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国内象似性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1
1
14
16
20
3
4
4
19
22
26
对称 0 0 6 1 7
总计
7 9 118 42 206
学者们对象似性原则的研究多注重数量原则和顺序原则,而对标记原则和对称原则的使用则不太 注重。因为英语中单词是由数量有限的词素构成的,它们在组配结合成词的过程中依据了多条构式图 式和象似性原则,借鉴西方的研究经验,国内学者往往将研究的重点投注到对象似性数量和顺序原则的 研究上。[26]然而,随着国内对汉语象似性研究的重视,许多国内学者对象似性研究提出了一定的质疑, 他们主张结合汉语语料对语言象似性进行分析,而非模仿西方的象似性研究经验。[27]
关键词: 语言象似性; 综述; 瓶颈 中图分类号: H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579( 2013) 05 - 0135 - 05
A Review on the Language Iconicity Study in China in the Recent Twenty Years
收稿日期: 2013 - 07 - 05 作者简介: 杨 昆( 1988 - ) ,男,山东潍坊人,硕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语用评估学。
毛延生( 1980 - ) ,男,黑龙江大庆人,语言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语 言测试学。
136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年
逐渐被人们理解、认识和接受。目前,国外象似性研究包括象似性本体特征研究、宏观语言模型与象似 背景之间的关系、象似性理论的应用与实践等。[5 - 10]国内学者同样关注语言符号的本体特征、象似性表 征以及跨学科视域下的象似性研究与应用等。[11 - 17]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语言学界缺乏象似性和象似化的 综述性研究,并且从实证角度对象似性研究进行分析的文章也较少。国内象似性研究经过发展高峰期 后进入瓶颈期,因限于哲学基础和语言理论等原因而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尽管国内不少的语言学家 开始从跨学科的视角对语言象似性展开研究,然而,缺乏辩证思维基础的跨学科研究只能成为无源之 水。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参照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象似性研究文献,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历时分析,从实证角度对象似性的发展趋势和类型化特征展开研究,并从理据性的角度分析国内象似性 研究的背景、特征与发展前景。
第 46 卷第 5 期 2013 年 10 月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 46 No. 5 Oct. 2013
近二十年来国内象似性研究综述
杨 昆, 毛延生
( 哈尔滨工程大学 外语系,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 一) 语言符号的本体特征研究 语言符号的本体特征涵盖任意性与象似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象似性的哲学基础和语言理论基础等。 受国外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的影响,国内对于索绪尔的语言任意性原则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争议。国内 众多学者对国外象似性研究进行了述评,如沈家煊、王寅等。目前主要存在三种观点: ( 1) 以王寅为代表 的学者认为象似性学说比任意性学说更合理。[18]( 2) 郭聿楷( 2001) 、王德春( 2001) 、朱永生( 2002) 等学者 坚持认为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功能主义的许多研究过于牵强。[19 ( -21] 3) 任意性和象似性问 题的争论并没有太大意义,因为对于语言符号系统的产生和运作来说,两者都是必不可少的。[22]
3
1. 93
1
0. 64
7
4. 52
9
5. 81
14
9. 03
53
34. 19
4
2. 58
35
9. 68
28
18. 06
98
63. 22
总计
频次
频率
6
3. 87
22
14. 19
81
52. 26
46
29. 68
155
100
二、象似性研究的现状、结果与反思
表 1 中关于研究样本的分类与统计给出了国内象似性研究的大致状况,从横向和纵向两个不同维 度可以分别对象似性的研究分类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纵向来看,在 1994 至 2013 年的二十年内,象 似性研究先是呈现增长的趋势并于 2008 年达到研究的顶峰,在之后的五年内则呈现减弱趋势,这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象似性研究面临的困境。从横向来看,象似性各层面的研究热度不一,象似性的学 科扩展与应用所占比例高达 63. 22% ,语言符号的本体特征占 18. 71% ,象似性的表征研究则只占 18. 06% ,说明受到一定的冷落。下面笔者将对象似性研究的三个层面进行更为具体的分析。
作为研究主体,但现在已逐渐转向其他的语言层面。我国的语言象似性研究已从初期的句法研究转向
语音、语篇层面。这一发现体现出象似性研究语言依托层面的多样化,是该领域研究的重要转折点。不
过,语言象似性的表征不仅仅包括语言研究对象的多样化,同时还包括象似性原则的多样性特征。国内 学者如王寅等提出了语言象似性现象遵从的六原则,为象似性表征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12]从
摘要: 目前国内关于象似性研究多侧重于对理论的诠释,对象似性本身进行哲学思辨与综述研究的文献 尚不多见。基于象似性研究现状,以近二十年来国内有关象似性研究的文章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和定性相 结合的方式进行历时分析。研究发现,国内象似性研究经历高峰期后开始进入瓶颈期,因受限于哲学基础和 语言理论等原因而难以实现有效突破。与此同时,跨学科视域下的象似性研究开始受到关注并成为突破象似 性研究瓶颈的方法之一。这些发现对于国内象似性研究,尤其是语用象似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YANG Kun, MAO Yansheng
