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中语文三块钱国币教案1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中语文三块钱国币教案1人教版

●从容说课

《三块钱国币》是1939年剧作家丁西林写的独幕话剧。独幕剧是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即篇幅短,容量小,情节相对简单。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

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作者构思上的一些特点。

首先,命题独具匠心。本文所写的事件发生在30年代末期,急剧变化的时代风云使社会鱼龙混杂,各种斗争错综复杂,新、旧思想的斗争也毫不例外。“国币”是旧中国人们对货币的通称,作者把这个带有旧社会痕迹的词语放在题目中心词的位置,一下子就将人们的思维定格在旧中国这个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其次,构思巧妙。戏剧以花瓶事件为线索,围绕杨长雄和吴太太对待花瓶事件的不同态度展开矛盾冲突,穿插成众与杨长雄下棋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杨长雄与吴太太之间实质上是在下一盘棋,最后以成众的一句台词“和棋”结束了全剧,暗示了以杨长雄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的薄弱和以吴太太为代表的顽固势力的根深蒂固,启示人们未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再次,结尾出人意料。戏剧结尾,以“能言善辩”的杨长雄在“擅长口角,说得出,做得到”的吴太太面前无言以对,只好摔碎另一只花瓶,赔上三块钱国币点题结束,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学习的另一个要点。《三块钱国币》的幽默是诙谐的幽默,蕴含着轻松和机智。例如杨长雄先是发牢骚,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一上场时说话的语调,好像是抱怨,实际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微笑。

本课的难点是分析杨长雄和成众的棋局。剧本最后成众说“和棋”,这表面上是说那盘棋局,实际上是十分风趣又一针见血地比喻这场两败俱伤的争吵。吴太太得到了李嫂的三块钱国币的赔款,是打了胜仗,杨长雄故意打破第二只花瓶并赔她钱,她就等于败了。杨长雄拿花瓶出气可以说胜了,但一个穷学生平白赔三块钱国币,也可以说吃了败仗。双方各有胜败,于是就成“和棋”了。另外这也暗示了两种力量的较量。

教学本课的方法主要是对比鉴赏法和问题探讨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独幕剧的特点及本剧创作的独特风格。

2.注意着重号在人物介绍和人物台词中的使用效果。

3.学习剧本结构严谨、矛盾集中的特点。

能力目标

1.欣赏作品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特点。

2.体会本剧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

3.通过剧本的台词和舞台说明了解两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德育目标

通过剧本内容,了解旧中国警察趋炎附势的丑态,学习由杨长雄、成众体现出来的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教学重点

品味本剧幽默、诙谐、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学习独幕剧严谨的剧情结构和集中的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

1.比较法。比较本课与《茶馆》的语言特色。

2.探讨法。对课文的重、难点通过分析讨论明确认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表演用的简单道具:两个花瓶、一卷被子、几件衣服、一盒象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要想在某一领域做出一些成就,就必须花费大的精力,而有的人却能够同时在两个领域发展,并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今天我们要接触的就是这样一个人。让我们通过《三块钱国币》来了解作为戏剧家和物理学家的丁西林。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丁西林(1893~1974),原名丁燮林,字巽甫,我国著名剧作家和物理学家。191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读书,获理科硕士学位。1923年开始从事业余戏剧创作活动,剧作数量虽不多,但风格独特,尤以独幕喜剧见长。他在留英期间,曾受英国近代喜剧影响,善于从人情世态中发现喜剧因素,通过揭示生活情趣,制造悬念,组织戏剧冲突,把看似平淡无奇的事件,安排点染得波澜起伏、妙趣横生。他的喜剧不以滑稽为目的,而以智慧为基础,幽默与机智密切相连,其中虽不乏讽刺嘲弄意味,但轻松俏皮的幽默远胜于辛辣尖锐的讽刺。因此,人们认为,它不是引人哄堂大笑的讽刺喜剧,而是使人产生会心微笑的幽默喜剧。

2.背景介绍

《三块钱国币》写于1939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艰苦的时期。我华北、华东、华南、华中等地大片国土被日寇侵占,国民政府被迫移都重庆。跟随机关、工厂、学校搬迁的成千上万的职员、工人、教师、学生、百姓、难民们颠沛流离,辗转拥向西南各大城市。一方面是爱国群众同仇敌忾、极力支前,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另一方面是军阀、奸商、没良心者在大后方盘剥、欺凌下层人民,他们发国难财、榨血汗钱。本剧就是通过一件小事反映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揭示各种人的不同心态。

(《语文教学通讯》xx.24,有改动)

