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棚草莓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徐达勋
摘要:大棚栽培草莓,宜选用红颊等休眠浅、抗性强的品种。江苏地区一般于8月中下-9月初定植。定植时做小高垄,每垄栽两行。安装文丘里施肥器,铺设滴灌微喷带,滴头间距一般选用20cm为宜。加强温度的管理,定植后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加盖二层膜等设施;采用水肥一体化管理;生育期注意灰霉病等病害的生态防治。
关键词:大棚;定植;滴灌;二层膜;水肥一体化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柔软多汁,色泽鲜艳,芬香浓郁,酸甜可口,是优良的鲜食和加工兼用果品[1]。传统的露地栽培成熟期晚、鲜果上市期短、产量低。我校利用塑料大棚,采用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使草莓的成熟期大大提前,果品产量、质量得到较大提高,供应期延长,取得较好效益。本文对其技术作了归纳总结,为广大农户更好的栽培大棚草莓提供参考。
1.种苗培育
1.1苗圃地选择
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作为育苗圃,苗圃和生产田的比例一般为1:5。母株定植前施足基肥,每667.7㎡施腐熟的土杂肥3000-4000㎏,尿素15㎏。耕翻耙细,整成宽1m、高10-15cm、沟宽25-30cm的高畦。
1.2品种及母株的选择与定植
选用休眠浅、低温下开花多、自花授粉能力强、抗病的品种,如红颊、美香莎、章姬等。母株选择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的大苗,开春后定植,每畦1行,株距40-60cm。抽生匍匐茎能力强的株距可大些,反之则小些。
1.3苗圃地管理
1.3.1摘除花序
早春母株抽生花序时,应及时除去花序,可节省养分,有利于匍匐茎的发生和幼苗的生长。去花序的时间要早,去除要彻底。
1.3.2清除杂草
草莓定植前或定植活棵后用48%氟乐灵乳油每666.7m2100-200ml进行地面喷雾,也可在草莓生长季节进行行间喷施。雨季来临之后,应以人工除草为主。
1.3.3苗圃地水肥管理
草莓是浅根系作物,不耐干旱,要求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匍匐茎发生前,灌水后要及时松土。草莓的第1级匍匐茎陆续伸出时,每666.7m2应追施尿素5㎏作为伸蔓肥。以后每隔2-3周进行1次根外追肥,共喷0.2%尿素2-3次。
1.3.4及时压蔓
母株抽生匍匐茎时要及时引压匍匐茎,向有生长位置的畦面引导。当匍匐茎抽生幼叶时,前端用少量细土压向地面,使生长点外露,促进发根。进入8月份以后,匍匐茎苗布满床面时及时去掉多余的匍匐茎,一般每棵母株保留70-80个匍匐茎苗。
2.栽培季节
江苏地区宜8月20日-9月初定植,当年11月-12月始收,第二年5月上旬草莓收获结束。
3.科学定植
3.1整地施基肥
据刘红等研究,草莓施肥以基肥40%,追肥60%为佳[2]。栽植前2-3周整地,每666.7m2施腐熟土杂肥2000-3000㎏,鸡粪需1-2月前施用,复合肥40-50㎏,磷肥50㎏,其中50%在畦面开沟时施入,50%整地时施入。地整成宽50cm、高25cm、沟宽30cm的南北向高垄。
3.2 滴灌设备安装
采用肥水一体化栽培定植前需安装滴灌设备。设备由滴灌带、输水管、施肥器、专用接头组成。专用接头用于微灌带与输水管的连接;施肥器用于灌水时向草莓随水追肥。在水源与主管间安装施肥器,安装接头、连接微灌带。施肥装置选择文丘里施肥器,在大棚定植两行草莓株距中间位置处铺设一条滴灌带;滴头间距一般选用20cm为宜。
3.3定植密度
每畦栽两行,株距15-18cm,每666.7m2栽1万-1.2万株。
3.4定植方法
定植时选择健壮无病、具有4-6片叶的幼苗,栽植深度要与原生长深度一致,切勿埋住苗心,并注意把苗根部的弓形朝向畦外侧,根系略向畦内侧伸展。覆土要实,栽后及时灌水。栽前用5×10-6-10-5萘乙酸蘸根,可提高成活率6%-8%,产量增加7%-9%。
4.定植后管理
4.1缓苗期管理
活棵前,不能控水,只能控肥。定植时滴灌20000-30000L/666.7㎡;移栽至开花期每5-7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6000-10000L/666.7㎡。
