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类摄影作品欣赏
世界著名摄影作品欣赏
![世界著名摄影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25f31fb2fd0a79563c1e723f.png)
我们可以按照4区至8区的亮度对月 亮曝光,并且可以根据需要抑制或者增 加它的表面细节。在8区或更明亮的区 域,如果要表现质感的话,那么只会表 现出少量的质感。 在一个冬天的下午,大约3时30分 左右,我开车前往位于约塞米蒂峡谷的 阿瓦尼饭店,我看见月亮升到了哈夫多 梅山的左边。天空显得很晴朗,将近傍 晚的阴影已经移到多梅山的2000英尺高 的悬崖上了。
·
《 乐 园 之 路 》 尤 金 史 密 斯 摄
·
《水俣》 尤金· 史密斯 摄
亨利 · 卡蒂埃· 布列松
亨利 ·卡蒂埃--布列松 (Henri Cartier--Bresson )法国 1908~2004 关于自己的作品,卡蒂埃--布列松曾说: “首先,我渴望用一幅照片去捕捉正展 现在我眼前的某种局势的全部本质-----拍摄意味着记录——同时和在若干分 之一秒内——事实本身和视觉看到的形 式的严密组织,而形式将赋予它意义。 这是把人们的头、人们的眼睛和人们的 心置于同一轴线上。”这就是他的摄影 哲学。
我对前景到照片底部这部分略微加 光。然后我沿着山脉的轮廓加光,不断 移动遮光板。此外,我把遮光板远离相 纸,以便在它的阴影上产生半阴影;这 样防止出现遮光板加光的痕迹,否则那 样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我还对月亮到 白云下部以及比较明亮的呈水平的天空 部分略微加光。我然后从月亮上部到影 象上部这部分上下移动遮光板予以加光。
我记得,滤镜的因数为4,光圈为F11, 曝光时间为1/4秒,用的是柯达帕纳米克-X120胶片。胶片的感光速度为ASA32。我 使用的是蔡斯.素纳(Zeiss Sonnar)250毫 米镜头。 我把哈萨布兰德相机安装在三脚架上, 为了使震动减少到最小,我在快门启动之 前先把反光镜按起锁住。
世界著名摄影作品欣赏
![世界著名摄影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3d58754731b765ce05081482.png)
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的瞬 间”——揭示事物本质的一刹那——的 美学理论,对摄影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摄影家必须同环境融为一体,这
样就不致影响被摄对象的行为,有助于
悄悄地偷拍和不引人注意。长期以来,
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新闻摄影 记者之一。
《
米
歇
亨尔
.
利加
.
卡布
蒂里
埃埃
-
布 勒 松
天空中少数部位有明亮的云彩,月亮
下面的云彩非常明亮(是月亮亮度的二、 三倍)。
我对前景到照片底部这部分略微加
光。然后我沿着山脉的轮廓加光,不断 移动遮光板。此外,我把遮光板远离相 纸,以便在它的阴影上产生半阴影;这 样防止出现遮光板加光的痕迹,否则那 样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我还对月亮到 白云下部以及比较明亮的呈水平的天空 部分略微加光。我然后从月亮上部到影 象上部这部分上下移动遮光板予以加光。
用这张我确实喜欢的底片很难制作
出几张相同的照片来。原因是相纸不一 样,影调有时会产生不不要的密度变化 等。肯定可以说,没有绝对完全一样的 照片。
这张照片与我拍摄的其它任何照片相比 无疑会引起更多的评论,表明内容和效 果非同一般。我确信,这个影象单就题 材本身来讲就会引起普遍兴趣。
《
安 塞 尔
《月出》,1941年摄于新墨西哥州埃尔 南德兹 这张照片的拍摄——它无疑是我的最 受人们欢迎的一张照片——可以说是机遇 和熟练运用技术的产物,我当时感到,这 是一幅卓越的影象;当按下快门时,似乎 已经有了满意的预感。
当时我们乘车沿着离埃斯派拉诺不远
的公路行驶,我想左边看一眼,发现了一 种极不寻常的景色——一幅无法估量的照 片!我几乎把开进沟里,然后急急忙忙地 架好我的8乘10相机。
第四届中国外交官看世界摄影作品 纪实与肖像类44张
![第四届中国外交官看世界摄影作品 纪实与肖像类44张](https://img.taocdn.com/s3/m/d499e30f964bcf84b9d57bee.png)
为表达中孟友好情谊,中国驻孟加拉大使馆向中国友谊 中心赠送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和孩子们所需的学习用品。 作品拍摄于赠送仪式表演活动现场。
作 品:明眸(三等奖) 作 者:余建斌(外交部一局) 拍摄地点:马里
我羞于在你的明眸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作 品:腼腆的孩子们(优秀奖) 作 者:赖波(驻莱索托使馆) 拍摄地点:莱索托
夕阳西下,清新的海滨,一位中年女人独自坐在 海滨的矮墙上,悠闲地享受着黄昏,陪伴她的是 一只安静的小狗,还有一支香烟和一瓶啤酒。
■ ■
外交纪实类 人物肖像类
■
■ ■
日常生活类 自然风光类
菁英荟萃类
(外交部的部、司领导和中国驻外大使、总领事)
本集完
外交纪实类
人物肖像类
作 品:汉风渐英伦(优秀奖) 作 者:何钧(驻斯洛伐克使馆) 拍摄地点:英国
英国兰德福瑞公学依托威尔士三一圣大卫大学孔 子学院设立的孔子课堂举行揭牌仪式,英国王储 查尔斯王子饶有兴致地观看学生们学习中国书法。
作 品:谈判间歇 作 者:天明(办公厅) 拍摄地点:伊拉克
在伊朗核问题对话会进行过程中,谈判代表 绞尽脑汁、表情各异,体现出谈判的艰难与 复杂。
作 品:笑靥(二等奖) 作 者:余建斌(外交部一局) 拍摄地点:马里
在马里这个酷热的国度,小女孩的笑靥,如 清风,似细雨,吹散旅人的乡愁,滋润游子 的心田。
作 品:童年(三等奖) 作 者:刘斌(驻利比里亚使馆) 拍摄地点:利比里亚
作 品:全神贯注(三等奖) 作 者:石凯弟(驻孟加拉国使馆) 拍摄地点:孟加拉国
作 品:中国情缘 作 者:张惠勋(驻宋卡总领馆) 拍摄地点:泰国
泰国诗琳通公主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30年里曾访华30 多次,为促进中泰友谊做出了突出贡献。新华社曼谷分 社出版了《中国情缘——诗琳通公主访华卅载纪念画 册》。图为向其赠送纪念画册的场景。
纪实摄影照片点评及欣赏
![纪实摄影照片点评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45920fab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7.png)
纪实摄影照片点评及欣赏
纪实摄影是记录真实事件和事物的摄影艺术。
它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生活中的细节,记录人类活动和自然景观的变化。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并进行点评。
第一张照片是一张由印度摄影师Raghu Rai拍摄的照片。
这张黑白照片展示了一个印度乡村的生活场景。
照片中的一位老年妇女正在用双手磨食物,她的眼神专注而专一。
这张照片非常朴实,但却给人一种深深的感动和共鸣。
它展现了贫穷、勤劳和坚韧的印度农村生活,让人们对人类的生存状态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第二张照片是由中国摄影师王雪拍摄的。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位中国农民在田间劳作的场景。
照片中的农民背着一桶水,脸上满是汗水。
照片中的色彩鲜艳而生动,它展现了农民的勤劳和辛苦,让人对农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敬意。
第三张照片是由美国摄影师Steve McCurry拍摄的。
这张照片展示了一个阿富汗女孩的面容。
这位女孩的眼神深邃而迷人,让人不由得被其吸引。
这张照片让人们了解到阿富汗女性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女性在阿富汗社会中的地位和生存状态。
