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作者:徐有坤王甲甲张成民等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3年第31期【关键词】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癌;诊治部分结直肠活检组织,病理报告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作者通过与术后病理诊断比较,发现大部分活检病理诊断只反映了病变表象,并没有揭示患者病变的真实情况。
武警江苏总队医院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术后大标本对照的病例,进行了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自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本院诊断结直肠活检HIN 76例,有65例在本院进行了手术,其中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50岁。
结肠HIN 31例,分别为升结肠10例,横结肠2例,降结肠8例,乙状结肠11例;直肠HIN 34例。
结肠HIN: 6例实行内镜下腺瘤切除术, 25例实行结肠癌根治术;直肠HIN: 27例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 2例行经肛门局部扩大切除术, 5例行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
17例患者术中做了快速病理诊断。
1. 2 方法依据2000年WHO结直肠肿瘤组织学新分类由两名病理医生对活检组织分别进行诊断、复查,最终诊断以手术标本切片为准。
2 结果术前诊断为结直肠HIN 65例,术后诊断为腺癌56例(86.15%),其余9例(13.85%)为腺瘤。
术前内镜活检诊断结果与术后病例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腺癌中有1例患者伴有远处转移。
详细情况见表1。
3 讨论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中,提出上皮内瘤变的概念,根据光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学异常的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HIN。
HIN包括重度异型增生和原位癌。
瘤组织不通过黏膜肌层浸润到黏膜下层者归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穿透黏膜肌层到黏膜下层并且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时方可诊断为癌。
由于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近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黏膜层几乎不存在淋巴管,结直肠具有恶性细胞学特征的病变只要不超过黏膜肌层就不会发生转移[1]。
全程优质护理在ESD治疗结直肠高级別上皮内瘤变的应用
全程优质护理在 ESD治疗结直肠高级別上皮内瘤变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用于ESD临床治疗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效果。
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ESD治疗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选择40例研究,采用统计学分组将其分为不同组,即对照与观察,分别2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全面优质护理,对比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者要比对照组患者的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短一些,且P<0.05。
结论:将全程优质护理用于ESD治疗术后患者中,可以改善患者的手术指标。
【关键词】:全程优质护理;ESD;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随着我国医学技术迅速发展,肠镜逐渐用于临床治疗中。
ESD又被称之为内镜下粘膜剥离术,其操作比较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易影响患者的预后[1]。
因此,临床需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护理,改善患者的术后情况,帮助患者恢复健康[2]。
基于此,本文选择2018年-2020年三年期间收治接受ESD治疗的患者,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此研究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入住本院接受ESD治疗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选择40例研究,采用统计学分组将其分为不同组,即对照与观察,分别20例。
观察组年龄在30-50周岁,平均(35.84±2.29)周岁。
对照组年龄在30-50周岁,平均(35.92±2.23)周岁。
对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分析后,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实验经道德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开展。
纳入标准:(1)知情同意且参与。
(2)满足手术适应证。
(3)可接受手术治疗。
排除标准:(1)无法完成全程实验。
(2)不配合实验。
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ESD治疗:首先行常规内镜检查,了解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结合超声内镜、染色和放大内镜检查,确定病灶范围、性质、浸润深度。
结直肠癌诊疗规范
