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的阅读插上翅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生的阅读插上翅膀
新课程的实施,确实给语文课堂教学吹来了一股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综观当今课堂,教师的讲解少了,学生看书多了;教师加班加点少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多了;机械抄写少了,自由的天地广了。按理说,学生的能力该有大发展才对,可是,我们却不无忧虑地发现,学生就像圈养的小动物放归大自然一样,不知如何觅食,甚至有了食物还不知从哪里下口。对一篇精美的文章只是觉得好,但具体好在哪里,却不知从何说起。阅读课外书,对生动的故事情节是眉飞色舞,而对朴素隽永的叙述表达则是浮光掠影,对精彩的环境描写更是一跃而过。如果就这样任其发展,学生不仅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更可怕的是会陷入庸俗的书籍中而难以自拔。因此,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应深感肩上责任之重大。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教会学生精读细思,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终身受用的读书习惯呢?
一、澄清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有些教师视教参为“圣经”,讲课不敢越雷池一步,照本宣科,“贩卖”教参。而现在许多学生手头都有一两本辅导书,在课堂上,你讲了上句,他就能接下旬。这样的教学,不仅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无益,其更大的害处是养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扼杀了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身体力行,对教材精读细思,吃透教材,有自己的独特感悟,套用时髦的话,就是要有个性化的理解。尽管有时甚至与教参相左,也是不应顾忌的。例如,孙犁的《芦花荡》中写老头子诱敌“入瓮”时有这么一段话: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象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滴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王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对于文段中划线句的理解,辅导书上说:“描写了芦花荡优美的自然风景,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日本鬼子蹂躏国土的痛恨。”这是很不能让人苟同的。试想,当时情况是如此危急,气氛如此紧张,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难道在这个时候,作者还要先去赞美一下这祖国的大好河山,芦花荡的美丽风景,而任老头子陷于魔掌而不顾吗?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作者在这里写景,确实具有宕开一笔的作用,舒缓一下气氛,以求与全文的基调相一致。但决不是去赞美风景,去引发什么热爱和痛恨之情。其作用只能是为下文鬼子的上钩做好铺垫。你看,木桩早已枯了,鬼子怎会注意它;水平如镜,清澈如苍穹,鬼子怎会想到下面的凶险;水草轻轻地浮动就像被梳子梳过似的,鬼
子又怎会想到下面埋藏着机关?老头子布下这么一个“陷阱”却丝毫没有破坏水的清澈,甚至连水草都没有拂乱一丝,又是不是可以足见他的水性之高?所以,这两句景色的描写既为下文鬼子的上钩做好铺垫,又表现了老头子头脑机智、水性高超,圈套设计巧妙,丝毫没有引起鬼子的怀疑、戒备。
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应是信息的提供者,意义的建构者,学习的帮助者,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只有教师的思想转变了,观念更新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才会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其实,阅读的乐趣也正是在此。
二、问题引路,学会精读一篇课文
许多老师都注重学生的预习工作,也布置了预习题。但笔者发现,教师所布置的问题往往只是停留在粗知课文大意的层面上,似乎不敢放手让学生深入局部、细处,其实,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大大有待于老师们的大力挖掘。
例如:我在教《信客》一文时,既布置了一些粗知课文大意的问题:“课文写到了几位信客?写到了有关信客的哪些事情?”也布置了需要精读细思、研究探讨的问题;“他们的哪些事情令你感动?课题《信客》应该指哪个信客,或是两个信客?说说理由”。而事实表明,学生的回答还是令人欣慰的。有的学生说:“让我最受感动的是这一段话:‘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这些语句连用一个设问和一个反问写出了信客善良大度的情怀,令人肃然起敬。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把自己的委屈丢在一边,让我认识到了信客的伟大,也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人不仅仅为自己而活着。”也有的学生说:“我从‘老信客声辩不清,满脸凄伤,拿起那把剪红绸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这句话体会到做信客之难,但我也为老信客叫屈。因为从这句话我们就可以想到老信客的一生是多么清白,否则他也不会这样痛心。那些乡人们为什么就不能宽容一些呢?”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老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给学生“鱼”,而是教会他们怎样“渔”。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探索;给学生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点酵母,让他们自己去酿造。
三、以精读与速读结合为主,快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果说,精读了一篇文章有了一点学习方法上的感悟,那么,把这点感悟真正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几篇几十篇的阅读量。当然,这样的阅读量不可能靠精读去完成,只能靠速读。速读并不是走马观花,也要有感悟、有收获。感悟从理解中来,收获从积累中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感悟可长可短,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积累却非做不可。有些学生一晚看了上十几篇文章,让他谈谈体会,却只是张张嘴巴,说不出个子丑寅卯。问题就在于没有整
理,没有动笔。要纠正学生对速读的错误理解,阅读的目标是为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速读也不例外,要经常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下。
(陈灵甫,浙江东阳槐堂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