以上三张照片展现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生活场景,它们展现了不同文化的细节和特点,让人们了解到不同地区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纪实摄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展现生活的方式,它让人们对生命和人类的生存状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 1 -。
浅析人文纪实摄影创作
![浅析人文纪实摄影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d5cd0c9c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42.png)
浅析人文纪实摄影创作人文纪实摄影是一种将真实生活中的人文情感与社会现象用相机镜头记录下来的摄影形式。
它以真实性和客观性见长,通过镜头对被摄对象进行真实记录,展现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社会现象和文化特征,从而传递摄影师的人文关怀和观点。
人文纪实摄影是摄影艺术的一种重要类型,它能够让观者触摸到生活的真实,感受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能够唤起观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从人文纪实摄影的定义、特点、创作要点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人文纪实摄影的定义1. 真实记录:人文纪实摄影以真实记录生活中的人文情感和社会现象为主要特征,力求还原被摄对象的真实状态。
摄影师通过镜头将被摄对象的情感和状态真实地呈现出来,展现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和鲜明的社会现象。
2. 有情感共鸣: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往往能够引起观者的情感共鸣。
通过真实的镜头记录和表达,观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和生活状态,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3. 关注社会问题: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常常涉及到一些社会现象和问题,如贫困、流离失所、城市变迁等。
通过摄影师的镜头,这些社会问题得到真实地展现出来,引起观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4. 艺术性与纪实性相结合:人文纪实摄影既具有摄影的艺术性,又具备真实的纪实意义。
摄影师在创作中注重构图、光影和色彩的运用,使作品不仅具有真实性,还具有艺术性。
5. 抓住瞬间:人文纪实摄影强调抓住生活瞬间,记录那些瞬息即逝的情感和状态。
摄影师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这样才能够捕捉到那些生活中美好而又短暂的瞬间。
1. 关注对象的选择:在人文纪实摄影创作中,摄影师首先需要确定拍摄的对象和主题,可以是民生百态、社会现象、人物肖像等。
2. 保持真实和客观:在创作过程中,摄影师要力求真实地还原被摄对象的情感、状态和所处的社会环境,避免虚构和修饰。
3. 提升艺术表现:在真实记录的基础上,摄影师还需要通过构图、光影、色彩等方式提升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使作品既保持纪实性,又具有艺术性。
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纪实摄影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5a6d3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f.png)
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纪实摄影是一种记录真实生活的摄影艺术,它通过镜头记录下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变迁、自然的美丽等等,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世界。
下面,我们来欣赏几组优秀的纪实摄影作品。
第一组作品是来自摄影师李晓东的《绿色的生命》。
这组作品记录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村落,展现了他们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村民们在田野里劳作、在河边洗衣、在山间放牛,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照片中的绿色植被和蓝色天空,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第二组作品是来自摄影师刘建华的《城市的孤独》。
这组作品记录了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孤独和压力。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独自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一个人在地铁里低头玩手机、一个人在街头独自走过……这些照片让人感受到现代城市中人们的孤独和无助,也让人反思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真正符合人类的需要。
第三组作品是来自摄影师王晓东的《黄土高原上的生命》。
这组作品记录了中国北方的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黄土高原上的植被和动物、农民在田野里劳作、孩子们在村庄里玩耍……这些照片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上的生命力和人们的勤劳和坚韧。
这些纪实摄影作品,通过镜头记录下了真实的生活和社会,让人们
看到了不同的世界和生命。
它们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记录和传递真实的力量。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些珍贵的照片,让它们成为我们了解世界和自我反思的重要素材。
经典纪实人文摄影作品欣赏
![经典纪实人文摄影作品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056c81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fb.png)
经典纪实人文摄影作品欣赏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纪实人文摄影作品无疑是一种极具吸引力的艺术表达形式。
它通过记录现实生活中的瞬间,展现出人类的情感、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现象。
经典纪实人文摄影作品以其深刻的触动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众多摄影师和观众的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欣赏几位著名摄影师的代表作品,并探讨其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作品一:《人群中的孤独》摄影师安德鲁·卡尼(Andrew Carnegie)的这张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照片中,一名身着黑色外套的男子被拥挤的人群所包围,但他却显得与众不同,神情落寞且无助。
摄影师以黑白的视觉表达形式,强调了人群中的单一主体,突显了现代社会中的孤独和无奈。
这张作品引起了大量评论家和观众的热议,同时也推动了人们对于社交孤独问题的关注。
作品二:《街头的微笑》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Henri Cartier-Bresson)以其对瞬间闪现的充分把握而闻名于世。
他的这张作品捕捉到了一个穿着破旧衣物的年轻男子,他面带微笑地走在繁忙的巴黎街头。