(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01,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on the language iconicity study in China,the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how to use the iconicity principles to explain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a,while few efforts have been shed on the philosophical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of iconicity. 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ta in China in the recent twenty years,this paper tries to study the language iconicit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iconicity study in China has come into a bottleneck period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linguistic theories. A multi - subject study on iconicity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and will provide a solution for the breakthrough of the bottleneck of the iconicity study. These findings will be helpful to the iconicity study in China and will offer furthermore guidance to the related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Key words: language iconicity; review; bottleneck
表 3 可以看出,象似性语言层面的研究更多的是关注语音、词汇和句子,即微观语言元素。而从语篇层
面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象似性的研究起源于对固定句法的研究,之后扩展到语音和词汇层面。
沈家煊认为句法规则是约定俗成或语法化的结果,而由句法到语篇是一个由规约性到非规约性转变的 过程,所以可以解释为什么语言层面的研究程度有所不同。[11]
表 1 研究样本统计表①
类别 时间
1994 - 1998 1999 - 2003 2004 - 2008 2009 - 2013
总计
语言符号本体特征
频次 频率( 100% )
2
1. 29
6
3. 87
14
9. 03
7
4. 52
29
18. 71
象似性的表现及本征 象似性的学科扩展及应用
频次 频率( 100% ) 频次 频率( 100% )
表 3 象似性表征研究情况分布表
类型 时间
1994 - 1998 1999 - 2003 2004 - 2008 2009 - 2013
总计
语音 0 1 15 5 21
语言层面研究
词汇 句子
1
3
2
2
15
15
8
8
26
28
语篇 0 1 9 5 15
标记 0 0 8 4 12
象似原则研究
距离 顺序 数量
1
一、象似性研究的文献来源说明
本文选取 1994 年至 2013 年国内有关象似性研究的论文共 2200 篇,采用分段抽样的方式选取引用 频率较高的论文 155 篇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参照国内外相关专著进行量( 研究趋势) 和质( 类型化特征) 的分析。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以避免以往综述性研究重定性研究轻定量研究的弊端。 本文将近二十年来有关象似性研究分为四个阶段,每五年为一个时间段,考证历时发展趋势。结合上文 提及的关于国内象似性研究的四种类型,可将研究对象分类如下表 1。在表 1 中,以 155 篇论文作为样 本总体,结合各类文章出现的频次进行文章频率的计算,力求呈现不同时间段内国内象似性研究的特 点。基于一手资料,笔者尝试探讨国内象似性研究的现状、象似性研究的学科背景以及象似性研究的发 展前景等相关问题,以求寻得象似性研究的突破与创新,为国内象似性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语言理论基础
标记性与 语言元素 理据性 范畴分化
总计
1994 - 1998
2
1999 - 2003
3
2004 - 2008
2
Baidu Nhomakorabea
2009 - 2013
0
总计
7
0
0
2
0
3
1
8
3
1
3
0
4
2
16
3
12
7
3
7
4
38
0
5
1
0
2
3
11
6
18
13
3
16
10
73
从表 2 可以看出,关于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语言学家更倾向于将二者理解为辩证统一的关系。[23] 就其哲学基础而言,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体验主义哲学对任意性与象似性的关系作以区分。[24]值得注
意的是,就语言理论基础研究的层面而言,虽然学界通常使用理据性作为象似性优越性判断的标准,但 近年来语言元素范畴分化现象也逐渐被用于象似性判断。[25]
( 二) 象似性的表征研究
象似性作为语言符号本体特征的最为直接的证据就是大量象似性语言事实的存在。这些事实不仅
存在于句法层面,而且还体现在语音、构词、乃至篇章等层面。虽然国外语言象似性研究初期是以句法
语言符号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在语音、形态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映照性相似的语言现象。[1]它 注重语言符号与现实世界之间的理据性联系,与索绪尔提出的任意性原则构成了一个二极连续体。[2] 从狭义上讲,象似性类似于映像符,体现对现实客体的临摹; 从广义上讲,象似性指语言形式与意义之间 的对应关系。[3]很多语言学家逐渐接受了索绪尔的语言任意观并引用该理论。尽管洪堡特和维特根斯 坦( Stroud 2006) 等学者很早就提出“语言与现实同构”的观点,但在当时结构主义盛行的语言环境下该 理论备受冷落。[4]( p296)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以及语用学的兴起,语言象似性观
① 2013 年的相关文献截至当年 5 月份,剩余文献因时间原因无法并行研究,有待补充。
第5 期
杨 昆,等 近二十年来国内象似性研究综述
137
表 2 语言符号本体特征研究情况分布表
类型 时间
象似性与任意性之争
象似性优 任意性优 二者辩 于任意性 于象似性 证统一
哲学基础
体验主 义哲学
客观主 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