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建工作初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建工作初探
摘要:抗战时期,共产党中央一直在陕甘宁边区,在政治上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战。

陕甘宁边区成了全国抗日的中心,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

首府延安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革命圣地。

在八路军主力开赴华北前线后,驻陕甘宁边区的八路军留守兵团和地方武装,守卫着几百里黄河河防,保卫着边区。

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和解放战争的总后方。

在根据地建设中,它对全国起到了指导和模范的作用,始终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党的建设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10-00-02
一、陕甘宁在抗战时期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在1937年9月改名为陕甘宁边区,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边前身就是陕甘宁边区,是在1931年打游击战争中慢慢发展起来的。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曾经开展过土地革命,那时建立了红色政权。

但是当时处在白色政权的包围当中,并且多次遭受到国民党的“围剿”,中共党内又出现“左”倾路线的危机。

在长征前后失掉了很多革命根据地,但是只有陕甘宁苏区成为中共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保存下来的根据地。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陕甘宁苏区位于西北的偏远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交通条件很差。

它离当时的“左”倾路线统治的中央比较远。

反对统治力量相对于比较薄弱。

党和领导人
与当地的百姓紧密相连。

第二,1935年下半年陕甘宁的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左”倾路线占据了统治地位。

另一方面蒋介石对此进行了第三次“围剿”。

由于陕甘宁当时成为中共在全国保留下来的唯一根据地,同时它又处于抗日的前沿阵地,所以党中
央到达后,便结束了长征,把革命大本营放在这里。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历史时期,陕甘宁根据地对全国革命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二、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同时,要加强陕甘宁边区的巩固(一)抗战时期进一步巩固陕甘宁边区
陕甘宁边区是以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基础的。

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按照同国民党谈判达成的口头协议,根据团结抗日的原则,展开更名改制的筹备工作。

1937年9月6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正式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年11月至1938年1月改称陕甘宁特区政府),并由林伯渠任主席,张国焘人副主席。

规定陕甘宁边区政府管辖范围包括陕西肤施、甘泉保安米脂。

此外,宁夏的花马驰,陕西的神木,关中的部分地区等23个县归边区政府直接管辖,作为八路军的募补区。

东靠黄河,北起长城,细节六盘山脉的陕甘宁边区,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50万。

陕甘宁边区不仅是中共中央所在地,而且是人民抗战的政治指导中心,也是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的战略总后方。

中共中央为了巩固和建设该地区实行民主政治,从1937年5月起,进行不分阶级、不分
党派、不分宗教信仰、男女平等、民族平等的民主选举。

10月,又完成了乡、区、县的选举,成立各级会议和民主政府,由此奠定了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

议会民主制,作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最重要环节。

边区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革。

另外,大力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边区重视发展成产,开辟财源,以便保障军队和党政机关的供给,也为改善人民生活,支持长期抗战提供了。

边区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

在增强抗战力量方面,先后开办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陕北公学、马列学院等,为军队和地方培训了大批干部。

(二)陕甘宁边区的武装力量
它由八路军留守部队、边区保安对和自卫军三部分组成。

1937年10月,八路军留守部队经过整编(除第七七零团保留外),各部队统一编为警备第一至第八团,另有两个独立营。

12月,中央军委把后方留守处改为八路军留守团,萧劲光任司令员。

1938年二三月间,日军攻陷晋西北个重要城镇并打通普铁路南段后,调动兵力,分数路向陕甘宁边区黄河防线进逼。

八路军留守兵团,保安部队在第一二零师和第一一五师的有力配合下,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打退了来犯的敌军。

3月至5月,陕甘宁边区部队又在神甫、离石等地,给予企图渡河的日军以沉重的打击,迫使敌人不敢冒然西进,保卫了河防。

(三)加强巩固陕甘宁边区,打击汉奸的斗争
当时一些国民党特务和其他反共攻固分子在边区进行反共宣传,挑拨共产党与群众的关系,破坏群众抗日团体,或扶持原来的封建地主势力,强迫农民交还已分的土地房屋,抢收已废除的旧债。

边区党组织和政府发现了这些情况后,毛泽东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八路军后方留守处起草了铲除汉奸的布告,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团作出关于处理边区土地、房屋、森林纠纷的决定,以及关于处理边界纠纷和保护抗日救国团体的决定。

上述布告和决定的贯彻执行,有利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共分子的破坏阴谋,保卫了边区的各项建设事业,同时也纠正了共产党内一部分同志在国民党反共分子在国民党反共分子的倒行逆施面前不敢斗争的右倾错误。

三、陕甘宁边区的党建工作
(一)党的队伍在迅速发展
全国抗战爆发时,党的力量还是很弱小的,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只有红军和陕甘宁边区及其他一些小块根据地。

尤其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只剩下少数党员。

这种状况很难应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式和抗日斗争的需要。

中共中央指示,要求各地党组织依据形势,结合当地实际,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发展党的组织。

1938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做出的《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指出:为了负担起扩大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神圣任务,大量的十百倍的发展党员,成为党目前艰巨的任务。

决议要求各地党组织大胆地向着积极地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抗战中新的积极
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

要特别注意在战区,建立强大的党组织。

为了保证在大量发展党员的同时使党的组织得到巩固,中央要求各级党组织要给新党员已初步的思想理论。

决议下达后,各级党组织积极发展党员。

党组织和党员队伍获得了壮大。

仅以山西省、河南省为例,原有党员360余名,到1939
年春,晋西北的党员数量就达1万余人;1937年9月河南省委从新建立时,全省只有150余人,到1938年10月已发展到8000余名。

新四军刚集结时,党员数量占全军人总数量的25%,到1939年2月,已占到40%,各级党组织也都建立和健全起来。

(二)在陕甘宁边区发展党员的意义
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在中央下达以后,中央的组织部和中央陕甘宁边区委员会在抗大、陕北公学等学校的青少年学生中大量发展党员。

在发展的党员过程中,严格按照党中央发展党员的要求,必须要注意在工人、农民、下级官兵中吸收党员。

经过长期的党组织考察和正式党员的帮助教育,影响了很大一批的进步人士。

他们入党后,我党的事业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在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下,党的队伍和党的组织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及其他人民武装,在敌后发展抗日游击战,建立根据地。

敌后游击战争不仅配合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直接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的打击,而且迫使日军将原先用于进攻的大量兵力转用于防守其占领区,从而对停止日军的战略进攻,稳定全国战局,使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了重要的作用。

敌后战场
的开辟和抗日民主的根据地的建立,成为坚持长期抗战的中流砥柱。

四、总结
抗日战争是一场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这场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战争,考验和锻造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建立了很多根据地,其中中国共产党在这场全民族抗战的洪流中实施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成为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在党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是新中国的摇篮,陕甘宁革命政权的开创开创制度引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胜利并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完全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在陕甘的早期活动、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形成、陕甘宁边区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这些都组成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9.
[2]李维汉.陕甘宁边区政府回顾,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回忆录卷)[m].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64.
[3]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载《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m].科学教育出版社年版:15. [4]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史料摘编下称摘编,第六编:473.
[5]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第四
编,2002,(8):638.
[6]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3辑[m].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