这幅作品通过简洁的构图和精准的取景,将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凝固为经典的影像。
这个微笑背后所蕴含的积极力量,让观者从中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
作品三:《边缘的故事》美国纪实摄影师达米安·赫斯特(Damon Hester)以探索社会边缘群体为主题,他的作品《边缘的故事》一直备受关注。
在这张作品中,摄影师捕捉到了一个面容憔悴、身体赤裸的流浪汉,在寒冷的街头努力生存的场景。
摄影师通过黑白的画面呈现,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令观者更加深刻地关注到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这几位摄影师经典纪实人文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摄影艺术中所蕴含的力量和意义。
这些作品通过准确捕捉瞬间、独特的视角和情感的表达,使我们对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摄影师们通过镜头记录下的瞬间,希望呼吁社会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承担责任、传达温暖和引起共鸣。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e804e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1a.png)
超级经典纪实摄影作品赏析纪实摄影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摄影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照片记录了那些与我们共同经历过或者从未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和景象,从而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些超级经典的纪实摄影作品,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地球日记》- 丹尼斯·斯托克利《地球日记》(The Earth from the Air)是由法国摄影师丹尼斯·斯托克利拍摄的一系列空中摄影作品,展示了地球上各种壮观的景观和自然现象。
这些照片捕捉到了地球的美丽和脆弱,呈现出人们对自然和环境的破坏,引发了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反思。
2.《越南战争》-尤金·史密斯尤金·史密斯是一位美国摄影记者,他是越南战争最著名的照片中的作者之一。
他的作品呈现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和悲惨,以及对越南平民的不公正对待。
其中最著名的照片之一是《鲜血的颜色》,它捕捉到了一名越南妇女在南越的一个村庄遭到了轰炸的场景,这张照片推动了全世界对战争的反思和反战运动的发展。
3.《美国家庭》-莎莉·曼特《美国家庭》(American Families)是一组纪实摄影作品,由莎莉·曼特拍摄完成。
这些照片展示了美国家庭的生活场景,呈现出美国的多元文化和社会变迁。
这些照片描绘了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包括家庭聚餐、婚礼、葬礼等,这些照片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4.《亚利桑那州的发洪水》-安塞尔·亚当斯安塞尔·亚当斯是一位著名的纪实摄影师,他的作品《亚利桑那州的发洪水》(Flood Waters)展示了1930年代的亚利桑那州中的一个小镇被洪水淹没的场景,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
亚当斯的作品被赞誉为是流派的杰作之一。
5.《玛克·罗斯科的肖像》-约翰·高克约翰·高克是一位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纪实摄影师之一。
他的作品《玛克·罗斯科的肖像》(Portrait of Migrant Mother)是一张展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一张肖像照片,这张照片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照片之一。
“科蕾杯”_摄影作品展
![“科蕾杯”_摄影作品展](https://img.taocdn.com/s3/m/81612d6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d3.png)
一等奖《致富能手》盛仁昌 摄
一等奖《瞬间的表演》孙建新 摄
35.
一等奖《丰收》张子水 摄
36.
纪科 实蕾 类杯
科 普 摄 影 作 品 展
二等奖《首钢园三高炉》杨健业 摄
二等奖《律动青春》戈穗丰 摄
二等奖《古桥晨曲》宋爱华 摄
37.
三等奖《中国尺度》郇昌磊 摄
三等奖《看》隋伟 摄
38.
三等奖《快乐的粉刷匠》于全利 摄
51.
三等奖《农家传承》何秀兰 摄
三等奖《快乐农村娃》黄剑峰 摄
三等奖《印·迹》刘玲 摄
三等奖《凉山欢歌》骆赟 摄
三等奖《快乐的哈尼族小姑娘》马建宏 摄
三等奖《非遗制砚大师》史健 摄
三等奖《舞》魏凤献 摄
三等奖《夕阳下的欢乐》杨金祥 摄
52.
三等奖《堆金迭玉》李卉芬 摄
人科 文蕾 类杯
科 普 摄 影 作 品 展
21.
特等奖《书海探寻》张利 摄
22.
科科
学蕾
科 普
杯
类科
普
摄
影
作
品
展
一等奖《大鹏展翅》曾向阳 摄
23.
一等奖《宇宙探秘》路萱 摄
24.
科科
学蕾
科 普
杯
类科
普
摄
影
作
品
展
二等奖《探索宇宙的奥秘》任海元 摄
二等奖《矿物晶体奇石》石继军 摄
二等奖 《流浪地球》陈帆 摄
25.
二等奖 《逐梦蓝天》张宝剑 摄
二等奖《牧羊曲》张守富 摄
三等奖《死亡与生机》周云剑 摄
50.
三等奖《黄河儿女》吴应新 摄
人科 文蕾 类杯
纪实类拍摄PPT
![纪实类拍摄PPT](https://img.taocdn.com/s3/m/d7241b5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3c.png)
“小巨人”大烦恼
好纪实摄影作品
• 优秀的纪实作品不一定表现战争、杀戮、死亡、 吸毒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照片,不一定 背负太多的苦难。
• 好的纪实作品可以是温馨的、安宁的、平静的 一切真实情感被完美表现出来。只要故事能让人 产生共鸣,带来感动或思考,发现回味。
意外之吻
抓拍 跟拍
纪实摄影拍摄方法
孟加拉乘火车的妇女
纪实摄影分类
按图片信息量多寡分单幅小品类和叙述类。 叙述类像一部断断续续的电影,通过内在联系 的画面把一个故事展现给受众。
又称为专题摄影或报道摄影。往被用于 记录对时间的感念、特定人群的生存状态。
“小巨人”大烦恼
“小巨人”大烦恼
“小巨人”大烦恼
“小巨人”大烦恼
“小巨人”大烦恼
纪实摄影理念
纪实摄影就是记录生活的美。不虚构、不 粉饰、不夸张。
纪实摄影分类
按图片信息量多寡分单幅小品类和叙述类。 小品类更多表现为新闻类、体育类、时事类照 片,一张照片内信息量特别丰富,包含时间、 地点、人物甚至背景。难度大啊~~ 取决于水平和机会。
同类相残
南非和乌拉圭的足球赛
阻挡
云南旱情
丑与美的瞬间表现——解海龙、贺凤龙新纪实摄影创作解读
![丑与美的瞬间表现——解海龙、贺凤龙新纪实摄影创作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ec02e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7.png)
丑与美的瞬间表现——解海龙、贺凤龙新纪实摄影创作解读张小强【摘要】纪实摄影作品中的内容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客观,呈现了生活的原始形态.当镜头面对弱势人物,关注社会特定问题时,弱势人物中瞬间形象的表现会不由自主地带有摄影家独特的主观意念.此刻,抓拍这些瞬间形象所塑造出的丑与美表象的审美是摄影家对社会生活的某种重新构建,解读这种构建能认知我国新时期纪实摄影创作活动中的审美特征.【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35)006【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新纪实摄影;瞬间形象;审美表现【作者】张小强【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美术系,青海西宁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405一、前言美国著名摄影家罗特思说过:“所有的纪实摄影都敢面对社会,产生互动并进行诠释,每一个时代的社会都传递着。
