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2014年高考作文导引
2014年10月10日
【试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一个野生动物园里,挂着一个警示牌,警示不要给野生动物喂食,否则将面临处罚。

如果给野生动物喂食,它们会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文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2014年新课标II高考作文点评:给动物园的动物喂食物是2014年出现频率最多的新闻材料,从这个角度讲,这则材料可谓紧贴时事,其新颖性值得肯定。

从作文立意的角度看,这则材料作文可以发挥的余地很大。

1.紧扣材料,书写素养。

很显然,喂养动物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因为它违反了动物园
的规则,考生可以写,遵守道德规范,做文明的旅游人。

2.遵守规则,规范行为。

这道题目背后隐含了一个规则的问题。

自然保护区是在制定规
则,游人是在破坏规则,考生可以写“规则”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由此也可联想到当前的“反腐”大潮,腐败者的实质是在破坏社会的大规则-----法律。

3.联系教育,充分联想。

这则材料反映了一个教育的问题,如果我们一味的给孩子喂食
物,就会让孩子失去生存的能力,考生可以写学会独立,学会生存。

(宋老师说,从材料来看,喂食野生动物会让它们丧失觅食能力,说明动物有其自身的习性以及生活规律,不应过多的干涉,给它们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对待动物要如此,那在教育孩子方面,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不能一味地进行灌输、填鸭,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这可能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4.关注两端,充分审题。

材料中出现的要素有两个,即游人和自然保护区,考生可站在
任何一端立意,亦可综合考虑来把握。

5.展开想象,童话书写。

考生可以站在动物的角度来立意,以动物的口吻告诉人们“喂食”
的危害,这样会让作文更有新意。

总体而言,这则作为的立意还是比较容易把握的。

【相关名言】
虽日爱之,其实害之。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范晔《后汉书·仇览传》)
教子勿溺爱,子堕莫弃绝。

(清代学者王永彬)
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

(清代学者吴楚材)
人莫知其子之恶,人只知其苗之硕。

(大学)
用溺爱态度培养出来的人,是自私自利到所谓透顶了的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父母溺爱和娇惯孩子,满足他们的任性要求,他们长成就会堕落,成为意志薄弱、自私自利的人。

因此,父母的爱不应该是盲目的……(前苏联早期主要领导人捷尔任斯基)“子孙若如我,留财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

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林则徐)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经典素材】
(一)伊索寓言:有这样一个关于父母溺爱孩子的事例故事,一个偷窃的少年犯被当场捉住,犯缚了双手,被牵到刽子手那里。

疼爱孩子的母亲跟在后面,捶胸恸哭。

儿子回转身来,说要对她说句心里话。

母亲走近去,想不到却被儿子一口把耳朵咬了下来。

母亲骂儿子大不孝,犯了罪还不够,又把母亲的耳朵咬下来。

那少年犯说:“假如我初次犯偷了同学的写字板拿去给你的时候,你打了我,那我何至于胆子越来越大,被牵去处死呢!”
(二)《古今谭概》:翠鸟为避免灾祸,开始把窝筑在树的高处。

孵出小鸟以后,它很喜爱,生怕小鸟从高处的窝里掉下来摔死,于是把窝向下移了移。

等小翠鸟身上长出了羽毛,非常漂亮,它更是加倍喜爱,越发怕小翠鸟摔下来,又一次向下移动鸟窝,移到离地面很近的树杈上。

这样,翠鸟放心了,然而当路过树下的行人发现小翠鸟时,稍一举手便把小翠鸟掏走了。

(三)乌鸦妈妈和喜雀妈妈是好邻居,她们都养育着一帮幼小的儿女。

乌鸦妈妈每天都把自己的儿女往鸟窝外面推,逼着它们往外跳,学习飞行,即使有时候把儿女摔疼了她还是坚持不懈地这样做。

喜雀妈妈看不惯,埋怨乌鸦妈妈太狠心了,乌鸦妈妈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相反,喜雀妈妈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女,整天把儿女们关在家里,怕它们被风吹日晒雨淋伤了身体。

