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肽类抗生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肽类抗生素
糖肽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主要有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是由东方链霉菌培养液中所得的一种无定形糖肽类抗生素而去甲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由放线菌所产生的一类糖肽类抗生素。常用糖肽类抗生素品名剂型规格万古霉素胶囊针剂 20mg0.25 0.51.0 去甲万古霉素针剂 0.4相当于万古霉素0.5 替考拉宁针剂 0.20.4 注射用万古霉素药理作用万古霉素是由东方链霉菌菌株产生的一种糖肽类窄谱抗生素。主要敏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菌株、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厌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棒状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对难辨梭状芽胞杆菌高度敏感、放线菌、肠球菌、淋球菌、粪链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等。在体外试验中对本品敏感的菌株有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氏菌、乳杆菌属、放线菌属、梭状杆菌属及杆菌属。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分支杆菌或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无效。体外试验显示本品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对肠球菌有协同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不吸收肌肉注射可引起局部疼痛静脉注射后可广泛分布至全身大多数组织和体液内在血清、胸腔液、心包液、腹水、滑膜液、尿液、腹膜透析液和心房组织中可达到有效杀菌浓度但在胆汁中不能达到有效浓度。不易穿过正常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中当脑膜炎症时可渗入脑脊液并达到有效治疗浓度。本品也可通过胎盘。T1/2成人约6h411h小儿23h。给药量的8090在24h内由肾小球滤过经尿以原形排出少量经胆汁排泄。肾功能不全时T1/2延长。适应症本品静脉滴注主要用于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及不能使用其他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或使用后治疗无效的葡萄球菌、肠球菌和棒状杆菌、类白喉杆菌属等感染患者如心内膜炎、骨髓炎、败血症或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防治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葡萄球菌属所致的动、静脉血分流感染。本品口服用于治疗甲硝唑无效的由于长期服
用广谱抗生素所致难辨梭状杆菌引起的伪膜性结肠炎或葡萄球菌性肠炎。用法用量静脉滴注点滴引起的副作用与药物浓度及输液速度有关成人建议用量5mg/kg给药速度不高于10mg/min对某些需要限制液体的病人可采用最高不超过10mg/kg的浓度但采用高浓度可能增加相应不良反应然而不论采用何种浓度均有可能发生不良反应。肾功能正常的病人成人每日常用剂量为2g可分为每6h0.5g或每12h1g临用前先用10ml注射用水溶解0.5g再用100ml或100ml以上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每次静脉滴注时间至少60min以上或应以不高于10mg/min的速度给药。特殊情况请遵医嘱。儿童每次总量10mg/kg每6h1次每次给药时间至少为
60min以上。婴儿与新生儿初用剂量建议为15mg/kg以后为10mg/kg出生一周的初生儿每12h1次而出生一周后至一月者则每8h1次每次给药时间至少60min以上。此类病人应密切监测其万古霉素的血清浓度。肾功能不全及老年病人肾功能不全病人剂量必须调整。即使对肾功能有轻度至中度不全的病人其初次剂量亦应不少于15mg/kg。对于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由于给予0.25g至1g单一剂量较为方便可能数天才给药1次而不是以每天需求为准。无尿患者建议在7日至10日内仅给予1的剂量。口服方法由难辨梭状杆菌引起的与使用抗生素有关的伪膜性结肠炎成人常用每日总剂量为0.5g至2g分3至4次服不超过4g/d连服510天。儿童每日总剂量为每公斤体重40mg分3至4次服用连服510天每日总剂量不能超过2g。所需剂量用30ml饮用水稀释后由病人饮用。稀释后的药物亦可经鼻给药。不良反应静滴引起的副作用快速静滴万古霉素时或之后可能发生类过敏性反应包括低血压、喘息、呼吸困难、荨麻疹或瘙痒。快速静滴亦可能引起身体上部的潮红“红颈综合症”或疼痛及胸部和背部的肌肉抽搐。这些反应通常在20min内即可解除但亦有可能持续数h。若万古霉素采用60min以上的缓慢静滴此类情况罕见发生。
肾毒性在使用本品病人中很少有血清肌酐或BUN浓度增加的情况或间质肾炎发生。肾毒性通常发生在病人合并使用氨基苷类药物或原本患者有肾功能不全者发生肾功
能受损当停用万古霉素大部分病人的氮质血症可恢复正常。耳毒性有报道使用万古霉素伴有听觉丧失的情况这类病人大部分为肾功能失调、预先已有听觉丧失者、或同时与其他耳毒性药品并用。头晕、目眩、耳鸣则罕有报告。造血机能经万古霉素治疗1周后或数周或总剂量多于25g后有发生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报道停用本品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多可迅速恢复正常。可逆性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