目录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 (3)一、概述 (3)二、诊断技术与应用 (3)(一)临床表现 (3)(二)疾病史和家族史 (4)(三)体格检查 (4)(四)实验室检查 (5)(五)内窥镜检查 (5)(六)影像学检查 (6)(七)病理组织学检查 (9)(八)开腹或腹腔镜探查术 (10)(九)结直肠癌的诊断步骤 (10)三、病理评估 (10)(一)标本固定标准 (10)(二)取材要求 (10)(三)取材后标本处理原则和保留时限 (14)(四)病理类型 (15)(五)病理报告内容 (17)四、外科治疗 (27)(一)结肠癌的外科治疗规范。
(27)(二)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30)五、内科治疗 (33)(一)结直肠癌的术前治疗 (33)(二)结直肠癌辅助治疗 (35)(三)复发/转移性结直肠癌化疗 (36)(四)其它治疗 (38)(五)最佳支持治疗 (38)(六)临床试验 (39)六、直肠癌放射治疗规范 (39)(一)放射治疗适应证 (39)(二)放射治疗规范 (40)(三)同步放化疗的化疗方案和顺序。
(42)七、肝转移的治疗 (42)(一)初始可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 (42)(二)潜在可切除肝转移的治疗 (44)八、肺转移的治疗 (46)(一)可切除肺转移的治疗 (46)1.新辅助及辅助治疗 (46)2.局部治疗 (46)九、腹膜转移的治疗 (47)十、局部复发直肠癌的治疗 (49)(一)分型。
(49)(二)治疗原则 (49)(三)手术治疗 (49)(四)放射治疗原则 (52)(五)化疗原则 (52)十一、肠造口康复治疗 (52)(一)人员、任务、架构 (52)(二)术前心理治疗 (52)(三)术前造口定位 (52)(四)肠造口术后护理 (53)十二、随访 (54)附录——诊疗流程图 (57)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一、概述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保持上升趋势。
结直肠早癌的内镜诊断进展
结直肠早癌的内镜诊断进展发表时间:2017-11-29T15:21:58.7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潘定国李云峰[导读] 本文将对近年来出现的早期结直肠癌内镜诊断技术做简单介绍。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云南昆明 650118摘要:结直肠癌是目前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
对早期结直肠癌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与生活质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诊断。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常见的癌症中居第3位,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居第5位。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结直肠肿瘤的重要方法。
本文将对近年来出现的早期结直肠癌内镜诊断技术做简单介绍。
关键词:结直肠癌;早期;内镜诊断据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常见的癌症中居第3位,在癌症相关死因中居第5位,每年因结直肠癌死亡者约为60万[1]。
结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结直肠肿瘤的重要方法。
一、早期结直肠癌的内镜下诊断技术1.放大内镜放大内镜除有普通内镜观察及取活检的功能外,在镜身前端置一个放大装置,可将病灶放大100~150倍,能细致观察结直肠黏膜腺管开口即隐窝形态。
不同结直肠病变具有不同的隐窝形态,日本学者工藤进英色素放大观察分类法,分为I、II、IIIL、IIIS、IV、V型6种类型,目前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
I型为圆形隐窝,细胞排列比较整齐,无异型性,一般为正常腺管开口而非病变;II型呈星芒状或乳头状,粘膜组织增生时,在组织学角度为锯齿状结构,细胞排列尚整齐,无异型性,腺管开口大小均匀,多为炎性或增生性病变而非腺瘤性;III 型分两个亚型,IIIL 称为管状型腺管开口,在肿瘤性病变中,腺管开口部的形态为试管状的细长形态,其中约86.7%为腺瘤,其余为黏膜癌;IIIS 称为小腺管型,在肿瘤性病变中,腺管开口部的形态为试管状的小圆形的形态,是全层性发育的短小单一腺管结构呈现出小圆形腺管开口,隐窝没有分支,为凹陷型肿瘤的基本形态,此型高度异型增生的腺瘤发生率较高,也可见于黏膜癌;IV 型可以分为有明确分支的树枝型的IVb型和绒毛状的IVv型两个亚型,为分支及脑回样,其中类似珊瑚样改变是绒毛状腺瘤特征所见。
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7版)文章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8,21(1)结直肠癌是中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2012年诊断的全球136万例结直肠癌中,中国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25.3万例,占全球结直肠癌新发病例的18.6%,中国是全球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和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状况的一大难题。
2013年,国家卫计委委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组织结直肠癌领域的专家撰写了《中国结直肠癌临床诊疗规范》(简称《规范》)并公开发布。
《规范》发布之后对我国结直肠癌诊疗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近些年,随着对该《规范》不断地深入理解和应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先后组织专家对《规范》进行了3次修订:2013年版推荐是当时国家卫计委组织的第一个恶性肿瘤单病种的诊疗规范;2015年进行了第2次修订;2017年进行了第3次修订。
内容涉及结直肠癌的影像学检查、病理评估、外科、内科和放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手段等方面。
2017年版《规范》既参考了国际的指南的内容,更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临床实践,同时囊括了近些年来我国结直肠领域的重要进展和许多自己的循证学临床数据。