这帮小喜雀也很享受舒适的生活,无忧无虑,非常快活,整天嘻戏打闹,什么也不干,非常依赖它们的妈妈。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乌鸦和喜雀居住的地方突然发生一场大火,很快火势就蔓延到它们居住的地方,平时受到妈妈严格训练的小乌鸦们奋力拍打翅膀,逐一飞了出去,保住了生命,而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小喜雀们惊慌失措,任凭怎么摆动娇嫩的翅膀也飞不起来,可怜它们全部葬身火海之中。

喜雀妈妈痛哭流涕,悔恨不已,并且深深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儿女们接受磨练和考验,学习生存的技能,而是一味地惯着、宠着、护着,结果反倒害了它们。

此时此刻,喜雀妈妈用生命的代价终于明白了乌鸦妈妈的良苦用心!
【满分作文】
对生命更完美的诠释
动物与生俱来具有生存能力,生存需要食物,于是它们捕食;生存需要空间,于是它们竞争和攻击,如果不再让动物去捕食去竞争,那么它们会逐渐地丧失生存的能力,无法独立,任何需要不靠自身的努力就可得来,这样的不劳而获久而久之会使之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当它们再次失去这种依靠时,那么面对丧失生存能力的动物的,就是死亡和毁灭。

曾在假期看电视时看过这样的一篇报导,人工饲养的老虎狮子,在放生前,必须经受残酷的训练,重新培养它们的生存能力,因为对于这样的肉食动物来说,没有捕食能力它们就会饿死;这样的事实是残酷的。

可这样的实例在大千社会中应有尽有,曾经在网络上流行的言论:对于长期人工养殖的动物,“放生就等于放死”。

道理是同样的,在对待如此宝贵的生命时,也许培养它们的生存能力和独立性,是珍爱生命最好的方法。

而这也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对于我们人类社会,生存能力和独立性更为关键。

由于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许多的父母就有意无意地娇惯、迁就、溺爱自己的孩子,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百依百顺,这使孩子产生了过分的依赖性,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甚至到了小升初时还不懂得自理生活。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吸取任何的生活经验,这就为长大成人后的他布下了绊脚石,离开父母后,也许生活对他们来说,举步维艰。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许多的父母就是在对孩子的过度保护中失了职,但这其中并不包括我的父母,从小到现在,我的父母虽然解决我的温饱但同时也在培养我的生活能力,或是说让我尝试着去一个人独立完成所有的事,我知道这对我来说是种锻炼,失去依赖性,也就是对我的未来有个保障,能让我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更好地立足于社会。

如今我能够在学校里和谐融洽地与同学交往,能够独自充实地生活,离不开生活环境对我的影响。

对生命对教育更完美的诠释,在于能力的培养,而溺爱和依赖则是对未来最大的阻挠。

【王嫣雪老师点评】标题虽长,但是观点一目了然,行文过渡自然,语言平中见奇,用法国教育家卢梭的话一针见血,自身的事例富有说服力,表达凝练,情理俱佳,成就了对生命的诠释就在于能力的培养的论点。

一只野生动物的自述
和煦的阳光照暖了人间大地,铁网外面有的人来去匆匆;有的人充当摄影师,不停的对铁网内的“我”或其他小伙伴拍照;有的人摆着不同姿势等待同行人的拍照。

如此场景日复一日,渐渐是去新鲜感,我也在日复一日,感叹为何“我”如今的生活变得如此安逸,“我”却觉得别样的狼狈不堪。

懒洋洋的躺在铁网中,沐浴阳光,回想起祖辈对对“我”讲诉了那些“我”遥不可及的生活经历。

自有记忆起,“我”便生活在铁笼之中,如井底之蛙一般,未知外面的天空,而且外面的天空看起来并不如祖辈讲诉的那般广阔无边,在这铁笼里“我”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野生动物的秉性逐渐被消磨,原本的“森林之王”也蜕变为“摆设之王”在铁笼里人人摆设。

