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娱乐化现象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新闻娱乐化?尽管目前理论界对此没有明确的界定,但从各媒体新闻报道的着力点上还是能够略见端倪的。
一般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阐述的: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者是尽力使硬新闻软化,即“硬新闻软着陆”,表现为减少严肃新闻节目,大量增加娱乐性节目比例,将名人趣事以及带有煽情性和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并且竭力从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从报道形式上看,从最初强调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演变为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走新闻故事化、文学化的道路。
在报道结构上,不拘一格,努力创造新样式,给受众提供更多的新鲜感。
比如湖南卫视的《播报多看点》,三个主持人坐在一个舒适的演播间里扯家常,然后引出一些新闻,趣味十足,用这种形式来播新闻,让观众乐在其中;在新闻编辑上,采用多照片、大标题或者彩色的页面,一切都以尽量刺激受众的感官为目的。
有些新闻节目的制片人公开号召“新闻是快乐的”,电视24小时就是快乐2 4小时。
新闻娱乐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关于新闻娱乐化的成因分析,归根结底要落脚到市场。
当供应大于需求,选择成为可能或惯例,那么竞争就必然存在了,这是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运行的法则。
媒体是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的产物,取悦受众是其天然本性。
同时,受众希望与媒体接近,而媒体为了吸引受众就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这种愿望。
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注意力经济也就随之产生了,拥有的注意力越多,就可能获得越大的利润。
“对于广大受众而言,媒介的使用权和参与权是一种稀缺的资源,能够亲身体验到媒体的运作,不仅仅是生理距离上的接近,也是心理空间上的接近。
让受众亲身参与媒体的各项活动,同媒体融为一体,这是时下流行的游戏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节目等的惯用手法。
”亲身体验的参与性、节目难度的挑战性、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对受众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如央视的《非常6+1》、《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智勇大冲关》、《勇往直前》等一直是电视台提高收视率的金牌栏目。
从需要使用媒体到如今能够参与到它的运作中,受众向历来蒙着神秘面纱的媒体迈进了一大步,零距离接触让受众感受到极大的满足。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受众还并没有真正地实现受众的媒介使用权,但这已经足以让受众聚集在媒体周围,对这些主动向他们招手的媒体趋之若鹜,新闻娱乐化也因而愈演愈烈。
简言之,新闻媒体在市场的引导下追求更多的利润,而受众恰恰是利润的来源,因此吸引更多的受众成为媒体创收的关键,而人们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恰好对于娱乐的需求成为人们最大的共同之处,于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选择了新闻娱乐化。
新闻娱乐化的利弊
从对新闻娱乐化原因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新闻娱乐化包含了积极的东西,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
新闻娱乐化的利。
我国新闻传媒已经习惯于以媒体为中心的传播机制,传媒的教育、宣传等功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挥,但是新闻一直给人们一种死板的感觉,不大受大众的青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传媒开始走向市场、走向竞争,传媒开始走到普通的老百姓中去,以新闻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机制逐渐被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机制代替。
由此看来,新闻娱乐化为新闻界带来了一种易于为大众接受的新闻处理方式。
新闻娱乐化的弊。
新闻娱乐化使新闻业逐渐走向“媚俗”,如今,有些新闻媒体过度专注于吸引受众眼球,将炒作当做是所向披靡的利器,如果说纯粹的娱乐新闻娱乐化无可厚非,但严肃的政治、法制和经济新闻被炒作或者是通过以猎奇的手法演绎后,就形成了新闻过度娱乐化、低俗化的现象。
新闻过度娱乐化可能导致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下降。
大众传媒承担着社会舆论监督,树立社会典型,宣传教化,文化传承及娱乐大众等社会功能。
新闻从业者也因为为公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得到了大众的尊敬。
但是新闻媒体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把娱乐化作为自己的核心,那就会因此发生新闻扭曲、失实的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曾经说过:媒体“要平衡社会情绪,提示社会最重要的东西,它和受众之间是‘诤友’、‘益友’和‘挚友’,而不是‘酒友’、‘腻友’和‘狎友’”。
人类有看热闹的心理本能,传媒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助长这种本能。
这样,才会使人远离动物性,以一个大写的人来观察和思考问题。
新闻终究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节目,其基本功能是报道事实、提供信息,因此,以真实、迅速、客观、公正取胜的新闻依然是新闻传播的主流。
必须坚持新闻的基本规律。
在新闻的娱乐化进程中,新闻的基本传播规律绝对不能丢。
毕竟,新闻报道不同于一般的娱乐行为,它还担当着传播社会信息、引导社会舆论的重大使命。
不是任何新闻都可以娱乐化,社会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等这些与娱乐业密切相关的内容,做成娱乐化的风格无可厚非,而国家大事、时政评论等内容,在进行新闻报道时,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其严肃性及严谨性。
因此,在如今新闻娱乐化的大潮中,无论是做哪一种类型的新闻,都不能忽视新闻的基本规律,否则,即使获得一时的眼前利益,而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必然会祸害无穷。
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目前,我国有关新闻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对于新闻娱乐化现象也缺乏可以依据的合理的政策和规范。
虽然市场对媒体有一定“自然矫正”的功能,但仅仅依靠零星的新闻政策和一定的市场调节功能,还是不可能把新闻娱乐化限制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规范新闻媒体就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闻媒体的长远健康发展,同时有关的执法人员也要严格执法,保证有关规定能落实到位。
传媒必须把握适当的“度”。
大众媒体有娱乐性的功能,但不能颠倒主次,所以面对新闻娱乐化,传媒必须把握一个适当的“度”,即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但不能一味地迎合受众,因为娱乐化不等于低俗化。
总之,新闻娱乐化的趋势值得我们正视,媒体在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前提下,不可丧失其严肃性和严谨性。
新闻从业人员应该遵循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从业者的素质决定了新闻媒体的层次,只有提升了新闻从业人员素质,使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达到一个高度后才能使新闻媒体的内容不断提升。
西方一位新闻学者曾经说过:“如果把我们的国家比作是一艘航船的话,那么记者就是船头的哨兵。
他监视着水下的暗礁及复杂的气候情况。
”“媒体监督社会,可是谁来监督媒体?”面对这样的事实,作为新闻把关人的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自律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新闻娱乐化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新闻娱乐化在一定时期内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就盲目地去赞成、吹捧新闻娱乐化,把任何新闻都打上娱乐的烙印;同时,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新闻娱乐化,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在充分考虑受众需要和接受心理的情况下,在社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充分发掘新闻的娱乐功能,不仅可以使传媒真正走向大众,而且可以为媒介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提供可靠的保障。
当然,如果传媒超越了合理的娱乐化的度,一味地迎合受众的猎奇心理,比如哗众取宠地炒作明星绯闻,不顾新闻职业道德炮制假新闻,甚至肆无忌惮地渲染暴力和色情场面以吸引受众,这样的行为对于传媒而言虽然可能会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但从长远来看,传媒庸俗化、媚俗化的不良倾向最终会使媒介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这样的新闻娱乐化就是传媒之祸。
新闻娱乐化只是新闻传播发展的一个阶段,它不可能取代硬新闻而成为新闻的主流方向。
新闻娱乐化的出现有其必然性,能反映我们现今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征,我们应该正视其存在的合理性,同时也要看清新闻的发展方向和自身真正需要的信息,这样才能有利于自身和整个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