本刊在刊登2017版《规范》的同时,为使各位从事结直肠癌诊疗的临床医生对新版《规范》的更新有更全面和立体的认识,现将新版《规范》的主要修订内容按照其在《规范》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进一步说明。
一、影像学检查《规范》2017版较前版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及补充,不再局限于影像学检查方法层面,而是涉及到结直肠癌检查及诊断治疗评价中的各个环节。
同时,由于结肠癌、直肠癌发病部位及生物学行为的内在差异,将前版指南中结直肠癌拆分为结肠癌和直肠癌,分别陈述各自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关键的影像学评价内容。
具体更新内容:(1)影像方法的选择:分别推荐了针对结肠癌原发灶、直肠癌原发灶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时也针对不同部位转移瘤,推荐了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2)直肠癌:补充了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扫描细节,以便获取清晰的影像学资料,利于影像医生及临床医生综合评价;(3)结肠癌和直肠癌评价问题:分别补充了影像学方面需要评价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是与结肠癌或直肠癌患者治疗及预后(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需要影像医生据此给出明确的评价,如结直肠癌的TNM分期、直肠癌的直肠系膜筋膜状态以及壁外脉管癌栓等。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
镜下结构异 常和细胞 学异 常的 不同 程度, 诊 断为 低级 别或 高级别的 “ 上 皮内 瘤 变 (蚤 灶 贼 则 葬 藻 责 蚤 贼 澡 藻 造 蚤 葬 造 灶 藻 燥 责 造 葬 泽 蚤 葬 ,陨 晕 ) ” 。同 时取消了原 来应用 的 “ 高 度不 典型 增 生或 异型 增 生” “局 、 部癌变” “ 局灶 癌” 、 “ 原 位癌 ” 、 、 “ 黏膜 内癌 ” 、 “ 可 疑癌 变”
作 者简介: 朱摇浩 (员 怨 远 缘 鄄 ) , 男, 湖北荆州人 , 副主任医 师, 发 表论文 员 园余篇, 目前主要 从事普外科临床 工作
缘 远 例病人 中 圆 猿例 肿 瘤位 于 结肠 , 其中 源例行 腺 瘤 切 除术, 员 愿 例行根 治性结肠 切除术; 猿 源 例肿 瘤位于直肠 , 其中
缘 园 园
临 床军医杂志 摇圆 园 员 园 年 愿月 第 猿 愿卷 第 源 期摇 悦 造 蚤 灶允 酝 藻 凿韵 枣 枣 蚤 糟 , 灾 燥 造 郾 猿 愿 , 晕 燥 郾 源 , 粤 怎 早 怎 泽 贼 , 圆 园 员 园 摇
结 直肠 上皮内 瘤变病 理诊断 的临床 意义
朱 摇浩, 毛摇勇 , 陈立兵, 黄摇 河摇 ( 解放军第 愿 缘 医 院摇外科, 上 园 年 愿月 第 猿 愿卷 第 源 期摇 悦 造 蚤 灶允 酝 藻 凿韵 枣 枣 蚤 糟 , 灾 燥 造 郾 猿 愿 , 晕 燥 郾 源 , 粤 怎 早 怎 泽 贼 , 圆 园 员 园 摇摇摇摇摇 摇摇摇 经 肛门局部 肿瘤切 除 远例, 直肠 前切 除 圆 源 例, 匀 葬 则 贼 皂 葬 灶 灶 直 肠 经腹切除 造口术 员 例, 腹会 阴切除术 猿 例。 圆 摇结果 缘 远 例病人 中术前 诊 断 为低 级 别上 皮 内瘤 变 圆 苑例, 高 级 别上皮内 瘤变 圆 怨例, 术 后病理结 果为腺瘤伴 低级别上皮 内 瘤变 怨 例, 高级 别 上皮 内 瘤 变 员 猿例, 余猿 源例 (远 源 援 远 豫) 均 证实为腺 癌。术前 诊断 为低 级别 上皮 内瘤 变的 病人, 术 后有 猿 愿 援 猿 豫 病理诊断为 浸润性腺 癌; 术前 诊断 为高级 别上 皮 内瘤变的 病人 术后 病 理诊 断有 愿 怨 援 愿 豫 为 浸润 性 癌。全 组 共有 远 园 援 苑 豫为浸 润癌。 肿瘤 主 要分 布在 直 肠 (远 园 援 苑 豫) 和 乙状结肠 (员 源 援 猿 豫) ; 结 果表 明, 结 肠肿 瘤 中 苑 缘 援 愿 豫 为浸 润 性癌, 直肠肿瘤 中 缘 愿 援 苑 豫 为浸润 性癌 。猿 源 例 腺癌 中有 员 例 伴有肝脏 转移, 圆例有 邻近 组 织结 构的 侵 犯。术 后 病理 证 实有局部 淋巴结 转 移 或 见癌 结 节 员 园例 (员 园 辕 缘 远 ) 。 值得 注 意的是在 猿 源 例浸润 性癌中 缘 远 援 缘 豫属于 中后期 病变 (栽 猿 , 栽 源 或晕 圆 ) , 源 猿 援 缘 豫属于 �期 (栽 员 , 栽 圆 ) 。 本组 直肠 肿瘤 病人 的 保肛率达 愿 愿 援 圆 豫 (猿 园 辕 猿 源 ) 。 猿 摇讨论 当前推广采 用 宰匀 韵肿瘤分 类中 “上 皮内瘤变 ” 的命名 是 为了更确 切表达癌前 病变 的本 质是 上皮 肿瘤 的形 成, 是 尚 处于浸润 期前的 上皮 内肿 瘤, 而不 是癌。 因为 大肠 黏膜 固 有层内不 存在淋巴结 , 发生 于黏 膜层 内的 肿瘤 不会 出现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经肛肿瘤手术后诊断为pT1b直肠癌患者的再手
Ne o p l a s i a a f t e r Tr a n s a n a i T u mo r Re s e c t i o n LI U Bi n,LI U F“ 一 q u a n,DU J i - mi n g,e t a 1 .De p a r t me n t o f An o r e c t al
摘要 : 研 究 直肠 高级 别上 皮 内瘤 变 经肛 肿 瘤切 除 术后 p Tl b直 肠 癌 患 者 再 行 补 救 性 根 治 术后 的 临床 病 理 特 点 、 合 理 的治 疗 方 案 及 手 术 指 征 。 经 乙状 结 肠镜 或 结 肠镜 活检 诊 断 为 4 1 例 直 肠 高级 别 上 皮 内瘤 变 , 随后 P a r k经 肛 直 肠 肿 物 切 除 术 或 经 肛 内镜 显 微 手 术 后 确 诊 为 3 4例 ≥ p T 1 b直 肠 癌 , 再 行 补 救 性 根 治术 后 最 终诊 断 为 2 9例 p Tl b直 肠 癌 。p T 1 b直 肠 癌 按 浸润深度分为 S M1 — 2组 和 S M3组 , 观 察 两 组 临床 病 理特 点 。 Mu l t i v a r i a t e回 归分 析 结 果 , 发 现 淋 巴脉 管 浸 润 是 肿 瘤 浸 润 深 度 的 独 立 预 测咽 素 ( P <O . 0 5 ) 。直 肠 高 级 别 上 皮 内瘤 变 需 积 极 行 经 肛 肿 瘤 切 除 术 确 诊 ; 当其术后 浸润深度 为 S M3的 p Tl b直 肠 癌 合 并 淋 巴脉 管浸 润 时 , 建议 行 积极 的 补救 性根 治 术 等 再 手 术 干 预 。
