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广义:是指位于不整合面之下,由不整合遮挡形成的地层油气 藏,包括上述潜山油气藏。 狭义:是指主要在盆地或在古隆起边缘,在一定的构造背景下, 储集层上倾方向被剥蚀,后来又为新沉积的非渗透性岩层遮挡,在 不整合之下形成了地层不整合圈闭,油气在其中聚集就形成地层不 整合遮挡油气藏。 与潜山圈闭不同,该类圈闭的不整合面一般没有明显的地形突 起,位于盆地边缘,油气来自下倾方向烃源岩。
反向正断层遮挡油气藏(a)与同向正断 层遮挡油气藏(b)示意图
②逆断层遮挡油气藏
主要分布在挤压盆地的边缘地区,由盆地边缘多组逆断层或逆掩断层 与储集层结合而形成的各种形态的含油气断块。
在逆掩断层上盘,形成了逆掩断块油气藏。
在逆掩断层下盘,常常形成隐藏性掩覆断块油气藏。
准噶尔盆地油藏剖面图 (据胡见义,2002)
一、分类概述
根据经济价值:经济性油气藏、非经济性油气藏。
经济性油气藏:具有一定储量规模,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值 得开采并能够开采的油气藏。
非经济性油气藏:现有经济和技术条件下,不值得开采或者无法 开采的油气藏。 根据圈闭机理:单封堵面圈闭油气藏、多封堵面圈闭油气藏。 单封堵面圈闭:顶部封堵层的底面具有闭合等值线的圈闭; 多封堵面圈闭:顶部封堵层的底面不具有闭合等值线的圈闭。
(2)按断层与储层平面组合关系分类
断块油气藏
① 断鼻油气藏
圈闭是由断层与鼻状构造组 成。在区域倾斜的背景上,鼻状 构造的上倾方向被断层所封闭, 形成断层圈闭。在其中聚集了油 气就形成断鼻油气藏。
② 断块油气藏
由断层和倾斜储集层构成封闭的空间,储层无明显的构 造形态,具有多种组合形式。
(a)弧形断块油气藏;(b)交叉断块油气藏;(c)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东辛油田营13断块区油藏平面及剖面图
三、岩体刺穿油气藏
由于刺穿岩体接触遮挡而形成的
圈闭,称岩体刺穿圈闭;岩体刺穿油
气藏则是指油气在岩体刺穿圈闭中的 聚集。

按刺穿岩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
为盐体刺穿、泥火山刺穿、岩浆岩柱 刺穿等。盐丘刺穿更为重要。

