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时教案

第一单元数一数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5页的内容,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图中有教师、学生、鲜花、树木、楼房,人和物的数目注意用到10以内的各数。新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将数扩展到20,而且画面中,每个数量出现了多种角度数的话,还会数出很多,这就给予学生创设了充分观察、探究的空间。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并不要求都数到,只要教师心中有数,在学生数出以后能给及时正确的评价即可。【教学内容】:教科书2至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教材说明】:

1、教科书第2至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意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

2、教科书第4至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事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学生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设想】: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出示图之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的任务,分散他们的兴趣,而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再带着任务去观察。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

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如果有的学生有困难,可以给适当的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

【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渗透分类思想。

2.做好学习数学的准备工作,如:听讲要求、读、写姿势等。

3.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教学准备】:

教材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1-10数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师: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观察主题图:

1.引导学生说图意(出示图片“主题图”)。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

师:请你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

学生先自己说一说,然后回答问题。

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给老师行礼。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

生:鞠躬礼。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

生:三个同学在踢球。

师:如果其中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见到了会怎么做?

问:右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下面呢?

生:有两个同学在浇花。

问:你怎么爱学校呢?

学生发言。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学生按顺序叙述图意。

2.了解学生数数能力

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3的呢?

小鸟有几只?松树呢?……

学生出声数数后回答。

三、学习分类

1.出示图片“分类(一)”

问:图上有什么?它们各有什么用途?你认为可以把那些物体分成一类?

老师板书,把大球和小球圈起来.

师:同类物体可以分成一类,下面再请你们看一幅图.

2.出示图片“分类(二)”

问:你会给它们分类吗?

学生试做,然后讨论:怎么分?为什么这样分?

四、了解学生认数情况。

师:同学们会数数,也会分类了,下面我们结合图来认读几个数好不好?(出示图片“认数”)

师手指第1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用几来表示?

学生回答。

问:谁来说下面的图?

学生看图叙述.

师:如果没有图你会读这些数吗?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10,学生认读.

连续认:1、2、3、 (10)

跳着认:2、4、6、 (10)

倒着认:10、9、8、 (1)

随意认:7、3、8、……

五、巩固练习

1.数数

师:请你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2.分类:将自己的学习用品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3.写字准备练习

首先认识田字格,然后指导学生执笔、坐姿,最后练习书写。

六、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还有老师和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2.然后问,看到的这些人和物,哪些属于同类?

七、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看图数数、分类、数数、认数字)学生自由发言。

第二单元比一比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划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由此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要体现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至13页: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数量的多少、物体长短和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课时安排】:共3课时

比多少………… 1课时

比高矮………… 1课时

比长短………… 1课时

【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练习一第2、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请1名同学从1数到10。

2.老师出示4个正方形、7个三角形、10个圆,同时用线分别圈起来。请同学数一数。

二、新知探究

1.教学“同样多”。

(1)教师讲解《三个猪兄弟》的故事,并提问:三个猪兄弟为什么帮小兔盖房子?图上有几只小兔?(4只)每只小兔搬多少块砖?(1块)(2)教师向学生示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贴上小兔头图片和砖头图片。然后边连线边说:“一块砖头对着一只兔子,一块砖头对着一只兔子”(让学生像老师这样接着说)

(3)提问:“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学生看图回答。

(4)教师着重讲解: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

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5)提出要求:让学生模仿说一遍。

(6)提问: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7)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2.操作找体验。

(1)老师贴出2个○。

提问:“在圆旁边对着圆摆正方形,要求□和○同样多,谁能摆?”

(2)请一名同学到前边摆,其他同学在下边动手摆。

竖着摆2个○,在圆的旁边对着圆摆正方形,摆的□和○同样多。

再让大家看一看自己摆的和黑板上摆的一样不一样。

(3)全班同学独立摆:摆的△要和○同样多。

教师巡视,对操作有困难的学生要加以指导。

提问:你们摆了几个三角形?一个圆对着一个三角形,没有多余的圆,也没有多余的三角形,我们就说,圆和三角形怎么样?

