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解说实践攻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体育解说的实践(上)

体育解说最核心的主体部分,是解说员和解说顾问在比赛中的解说过程,即体育解说的实践。从解说话语的内容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阐释说明、预测评论和背景介绍三个部分,同时解说过程还应包含一定量的留白。在美国还有一些学者将体育解说的过程划分为场景设置、身份认同和评论三个部分,分类方式大同小异。

第一节体育解说的阐释说明

有不少资深体育迷总在抱怨体育解说的水平太低或错误频出,他们威胁要关掉音量,拒绝低水平的解说污染他们的听觉。但我们不妨试想一下,没有解说的体育赛事转播会是怎样的一番情形呢?1926年,英国BBC进行了历史上第一场德比赛马大赛的广播转播,在以报业为主的当时新闻界主流的影响下,比赛的转播就没有进行体育解说。事后,这次转播被证明是一个空前的失败。由于比赛是在瓢泼大雨中进行的,因此在转播的过程中,“大家不但听不到马蹄声,就连书贩子、马经贩子和观众在雨伞下面聊天的声音都比获胜选手抵达终点时的声音大。”不管怎样,那还是前体育解说时代的尝试。在已经适应了配备体育解说的转播后再回到没有解说的时代将会令大多数受众难以接受。1980年,美国NBC在接到大量对体育解说员投诉的信件后,于当年的美式橄榄球比赛转播中尝试不用解说的转播,结果很快被证明是一次失败到无以复加的试验,抗议信是之前投诉个案的数十倍。由此可见,尽管各界对于体育解说员的批判声不绝于耳,可一旦体育转播倒退到前体育解说时代,就如同人类突然从电子时代倒退到机械时代,将成为令人难以想象的梦魇。

由于体育赛事在生存的压力下要不断满足广播电视和网络转播的需求从而变换规则,加之受众接触比赛的频度不尽相同,因此在解读能力上,不同受众群总会显现出参差不齐的水平。美国媒介研究者爱德华·维特摩有一次去看棒球比

赛,他注意到旁边的一位观众还带着便携式电视机和收音机,这个观众盯着电视机,又调着收音机,还用望远镜观看场上的比赛,当维特摩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回答:“为什么?没有这些家伙,我无法搞清楚场上正在发生什么!”尽管只是个案,但由此不难看出,如今在现场观看比赛的受众有时已经无法独立解读亲眼目睹的比赛场景,他们早已习惯于借助媒介来达到符合自己习惯的解读方式,而这种解读的主要施加者就是体育解说员。

对于体育解说员来说,阐释说明部分是传统解说中的基础部分。体育解说员需要对画面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补充。例如,在比赛开始时、局与局、节与节之间、上下半场之间和比赛结束后等时段一般都要对比赛性质、对阵运动员和即时比分进行比较详尽的解释说明。对于体育解说员来说,在体育解说的阐释说明部分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体育解说的基本法则——斯科特法则

由于有画面的有力支撑,又有比赛时间、比分和运动员情况介绍的字幕提示,电视体育解说的话语应当精炼、简洁,在叙述时机的把握上更为考究。美国体育解说员雷·斯科特在职业生涯中先后经历了广播解说和电视解说。他认为,电视体育解说“少言多益”,如今这已经成为了电视体育解说员的一条普世的行业准则,被称为“斯科特法则”。①斯科特法则的精髓在于,语言简练、实用。例如在美式橄榄球比赛中,“传跑”、“达阵”、“5码”等专业词汇与相应的运动员直接结合,就可以替代过去大量的描述性语言。根据斯科特法则,只有解说员意识到自己的解说可能对画面语言起到补充阐释和说明的作用时,才会以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和解释。如果画面有足够的说服力,那么体育解说员可以保持一定时间内的无话语状态,即“留白”状态。

“斯科特法则”是从人对视听信息的需求出发,在视觉和听觉信息同时呈现的时候,人初始的反应是接受视觉信息。在视觉信息的信息无法完全得到满足时,便开始同时诉诸听觉信息。体育赛事转播即是如此。画面永远是第一位的,当画面无法为受众传递更直观的信息时,体育解说才成为受众的需求。在足球和美式足球这样一些场面复杂、主体相对模糊的比赛中,受众诉诸于听觉上的解说应该多于视觉上的欣赏。今天,“斯科特法则”不仅适用于电视体育解说,在同样能

①Hedrick, Tom. The Art of Sportscasting: How to Bulid a Successful Career [M]. South Bend: Diamond Communications, 2000: 93.

够传递视听觉信息的网络体育解说和手机电视体育解说中依然适合。即使是受众无法目睹现场的广播体育解说,也在大量借鉴斯科特法则中的精髓。

尽管有“斯科特法则”在列,但仍有一些基本要素是体育解说员需要不断重复说明的,例如比分和时间。即使现在有不少转播一直将比分和比赛用时用字幕的形式呈现,但并不是所有受众都能完全理解,有些字幕被台标和商业广告标花遮挡。因此,体育解说员应在比赛开始、半场和结束时,以及譬如得分和重大判罚等比赛拐点时多次重复即时比分和时间。

我国体育解说业界受老一辈广播解说的影响较深,在电视体育解说中渗入了过多的广播元素。许多甚至没有经历过广播时代的电视解说员却一直将广播解说中的细节描述奉为经典。事实上,新中国第一位体育解说员张之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行了一系列电视体育解说传播后,也很快意识到既有话语方式在新语境中的不适应,提出“电视体育解说要简明扼要,去掉广播中的动作描绘部分,适当增加带评论性的讲解。”①广播时代的体育解说前辈尚能敏感地把握话语方式的流变,今天的不少体育解说员仍然在坚守不间断陈述的顽疾。因此,只有当“斯科特法则”成为所有体育解说员的基本信条时,体育解说才有可能完全摆脱过往广播体育解说时代的桎梏。

二、解说员与导播的配合

导播是体育赛事转播的灵魂人物之一。虽然导演(在美国、加拿大等国是制片人)具有统揽全局、协调各部门工作的职能,但在实际转播中决定使用哪个机位的画面,向摄像师发出如何取景指令的是导播(有的国家和地区导演和导播合一)。由于画面本身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导播是决定一场体育赛事转播成败的核心人物。不仅如此,导播同时还要不断提示体育解说员在直接关注赛场的同时密切注意监视器里的动向。因此,解说员与导播的配合,即体育赛事转播中声与画的直接对接,其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解说话语以监视器画面为导向

一位优秀的体育赛事导播对比赛项目的认知应该不亚于成熟的体育解说员。只有对所转播的赛事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够制作出最适合受众的画面。不同的导

①张之. 球赛实况转播札记[J]. 现代传播. 1980(2): 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