奋斗是为了更好的生存,打破原有的生活习性规律,就是扼杀的生命力。

远离森林,被关在露天的铁笼子中,任由他人观赏,这简直就是断送了我们的余生。

在铁笼里,有人专门给我们准备食物,无须外出觅食,还有些名为游客的群众会向铁笼子投掷食物,就这样“我”的野生动物的觅食技能就没有学习起来。

而且据“我”所知,祖祖辈辈的觅食技能是在森林里,通过捕食获得的,而“我”在铁笼里的觅食技能根本就不是野生动物的觅食本领。

野生动物真正的觅食生存能力不是在铁笼子里训练而获得的。

管理“我”的人美曰其名说是为了“我”的生存觅食技能,禁止游客向我投掷食物,否则将依法惩处。

知晓这个消息后,“我”一直在想这游客向我投掷食物的行为与管理“我”的人的行为毫无差别,为何他们要以这种借口竖立警示牌呢?他们所竖立的法又是什么法呢?这些“我”不得而知。

“我”早已接受这种安逸的生活,在铁笼子里的余生丧失的不仅仅是捕食技能,更多的野生能力技能也丧失了。

野生动物不需要被圈养的生活,放置到野外便是最好的培养“我们”觅食技能最好的方法。

至今“我”无法用言语来形容他们的背道而驰做法,让我们失去原本的觅食技能捕食他们的初衷,可他们的作法确实已经伤害到“我们”的觅食技能了。

“我”原本就该生活在茂密的森林里,整日与伙伴穿梭在森林的每一个角落,学习祖传的各种野外生存技能,防身健体,而不是在铁笼子度过我的一生。

世间有很多事情就如这般,以为野生动物拥有野生觅食技能初衷,禁止或不允许其他人投掷食物,俗不知将野生动物圈养在铁笼子之中,是对野生动物生存觅食技能最大的伤害。

【王嫣雪老师点评】:本文借助一只狮子的口述说明丧失生存能力的根源,反向立意新颖独特,引人深思。

但材料中提示的是散养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在铁笼子里喂养的动物,而且文章中的狮子已经安逸现状,好像还在控诉不该禁止投食,是否背离材料的初衷。

【林翠薇老师点评】:以“我”自述的形式,向人们倾诉“我”的苦衷,一下子拉近了
读者和动物的距离,又增加了人们对“我”的同情。

但叙述较为平淡。

授之以渔摆脱依赖
人活世上,总有自己的追求。

总有自己的理想,想做大事业,想登上顶峰。

然而,人性的深处,总有那么一丝慵懒。

明知守株待不来兔,却总想天上掉馅饼。

于是,长辈怜悯后辈奋斗不易者,总是千方百计给自己的后辈开辟前路,寻求捷径,殊不知,捷径尽头,总有一头猛虎,要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捷径易走,人生难求,滚滚红尘之间。

许多人摆脱了对上辈的依赖,不懈地摸爬打滚,努力接近人生的巅峰。

他们花费了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却阅尽了世间沧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

他们走过了崎岖艰险的人生之路,却览遍了大好河山,鸟语花香。

一路的美好,皆尽收眼底。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意在告诫为师者。

引导学生前行时,要点到即止,指示一条明路,却要学生独自前行和摸索。

最后得到属于自己的成果。

为师者如此,为人父母者又何尝不是此道?母鹰总是毫不留情地将小鹰抛出巢外,老虎在年幼时便要惨遭父母遗弃。

引到适宜处即放手。

这是大爱,是情至深处似无情的大智慧。

倘若为人父母者毫无原则的溺爱,为子女亲手铺平开道。

规划人生,子女一直活在父母的庇佑之下。

又怎能一展翅膀,搏击社会的风风雨雨,领略世道的苦辣酸甜?倘若为师者一路带领学生前行,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学生又怎能独立思考。

独立去解决困难,并从中找到自己的创新之路?
更甚者,就如那古代故事所说的饭来张口的儿子,母亲出远门前做一张饼挂在儿子的脖子上,儿子不会做饭,甚至不会用手举起饼来吃,只会啃到嘴边的食物,最后落得了个凄惨死去的下场。