3.及时练习:做练习一第2题。

4.教学“多些、少些”。

(1)老师贴出2只小鸡的集合图,又在右边贴出1只小鸭的集合图。

提问:“怎样知道小鸡和小鸭是同样多还是哪个多一些?”

引导学生说出:“用连线的方法,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

学生边说,老师边连线。

老师边指图边继续提问:“小鸡和小鸭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鸡吗?再看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吗?有多余的小鸭吗?”

学生回答后老师说:“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都对上了,小鸭没有多余的,可是小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就说小鸡比小鸭多。”

(2)老师贴出2个苹果的集合图与3个桃的集合图。

提问:“怎样比较苹果和桃谁多,谁少?”(学生说老师连线)“比的结果是苹果比桃少。”

(3)全班同学动手操作。

①第一行摆3个圆,在圆下面摆△,△要和○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3个圆,在圆下面摆△,△要比○多1个。

③第一行摆4个圆,在圆下面摆△,△要比○少2个。

三、分析理解:

自学课本5-6页,利用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及时引导与点拨。

四、练习与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4题。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的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通过学生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掌握比较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教学准备】:颜色、长短不同的铅笔、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事物的长短:

1、引导观察: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看,有什么?

2、汇报交流: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

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 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6题: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说自己的比的方法。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下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教学小结:

1、师: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体?比的结果怎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要求:同学们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它们的长短。

4、师小结:观察和直接比是在比长短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有时由于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甚至有时无法直接观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只要将物体的某一端对齐后,就会准确地得出两个物体中哪个长,哪个短的结论。

第三课时: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内容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认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教学准备】:积木块、椅子一张。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1)观察比较教师和小朋友的高矮。

①教师站立。问:"我是高还是矮?"

结论:因为没有人和老师比,所以不知道老师是高还是矮。

②请一小朋友和老师并排站立。"×××小朋友和老师站在一起比,我们两谁高谁矮?你从哪看出来的?"(两人并排比较,谁高出一部分,他的个子就高。)2.板题:高矮。学生齐读题。

二、探究比较高矮方法

(一)直接比高矮。

找两对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说说谁比谁高,再请全班小朋友站起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作比较。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回答他和谁比谁高谁矮。

(二)作记号比高矮。(间接)

(1)请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师问:能不能一眼看出谁高谁矮?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说出作记号比的方法。

(2)师演示作记号比的方法,再请两个同学上台自己比。

(三)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3人一组说说谁最高谁最矮。判断并说明方法。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想一想:在我们周围环境中,什么东西高,什么东西矮?

2、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3、列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放在同一个平面上)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 2课时

【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课题: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会正确书写1~5各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5、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认和写各数。

难点: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再摆1个得到几个?……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为什么?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五、书写各数:

1、认一认,读一读,说说每个数字像什么?(1像小棒、2像小鸭子、3像耳朵、4像小旗飘呀飘、5像小钩弯又弯。)

2、教师教拿笔姿势。

3、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

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六、教学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第二课时课题: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比大小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难点: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教学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

2、5、

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同桌

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 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教师引导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和“=”表示。比较时仍然可以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第三课时课题:第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

