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 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 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 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 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 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 C.“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 D.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什么时候结盟? 1942、1 联合国家宣言 当初为什么而结盟? 共同国家利益:共同的敌人(法西斯) 为什么能变成对手?
美苏均势 ------出现两极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成为对手?
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两极对峙的根本原因
一、两极(冷战)格局形成的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 1、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美视苏为最大敌人 ------两极对峙的根本原因 • 2、美苏均势 ------出现两极的根本原因 • 为什么会出现美苏均势? 二战使 美成为头号强国,资本主义霸主 苏实力大增,社会主义一国到多国 欧、日衰落
一、两极(冷战)格局形成的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 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 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 ——杜鲁门 •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 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 的情况。” ——斯大林 • “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 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 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 ——丘吉尔
第八单元
•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政治格局
•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 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 结构。 •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 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 国际关系中具有支配地位的大国或国家集 团
多极化
• • • • 多极是指世界出现多个力量中心, 化是一种趋势和方向, 因此, 多极化是向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多 极格局至今仍未形成。 • 政治格局多极化的根源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经济格局多极化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70 年代,即美日欧三足鼎立 • 多极化在今天暂时表现为一超多强。
2、分段论:
(1)16世纪,西、葡主导的两极格局
(2)17世纪,荷兰主导的单极格局
(3)18世纪到一战前,英国主导的单极格局
(4)一战到二战,英、法、德、美、俄(苏)、日多极 格局
第25课
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
• • 二战结束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美 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以苏联为首 的社会主义国家对峙的格局
三、两极格局下美苏的主要斗争方式——冷战
2、冷战的形成发展过程:
(1)1946.丘吉尔“铁幕演说”——冷战序幕 (2) 1947.3“杜鲁门主义”——冷战正式开始 (3)1948年马歇尔计划、1949北约、1949“经互会”、 1955年华约——冷战加剧 (4)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三、两极格局下美苏的主要斗争方式——冷战
• 1、奠基:雅尔塔体系 • 2、形成:1955年华约、北约两大集团对峙 • 3、瓦解:1991年苏联解体
三、两极格局下美苏的主要斗争方式——冷战
1、冷战的概念: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社 会主义国家之间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 切敌对活动。 为什么采取“冷”的方式进行对抗? 美苏均势; 和平成为世界主流民意 核威慑
D
• 1991年,第十六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在英国谢菲尔德举行。与此相符的场景是 ( ) • A.东、西德统一后在同一面国旗下组队 参赛 • B.独联体国家联合组队参赛 • C.人们使用欧元购买运动会纪念品 • D.深圳市民在家里通过互联网了解赛事
A
•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 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 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 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 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 的则是现代时尚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 雄竞起”的时代。”导致三次权力转变的因素分别 是( ) • A.新航路开辟——第二次科技革命——苏联解体 • B.两次工业革命——南北战争——美日欧三足鼎 立 • C.代议制民主制度的确立——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 D.殖民扩张——南北战争——苏联解体
领域 政治 经济 军事
政策措施
美国
来自百度文库苏联
杜鲁门主义(时间、 1947年共产党和工 内容、影响) 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时 间、目的) 成立北约(时间、 性质、目的、影 响) “经互会”(时间、 目的) 1955年成立 “华约”(影 响)
杜鲁门主义
•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提出要以 “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 导思想,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此 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 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美苏“冷战” 从此开始。 • • • • 时间 内容:反苏反共; 特点:以意识形态为幌子,行全球扩张,称霸世界之实 影响
B
• 新华网发表《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一文, 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 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 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 “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 • A.美日西欧三足鼎立 •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 D.苏联解体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1、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美苏两极格局
(1)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
(2)20世纪60、70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
2、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多极化趋势加强,暂 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
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二、二战前的世界格局:
1、整体论:以为欧洲为中心的单极格局
• “(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 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 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 播。”(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 2000年的世界》)这场“求变之风”最终 ( ) • A.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 •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 C.实现了世界政治文明的统一 D.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三:“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 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 影响:冷战开始的标志 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咨文(节选)
1、材料一二中“两种生活方式”、“自由国家” 、“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是指什么? 2、材料三当中“转折”是指?
雅尔塔体系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 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 联 塔体系;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 系 “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 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四、两极格局的影响 消极影响 1、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不利于全球化发展; 2、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并存,国际局势的紧张。 冷战表现:1948年 朝鲜分裂;1949年 德国分 裂; 1962年 古巴导弹危机 • 热战表现:1950-1953年 朝鲜战争;1961-1973 年 越南战争 积极影响
意识形态
•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 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
• 意识形态的类型包括政治、社会、伦理等方面。 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 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 蓝图。政治意识形态大量关注如何划分权力,以 及这些权力应该被运用在哪些目的上。 • 譬如,共产主义、资本主义、无政府主义、民族 主义、纳粹主义、杜鲁门主义等都属于政治意识 形态。
C
• 邓小平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 后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 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 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提出这一方针 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 • A.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 B.苏东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 C.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 D.第三世界国家期望中国领导社会主义革 命事业
1、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2、两种社会制度在共存中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客观上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
四、两极格局的特点
• 政治上两种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对抗(和平演变与反 和平演变)。 • 军事上两大集团对抗(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 两种经济类型并行发展、交往很少(封锁与反封锁)。 • 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一种制 度)。 • 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
D
• 2012年9月上映的美国影片《穆斯林的无知》引 发了整个中东地区的反美浪潮,并向其他地区扩 散,且有长期蔓延之势,美国驻利比亚大使在此 次事件中遇袭身亡。该事件反映出美国干涉中东 事务政策失利的事实,所谓“阿拉伯之春”正在 走向“阿拉伯之冬”。该事实说明( ) •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 B.美国的军事优势不复存在 • 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利益对立 则是引发冲突的根源 •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得人心
比较“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两种生活方式中选择一种” 转折: 美国外交政策从传统的孤立主义,转变为称霸世 材料二“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反对少数 界 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 各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来自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威胁 材料一:“在目前世界历史中,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在
D
• 47.(10分) •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 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 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 苏联。 ——克利夫顿· 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 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 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 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 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 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2分) •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 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 出特点?(6分) •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 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2分)
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从盟友到对手
• 3、奠基:雅尔塔体系
概念: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所确立的以美、苏 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评价: 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有利于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 等问题 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带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的色彩
二、 两极格局形成、发展过程 二、 两极格局形成、发展过程
“冷战”的中心:欧洲
• • (1)同: • ①背景:都发生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的形势下。 • ②实质: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 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 • 联系: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 (2)异: • ①直接原因:“杜鲁门主义”是针对“希土危机”提出的;马 歇尔计划是在二战后西欧经济凋敝、政局动荡、资本主义秩序 面临威胁提出的。 • ②内容:“杜鲁门主义”既包括经济上的援助,也包括军事上 的援助;而马歇尔计划只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 • ③影响:“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 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态势,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 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标志着“冷战”全面开始;马 歇尔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有利于西欧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的稳定,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美国控制西欧,同时也拉动了美国经济的增
3、杜鲁门咨文出台的实质和主要影响?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比较
雅尔塔体系 是美、英、苏三 国首脑通过雅尔 塔等一系列会议 所确定的战后世 界秩序和政治格 局的基本蓝图, 其实质是美苏两 分天下 两极格局 “冷战”
区 别
是以美苏为中心、 以两大军事政治 “冷战”是美苏 集团、两大阵营 对抗的主要形式 全面对抗为特点 的世界格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