活在父母庇佑下的子女,倘若有一天,父母离去,无非就是坐吃山空,败光家业,落了个穷困潦倒干干净净。

这并非耸人听闻,而确确实实是许多富二代的最终结局。

一直走在老师的老路上的学生,最终不过是师长的一个复制品。

没有自己的成就,那就只能活在老师的阴影下碌碌无为了。

捷径易走,而代价如此惨重,不如自己动手,求一场丰衣足食的人生。

与其将后辈护在身后,亲历亲为地为他们开辟前路,不如放手,远观他们披荆斩棘,并在山穷水尽时给予明示。

与其守着父母的丰厚家产,不如自己另立门户。

享受一场属于自己的成功。

比尔盖茨早早就散了自己的万贯家财,而儿女们无一垂涎这唾手可得的财富。

都已经寻到了自己的路途。

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前辈不留财富,因为授之以渔。

他们不接受前辈的馈赠。

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人生
授之以渔,为后辈指示一条明路。

放手任其经受风雨的洗礼。

摆脱依赖。

独自行走。

让一路的经验累积成看破红尘的睿智。

一路艰辛铸就了风雨不惊的平稳。

最后,站在路的尽头,即使没有轰轰烈烈。

也能笑对命运。

不留遗憾。

【王嫣雪老师点评】授之以渔是方法,摆脱依赖是结果,授之以渔是条件,摆脱依赖是必然,生存能力需要长辈授之以渔,也需要晚辈自强不息,摆脱依赖。

文章思维缜密严谨,能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较之泛泛而谈就进了一步,何况反面事例警人,结尾处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林翠薇老师点评】“授之以渔摆脱依赖”的观点颇有新意,论述的展开也显得自然流畅。

长短句的运用和贴切的比喻,为论述增强了说服力,是一篇好文章。

【网友作文】
认识能力的“用进废退”的规律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对夫妻老年得子,喜极,非常溺爱孩子。

这孩子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有一次,夫妻俩有事外出,怕孩子饿死了,便把烙饼堆放在孩子的跟前。

等他们外出回来,这孩子居然活活饿死了。

为什么呢?原来,这孩子一直张着嘴巴等烙饼跑到自己的嘴巴里面来,而不懂得用手去拿饼放进嘴巴里。

哈哈!
人死了!好笑不?
你可能觉得我是瞎编,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事?你说没有吗?真的没有吗?
据史书记载,在晋代,有这样一位小皇帝。

他见到老百姓很瘦,便问身边的人:“这些人为什么会这样瘦?”身边的人如实回答:“因为他们没有粮食吃。

”小皇帝感慨万分:“他们怎么会这样笨呢?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食肉呢?”
嘿嘿。

好笑吧!这可不是我瞎编的,而是史书明确记载的。

就这样的智商,居然还当皇帝?老百姓还能不瘦得皮包骨头吗?
这样的皇帝,本身就是制度的悲剧。

中国的皇位是要继承的,血统至上,子承父业。

由于能力无法遗传,于是,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开国以及后几位皇帝往往能力出众,但后面的皇帝是“一代不如一代”,慢慢会把整个国家丢掉了。

中国朝代的更迭,往往就是因为朝代后面的皇帝没有大的作为。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我想,关键的原因,还是后来的皇帝们,从小处尊养优,娇生惯养,使得能力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

没有能力,怎么可能当好皇帝?德不配位,必有余殃!亡国之君,虽不见得都非常可恨,但往往是废物一样的可怜虫。

刘备的儿子刘禅,人称扶不起来的阿斗,便是典型的亡国之君。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可歌可颂,但他没有培养好阿斗,也是人生之大失误。

他把大事小事都办完了,阿斗只需要在宫殿中吃喝玩乐便好;等诸葛亮一死,整个蜀国便完蛋了。

这样的历史悲剧,实在太多了,举不胜举。

国家如此,家庭也是如此。

中国有句老话:“富不过三代”;通俗讲就是:爷爷挣钱,爸爸存钱,孙子花钱。

诺大的家产,祖先辛苦挣来,到败家子这里,花钱如流水,很快就折腾完了,甚至弄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没有好好培养子孙后代的能力,而只是一味地让子孙花钱。

