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对颈腰椎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就认识到了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由于劳损易患颈 椎病。他在《金医要略》中指出:“人年五六十,其病 脉大者,痹挟背行……皆因劳得Fra Baidu bibliotek。”
《东垣试效方·腰痛论》:“足太阳膀肤之脉,所过 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故为病者项 如拔,夹脊痛,腰似折,髀不可以曲,是经气虚, 病痛生矣。”
《医学心悟》:“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2.跌仆闪挫,气血瘀滞:
脏腑机能衰退,肝肾亏虚,髓空精少,四肢百骸 失之荣养,而致筋骨不坚易受损伤。特别是长 期劳累过度,或有跌仆坠堕,损及肌肉筋脉,导 致脉络阻痹,气血瘀滞,不通则痛,如《景岳 全书》曰:“跌仆伤后伤痛者,此伤在筋骨而 血脉凝滞也。”王清任言:“痛久必有瘀血”, 说明痹证即作,瘀血更为必然。
3.寒湿内侵,阻遏经络:
中老年人年高体衰,脏腑机能衰退,肝肾亏虚,气 血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邪易乘虚而入,内侵经 脉,阻滞气血,肾府更失所荣,不荣则痛。《素 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 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 痛。”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
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 也。”《素问·至真要大论》称:“诸痉项强,皆属于 湿”;“湿淫所胜……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 其发病及症状特点与颈椎病相似。《素问·长刺节论》 称:“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 骨痹”。《景岳全书·杂证漠·湿证》:“湿之为 病,……;在经络则为痹重,筋骨疼痛,腰痛不能转 侧,或四肢痪弱酸痛;……。”早在东汉时期,张仲
热除湿、温散寒湿等为主。对于临床表现为虚实
夹杂证的患者,则应根据感受邪气的不同以及气 血阴阳亏虚的不同,而运用“通补兼施”的治疗方法 ,“泻实不忘补虚,补虚不忘泻实”,“通法”与“补法 ”应当相互配合使用。在临证时应审证求因,辨证 施治,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选取方药。
中医学对颈/腰椎疾病的认识是比较全面、深 刻的,并且创立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至今仍然在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 用。
本方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第174条和《金 医要略辨痉湿暍病脉症并治》“伤寒八九日, 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仲景用其 治疗风湿偏盛而表阳虚弱之湿痹。该方由桂枝 汤去芍药加附子而成,方中桂枝祛风通阳,附 子温阳化湿,甘草、生姜、大枣调和营卫,诸 药合用,能温经助阳,祛风除湿。
中医经典对颈腰椎病
腰椎疾病,常常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以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此外,还可有包括腰 椎管狭窄症、腰椎骨关节病、脊柱结核等在内 的多种疾病,尤其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生率很 高,且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 多。
但是近年来呈现发病率不断上升和发病年龄不 断提前的趋势。
1.2湿痹
临床表现:患者颈肩部强直,疼痛,沉重,手臂 麻木,握力减弱,关节运动不利,恶寒,舌质淡 苔薄腻,脉沉或涩。
治法:以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为主。
方药:桂枝附子汤
药物组成:桂枝三两45g(去皮),芍药三两45g, 甘草二两30g(炙),生姜三两45g(切),大枣 十二枚(擘),附子一枚15g(炮)
1.3柔痉
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 复发等特点。
腰椎疾病,尤其以中老年人多见,发生率很高, 且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由于祖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尽 管颈椎疾病和腰椎疾病发病部位和临床表现 不一样,但在发病机理、治则治法、方药运 用等方面具有相似之处,故合并一起讨论。
虽然在中医学中并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 ”等关于颈/腰椎疾病病名,但中医学早就有关 于其症状的论述,散见于“痹症”、 “颈项强痛”、 “颈肩痛”、“腰脊痛”、“腰腿痛”等疾病中,所述 内容涉及了本病的病因、病机、病位和治疗等 各个方面。
1.1血痹
临床表现:患者颈肩部强直、僵硬、肌肤麻木不 仁,活动受限,手部肌力减弱,走路不稳,发作 往往因劳累或感受风寒湿邪为诱因。舌质淡暗苔 薄白,脉弦紧或弦细。
治法:以益气通经,和血通痹为主。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物组成: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 姜六两,大枣十二枚。
本方出自张仲景的《金医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 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 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 汤主之。”用于治疗血虚感受风寒引起的血痹症。 《素问·逆调论》:“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 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灵枢·邪气脏 腑病形篇》“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 甘药”。故以益气温经,和血通痹而立法。《金 鉴》:“以黄耆固卫;芍药养阴;桂枝调和营卫, 托实表里,驱邪外出;佐以生姜宣胃;大枣益脾, 为至当不易之治也。”方药五味,配伍精当,共 奏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效。
总之,对于颈/腰椎疾病的病因可以概括为以上三 个方面,而其病机主要有“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这两种情况,前者为实,后者为虚,中老年人多为 后者所致。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病机在于“不通 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根据“实则清利,虚 则补益”的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上对于该病的的治 疗也应该以“通法”和“补法”为主。补法重在滋补肝 肾、强筋壮骨,通法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
总之,有关颈/腰椎疾病的病名及症状甚多,体现 古代医家对此类认识的多重性,也说明本病在古代 文献中所涉及范围的广泛性。
颈/腰椎疾病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 方面的内容:
1.肝肾亏损,筋脉失养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藏血,且肝肾 同源,故颈/腰椎疾病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 肾精充则骨髓充盈,骨骼得以滋养,方强劲坚 固,动作敏捷;肝有所藏以养五脏六腑、四肢 百骸,筋得血养则强健有力。肝肾亏虚则髓空 精少,筋骨失养而致筋骨不坚,经络不畅而发 为颈肩腰腿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