n i n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p Tl b s t a g e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a a f t e r r e me d i a l r a d i c a l s u r g e r y 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 .Th e p Tl b s t a g e r e c t a l c a r c i n o ma w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wo g r o u p s o f S M1 — 2 o r S M3 b y t h e d e p t h o f i n i f t t r a t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f o r t h 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l a r g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b i o p s y - p r o v e n RHI N a r e i n v a s i v e c a r c i n o ma ,a n d l o c a l r e s e c t i o n s h o u l d b e p e r f o r me d t o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价值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分析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经内镜活检确诊为上皮内瘤变患者,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5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70例。
行腺瘤切除术30例,根治性结肠切除术20例,直肠低位前切除术25例,经肛门局部切除术12例,hartmann 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3例,腹会阴切除术30例。
术后病理切片和术前活检切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术后78例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其中56例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患者(71.8%),50例低级别上皮内瘤患者中亦有2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浸润性癌。
结论要重视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病理诊断,高度警惕术前诊断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情况,对疑似病例则要紧密联系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在肿瘤的位置不涉及牺牲肛门的条件下,可积极行相应的切除手术治疗。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价值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11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06-02根据2000年胃肠道肿瘤分类新标准,结直肠癌为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
只有肿瘤组织穿透黏膜肌层至黏膜下层并且镜下有黏膜下层的浸润,才能确诊为结直肠癌。
对未累及黏膜下层者,根据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异常的不同程度,可诊断为低级别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本组对我院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120例经内镜活检确诊为“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择分析2011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收治经临床病理确诊为“上皮内瘤变”的120例病人资料。
其中女性患者共48例,男性患者共72例。
年龄在25-9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
肿瘤位于直肠68例,乙状结肠16例,降结肠15例,横结肠8例,升结肠13例。
120例病人中68例肿瘤位于直肠,其中25例患者实施直肠低位前切除术,12例患者实施经肛门局部切除术,3例患者实施hartmann 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30例患者实施经会阴切除术。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变危险因素分析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6【总页数】3页(P522-524)【关键词】结直肠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危险因素【作者】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上皮内瘤变的定义来自于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1],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
上皮内瘤变指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上皮的上半部甚至全层有异常属于HGIN,与重度异常增生及原位癌相当。
结直肠的恶性上皮肿瘤通过黏膜肌层穿透到了黏膜下层称为结直肠癌。
HGIN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是为了避免过度诊治,但同时强调其诊断不排除存在癌的可能,所以给医学工作者带来了困扰。
本研究旨在研究结直肠HGIN癌变的危险因素,进而指导临床诊治。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肠镜活检为结直肠HGIN患者63例,男39例,女24例;年龄34~81岁,平均(58.7±12.4)岁;临床表现腹痛6例,大便带血41例,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16例;肿瘤位于结肠8例,直肠55例;消化内镜治疗9例,经肛门局部切除7例,肠段切除4例,经腹根治31例,腹会阴联合根治12例。