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四、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五、拓展应用知识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六、全课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四课时课题:几和几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20以内的进位加法PPT优质课件,共21页。学习目标 1.掌握5、4、3、2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重点) 2.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小数加大数。(难点)回顾复习口算。 8+4=12 7+5=12 7+4=11 9+3=12 6+5=11 8+3=1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20以内的进位 加法PPT免费下载,共11页。探索新知(一)自主探索学习5加几 5+6=? 5+7=? 5+8=? 5+9=?同学们,你是怎么做的呢?动一动脑筋想一想吧。方法1:5+6=11 方法2: 5+6=11 分解:2+3+3+3=11 同学们,写一...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20以内的进位 加法PPT免费课件,共15页。一、口算练习 1. 抢答。问题:你们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呀?能说说是怎么计算的吗? 2、计算8+9=?,并说说思考过程(一)提出问题,自主尝试 5+7=问题:你能算出5加7的结果...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20以内的进位 加法PPT课件下载,共12页。计算我能行 9+6= 15 7+4= 11 8+5= 13 6+6= 12 5+7=12 5+7=12 凑十法交换加数法 5+7=12 7+5=12 交换加数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32加几 4+8= 12 3+9= 12 8+4...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5、4、3、2加几》20以内的进位 加法PPT教学课件,共23页。回顾一下 9 +8 =17 5 +7=12 5+7=12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小数加大数,一般是看成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5+7=12 5+8=13 7 + 5=12 8 +5=13 5加几有什么特殊的规律吗? 7+5=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通用14篇)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通用14篇) 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大家参考!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游戏活动,创设情境. (1)启发学生根据两组人数不同的条件,提出问题,并口头解答,使学生明确,可以提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甲组有8人,乙组有6人,乙组比甲组少几人? (2)通过游戏,互相议一议,你知道了什么? 数量关系一样,只是问法不一样. ②甲组有8人,乙组比甲组少2人,乙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少的. ③乙组有6人,甲组比乙组多2人,甲组有几人?

知道甲组人多,乙组人少,求多的. 注意: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限制,但教师重点训练①、②两种类型. 2.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1)用学具摆一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数量关系. (2)同桌互相交流,知道了什么? 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学生操作和口述. (二)探究新知 1.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出示例12.2.小组活动.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比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12)”,学生讨论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通过讨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二题已知的第二个条件.两题都用减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课本).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 独立填在课本上,订正时启发学生互相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全课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随堂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8题. 分组练习,组长带领同学订正. 2.练习二十四第3题改编为接力计算. 布置作业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PPT下载(第2课时),共16页。计算。 9+2= 9+4= 9+6= 9+8= 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饮料? 8 + 7 = 15 (瓶) 两组一共领了多少瓶饮料? 6+8=14 运用凑十法计...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小运动会》PPT下载(第1课时),共16页。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你会计算吗?拿出小棒试者摆一摆吧! 9 + 6 =15(名)把9看成10 10+6=16 16-1=15 求一共有多少名...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PPT下载(第4课时),共18页。课前导入我们学会了十几加几不进位加法。探究新知还剩多少桶?一共有17桶用了4桶 17 - 4 =13(桶)课堂练习(1)15-2计算时,要先算()再加10。(2)两个数的和是19,减数是4,差是...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PPT下载(第3课时),共18页。探究新知 1.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12 + 3 =15(只) 15+4= 19(只)想:5+4=9,再加10,和就是19。课堂练习(1)14+3计算时,要先算()再加10。(2)左面...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海鸥回来了》PPT下载(第2课时),共18页。课前导入请你来数一数礁石上的海鸥有多少只?探究新知怎样来数呢?我们也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数。课堂练习(1)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doc》 数学是所有理工科的基础学科,低年级的数学也是在为今后打基础,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https://m./kejian/1150860.html 下载说明: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 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 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 限时特价:6.00元/篇原价20元 免费下载仅需3秒 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 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 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 联系客服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我知道了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数一数》课件PPT