没有挣钱的能力,但很有花钱的功夫,这家产怎么能不破败?
说了这么多,其实便是一个能力养成的问题。

一个人的能力,是在活动当中培养起来的;同时,能力也有“用进废退”的规律。

一个人已经拥有某种能力,如果不再利用,也会消退;相反,如果多用,会越来越强。

比如说有些书法家,他们一直在写书法,于是,越到老年书法越精彩,“人书俱老”,讲的便是这个。

华人首富李嘉诚,已经八十多岁,赚钱的能力还一样强悍;因为他一直在工作状况。

相反,唐玄宗李隆基,年轻时奋发有为,后来迷恋杨贵妃,不理朝政,很快,把个强大的唐朝弄得乱七八糟(安史之乱)。

用进废退!这是一条重要的规律。

在野生动物保护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牌子,不要投喂动物。

为什么呢?野生动物本来就有在野外觅食的能力,如果一直有人投喂食物;则野生动物的觅食能力会下降,甚至可能沦为家养动物。

显然,这是不利于野生动物保护的。

所以,对于投喂野生动物的行为,人们还制订了相关的处罚措施。

这一段时间,海南省大力开展反“庸懒散贪”活动,我想,目的就是要让领导干部保持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发展社会发展自身。

所以,要培养能力,必须要一直努力工作,积极参与活动。

成由勤俭败由奢,一分汗水一分才。

至理名言也。

【王嫣雪老师点评】:写作在看似随意中侃侃而谈,层层剖析,鞭辟入里。

故事增加趣味,调侃引人深思,用进废退,用则是生存能力的锻炼,废则是慵懒无为的体现。

立意深刻,情理俱佳。

【林翠薇老师点评】:该文立意非常明确,符合题意,可判一等文。

作者文笔看似较为随意,很多例子似乎信手拈来,但在调侃的过程中又能给人一种启发和思考,是篇有深度的文章。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不少游人去动物园玩,总爱给笼中的动物投掷各种食品,既有出于好奇的因素,更有不少的喜爱成分在里面,当然,管理人员通常也采取了默许的态度,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还可以省却一些饲喂成本,何乐而不为呢?
野生动物园挂出警示牌,要求大家不给野生动物喂食,不然还要受到处罚。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样的规定未免不近人情,也或许有人会担心这些可爱的野生动物会不会饿死?然而,野生动物园管理者担心的恰恰就是,野生动物会因此而失去自我生存的能力。

既然是野生动物园,动物既保持野性,又要生存下去,自主觅食、弱肉强食的生态就不能改变,否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极易养成惰性,失去竞争力、战斗力。

不给动物喂食的警示牌出现在野生动物园而不是普通动物园或普通公园的动物观赏区,显然不只给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因地制宜的启示,而提示我们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而且必须放手,否则,就应了那句古训,惯宝宝就是害宝宝,那种不顾前提、不讲原则的爱,实际上是害不是爱。

最近几年,时常有报道披露,大学新生把脏衣服快递回家,让父母或者祖父母“代劳”,虽然是个别现象,却清楚地说明是过于娇宠、溺爱造成的,该放手时没有放手,结果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没法独立去面对、适应。

倘若平时心“狠”一点,有意识地锻炼他们自己动手、自食其力的能力,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尴尬。

其实,自己的学习经历也很能说明问题。

过去,老师像父母喂食婴儿那样,总是尽可能嚼细嚼碎,生怕让孩子噎着呛着,反反复复地讲解、灌输,结果往往是听得头头是道,老师走后便找不着北了。

现如今,老师改变喂食的办法,而注意让大家先思考、寻找解题办法,在此前提下给予必要的提示,让大家养成自主思考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习惯,某些知识、方法再也不用去死记硬背了。

学生如此,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又何尝不是这样?最近看到一则报道,说少数官员走基层,跟群众交流几句就不知道往下该说啥了。

表面看这的确是个作风问题,骨子里或许也是平时过于溺爱所致。

上级部门总是习惯于给基层下文件、定规范,长期受条条框框约束,面对现场和实际问题时,就丧失了联系实际、灵活应对的能力。

野生动物园那块不给动物喂食的警示牌,对于现实中的学习、生活、工作何尝不同样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王嫣雪老师点评】:本文从材料入手进行了偏僻入里的分析,针对现实生活中家长溺爱、老师填鸭等导致孩子没有生存能力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论证的问题具体而又有现实意义,是一篇有自己思想的文章,瑕不掩瑜的是倒数第二段递进论证力度欠缺,但结尾处的反问则发人深思,很有力度。