1.2 入选标准(1)肿瘤位于结直肠;(2)术前肠镜活检病理为HGIN;(3)无恶性肿瘤相关病史;(4)进行了手术治疗;(5)临床资料完整。
1.3 方法对63例患者的术前肠镜活检结果与术后常规病理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进而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性别(男/女)、年龄、大便潜血(阳性/阴性)、贫血(有/无)、肠腔狭窄(有/无)、血清CEA(阳性/阴性)、肿瘤大小(<3cm/≥3cm)和位置(结肠/直肠)在结直肠HGIN和癌变中的差异,得出其最终癌变的危险因素。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研究进展张石玉【摘要】为了避免临床上的过度治疗,2000年推荐应用"上皮内瘤变"这一概念取代以往使用的"异型增生"和"原位癌",该概念引入后,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研究成为近年的热点.其概念的定义,相关基因及其表达,术前、术后病理特点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等诸多方面有了新的研究进展,这对临床工作具有极大的指导价值.%In order to avoid clinical excessive treatment, in 2000 WHO recominended using the " intraep-itheJial neoplasia" in instead oi " dysplasia" and " carcinoma in situ" used before, the introduction oi this conrept ties the research into recent years' research hot spot. New research developments have been made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its concept definition,related gene and expression,the pathology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beiore and after operation,the processing method and so on,which have enormous instinctive value to the clinical work.【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2(018)022【总页数】3页(P3778-3780)【关键词】上皮内瘤变;结直肠肿瘤;治疗【作者】张石玉【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4.62000年WHO肿瘤新分类中,提出上皮内瘤变的概念[1],上皮内瘤变定义为上皮浸润前的肿瘤性改变,以结构和细胞学异常是否占据上皮的上半部为界,可进一步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IN)。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症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是癌症吗
导语:很多人的话在体格检查的时候或者内科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仅容易发生在胃部,而且直肠位置的高级别
很多人的话在体格检查的时候或者内科镜检查的时候,发现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仅容易发生在胃部,而且直肠位置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实也是很常见的。
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那么一定要重视这个结果。
然后进一步去就诊。
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属癌前病变或早期癌。
切除后的病理才能更客观反映病情。
切除后的病理化验仍然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会很好的,复发可能性小。
因为大肠黏膜固有层内不存在淋巴管,发生于黏膜层内的肿瘤不会出现转移,因此确诊大肠癌必须见到肿瘤侵入黏膜下层,即使肿瘤穿透腺体基底膜侵入固有层; 也只能称为黏膜内瘤变( in t ram uco salneap lasia) ,而不宜称为黏膜内癌.
这一观点最早在上世纪70 年代就为英国学者Mo rson 所提出,直到2000 年的WHO 分类中才明确将上述大肠癌的定义正式列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活检标本常常难以钳取至黏膜下层组织,如按上述标准岂非绝大多数活检标本均无法诊断为癌?
笔者与有关病理专家反复研讨后认为,WHO 分类中对大肠癌的定义是有科学依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组织学和肠镜检查所见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然后作出诊断.
如果形态学所见腺体异型十分明显,结构十分紊乱,或出现浸润迹象,而肠镜所见亦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仍可作出大肠癌的诊断; 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应限用于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变而无明确浸润证。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研究
临 床 医 学
结直 肠 上 皮 内瘤 变 病 理诊 断 的临床 研 究
陈 张 张相成 超 , 丽 ,
( . 阳 职业 技 术学 院 医学 系 ,河 南 信 阳 4 4 0 ; . 顶 山 市 第 一 人 民 医 院 , 南 平 顶 山 4 7 0 ) 1信 600 2平 河 60 0
[] 林 8
沁, 马
骥, 顾
勇 , .罗格 列 酮 对 单 侧 输 尿 管 梗 阻大 鼠 等
白酶 一 9及其 抑 制剂 表 达 水 平 的变 化 [ ] 细 胞 与 分 子 免 疫 学 J.
杂 志 ,0 4 2 6 : 2 7 6 2 0 ,0( ) 7 4— 2 .