”以社会学的角度理解,纪实摄影就是摄影家以纪实的技法主观地反映人类的生存状态、社会生活和探索人文精神,诠释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相互的关系,有一定历史文献价值的摄影体裁,具有记录人类的活动,描绘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制度、习俗,揭示、影响人类行为的功能。
因此,很多纪实摄影家特别关注社会、人性的复归及对社会认知的文化渗透。
把创作者的主观意识穿插于众多的作品中,并重新打散、构建。
在自身的纪实作品中针对弱势人物在特定社会区域的活动中,通过深层次地探究社会现象的视觉描写,以摄影家独特的主观意念揭示弱势人物的生活本质。
上世纪初,美国纪实摄影大师雅格布·里斯在1888年拍摄的《纽约的另一半如何生活》,让纽约市政当局开展了一场改造贫民区的运动,让贫民区中很多弱势的人物得到了帮助。
美国的另一位纪实摄影家刘易斯·海因在1904年至1909年间对童工进行了摄影纪实报道,提醒公众注意这些弱势童工的工作环境及他们毫无生活保障的困境,使得美国市民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关于保护童工的劳动法。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3c94f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11.png)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赏析摄影艺术既是记录时代的镜子,也是展示人文情感的窗口。
在人文纪实摄影作品中,摄影师通过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瞬间,呈现出真实而感人的瞬间。
本文将对几幅具有代表性的人文纪实摄影作品进行赏析,展示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故事。
第一幅作品是《流动的故事》。
这幅照片通过对一个卖艺者的镜头捕捉,展示了他们艰辛的生活状态。
照片中,一个身穿朴素衣着的老人提着一个琴盒,脸上满是皱纹,眼神中透露出疲惫与坚持。
他的背后是一栋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显了现代都市中贫富差距的巨大。
这张照片通过简洁而直接的方式,充分展现了社会的冷漠与卖艺者的坚持,引起观众深思。
第二幅作品是《暗夜中的微光》。
这幅照片展示了一位流浪汉在夜晚的街头生存景象。
在黑暗的背景下,一束温暖的黄光打在流浪汉的脸上,映照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坚强。
他的脸上有深深的皱纹,体现了岁月的沧桑,但他的目光却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
这张照片通过对光线的运用,传递了人们在困境中依旧拥有希望的积极精神,引起观众对底层人群的思考和关注。
第三幅作品是《重逢的喜悦》。
这幅照片展示了一对长时间分离的家人在机场重逢的场景。
照片中,两位年迈的夫妇眼含泪水,紧紧拥抱在一起,周围的旅客也被他们感人的场景所感染。
照片中的家人面部的表情与姿势传达出他们内心沉甸甸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亲情的深刻和珍贵。
这张照片直接触动人们的心灵,唤起了观众对亲情、家庭价值的思考。
第四幅作品是《逆境中的微笑》。
这幅照片展示了一群孩子在贫民窟里打闹嬉笑的场景。
虽然他们的环境贫苦,但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
他们用小小的玩具、捡拾来的废品自娱自乐,展现了拥有快乐和创造力的能力。
这张照片通过对孩子们的微笑捕捉,展现了他们在艰苦环境中依旧拥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传递出强大的人生力量。
通过对这几幅人文纪实摄影作品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摄影师的艺术功力,更能感受到每个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情感和故事。
这些作品以真实的视角记录社会各个阶层的人们,传递出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的人文关怀。
纪实摄影专题的题材定位与作品表现——以“悬崖村”为例
![纪实摄影专题的题材定位与作品表现——以“悬崖村”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84735f9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4.png)
声屏世界2021/2纪实摄影专题的题材定位与作品表现———以“悬崖村”为例阴邢一帆纪实摄影专题纪实摄影专题,是摄影师长期关注并对某一话题或事件的深度调查研究和采访后的产物。
在内容方面,应该体现摄影师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以及对生命和人性的关怀。
因其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可以如实反映社会生活,所以纪实摄影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历史价值。
同时,纪实摄影专题的研究,对于揭露当前社会存在的社会问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曾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的《新京报》首席记者陈杰,近年来先后关注到中国的环境保护和贫困问题,对多个地区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调查研究。
陈杰于2014年对腾格里沙漠污染的报道,触发了中国的环保风暴。
2016年再次启航,他选择了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贫困村阿土勒尔村,以田野调查的方式,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深刻地揭露出社会发展困局下农村贫困现状及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纪实摄影专题的题材定位在艺术创作中,题材广义上指生活现象的范畴,狭义上指已经进入艺术作品中的具体生活材料,艺术创作者通过对题材的选取来传递心中的真、善、美。
纪实摄影也是如此,摄影师通过对不同题材的选取,来反映社会问题,从而达自己对于战争、贫困、饥饿、疾病等现象的深切关注,进而引起社会的重视。
当然,不同的题材选取所表达的主题思想也就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纪实摄影专题中选取的任何题材都是为了体现其社会价值,反映真实的社会。
那么,如何选择题材以求更好地凸显社会价值表达摄影师的内心所感、所想,成为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对纪实摄影专题题材的选取要从以下两方面出发:熟悉、熟知、熟识;兴趣。
题材定位———熟悉、熟知、熟识。
纪实摄影专题旨在用纪实的手法为大家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一组专题通常由多幅照片以及解读照片、阐述主题的相关文字组成,而这一张张连续的照片也就构成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故事。
那么如何讲好故事?如何记录和反映出社会中存在的客观问题?首先要将题材定位到“熟”上。
全球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详细介绍及作品分析