与刺穿构造有关的圈闭,除岩体
刺穿圈闭外,还可形成背斜圈闭、断 层圈闭等。
第四节
潜山油气藏 层 油 气
岩性油气藏
地 岩性圈闭:指储集层岩性或物性在横向 (侧向)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圈闭,
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
遮挡油气藏 地层超覆
储集层岩性的纵横向变化可以在沉积作用过程中形成,也可以是成 藏
岩作用过程中形成。但大多数岩性圈闭是沉积环境的直接产物。 油气藏
(3) 实验室测定的油层岩芯渗透率与试井所测相差悬殊。 (4) 同一个油气藏,不同油气井之间产量相差悬殊。 复杂的油气藏类型,裂缝带的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一、潜山油气藏 二、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三、地层超覆油气藏 四、不同类型地层油气藏的差异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地层圈闭:指储集层由于纵向沉积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即储
断层圈闭和断层油气藏示意图
1.断层圈闭的形成机理
在储、盖层条件具备的条件下,断层圈闭形成的前提:断层是
封闭的,即对油气运移起遮挡作用,同时断层与储层构成闭合的空 间,使油气在断层与储层构成的封闭空间中聚集形成油气藏。
(1)对置封闭(Juxtaposition) (2)泥岩涂抹封闭(Clay smear) (3)颗粒碎裂封闭(Cataclasis) (4)成岩封闭(Diagenesis)
(1)封闭作用
① 纵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性质 断面产状 ——压性、压扭性:封闭性好,张性差。 ——缓:封闭性强;陡:开启性大。 ——软地层多时:封闭性好;脆性地层多:开启。
断开地层岩性
断层带内流体活动 ——流体中溶解物沉淀→封闭性好;
沿断层带运移油气被氧化、沥青化→封闭性好。
第六章
油气藏类型及特征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第三节 地层油气藏 第四节 岩性油气藏 第五节 水动力油气藏
第六节 复合油气藏
第一节
一、分类概述
概述
世界上发现的油气藏数量众多、类型各异,分类方案 众多。 主要分类依据:圈闭成因、油气藏形态、遮挡类型、
储集层类型、储量及产量的大小、烃类相态及流体性质。
挤压背斜油气藏 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 披覆背斜油气藏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滚动背斜油气藏
1.挤压背斜油气藏(与褶皱作用有关)
☆褶皱区的山前、山间坳陷内,侧向挤压应力作用所致。
☆特点:两翼地层陡,一般不对称, H 闭大、 S闭小,常伴有逆断
层,常成排出带出现
——我国主要分布在西部含油气区。
2.基底升降背斜油气藏(与基底活动有关)
•多期活动性断层: ——早期的利于油气聚集,后期的则不利。
3.断层油气藏类型
①正断层遮挡油气藏 (1)按断层性质分类
②逆断层或逆掩断层遮挡油气藏
①正断层遮挡油气藏
同向正断层遮挡油气藏:断层与储层倾向一致,通常断距大于储层 厚度方能形成圈闭。 反向正断层遮挡油气藏,断层与储层的倾向相反,断层与储层构成 屋脊形式,所形成的油气藏又称为屋脊断块油气藏。
二、分类原则及分类方案
1.分类原则 科学性---分类应能充分反映圈闭的成因,反映各种不
同类型油气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实用性---分类应能有效地指导油气藏的勘探及开发工 作,简便实用。 2.分类方案 按圈闭成因分类: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
背斜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按 圈 闭 成 因 的 油 气 藏 分 类
。 潜山油气藏:是指这些基岩突起被上覆不渗透地层所覆盖形 成圈闭条件,油气聚集其中而形成的油气藏,也称“古地貌”油 气藏。
1.潜山油藏形成过程示意图
地层隆起 形成背斜
背斜遭剥蚀,顶部 储层被剥蚀掉
沉积物覆盖在角度 不整合之上,石油 向上运移至构造翼 部聚集成藏
2.潜山油气藏类型
按照潜山形态,将潜山划分为古地貌山、断块山和褶皱山三
2.断层在油气藏形成中的作用
遮挡物——封闭作用;
油气运移的通道——开启性。
从本质上来说,断层的封闭能力取决于断层面两侧对置岩 层的排替压力差。
通常泥岩与断层另一盘上倾方向的砂岩相对置而形成断层圈闭。 泥岩涂抹、颗粒碎裂、成岩封闭等3种机理都是在断裂带形成封 闭,储层在上倾方向被断裂带上不渗透的断层泥或其他填隙物遮挡。
一、分类概述
根据流体性质:油藏、气藏、油气藏。 根据油藏饱和压力:过饱和油藏、饱和油藏、未饱和油藏。
根据油气藏中储层形态分:层状、块状、不规则状。
根据圈闭成因:(1) 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混合油气藏; (2)构造、地层、岩性、水动力、复合; (3)构造油气藏、非构造油气藏。 根据勘探难易程度:隐蔽油气藏--现有勘探方法和技术条件下,较 难发现和识别的油气藏。主体是岩性、地层油气藏。( Subtle trap )
山)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成。 潜山上覆地层薄,翼部地层厚,差异压实,形成平缓背斜。继承古凸 起或者沿沉积基底的隆起形态而发育形成。
4.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与地下柔性物质活动有关)
底辟拱升背斜油气藏
刺穿接触油气藏
☆坳陷内堆积的巨厚盐岩、石膏和泥岩等可塑性地层,在上覆不均衡重 力负荷及侧向水平应力作用下,塑性层蠕动抬升,使上覆地层变形形成底 辟拱升背斜圈闭。这种背斜的轴部往往发育堑式或放射状断裂系统,顶部 陷落,断层将其复杂化。
5.滚动背斜油气藏(与同生断层有关)
同生断层:边沉积边断裂,同沉积断层、
生长性正断层。常伴逆牵引(又称:滚
动背斜)。 同层:上盘逆牵引,下盘地层近水平。 上盘(下降盘)明显厚于下盘。 深陡浅缓。轴线基本平行断层面。
分布:快速沉积的三角洲,盆倾断层,背斜高点顺断层有迁移。
二、断层油气藏
断层圈闭是指沿储集层上倾方向受断层遮挡所形成的圈闭。 在断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断层油气藏。
称构造圈闭,在构造圈闭中油气的聚集,称构造油气藏。
背斜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
岩体刺穿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
一、背斜油气藏
在构造运动作用下,地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向周围
倾伏的背斜,储集层上方为非渗透性盖层所封闭,形成背
斜圈闭。油气在背斜圈闭中聚集形成的油气藏,称为背斜 油气藏。
按背斜构造的成因分为:
集层上倾方向直接与不整合面相切并被封闭所形成的圈闭(与地层不 整合有关的圈闭)。在地层圈闭中的油气聚集,称为地层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位于不整合面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位于不整合面之下
潜山油气藏 位于不整合面之下
一、潜山油气藏
潜山:是不整合于沉积盖层之下的基底基岩突起,包括古地
形突起(残丘)和古构造被剥蚀形成的具有一定构造形态的突起
☆稳定地台区,盆地内部基底活动,差异升降,使沉积盖层发生变
形,形成宽缓背斜。
☆特点:两翼缓、倾角小, H闭较小, S闭较大,多分布在裂谷型含
油气盆地中,常成组、成带分布,组成长垣或隆起带。背斜的形成 具有继承性。
3.披覆背斜油气藏(与潜山和差异压实有关)
+ + + + + +
☆与地下古起(潜山、基底)和差异压实作用有关,继承古凸起(潜
1. 地层超覆圈闭及油气藏形成
地层超覆圈闭形成过程示意图 水体渐进时,水盆逐渐扩大,沿着沉积坳陷边缘部分的侵蚀面沉积了 孔隙性砂岩,随水盆继续扩大,水体加深,在砂层之上超覆沉积了不渗透 泥岩,形成地层超覆圈闭,油气聚集其中就形成地层超覆油气藏。 在盆地边缘地带,大型超剥带;充足的油源、鼻状构造、油气运聚动 力以及由高孔渗砂体、断层及不整合组成的复合输导体系是油气远距离运 移成藏的必要条件。
(1)封闭作用
②横向上:断层带具有的封闭性取决于: ——断层两盘岩性组合及配置关系、断距。 储集层沿上倾方向与断层另一盘 的非透性层接触:封闭。 两侧储层对置时,上倾地层的排替 压力大,则封闭;否则封不住。
(2)通道和破坏作用 •断层活动期 ——开启,可作运移通道,也可破坏原生油气藏。 •间歇期 ——封闭性好。
② 断块油气藏
• 弧形断层断块油气藏