第一课时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3、通过数数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科书第2~3页的教学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1~10数字卡片一套。 教学设计 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跨入小学的校门感觉新鲜吗?上学了,你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从现在起,你将和老师一起在这所学校,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共同学习、生活,探讨许多数学问题,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高兴吗?让我们来相互认识一下。 [以谈话的形式开始。师生相互介绍,老师简单介绍本校情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使学生消除陌生、胆怯的心理,对学校、老师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师生相互介绍。 2.教师简单介绍我们的校园及小学生活。 3.打开第1页,老师有感情地朗读“编者的话”,讲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数一数 1.激发观察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2~3页挂图(或挂图制成多媒体课件),出现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情境图。 [此处从情境入手,能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知道,学校。 师:对,这是一所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了。大家看一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 生1:这里有一位老师,还有很多小朋友。 生2:这里有一座大楼。 数图中的数量。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这几个部分,按知识间具有的内在联系,将第二单元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比多少,另一部分是比长短和比高矮,这样化分是为了突出长短和高矮之间的内在联系,比长短是在水平面上比的,而比高矮是在垂直面上比的,但它们的方法是相通的,是相同数学思想在不同情况下的应用。可以说,比高矮是比长短教学的延续。本单元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为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数学是有用的知识,由此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刚入学儿童对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还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还要体现比较方法多样化的特点,鼓励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比较。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至13页: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四、课时安排:共3课时 比多少............1课时比高矮............1课时 比长短............1课时 五、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和练习一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实践操作与观察,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通过听童话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 3、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一对应,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 师:星期天,小朋友们到小明家做客。妈妈切西瓜招待大家,妈妈请小明把西瓜分给大家,你看每人一块,够吗?(出示主题图) 学生观看分西瓜情境图。 二、组织活动,进行探究。 ㈠判断够不够分,理解“多少”的'意义。 1、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判断够不够,并在组内说明理由。 提供素材:圆片和三角形。 2、小组活动汇报。 1、学生独立思考后,也许会有如下理由: ⑴看看就觉得西瓜比人多,够分。 ⑵数数,数出西瓜有8块,人只有6个,一人一块,还多出2块。 ⑶分一分,一人一块分好后,还有两块多。

一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和复习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5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68、P69及练习十六 【复习目标】: 1.通过加法、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 【复习重点】: 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有关10以内的加法、减法,及图画应用题。【复习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 从1到l0数字卡片一套。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套1—10的数字卡片。 【复习过程】: 一、导入谈话。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复习数的认识和顺序。 1.猜一猜。 ①出示第69页第l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2.完成教材71页练习十六第2题。 三、复习数的组成以及加法和减法。 1、数的组成。 ①师:我们已经学过l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②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说说组成。 ③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④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⑤做课本第71页第1题。 2、第69页第2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数学 任教年级:一年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或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2、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NO: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培养学生有序数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2-3 自学提示: 1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分别数出你所看到的物体的个数 3跟同桌说说?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激发兴趣 (1)数数:从1数到10 (2)师: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看看图中都有什么? 2引导学生逐一数出1至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较大的.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一面国旗,用数字1表示. 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注: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让学生到台上数数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做?(适时渗透有序数数的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数学乐园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教材P82、P83 【教学目标】: 借助“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教学难点: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放大图一张,2-10数字卡,3个信箱。 学生:每人一张口算卡,2人一个小筐、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游玩,喜欢吗?(板书:数学乐园)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游戏图 2.说明游戏规则。 按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就谁赢。每走一格就要答题。答错了就倒退一格,不能走与别人相同的路线, 前后四人一组开始游戏