肾间 质 纤 维化 的保 护 作 用 及 其 机 制 [ ] 中 国 临 床 药 学 杂 志 , J.
t n b t e M P — 9 a d s se i y p o s i a in s wi o i e we n M o - n y tm c s m tm n p t t t l— e h
[ ] 张 红梅 , 献 华 , 7 王 孙树 勋 .MMP一9 TMP一1在 阿 霉 素 肾 病 大 、1 鼠 肾小 管 间 质 病 变 的 表 达 [ ] 陕 西 医 学 杂 志 ,0 4 3 6 : J. 20 ,3( )
[ By , ovnnK, i li nS e a. iee tl xrsi f 6] odS T lae Vr an , t 1Df rni pes no o e f ae o
sr ma M P 一 1。M M P 一9 a d T M P 一 1 i a a e l a cn m a t o lM n I nb sl lc rio s c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变危险因素分析
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肠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的差异性及其癌
变危险因素分析
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
【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17(027)006
【总页数】3页(P522-524)
【作者】高玉海;张贵阳;郑照正;魏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湖州313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肠镜活检诊断的结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治疗效果分析 [J], 张丹;林士珊;刘磊;信嘉轩
2.胃黏膜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胃镜下形态特征及术后病理的对比分析 [J], 汤胜君;曹彬;张元瑞;姜林昊;郭金芝
3.结直肠活检诊断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术后病理临床对比分析 [J], 徐有坤;王甲甲;张成民;封书德
4.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活检病理与术后病理差异的危险因素分析[J], 刘森
5.胃镜下活检诊断高级别胃上皮内瘤变与手术后病理对比分析 [J], 章红姣;赫永金;俞利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临床意义论文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总结临床病理诊断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
结果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38例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型癌,占63.3%。
其中在术前经肠镜确诊为高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31例(81.6%)病理诊断是浸润型癌;低级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有7例(18.4%)病理诊断是浸润型癌。
38例浸润性癌患者中,出现肝脏转移的有1例,其术后病理诊断为癌结节或者淋巴结转移的有10例,占26.3%。
结论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诊断,避免病理诊断失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患者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结直肠;上皮瘤变;病理;诊断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060-01本文对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探讨临床病理诊断在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治疗中的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8例,患者年龄在30至8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5±5.65)岁。
肿瘤分布位置:直肠有28例,乙状结肠有14例,升结肠有9例,降结肠有8例,横结肠有1例。
肿瘤分布在结肠的28例患者中,腺瘤切除术有4例,结肠根治切除术有24例;肿瘤分布在直肠的32例患者中,会阴切除术1例,肛门局部切除术有8例,腹切除造口术有5例,直肠低位切除术有18例。
1.2方法对60例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病理诊断、术后病理诊断、肿瘤分布位置、术后病理类型以及术后病理转移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探讨
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探讨目的:探析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病理临床诊断的意义。
方法:选取自2004年-2010年12月来我院经内镜活组织检查、病理学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121例病例,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
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切片诊断与术前活组织检查诊断进行对照比较。
结果:术前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63例患者中,术后诊断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共有23例(36.5%),腺瘤患者共有40例(63.5%);术前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共有58例患者中,术后诊断为浸润性腺癌的患者共有50例(86.3%),腺瘤患者共有8例(13.8%)。
73例浸润性腺癌患者中,有2例伴有肝脏转移,4例有组织转移,术后病理证实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癌结节患者9例。
结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术前术后诊断差异较大,诊断时应警惕存在浸润性癌的可能性,对于一些疑似病例可进行临床综合诊断以排除癌变的可能,避免造成诊断失误耽误患者治疗。
标签:结直肠上皮内瘤变;浸润性腺癌;病例临床诊断2000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肿瘤的定义和标准做了新的规定,诊断结直肠癌时必须见肿瘤组织通过粘膜肌层穿透到粘膜下层时才可诊断为浸润性癌;对未累及粘膜下层者,根据光镜下结构异常和细胞学异常的不同程度,诊断为低级别或高级别的“上皮内瘤变”[1]。
我院对术前诊断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的121例病例,做如下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自2004年-2010年12月,我院共收治术前诊断为上皮内瘤变的病例121例,其中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
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8例,平均年龄49岁。
肿瘤位于升结肠17例,横结肠3例,降结肠13例,乙状结肠23例,直肠65例。
1.2方法术前采用内镜活组织检测诊断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63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8例。
根据肿瘤部位和性质,采取相应治疗方法。
本组报告121例患者,56例肿瘤位于结肠,其中有11例实行腺瘤切除术,62例实行根治性结肠切除术;65例肿瘤位于直肠,其中有52例实行直肠低位前切除术,4例实行经肛门局部切除术,6例实行直肠经腹切除结肠造口术,3例实行经会阴切除术。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 LGR5的表达及其意义