![全球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详细介绍及作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8c23fa700abb68a982fb90.png)
全球著名的纪实摄影师详细介绍及作品分析(转自豆瓣)2010-09-20 10:57 |(分类:【Kyn e】)也没太按照严格的时间顺序来,都是牛逼哄哄,作品震撼人心的,让人从时下眼花缭乱的视觉盛宴中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千万不要嫌文字多,读完很受启发~~1.最伟大的浪漫主义新闻摄影大师——尤金·史密斯尤金·史密斯于1918年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维琪塔市。
十四岁读中学时,就热衷于航空体育摄影,并受新闻摄影师法兰克·诺埃的启蒙摄影教育。
中学毕业后,受雇于该市的《鹰报》、《灯塔报》任摄影记者,拍摄了有名的美国中西部沙漠盆地灾荒景象。
1936年,史密斯获得一笔特殊的摄影奖学金,入鹿特丹大学。
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尤金·史密斯,从此才有资格加入刚创刊不久的《生活》杂志工作,并成为《新闻周刊》的一员.由于他坚持使用当时刚刚问世的6×6小型照相机照片,这个刊物竟开除了他.当时这些大杂志都采用大型照相机,讲究照片的精美以迎合读者.史密斯认为使用小型照相机有更大的探索自由.他不满足于那种"景深极大,感情深度不足"的作品,宁肯失业也要进行"自由摄影"。
在一次拍摄模拟战争照片时,史密斯不幸被炸伤,因此在1942年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申请加入爱德华·史泰钦领导的美国海军摄影队,因身体不合格未录取.不过,史密斯一心要作战地记者的决心没有丝毫改变,终于任数种刊物驻大西洋战区记者;后来他又被一家出版公司派往"独立号"航空母舰采访太平洋战区许多岛屿战役.1944年再度加入《生活》杂志,继续在太平洋战区工作.著名的《赛班岛》等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他用照相机报道了残酷的战争,自己也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负伤,终于因伤势严重而返回纽约治疗.两年后,也就是战后的1946年他重新拿起照相机拍摄的第一幅作品就是著名的《乐园之路》.这幅照片在史泰钦主办的《人类一家》展览会上展出,成为世界知名之作.战后的年代里,史密斯用照相机抓取了严峻而富有希望的当代生活情景,他的照片成为对社会生活的典型纪录.他说"我设法用我的工作去影响人民,设法用照片支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作出自己的结论."他把镜头对准那些他选出来的典型英雄人物,情操高尚的普通人以及社会不公正的受害者.1971年他奋不顾身地报道了日本一大化工厂排放毒物,污染了当地水源而危及万余人的事件,为新闻摄影敢于揭露社会矛盾树立了榜样.史密斯倡导"摄影文章",类似我们称作"专题摄影"的形式,这使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更丰富、充实的内容和深刻的人物思想风貌.例如他的《乡村医生》、《助产士》、《西班牙村落》、《三K党》、《无菌生活研究》等等,都深刻地刻划了人物和事件而使人有极深刻的印象和理解。
中国摄影协会主办的历届全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福建摄影家协会
![中国摄影协会主办的历届全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福建摄影家协会](https://img.taocdn.com/s3/m/2df5faf30975f46527d3e185.png)
中国摄影协会主办的历届全国、国际摄影艺术展览我省入选、获奖概况一、历届全国影展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7)2幅李开聪《劈石》叶大开《山区农民集体售粮》第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8)5幅叶大开《在敬老院里的两老伴》《国产新闻卷筒纸》许介康、张万文《慰问福建前线的空军战斗英雄》相知《二等功臣姜培玉》戴星《林区木桥》第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59)15幅边震遐《田野上的花朵》李开聪《孙行者访贤》《慰问海防战士》《访英雄》陈一能《要汀江发电》《鹭江驶帆》张水林《临别前夜——下放干部和房东谈心》相知《鼓浪屿》《厦门大学校园一角》《厦门集美海堤》《鹰厦铁路景色》郭佳《团结一致战胜干旱》杨北钊《为亲人写些什么》《在敬老院里》《昙花一现》第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60)12幅叶大开、林金铨《敬老院里诗兴浓》边震遐《漳江船队运输忙》《新建的水闸》《东海黎明》陈一能《集美校园的早晨》林梦星《水稻喜丰收》映丁《农忙季节里的公共食堂》纪因《新战士》沈或、邓建国《肉食自给》《种爪得爪》张水林《巾帼英雄镇海疆》庄村《龙眼登场》第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61)4幅陈一能《精心培育》陈台辉《冲击》李开聪《会亲人——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在福建前线》《海上花园——鼓浪屿》第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62)7幅林梦星《电力灌溉》李开聪《到山区去》林承武《土洋结合修水利》戴星《花开养蜂忙》高南君《烧土肥》陈一能《运输机械化》《闽西公路》第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63)1幅林梦星《抢救》1973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5幅相知、夏志明、夏念长、蔡保同、郑珍发5位作者的5幅作品入选1974年《庆祝建国25周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林梦星、李开远、戴星、庄村4位作者的5幅作品入选1975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2幅刘杰《东海铁壁》林祖良《移山填谷》1977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幅陈克宁《闯滩女将》第十二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82)4幅王东麟《收剑麻》陈扬坤《棹歌》周岱《小荷才露尖尖角》郭绍忠《犹似纤手筝上舞》第十三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84)3幅陈扬坤《月是故乡明》林水坤《惠东村姑》佘山《甜蜜的事业》第十四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84)7幅第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88)3幅刘杰《龙蟠山村》庄村《洁》林水坤《乘风归去》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90)4幅黄天色《人欢鱼跃碧天情》佘山《晒网》李世平《现代艺术的困扰》游源飞《龙腾虎跃》第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93)8幅陈国任《黄山素描》李金城《水上人家》潘朝阳《玉宇琼楼竞新姿》陈赞和《半月沉湾》马金焰《商海弄潮儿》赵勇《草原上的街市》卢志荣《咏叹》《冬天的故事》第十八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97)9幅朱庆福《中华男儿》金牌奖桂敬全《军营男子汉》周卓谦《线的构筑》林晨《大地的乐章》范崇智《冲上火线》朱庆福《直冲云霄》姚凡《银燕出厂》宋岗《走不出困惑的中年》幻灯片吕伟民《筑》第十九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2000)8幅石广智《金色年华》李鸾汉《谢幕》铜牌奖姚凡《断层三维全息显示》铜牌奖入选:林少宁《打工妹》徐驰《世纪之光》陈伟凯《祥云》翁其