男女竞赛开始玩游戏。 拓展游戏 游戏规则不变,把格子内的题目换成由学生自编的题目。 三、活动总结 问: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哪些游戏? 师:通过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的游戏,我们懂得了“数数、数的组成、加减法、数序、大小比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用。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去发掘数学的一些小奥秘,并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四、补充游戏 师:请大家看,老师手上有9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数字。现在老师从中抽出一张卡片,看看上面写着数字几?(8) 问:几和几组成8?还有什么不同的组成方法吗?按顺序想一想几和几组成8一共有几种? 师:现在老师要求按桌开火车,老师抽出一个数字,同桌合作,根据抽出的数字,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说出另一个数,然后两人合起来说说几和几组成几。每桌同学的答案要求不一样。 3.送信游戏 (1)出示3个信箱,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这是什么?信箱上都写着什么号码?(3、7、9)。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张口算卡,先请大家算算,把算的得数写在口算卡后面,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再根据得数把口算卡投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学课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学课件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数一数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观察实物用石子表示数,用小棒表示数,用手指表示学 生通过操作,逐步建立数的概念。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这些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建立数和形的关系的概念。 教学内容: 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这些客观事物的不同特征,从而建立数和形的关系的概念。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学会用石子表示数。 3、学会用小棒表示数。 4、能正确用手指表示10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学会用石子表示数。 教学难点: 正确用手指表示10以内的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 本单元教学通过让学生比事物,各部分之间长短、大小、多少的比较,使学生逐步建 立量的概念,初步知道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以便进行分类的教学。教学内容: 1、比多少 2. 比长短 3. 比高矮 4. 比轻重 5. 比粗细 6. 比宽窄7. 比长短 8. 给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粗细和宽窄。 2、能通过比较确定物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在比较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客观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从而使学生初步确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粗细和宽窄。 教学难点: 能通过比较确定物体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并且通过观察、操 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同时认识书写“+”“-”号及填答语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用具体的物体作为运算的思维工具,不借助计算工具,逐步形成心算技能。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加、减运算的意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用石子表示1-5的认识 2. 用小棒表示1-5的认识 3. 用手指表示1-5的认识 4. 加减法的含义及加法含义的思维过程 5. 加法各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课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课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准备课课件 一、班级情况分析:本学期一年级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还有些学生是从外地转入的。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据幼儿班老师介绍,这些学生各方面的差异较大。有的活泼开朗,还有个别学生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PPT课 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有几瓶牛奶》加与减PPT免费课件,共19页。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凑十的拍手游戏。现在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演示,其余同学同桌组队一起来玩吧。一共有几瓶牛奶?摆一摆,说一说。 9+5=14 原来有9人踢毽子,又来了3人,一共有12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搭积木》加与减PPT课件下载,共19页。本节目标结合搭积木等活动,进一步体会简单的加减法的实际意义。探索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学习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算积...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加与减PPT免费课件(第2课时),共15页。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认识了11-20各数,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这部分内容。例题讲解顺着读: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着读:20,19,18,17,16,15,...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古人计数》加与减PPT免费课件(第1课时),共19页。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用数字去表示物体的个数,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计数的吗?古时候,数字还没有发明出来,牧羊人不知道他养了多少只羊。牧羊人坐在羊圈门口,每出去1只羊,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我说你做》认识图形PPT免费下载,共12页。复习旧知 1、从左数,第()个是球,第()个是长方体 2、从右数,圆柱分别是()个和()个

学以致用你说我摆。和同伴说一说,并摆一摆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我说你做》认识图形PPT免费课件,共16页。例题讲解说一说,摆一摆。在桌面上放一个长方体。长方体上面放一个圆柱。圆柱上面放一个球同桌之间仿照笑笑和淘气合作的步骤进行拼搭,左面的学生先拼搭出图形,然后发出指令,右面的...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PPT免费精品课件,共16页。复习旧知我在10的前面,8的后面,我是( ) 我在7的前面,5的后面,我是( ) 探索新知玩一玩。圆圆的,上下一样粗。嘻嘻,我知道了。摸一摸,说一说。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都一样长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PPT免费教学课件,共20页。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热爱学习的海绵宝宝,听说你们也非常热爱学习所以我想和你们成为好朋友!但是在这之前我想先考考你们:你们知道我的身体是什么形状吗?填一填长长的、方方的,无法...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位置与顺序PPT精品课件,共16页。复习旧知丁丁、文文和东东三人在比赛跑步。丁丁在文文之前到达终点,东东在丁丁之后到达终点,文文不是最后一名,请给他们三人排排名次。探索新知以哪个物体为标准?可以以黑板、电视机等为...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室》位置与顺序PPT免费下载,共16页。本节目标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运用所学的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生活中物体的位置关系。通过学习感受前后、上下、左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练一练 1...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1~5的认识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1~5的认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5,会用1~5这5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3、培养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读、写1~5。 难点:1~5的基数意义。 导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二、导学 (一)、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

“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7、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二)、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5、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三)、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3)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三、导疑导疏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一)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11-20各数的认识(一)》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等方法,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搜集生活中客观存在11~20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树立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重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你们成为小学生后,爸爸妈妈非常关心你们的学习,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学习用品,你看,铅笔就买了这么多。(教师拿出10枝铅笔) 2、猜一猜,有几枝? 3、到底几枝?你有什么好办法?(数一数) 4、教师拿出铅笔一支一支带领小朋友数,刚好10支,然后拿出橡皮筋将10支铅笔捆在一起。指着一捆铅笔问:这是几个十?几个一?