4.2扣棚
气温下降到10℃左右时要及时扣棚保温。扣棚过早会影响花芽分化,过迟则会诱导草莓进入休眠,影响草莓发育和产量。江苏地区适宜的扣棚时间在9月15-20号左右。第二道棚11月中下-12月初盖。
4.3温度管理
栽后盖遮阳网,防高温;10月中下旬扣棚后3-4天,白天保持30℃,夜间保持5-10℃,5-6天后 28 ℃,7、8天后25 ℃,目的打破休眠,促进花芽分化;11月下旬至12月初,应在大棚内加设小拱棚覆盖,根据气温变化情况增减草帘薄膜覆盖的层次。每增减一层薄膜,可增减温度1-2℃。到1月份最寒冷的季节,每天夜间可在小拱棚上覆盖草帘,四周加二层膜、草帘。
开花前,白天温度以25℃为标准,不能超过30℃;开花后果实迅速膨大,白天温度保持在20-25℃,夜温保持在5-10℃;果实采摘期,白天温度不超过25℃,夜间保持在3-5℃即可。
4.4肥水一体化管理
4.4.1滴灌施肥
缓苗期注意保湿促成活;开花至膨大期每10-15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8000-10000升/666.7m2,如墒情好可适当延长灌水间隔;采收期每6-10天滴灌一次,每次滴灌6000-8000升/666.7m2;草莓拉秧前10-15天停止灌水。
缓苗后开始追肥,随水施肥25-28次,每次3-5㎏/666.7m2,果实有拇指大以后重点追肥,拉秧前20天停止追肥。覃慧玲研究表明:草莓N : P2O5 : K2O比例前期约为1.2 : 0.7 : 1.1,中期约为 1.1 : 0.5 : 1.4,后期约为 1.0 : 0.3 : 1.7,全生育期一般以1:0.34-0.4:1.34-1.38为佳[3]。按其标准结合我们使用试验,我们得出1㎏肥料原料含量为:硫酸铵100g;尿素260g;重过磷酸钙32g;过磷酸钙200g;钙镁磷肥20g;硫酸钾340g;硼砂10g;氨基酸螯合锌、锰、铜、钼18g;pH调节剂20g.每次加肥时须控制好肥液浓度,一般1000升水中加入0.6-0.9㎏肥料,调节pH值至6.5-7.0。
4.4.2 注意事项
每次施肥结束后继续滴灌20-30分钟,以冲洗管道。滴灌施肥系统运行一个生长季后,应打开过滤器下部的排污阀放污,清洗过滤网。施肥罐底部的残渣要经常清理,每3次滴灌施肥后,将每条滴灌管(带)末端打开进行冲洗。如果水中碳酸盐含量较高,每一个生长季后,用30%的稀盐酸溶液(40-50升)注入滴灌管(带),保留20min,然后用清水冲洗。4.5植株调整
每株只需保留5-8片功能叶就可满足草莓生长发育的需要。要经常摘除老叶、病叶、枯叶和抽生的匍匐茎,并集中烧掉或埋掉,以减少病源。同时还要做好疏花疏果工作。在开花前,花蕾分离期(最迟不能晚于第1朵花开放)疏除1/5-1/4的高节位花蕾,这样可减少养分消耗,使养分集中供给早开的花蕾。在幼果青色期还应及时疏去畸形果和病虫果。
盖棚3天用赤霉素8×10-6-10-5喷洒(一袋兑100㎏水),打破休眠。
4.6辅助授粉
大棚内温度低、湿度大,易造成植株授粉不良,着果不好,形成畸形果。为防止畸形果发生,采用蜜蜂辅助授粉技术,蜜蜂在开花前5-6d放人大棚,持续到3月下旬。放蜂量以每半666.7m2田左右放置1只蜂箱为宜。冬季花量少,为了防治蜜蜂饿死,需用糖和水1:1熬制浓糖浆进行适量添加,但不可量大,否则蜜蜂不肯授粉。
4.7病虫害防治
草莓生长期间易发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灰霉病和白粉病、炭疽病等。对病毒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主要靠预防,最好的预防方法是每2-3年更换使用无病毒苗木。
生态防治病害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湿度;三是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四是及时清除病株。
灰霉病发病初期可用50%速克灵800倍液,40%的施佳乐1000倍液。白粉病可选择25%的阿米西达1500倍液,或10%世高2500倍液,在发病初期每隔7-10天喷雾1次。
草莓易发的虫害主要是红蜘蛛和蚜虫,发生时用黄板诱杀即可。
5.采收
草莓从开花到浆果成熟需35-40天,11月20号后要近60天,其采收期为20-30天。通常供鲜食时,运输距离短的可在果面着色90%-95%时采收,运输距离远的又没有冷藏条件时,果面着色80%时即可采摘。采收时间应在早晨露水已干至午间高温未到之前,或在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