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 LGR5的表达及其意义肖幼华;李荣;蔡联明;谢旭平;卢致洋;陈汉民;王冬梅;雷先华【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stem cell marker LGR 5( rich in leucine repeated units of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5) protein in colorectal intraepithelial and its relationships with clinicopathologic characteristics .Methods LGR5 expression was immunohistochemically determined on paraffin-embedded ,formalin-fixed biopsy tissues in 60 cases of color-e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32 cases of adenoma and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28 cases of adenoma and low leve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10 cases of adenoma and 20 cases of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Results The expression rate of LGR5 in well-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 was 100.00%(20/20),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3.33%(50/60)in colore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denoma and 40.00%(4/10)in colorectal adenoma (P<0.01).The expression rates of LGR5 in the high level and low leve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ere84.37%(27/32)and 82.14%(23/28)respectively,there are no correlation be-tween LGR5 expression level an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athologic stage (P>0.05).Conclusion LGR5 may be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index in selsecting operation method for colorect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目的:检测干细胞标记物LGR5(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的G蛋白偶联受体5)蛋白在人结直肠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探讨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结肠腺瘤的分型和诊断标准
结肠腺瘤的分型和诊断标准结肠腺瘤是结肠发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它通常起源于结肠黏膜的腺上皮细胞,并可发展成恶性肿瘤。
正确的分型和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腺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结肠腺瘤的分型和常用的诊断标准。
一、结肠腺瘤的分型根据不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结肠腺瘤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是最常见的结肠腺瘤类型,占据了结肠息肉的大部分。
根据形态学特征,腺瘤性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乳头状腺瘤等亚型。
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HGIN是结肠腺瘤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它表示瘤内高级别上皮细胞发生了肿瘤性变。
HGIN是癌变的前期病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以防止进一步恶化。
3.癌前病变: 一些结肠腺瘤具有明显的癌前病变特征,如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和非典型增生。
4.癌侵袭: 部分结肠腺瘤已经发展成为恶性肿瘤,它们具有癌细胞的浸润和侵袭能力,需要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和综合治疗。
二、结肠腺瘤的诊断标准结肠腺瘤的早期诊断是预防和治疗结肠癌的关键。
常用的结肠腺瘤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病史询问:充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个人病史和饮食习惯等,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结肠腺瘤的高风险因素。
2.体格检查:进行结肠腺瘤的体格检查时,医生通常会注意腹部压痛、肿块、贫血等症状和体征。
3.实验室检查:在结肠腺瘤的诊断过程中,实验室检查的主要作用是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同时可以评估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血细胞计数等指标。
4.内镜检查:内镜检查是目前诊断结肠腺瘤最可靠的方法之一。
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结肠粘膜,发现结肠腺瘤的有无。
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医生通常会采用染色技术,如乙状结肠透明质酸染色和经口染色技术,以提高结肠腺瘤的检出率。
5.组织学检查: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明确结肠腺瘤的类型和生物学行为,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组织学检查通常通过在内镜检查时行切片检查或在手术切除后行病理分析来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WHO)规定。对于那些形态学上具有癌的特 征.但是缺乏黏膜下层浸润(invasion of submucosa. ISM)证据的结直肠肿瘤性病变,应诊断为高级别
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HGIN)[1]。肠镜活检对于结直肠肿瘤的术前诊断具 有重要作用。但是HGIN在肠镜活检病理诊断中应 用之后导致了一些问题:许多大体特征明显为恶性 的肿瘤.因为肠镜活检标本中没有发现ISM的证 据,只能被诊断为HGIN甚至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肛肠外科 通信作者:傅传刚。Email:fugan9416@126.con
万方数据
52
【Key words】High
biopsy;Pathology;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Invasion
of
submucosa;
intraepithelial
Objective
the
principle
of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Patients
high—grade
as
neoplasia(HGIN)based
on
colonoscopic
biopsy.Methods
diagnosed
to
colorectal HGIN based 2009 were According enrolled
tumors
received local complete
located
in
colon
to
(P=O.02),tumors with sessile growth(P=0.00)and large tumors(尸=0.00)were
treated with radical
resection.Postoperative
Hospital,The Secon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FU
Chuan—gang,Email:fugan9416@126.corn
To
investigate
on
【Abstract】
even
be reserved,a radical
in
transabdominal delay.