(10个) 二、导学 1、(多媒体课件展示刚才的过程)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①这一捆有几根?(10根)也就是10个一,几个十?(1个十) ②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1个十。 ③看着这一捆小棒,自己轻声地说,全班齐说。 2、认识12。 提问: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就是1个十,小朋友们请想一想,怎样拿出12根小棒? 让小组进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2根呢? 强调:知道一个十和几个一就可以读作十几。 教师范读12(十二),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12。 3、摆小棒认识15和19 教师在黑板上摆出小棒,让小朋友自己体验他们的组成,先可以自由发言,说说是十几,为什么? 4、课件展示:“智慧爷爷”现身,“()个十和()个一合在一起是()” 5、(课件出示直尺图)看直尺,理解数的顺序、大小。 刚才小朋友认识了一些数,这把尺子上也有一些数。

优品课件之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青岛版) 第四课时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 教学内容:雪山乐园回顾与整理中右上角板块,图形与位置的有关内容。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图形与位置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教学过程:一、想一想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哪些图形?出示准备好的积木,利用积木巩固所学的图形。二、找一找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很多的图形,哪么谁能说说你生活中有哪些熟悉的(比如家里的、教室里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三、游一游仔细观察雪山乐园图:看看这里边都有哪些是你熟悉的图形?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尽可能让学生找出多一些的图形。如雪人的头是球形的,注意培养他们对立体图形的形象思维能力。四、看一看 1、出示已经准备好的实物,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正面、侧面、上面等)说说自己看到的现象 2、出示一组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实物的照片:谁能说说每幅照片是从哪个方位拍摄的?看一看 3、练习:综合练习9圈一圈,先让学生观察小华在镜子中的形象然后圈出是在前后侧哪一面照出来的。通过小华照镜子的情境图,复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知识。五、评一评师:同学们将你们捏好的图形拿出来,咱们评比一下,好吗?评比之前教师要说明白要求。 1、分小组进行评比。 2、说说捏得是什么图形。 3、评出捏得好的。 4、进行奖励。 六、教学随笔 第五课时右下角板块统计教学内容:雪山乐园回顾整理中对右下角板块的统计的相关内容的复习。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统计”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其方法,初步培养统计数据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雪山乐园里发现了许多以前学过的知识,这节课,你再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一下,还有什么发现。二、数一数,并统计。 1、投影仪出示课

2023-2024新版人教版小学数学1一年级上册(全册)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二单元位置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九单元总复习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2)同桌讨论交流。 (3)提问:现在你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打算怎样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2.数数:逐一数出1~10的人和物。 (1)提问:你看了这幅图,你能数出多少人或物吗? (2)小组合作学习,先数给同桌听,再小组交流。 (3)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呢?(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小结:我们在数物体的个数时,可以用笔点着数也可以用笔做记号数,这样就能不重复不漏数。 3.认读1~10各数。 (1)全班齐读1~10各数。 (2)老师读数,学生在课本上找出这个数。回答老师的问题,我们要 爱护学校的树木、花草, 尊敬老师,团结同 学…… 2.(1)学生先自己数数, 再按顺序数出自己喜欢 的数。 (2)学生积极说出自己 数的人和物:如有的说学 校有一面红旗,两个单 杠…… (3)学生明确要求后按 照一定的顺序数。 (4)学生拿出自己的铅 笔盒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数一数有 几支铅笔,并交流自己怎 么数的。预设:有的学生 可能说是自己一个一个 点 着数的。 3.学生再次巩固1~10 各数。 3.在1~10 中选出自己喜 欢 的数,并说一句话。例如, 我有一双眼睛,我家有四 口人…… 答案:教师鼓励学生积极 发言。如果有答案,老师 把题目答案加上。 4.照样子画○。 答案:○○○ ○○○○○ 三、巩固练 习。1.数数游戏。 老师说数字,学生伸出手指 头。例如,老师说:“4在哪 里?”学生伸出4根手指头, 抖抖手指头说:“ 在这里。” 1.同桌间合作完成。 2.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订正。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优品课件之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 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具体阐述如下: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三、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1】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