3.独幕剧

19世纪后期开始流行的一种戏剧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篇幅短,容量小,情节相对简单。必须集中于同一时间、地点,即在一幕之中得到最完整、最集中、最充分的展现。

三、重、难点探讨

1.剧情梳理

学生自读课文后归纳。

全剧围绕花瓶事件展示主仆之间,大学生与女主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大学生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揭露了阔太太的自私和狡辩,也一定程度上讽刺了警察的趋炎附势。

开端:吴太太继续开幕以前的口角,成众来找杨长雄下棋。

发展:围绕李嫂该不该赔花瓶和铺盖该不该押,杨与吴正面交锋。

高潮:第三次交锋,杨长雄忍无可忍,打碎吴太太的另一只花瓶。

结局:杨长雄无可奈何,赔偿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2.品读课文,体会作品的戏剧冲突

教师点拨后归纳:本课的戏剧冲突从表面上看是杨长雄和吴太太围绕该不该赔花瓶来展开的,情节一波三折,矛盾冲突也逐步加重,终于导致杨长雄摔了另一只花瓶,使矛盾达到高潮。深层探讨可以使发展矛盾的双方各代表了一种力量,杨长雄代表的新生力量还很薄弱,而以吴太太为代表的顽固势力根深蒂固,很不容易被打垮,这实际上启示人们未来的革命道路还很艰难。

3.提问:本剧虽情节短小,结构安排却独具匠心,说说作者是怎样安排结构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明确:

《三块钱国币》构思精巧,开头和结尾尤其独特。剧情是从一派争吵声中开始的,这使情节从一开始就聚焦于主要矛盾“该不该要李嫂赔钱”,略去了李嫂打碎花瓶的情节,使剧情不拖泥带水,直奔主题。“作者越过事件的真正发端,把起点放在一个处于持续状态的动势中,勾起了观众对于幕前情景的遐想。”(胡宁容《谈丁西林独幕喜剧的特色》)正是这场并未写出的口角,给全剧定下了一个激越的基调,幕一拉开,舞台上就已战火弥漫。本剧的结尾也独具匠心,作者安排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杨长雄打破了另一只花瓶,也赔给吴太太三块钱国币。

这种开头和结尾的方式,使全剧始终处于一种急风暴雨的动态进程之中,痛快淋漓地表达了剧作家对恃强凌弱、无法无理现象的愤慨之情。

(解说:关于本课的结构设计,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引导学生学写剧本的一个很好的例证。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指导,力求使更多的学生掌握这种好的结构安排方法。)

4.人物形象分析

(1)学生品读有关吴太太的对话,分析其性格特点。

明确:吴太太是个性格极为鲜明的人物。她唠叨、狡辩、出言不逊的语言反映了她自私、吝啬、胡搅蛮缠、擅长口角的泼妇性格。抗战前她养尊处优,去牯岭避暑;抗战后她逃到西南后方避难,租住了三间正房,还牢骚满腹。女仆李嫂无意中打碎了她的一只花瓶,她就逼迫李嫂赔偿三块钱国币,并叫警察把李嫂的铺盖拿出去押钱,通过这件事足可看出她自私、吝啬、刻薄、欺人成性的剥削阶级本性。通过她和大学生杨长雄的三次交锋,又可看出她庸俗的小市民习气:胡搅蛮缠、泼辣、狡辩。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活画出了一位自私、尖酸、肆意施虐的阔太太形象。

(2)学生品味有关杨长雄的语言,分析其性格特点。

明确:通过杨长雄尖锐有力、锋芒毕露的语言,可以看出他见义勇为、打抱不平、好动感情的性格特点。他是和吴太太相对照的人物形象。他随着学校从沦陷区来到内地,火热的民族斗争熏陶得他“能言善辩,见义勇为,有年轻人爱管闲事之美德”。他为李嫂打抱不平,与吴太太论情、说理等三次交锋,显示了他的能言善辩、义正词严的特性。但从他的言行中,也能看出他容易冲动,缺乏斗争经验和策略的一面。作者从两方面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更让我们看清了他是一个正直认真的可爱青年,是作者着重称颂的对象。

四、比较鉴赏

比较本课与《茶馆》的语言特色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这两课的语言都很幽默,但《三块钱国币》的幽默是诙谐的,给人轻松和机智的感觉。如杨长雄先是发牢骚“自来水笔,卖到六十块钱一支,钢笔头……”,通过对比发泄不满,对比中见幽默。接着又模仿吴太太的话,好像是抱怨,实际是对吴太太的嘲讽,充满机智和诙谐,能使观众产生会心的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