弧形断块是在倾斜储集层
的上倾方向,为一向上倾方 向凸出的弧形断层所包围; 在构造图上表现为较平直的 构造等高线与弯曲断层线相 交,形成圈闭条件。
坨庄-胜利村油田某一段层 油气藏构造图(a)及剖面图(b)
② 断块油气藏
• 交叉断层断块油气藏
交叉断块是在倾斜储集层的
上倾方向,为两条相交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断
层所包围,在构造图上表现为 较平直的构造等高线与交叉断
层相交。
柴达木盆地冷湖油田 某断层油藏构造图(a)及剖面图(b)
② 断块油气藏
• 多断层复杂断块油气藏
在储层上倾方向及侧向被三条或
更多的断层切割封闭,形成半封闭 或封闭形断块,构造图上表现为多 条断层与构造等高线构成闭合区。
备储集油气的条件。

围内,产生了裂隙和溶洞,具备了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的条件,与其 他因素(如盖层、遮挡物等)相结合,则可形成裂缝性圈闭。油气在其 中聚集,则形成裂缝性油气藏。
1.裂缝性油气藏的特点
(1) 油气藏常呈块状:具有共同的油-水界面、统一的压力系统。
(2) 钻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钻具放空、泥浆漏失和井喷现象。
2.岩体刺穿油气藏的类型
按刺穿岩体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
盐体刺穿油气藏
泥火山刺穿油气藏
岩浆岩体刺穿油气藏
四、裂缝性油气藏
裂缝性油气藏,是指油气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主要靠裂缝 或溶孔(溶洞)的油气藏。

在各种致密、性脆的岩层中,原来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很低,不具 由于构造作用,加上其他后期改造作用,使其在局部地区的一定范
大类,其形成都受差异风化因素影响,断块山和褶皱山还受断层
和古构造控制。
3.潜山油气藏的特点
油气源:潜山上覆及侧翼新沉积层;主要为新生古储。


储层:石灰岩、白云岩、砂岩、岩浆岩及变质岩。
共同特点:岩性较坚硬,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和地下水的
循环作用后,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储集性质良好。

盖层:潜山上覆泥质岩。 油气运移通道:沟通潜山和烃源岩的不整合面、油源断裂。
构造裂缝油气藏
地层超覆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 地层不整合遮挡油气藏
潜山油气藏
岩性上倾尖灭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 透镜体岩性油气藏 物性封闭油气藏 生物礁油气藏 水动力油气 藏 复合型油气 藏 构造鼻型水动力油气藏 单斜型水动力油气藏 构造-地层油气藏 构造-岩性油气藏
第二节
构造油气藏
由于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变形或者变位而形成的圈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