灿《金晃群生》林福荣《乌龙戏珠》第二十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2002)18幅石广智《清风》艺术类银牌入选(优秀奖):何亚都《海上渔村》风光类夏岩《人体》人像类张蒲添《脚下的风景》动植物类陈广生《福建土楼》社会生活类林武旺《窗》暗房技术类夏岩《娉婷》数字技术类孙长虹《音乐》数字技术类陶奇思《记忆童年》实验摄影类李鸾汉《快车道上的“三毛”》记录类一般新闻李金城《父亲与他的老相机》日常生活类徐希景《“李阳疯狂英语”印象》文化艺术类蒋云轩《球场印象》体育类王靖夷《军歌朝天吼》军事类林加新《和睦相处》自然环境类陈国任《绿色赞歌》自然环境类杨为春《友善》自然环境类赵辉《湿地枯荣》自然环境类储永志《海练》社会纪实类宋岗《来自水的焦虑》商业类优秀奖广告第二十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2004)29幅唐春寿《荷之韵》艺术类铜奖王文同《家园》艺术类铜奖石广智《海滨音诗》艺术类铜奖入选(优秀奖)艺术类王文同《水墨家园》石广智《江南竹韵》赵辉《面具》《符号人体》唐春秀《荷塘物语》张日虹《神秘奇观——白水洋》陈爱娟《流光溢彩》《欢乐过后》何亚都《都市“美容师”》黄佳斌《故居风雨》吴华明《对话》张剑雄《丰收图案》黄峰《浴荷》陈功伟《暮归》官文冰《海滩印象》黄作文《就地取才》纪录类林水坤《特区佛家弟子》林思齐《渔村老屋》江声树《凝视》张宏伟《喜临门》蒋云轩《在茶马古道上》《争顶》汪洪波《梦》徐金跃《古城的纳西族人》《滑板女孩商业广告类林武旺《拒绝违章》第22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作品52幅(2007年)纪实类(单幅)11 幅作品题目作者《求救》陈英杰金奖《生死大营救》杨为春银奖《山村学童》陈向评委推荐奖《沐浴》储志强《腊肉房里做功课》江声树《探究》江声树《女指挥家郑小瑛》潘登《收获》杨建峰《岁月如歌》杨建峰《母爱》陈永强评委推荐奖《图腾古道》(组照)李华林艺术类34幅《船忆》陈爱民银奖《激情海峡浪》程章海银奖《收获》夏林海银奖《幸福》林武旺铜奖《舞春》石广智铜奖《怒海》张绵辉铜奖《丰收的日子》郑德雄铜奖《岁月无情》陈爱民《飞渡》陈岭《架子网》陈向《梦里家园》何兴水《梦之网》何兴水《小天使》江声树《祥临》李惠兴《雄风》林水坤《梦》林永岩《休渔季节》林振寿《孪生》刘贤健《都市印象》石广智《春雨》石广智《碧海银滩》汤大为《勤劳的渔家女》王世民《滩涂艺术》吴国群《起舞》吴国群《落英缤纷》吴继凡《浅滩浪迹》夏东海《小舟悠悠》杨建峰《宴》杨建峰《白水洋——戏水》张捷登《蹦》张万春《雾锁瓯江》郑德雄《梦的家园》郑德雄《沐荷》郑飞《窗》卓仕尉青年组3幅作品题目作者《山鬼》刘吉晓《人体构成》刘吉晓《金秋牧歌似水流》邵景煌商业类4幅作品题目作者《爱的追诼》许国群《一毛不拔》张彪《人像》张捷登《人像》张捷登第23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入选作品39幅(2010年)艺术类《金簪》陈爱娟银质收藏作品优秀作品:《山村狂欢节》陈国任《知识系列》(组照)陈建强《上海的变迁》(组照)陈瑞元《童年》陈瑞元《大凉山》陈瑞元《走古事》何晓东《晒网图》何兴水《海之韵》林文坚《盼》林武旺《地球村》刘贤健《凝思》卢德山《生活之“窗”》卢雄《天池印象》邱军《休渔时节》吴国群《戏水图》吴华明《迷失乐园》(组照)吴鹏《异彩多姿》徐金跃《撒网曲》严孙锦《守滩》杨建峰《转场途中》张日虹《古居春雨》章庆煌纪实类:《合照》陈峰《惊险的瞬间》陈建明《造福的人》陈启平《探究》江声树《怯生》林耘《幼教》刘之蔚《袭警》潘登《少林武僧借三合板苦练绝技“水上漂”》潘登《京西举人村》(组照)翁自力商业:《灰色臆想》陈建强青年组:《人生印记》郭丽娜金质收藏作品《KaPPa创意》方俊峰银质收藏作品《鲜》(组照)陈庆丽《孕育》高玲《乡间木偶戏》吴吓玲《手表广告》叶威麟《拥抱》张蒙蒙《荷塘物语》郑戈二、全国大型艺术摄影展览40年全国摄影艺术展览(1989)林水坤《乘风归去》《大海的韵律》李开聪《劈石》周映丁《大学生下连队锻炼》陈扬坤《月是故乡明》《激浪高歌同心曲》陈达文《一叶轻舟》陈德锟《石板瓦下》中国摄影艺术精品展(1996年)刘声洽《相逢亦难离更难》获一等奖焦红辉《天外飞雨》获三等奖王文同《渔讯时节》获优秀奖陈德锟《清凉世界》获优秀奖郑杰《缤纷年华》获优秀奖三、历届国际影展第一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1981) 8幅胡国钦《武夷山云图》《轻纱曼裹玉女峰》蔡懋灿《蔗林》《花之恋》赖祖铭《春光》《山影淡描》刘杰《伴娘乔装》马海滨《初升》第三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1985) 1幅陈扬坤《激浪高歌同心曲》银牌奖第四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1987) 1幅黄加法《闽海印象》银牌奖第五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1989) 1幅陈争鸣《晨风绿恋》第六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1992) 2幅郑杰《缤纷年华》蒋常云《祈》第八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1998) 5幅姚凡《戏台上下》铜牌奖范崇智《冲上火线》姚凡《舞者》黄子泉《火光就是命令》谢济光《岁月的回想》第九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2001) 16幅林森《水乡怀想》金奖刘达友《呵护》银奖宋德华《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银奖陈霹《危难之时雷锋多》铜奖陈霹《午夜救难》优秀奖赵勇《落花》优秀奖吴寿华《红房子》刘达友《呵护》赵勇《落花》评委推荐奖入选:赵辉《鱼跃人欢》李正广《说不完的故事》潘朝阳《老宅古戏》张蒲添《月上山岗》陈扬坤《海上旋律》刘达友《天游揽胜》高锦强《岁月的痕迹》徐驰《人体》刘达友《与狼共舞》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2003) 15幅黄宝峰《工地协奏曲》艺术创意组FIAP勋条奖黄云裕《憧》社会生活组FIAP勋条奖高金兴《即将消失的连家船》纪实组照组FIAP勋条奖杨玉莲《亲情》评委推荐奖入选:林礼焱《培田印象(六)新生代》《盐田乐府》赵辉《人勤汛早》林榕官《水乡美容师》陈扬坤《幸福的祈愿》黄海《古松初雪》石广智《回音》《曾经的辉煌》林加新《艺术品》陈奇《金色的沙滩》赵勇《十牛图》第十一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2005) 18幅陈国任《大海的奉献》创新铜奖潘清玉《报春图》优秀奖入选:林森《夜曲》陈伯英《一个好汉三个帮》陈德锟《滩涂韵律》何兴水《城市的角落》赵永《武夷云》林武旺《韵》林榕官《云蒸霞蔚》何亚都《白鹭乐园》郑德雄《海的乐章》、《徽居墨韵》、《古宅余辉》郑忠夫《滩涂韵律操》彭邦《网中行》李鸾汉《祥云过处》何清河《光环》宋岗《窗口》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作品展览(2007) 16幅刘贤健《一家亲》金奖评委推荐奖自然风光环境生态组刘祖罗《亲情》铜奖自然风光环境生态组陈永强《惠女风采》铜奖人像时装广告静物建筑组林文坚《海边一家》优秀奖自然风光环境生态组石广智《春酣》优秀奖自然风光环境生态组入选:自然风光环境生态组:吴国群《冬趣》姚和水《秋》人像时装广告静物建筑组:潘清玉《海岛渔家》林水坤《石寨新事》赵辉《老屋》郑忠夫《方格中的人手脚》社会生活民俗风情黑白:王文同《社火》张明忠《擎天接力》李惠兴《花海红潮拥女神》陈功伟《深情》吴继凡《阳光灿烂》中国第十三届国际摄影艺术展(2009 3幅)彩色入选何兴水网之韵张林春赶海黑白入选陈家骧婺源程村中国第十四届国际摄影艺术展(2011 12幅)汪洪波《梦呓》“幸福瞬间”彩色类金奖张晓良《擒蝶》“幸福瞬间”彩色类入选奖张剑雄《佛国情趣》“幸福瞬间”彩色类入选奖陈峰《快乐小河》“幸福瞬间”黑白类入选奖谢颖《洗澡》“幸福瞬间”黑白类入选奖侯浩《Kill a Cigarette and Save A Life》彩色类入选奖陈建强《任重道远》“自由命题” 彩色类入选奖蔡闽《英国馆即景》“自由命题” 彩色类入选奖秦萍《营养快线》“自由命题” 彩色类入选奖吴国群《战地之花》“自由命题” 彩色类入选奖陈云翔《大地如歌》“自由命题” 彩色类入选奖郭晓丹《如梦非烟》喜获“自由命题” 黑白类入选奖。
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浅谈解海龙《大眼睛》
