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_推荐】省市级会计人员管理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
省级会计人员信息
管理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录
1、概况3
2、系统建设目标5
3、系统设计原则6
3.1 实用性原则6
3.2 先进性原则6
3.3 可扩展性原则6
3.4 可维护性原则7
3.5 可靠性原则7
3.6 安全性原则7
4、系统建设8
4.1 系统架构设计8
4.2 网络拓扑图8
4.3 主要功能规划8
4.3.1 信息服务网站8
4.3.2 会计人员信息系统9
4.3.3 数据同步模块12
4.4 接口规划12
4.4.1 与财政部会计管理统一数据平台的接口12
4.4.2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口14
4.4.3 会计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接口14
1、概况
省级地方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中央有关部门担负着贯彻国家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相关会计规章制度,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信息化、会计从业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等众多职责。工作繁杂,时效性要求较高。其中会计人员信息管理工作因其管理会计人员人数多、牵涉面广、关联性强等特点成为地方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省级财政部门绝大多数已逐步建立健全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会计人员数量快速增加,原先的一些信息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管理发展的步伐,其主要表现为:
●原来的会计制证系统基本上只起到了一个制证、发证的作用,不能动态地记录会计人员的各项信息变更情况,导致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地把握会计人员的整体情况,不利于研究制定科学的会计管理政策及相关办法规定。
●原来的系统中没有会计人员的照片、条形码等信息,缺乏配套的二代身份证读卡器、条码扫描仪等辅助工具,信息缺失、效率较低,不利于全面有效开展地开展各项会计管理工作。
●少数省级会计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的仍是单机版系统,无法实时、准确地按行政区域统计会计人员现实状况;同时单机版的软件只能一
个人操作,不允许多人同时操作,不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机关效能。 一些省级会计管理系统片面注重内部管理方面的应用,不能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会计信息查询服务,忽略了以人为本、增强透明度的服务功能,不利于财政职能部门利用新技术、新工具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当前,省级财政部门亟需建设一套新形势下符合会计管理发展要求、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既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也要满足全国会计人员统一数据平台建设的需要。
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是依据国家和地方会计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要求,利用现代化数据库技术、系统接口技术、网络传输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建立起来的适应现代会计管理发展趋势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它可以快速、高效的处理日常会计管理的各项业务,实现会计管理各部门间以及会计管理部门与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促进会计管理的人性化、公开化、科学化。
具体而言,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
●财政部统一领导,各地在满足财政部要求的情况下,根据具体的需求分级开发、实施,完善自己的会计管理平台;
●为保证数据的安全性,管理数据统一使用财政内网,对社会和广大会计人员提供服务的功能在财政外网实现;
●简化操作流程、提高办公效率。
●实现本区域内数据共享、信息互通;实现与财政部数据设置平台的互通。
●财政部统一跨区域会计人员调转格式及内容,各省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中央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财政部部统一格式要求,自行组织接口程序的开发;
●实现与其他各应用系统的接口、提高数据利用率;
●省级和中央有关部门会计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至少建立会计人员信息数据库)开发并实施的截止日期为2010年12月31日。
3.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就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会计管理实际工作的需要。实用性原则要求每个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系统性能,它是本系统对用户最重要的一个承诺。系统总体设计充分考虑用户当前的各业务层次、各环节管理中数据处理的便利性和可行性,把满足用户应用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最大限度地做到管理简单、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3.2先进性原则
采用当今国际、国内最先进和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确保新建立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日后业务发展变化的需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编程方法,保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建设过程的科学性。
3.3可扩展性原则
随着会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深化,系统扩展将再所难免,保护系统建设方投资是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的重点。系统将充分考虑在结构、容量、通信能力、产品升级、处理能力、数据库、软件开发等方面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应用软件采用的结构和程序模块构造,充分考虑使之获得较好的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即可以根据需要修改某个模块、增加新的功能以及重组系统的结构,以达到程序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