surgery
recommended
without biopsy—proven
malignancy
order to
avoid
treatment
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2.01.017
the
subsequent operation,cases
divided
into
local complete resection
and
radical operation group.The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biopsy diagnosis and postoperative diagnosi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while 47 Of the 203 biopsy—based colorectal HGIN lesions,1 56 underwent radical resection, resection.Univariate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10w—grade
intraepithelial
结 一、一般资料
果
neoplasia,LGIN),但手术标
共收集符合条件的病例199例.其中男性126
例,女性73例,年龄30~89(平均63)岁,中位年龄
本证实为浸润性癌㈨。这给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都
造成了一些的困惑.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过低诊断 甚至过低治疗发生的风险率上升。相关研究对 HGIN在肠镜活检中的应用导致过低诊断的问题进 行了一些探讨.有学者提出,积极行全瘤切除活检可 有效解决问题.但其论点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持.且纳 入病例数相对较少阳]。本研究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肠镜活检诊断的HGIN资料 进行总结分析.并对接受不同治疗方式的病例进行 对比.期望为该类病变的临床合理诊治提供参考。
to
colonoscopic biopsy in the Changhai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2 study.The clinical data of
were
December analyzed.
group
in
the
aU the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Management
of colorectal 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based
on
colonoscopic biopsy
W EI
Xu—biao。GA 0 Xian—hua,WA NG Hao。FU Chuan—gang.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Surgery。Changhai
见表2。
度进行连续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制作切 片。根据WHO诊断标准,若在上皮层或固有层内 发现高度异型腺体.但没有ISM证据的.诊断为 HGIN:若发现肿瘤细胞已经突破黏膜肌层并侵犯
黏膜下层(具有ISM证据)则诊断为浸润性癌。
术后病理诊断资料包括病理诊断、肿瘤大小、 万方数据
表2根治性切除组和全瘤切除活检组手术方式 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例)
二、活检标本的检测和术后病理
活检标本用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并按5¨m厚
理诊断结果 全瘤切除活检组47例患者.术后有23例被诊 断为浸润性癌.其中15例由于浸润层次较深或切缘 阳性后续行根治术(其中2例为Miles术):另24例 仍诊断为HGIN。根治性切除组156例中.有140例 手术标本确诊为浸N病例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直接接受根治术156例.全瘤切除活检47例,分别将 术后诊断与肠镜活检诊断进行对比。并对两组问的临床病理学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 位于结肠(P=0.02)、肿瘤无蒂(P=0.00)以及体积大(P=0.00)是导致选择直接行根治术的影响因 素。术后共有163例(80.3%)诊断为浸润性癌,而仅有40例(19.7%)证实为HGIN。156例根治性切 除患者中,有140例手术标本确诊为浸润性癌.16例仍为HGIN。47例行全瘤切除活检的患者中, 24例术后确诊为HGIN,23例被诊断为浸润性癌.其中15例后续行根治术。结论基于肠镜活检 诊断的HGIN应积极行全瘤切除活检明确诊断:在不具备全瘤切除的条件下.对于不涉及保留肛门 的高度疑癌病例也可直接行根治术以防延误治疗。 【关键词】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黏膜下层浸润; 肠镜活检;病理;结直肠肿瘤
more
likely
be
diagnosis
revealed
that
163 cases(80.3%)were invasive
1
cancers,while the other 40 140
cases were
cases(19.7%)were
cancers,16
cases
HGIN lesions.Of the
注:a有15例后续行根治术,其中2例为Miles术
断频发。如果采用基于细胞和组织异型性的严重程 度来判断良、恶性的诊断标准,而非完全根据浸润 深度,则可以有效解决过低诊断的问题.比如采用
日本肿瘤协会的结直肠肿瘤分类法[9]。但不可忽视
四、本组浸润性癌和HGIN的病理学差异 本组术后共有163例(80.3%,163/203)证实为
cases
were
confirmed
HGIN but the
cases
which
15
cases
received
subsequent
are
radical
operation.Conclusions cancers.Therefore,local
A
large
of biopsy—proven colorectal
检组),其中19例行经肛切除,28例行内镜下切除。
二、根治性切除组和全瘤切除活检组临床病
理学差异 根治性切除组和全瘤切除活检组的临床病理
学差异见表1。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位于结肠(P- 0.02)、肿瘤无蒂(P=O.00)以及肿瘤体积大(P-0.00)
是导致直接选择根治术的影响因素。
表1 根治性切除组和全瘤切除活检组临床病理学差异
to
HGIN lesions
invasive
resection
not
should removed
be performed
confirm
diagnosis.For highly suspected
anus can
malignant
tumors
which
can
be
is
completely by local resection,if
资料与方法 一、资料收集 收集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术
64岁。术前肠镜活检诊断结直肠HGIN为203例 (有4例为同时多原发肿瘤)。位于直肠113例,结 肠90例。156例直接行根治性切除(根治性切除 组),其中80例行直肠癌经腹前切除术,76例行根 治性结肠切除术:47例行局部切除术(全瘤切除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