雕龙》)

同学们可以结合这两首词谈一谈,用典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典可以以古比今,以古证今,借古抒怀。收笔墨经济,词句典雅,表意委婉,内涵丰富之效。

2.关于辛弃疾词中的用典,人们也各有自己的意见:

稼轩驱使《庄》、《骚》、经史,无一点斧凿痕,笔力甚峭。(楼静思)

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词则高矣;但时时掉书袋,固是一病。(刘潜夫)

另据《古今词话》:“稼轩守南徐日,每开宴,必令侍姬歌所作词,特好歌《贺新郎》,自诵其中警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多如是’,与‘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顾问坐客:‘何如?'既而作《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特置酒招客,使妓按歌,自击节。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客多逊谢‘不可’,或措一二语,不契,又弗答。相台岳坷,时年最少,率然对曰:‘童子何知,而敢有议?必欲如范希文以千金求《严陵记》一字之易,则晚进窃有议也。'稼轩促席使毕其说。珂曰:‘前篇豪视一世,独前后二警句差相似(意谓重复),新作微觉用事多(意谓掉书袋)耳。'稼轩大喜,酌酒谓座中曰:‘大夫也,实中予古痼。'乃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未竟。”吾侪于此,可悟入学之方。

3.同学们对此,有什么见解呢?请各抒己见。

五、小结

是特定的情感决定了语言的形式。辛词是用典很好的。我们概括辛弃疾的两首词,可以说:长于用典,自是词中圣;悲壮激烈,尽显国士风。

板书:

长于用典,自是词中圣;悲壮激烈,尽显国士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的有关常识及其词作的写作背景,了解辛弃疾词的艺术风格。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品读吟诵,理解词的内容。

②学习作者用典对比、类比的写作手法,领悟词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所抒发的英雄失意,功业未成的悲愤之情,激励自己的爱国斗志。

教学重点

联系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辛词的内容、艺术魅力、风格及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典故的运用所取得的艺术效果。

教学方法

诵读、讨论、比较、合作交流探究。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