![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浅谈解海龙《大眼睛》](https://img.taocdn.com/s3/m/c4165c7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9.png)
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浅谈解海龙《大眼睛》王宁【摘要】纪实摄影是以记录现实生活为主要表现内容的艺术形式之一,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以解海龙《大眼睛》为例,从纪实摄影的表现方法、纪实摄影的分类和评判标准等方面来论述纪实摄影的社会价值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期刊名称】《艺术家》【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66-67)【关键词】纪实摄影;解海龙;大眼睛【作者】王宁【作者单位】[1]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405“纪实摄影”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人们熟知的代表是解海龙在1991年拍摄的希望工程纪实系列照片,其中《大眼睛》成为希望工程的标志。
解海龙是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状况,经过历时十年的艰苦行程,走过了我国的26个省、128个县级贫苦地区的100多所学校,行程共计两万多公里,拍摄了上万张照片,真实记录了中国当代基础教育的现状[1]。
其中《大眼睛》这一作品最为感人,一经问世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获得了非同凡响的社会效应。
这件摄影作品为成百上千位贫困地区的孩子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同时也为社会作出了一份贡献。
解海龙的《大眼睛》系列有效地推动了希望工程,也极大地改善了我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一、《大眼睛》解读《大眼睛》拍摄于安徽省金寨县三合乡张湾小学,画面中的女孩叫苏明娟,她当时正在这所小学就读。
苏明娟家境贫困,但学习非常刻苦,是贫困地区渴求知识的孩子的典型代表。
在这张照片中,小姑娘手拿铅笔,睁大着眼睛看着前方,眼睛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这张照片的中心点便是小女孩美丽的大眼睛,明亮而透彻,直视着画面外的镜头,充满了一种期盼、渴望。
人的眼睛很难藏住秘密,尤其是天真无邪的小姑娘,观赏者能从眼神中读到她的内心。
从这对眼睛里能看到小女孩对于自己的希望和对未来的期盼。
新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新纪实摄影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d5a590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44.png)
新纪实摄影作品赏析纪实摄影是一种以记录现实生活为主要目的的摄影形式,它通过摄影师的视角,传递出时代背景、社会现象和人物情感。
在新纪实摄影作品中,摄影师们更加注重个人风格的展现,同时在表现手法和主题选择上也更为多元化。
本文将赏析几幅具有代表性的新纪实摄影作品,带您领略这一艺术形式的美学魅力。
一、《孤独的牧羊人》这幅作品拍摄于我国西北地区,画面中,一位牧羊人站在辽阔的草原上,背景是连绵起伏的山脉。
摄影师运用低角度的拍摄手法,突出了牧羊人的孤独感。
作品采用黑白色调,使画面更具年代感,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
二、《城市边缘》这幅作品聚焦于城市边缘的棚户区,画面中,破旧的房屋、晾晒的衣物和忙碌的居民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生活场景。
摄影师通过高角度的拍摄,展现了这一区域的拥挤与杂乱。
色彩鲜明的画面,使观者感受到城市边缘生活的真实面貌。
三、《信仰的力量》这幅作品拍摄于西藏,画面中,朝圣者在风雪中前行,坚定的目光和姿态展现出信仰的力量。
摄影师运用广角镜头,将壮丽的雪山和朝圣者融入同一画面,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色彩丰富的画面,传递出信仰的温暖。
四、《童年的记忆》这幅作品以童年为主题,画面中,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纯真的笑容感染着观者。
摄影师采用抓拍的手法,捕捉到孩子们最自然的状态。
作品以高饱和度的色彩,展现了童年的美好记忆。
五、《岁月的痕迹》这幅作品关注老年人,画面中,皱纹纵横的老人脸庞传递出岁月的痕迹。
摄影师通过近距离的特写,展现出老年人的沧桑与坚韧。
黑白色调的处理,使作品更具视觉冲击力,引发观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总结:新纪实摄影作品在继承传统纪实摄影真实、客观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和艺术手法的创新。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赏析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22da3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9.png)
人文纪实摄影作品赏析人文纪实摄影是一种以记录和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为主题的摄影形式,通过拍摄人们在各种场合下的生活、工作和交流等场景,表达作者对于社会、文化和人性的观察和理解。
以下是对于一些优秀的人文纪实摄影作品的赏析:1. 《饥饿的苏丹》:这幅作品是南非摄影师凯文·卡特的作品,它展示了一名苏丹女孩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趴在地上寻找食物时被一只秃鹫盯上的场景。
这幅作品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反响,成为了对非洲饥荒和贫困问题的象征。
卡特通过他的镜头,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残酷现实,引发了人们对于人性和生存的思考。
2. 《阿富汗少女》:这幅作品是摄影师史蒂夫·麦凯瑞的作品,它展示了一名阿富汗少女在巴基斯坦的一个难民营中凝视镜头的瞬间。
麦凯瑞的镜头捕捉到了这个女孩无畏、坚毅的眼神,让人们看到了阿富汗战争对于平民的影响,以及难民营中人们的生活状态。
这幅作品成为了对阿富汗战争和难民问题的象征,激发了人们对于和平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3. 《美国大选》:这幅作品是摄影师刘晓芳的作品,她通过拍摄美国大选期间的场景和人物,展示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价值观。
刘晓芳的镜头捕捉到了选举现场的激情、冲突和多样性,让人们看到了美国社会的活力和复杂性。
这幅作品揭示了美国大选背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引发了人们对于民主和政治体制的思考。
4. 《孟买贫民窟》:这幅作品是摄影师萨姆·吉尔的作品,他通过拍摄孟买贫民窟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印度贫困人口的生活状态。
吉尔的镜头捕捉到了贫民窟中的贫困、疾病和落后的状况,让人们看到了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这幅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于改善贫困人口生活的关注和行动。
这些人文纪实摄影作品通过记录和展示人类社会的现实问题,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它们不仅展示了人类的苦难和困境,也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希望。