【林翠薇老师点评】:爱动物就要给动物真正的生存本领,而不是只给它们投掷各种食物——作者由此得出“不讲原则的爱,实际上是害不是爱”的立意,作者对材料的解读和把握是较为准确的。

但开头三段引述材料太多,至第三段才提出自己的观点,入题太慢,这不太适合高考考场作文。

给小姨的一封信
亲爱的小姨:
每天上班还得照顾阿亮,您一定很辛苦!
小姨,阿亮快进中学了,应该多一些自我照顾了,您尽量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不要包办代替太多!上次去您家,看到上学前,您给他收拾书包,我就很想对您说这句话。

确实,父母有照顾未成年的子女的义务,但也有教育他们成人的义务。

收拾书包看似小事一桩,却是您对他什么事都大包大揽的反映。

文革中长大的父母,很容易认为我们那时没条件过得苦,一定要让孩子好好成长。

可事与愿违,您知道后果吗?这样会让阿亮养成事事信赖人的习惯,长此下去,他也就会什么事都不想做,都做不了,更不可能形成自立自强意识!那样怎么成人呢?他的书包就应该他自己收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会做事,更是培养他责任心、独立意识的必要。

听妈妈说,有次阿亮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您不仅跑去学校,替他出头把对方教训了一顿,还请客送礼让对方受了处分,而其实打架之事是阿亮引起的,双方也都受了点小伤。

您怎么能如此处理呢?阿亮会认为他以后与人有冲突了妈妈都会给他摆平的,从而无所顾忌的。

您不会想养一个李天一似的儿子吧?那么请您再也不要掺和他与同学的冲突,让他自己去处理,从而学习如何做人。

假如要掺和也应该是严厉的批评他,而不是替他出头!
李天一的妈妈梦鸽就是利用自己的人缘,利用老公的名望,利用好的经济条件,孩子犯错了包庇他,而不让孩子接受惩罚,孩子上学不是鼓励他自己努力去考,而是花高价送去美国;似乎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把他喂食得好好的,却不知他会因此失去觅食的能力,失去是非标准……而梦鸽出因此受到了惩罚,几乎是亲手将儿子送进了监狱。

小姨,您一定要吸取她的教训,多放手,任阿亮自己成长!关键处给他提醒提醒就行。

在人生的路上,只有他自己一路摸爬滚打,才能越来越知道路在何方,越来越走得稳健,越来越走出精彩。

不要担心他走弯路,也不要心疼他辛苦,更不要怜惜他摔痛。

这些都是他成长的刺激素,失去了,他就没法成人!
野生动物会因人工喂食而丧失觅食能力,孩子会因大人的大包大揽而失去成人的可能,这是一样的道理。

小姨,你千万不能在阿亮的头上撑起保护伞,让他得不到阳光雨露,得上软骨病!
小姨,把撑伞的手放下来,你不会那么辛苦,阿亮也会茁壮成长!我们在旁边的人也欢呼雀跃。

您的侄女
2014.6.7
【王嫣雪老师点评】:本文技巧突出,别出心裁。

从给小姨的信中批评小姨教育的失败,野生动物会因人工喂食而丧失觅食能力,孩子会因大人的大包大揽而失去成人的可能。

由小见大,主题突出。

内容上,调动积累的生活素材,展示了作者的视野和运用积累的能力;语言上,质朴的话语表达的是最真实的情感,最深刻的思想。

【林翠薇老师点评】:本文立意明确,发人深思。

作者在与小姨的沟通之时,寓理于情,既情真意切,有字句有力,将“爱就要让孩子真正成长”的主题发挥到了极致。

爱•莫溺爱
爱是神圣的东西,因为有着爱所以世界上好多的人和事都变的美好,而在亲情之间,更因为爱而铸造了一个又一个幸福家庭。

溺爱,爱的前面多了一个字。

“溺”三点水旁加一个弱字,让爱在水中淹没而变的脆弱。

爱和溺爱之间只差一个字,而这“只差”却觅了好久。

听说因为有爱所以爱会降临,只能说自己是幸福的,能在母亲在生之年给她老人家带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