这些作品让人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陷阱》 • 一个溜狗的老人突然停下来进入了摄 影家设计的“圈套”…
• 11《毕加索》 • “请看这块面包, 这是面包师出的主 意。它们只有四个手指,这也是它们被命 名为毕加索的原因。”毕加索如此对杜瓦 诺斯说道。
• 12《旋转的温达》
• 这张照片是杜瓦诺斯1953年在一条大 街上拍的。这期间,他拍摄大量温达的照 片。 • 温达在她父母的马戏团工作,实际上她 是一个脱衣舞表演者,被称作“激情的蜗 牛”。 对“温达”的着迷来源于她的表演 所带来的强烈对比:表演场里黑乎乎的, 条件极其简陋,连街头苦力都可以进去看 她的表演。外面则十分明亮。这明确地显 示了公共场所和隐秘场所的对比。
• 18/《裸跑者》 • 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 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 上。 • 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 师米歇尔.奥.布瑞恩正跑过球场的看台前。 • 据报导,面对这个尴尬场面,女王差点 晕过去。后来,布瑞恩以“有伤风化罪” 被判三个月监禁。
• 19《布列松习作》 • 这张照片的题材并不重大,但却是布 列松的一幅脍炙人口的名作。表现一个男 孩:两只手里,各抱一个大酒瓶,踌躇满 志的走回家去,好象完成了一个光荣而艰 巨的任务。照片中的人物,情绪十分自然 真实。
• 7/《奥马伊拉的痛苦》
• • 1985年11月13日, 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 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 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 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 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 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 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 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 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 福尼尔自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 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 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 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 的这张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3/《被打捞的小猫》 这并不是一锅小猫靓汤。8周大的 猫咪呼噜噜太想知道主人的晚餐是什么 了, 它围着面汤锅打转,直到一头载 了进去……
• 4/《最著名的吻》 • 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 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 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 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 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优秀纪实类摄影作品鉴赏
1《拿手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小男孩》 阿伯斯的风格是一种幻想世 界和意识形态世界的不和谐。正 如这幅照片中阳光明媚的公园和 两棵梨树之间,以及优美的景致和 小孩子明显的恐怖而带点残暴的 表情。
2/《刺杀肯尼迪的凶手被枪杀》 “奥斯瓦尔德出现了。我举起照相机, 察觉到有人从人群中挤出来。他向前迈了 三步。我按下快门。 我直到听到了枪响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事。当人们向鲁比扑过去时我照了另一张 照片。可是闪光灯不起作用,又来不及充 电。我一直为第一张照片感到担心。我有 没有过早地按下快门?差不多过了两个小 时我才能够从监狱里下班回办公室去把照 片洗出来。快门没有按得过早。”
• 17/《撤退》 • 这是在撤退中的美国的海军陆战队士 兵, 邓肯别具匠心,真切的表现了当时极 度的寒冷。 • 1950年美国海军陆战队在朝鲜作战,冬 季来临之前战况一直不错。当时麦克阿瑟 将军的部队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以为他们 会顺利推进到朝鲜北部,他们都意想不到 地受到中国抗美援朝部队的回击。
• 5/《枪》 • 在纽约105街区, 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 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 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 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 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 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 6/《她叫玛格丽特马瑟》 • 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 到巅峰状态, 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 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 术
• 15《碎镜》 • 镜子打碎了, 两个孩子在拾碎片,其 它的孩子则默默看着,像犯了错的大人们 那样惶恐。与此同时,另外的世界则依然 各自奔忙,这是1981年出版的《观察的方 式》一书,68张系列街头摄影中的第14张, 也是作者最得意的作品之一。
• 16/《温斯顿.丘吉尔》 • 关于这张照片的轶事是这样的: • 1941年1月27日, 刚开完会的丘吉尔来到唐宁 街10号的一个小隔间拍摄几张表现坚毅刚强的照 片。然而,抽着雪茄的丘吉尔显得过于轻松,跟 卡特所设想的领导神韵不符,于是卡特走上前去, 把雪茄从这位领袖的嘴里拿开,丘吉尔吃了一惊, 他被卡特的举动激怒了。就在他怒视卡特的一刹 那,卡特按下了快门。 • 这张照片在世界广为流传,成为丘吉尔照片中 最著名的一张。
• 13《铁路边的商店》 • 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铁路边的商店,再 现了美国30年代乡村富有的一面:种类繁 多的瓜果和鱼,以及穿戴整齐的商店老板。 不过很快的,美国经济就进入了大萧条期。 这也是这张照片被人追忆的原因。
• 14《小大人》 • 照片中三位美国女孩在西班牙塞维尔 某条小巷交谈。这张照片在一段时间内成 为了美国销售第二的明信片。
• • •
• 8/《乡村医生》
• 1948年,史密斯被《生活》杂志派往科罗拉 多州的克瑞米林拍一个工作中的医生。这次克瑞 米林之行也促成了史密斯第一本摄影作品集的诞 生。史密斯曾经作为战地摄影记者随美国空军来 到了太平洋战争的战场。但最终,由于他的成果 不受编辑的肯定,史密斯被辞退。 • 他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摄影将“促进改良和 理解的伟大力量”,他认为实事摄影不在于事先 如何安排,更重要的是其内容含能被不同层次、 不同水平的读者所领悟。就像这位抽着烟,端着 几乎末碰的咖啡的杰瑞亚尼医生那样,史密斯也 在捕捉着此际和下一时刻之间的人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