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政策选择_陈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anuary 2010
总第251期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一、引言:逆周期与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主要有两个维度:一是跨行业维度(cross-sectional dimension),关注的是在某一给定的时点上,由于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持有共同的风险暴露,单个或一组金融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贡献度以及风险在金融体系中的分布,主要的监管工具包括适度扩大监管范围、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实施更审慎的监管、改进对交易对手的风险计量与控制、建设更有效的市场基础设施等;二是时间维度(timedimension),关注的是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层面的风险如何通过金融体系内部以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而被放大,所使用的是资本、拨备和杠杆率等政策工具。
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已突出说明了既有的金融体系顺周期性问题亟待解决。缓解顺周期性和建立适当的逆周期调整机制,也被一致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主要的分歧还在于逆周期监管政策工具的设计以及如何实施方面。
二、银行业信贷行为的顺周期性
银行业信贷活动具有萧条时收缩,繁荣时扩张的特点,呈现出明显的顺经济周期特征。这种顺周期性不仅加剧了经济的波动,而且也造成了银行的一些错误决策。一是景气时期银行
对企业的投资项目和偿债能力往往过于乐观,导致信贷标准放低,许多净现值为负的项目也能获得融资,在到期后出现违约,称为一类错误信贷政策(Type 1 Lending Policy Errors);二是衰退时期银行不良资产趋于增加,信贷政策趋于保守,使得许多正净现值的项目被拒贷,犯了二类错误信贷政策(Type 2Lending Policy Errors)。
银行业顺周期现象很难单独分析,因为涉及的顺周期性因素很多,相互关系错综复杂,政策规则的作用与银行业内生的顺周期行为常常交错影响。
(一)银行信贷活动顺周期性的内生性原因
1.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在经济开始出现疲软的时候更多考虑到信用贷款的偿付可能, 更加倾向于紧缩信贷规模,从而可能导致整个宏观经济的进一步紧缩(Katalin Mero,2002)。
2.市场竞争和信贷调查成本
银行在放贷之前必须对潜在贷款人进行调查,并在调查成本与放贷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然而,上述银行的竞争对手可以通过观察已做调查银行的信贷行为来做出信贷投放的决策(Gary B. Gorton ,Ping He,2005)。如果出现信贷紧缩,所有银行都会加强对潜在贷款人的考察,提高放贷标准。
3.信贷活动中的羊群行为(Herd Behaviour)
银行家像普通投资者那样也是有限理性者,在经济波动出现上下行拐点时,由于他们的认知偏差,信贷市场上会出现群体性多贷和群体性拒贷两次“羊群行为”,造成信贷扩张与紧缩
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与逆周期政策选择
陈 璐
内容提要: 银行业的顺周期性既具有内生性,也与现行资本、拨备、公允价值计量政策有关。缓解顺周期性和建立逆周期调整机制,被一致认为是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国际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关监管当局已在朝着建立资本缓冲、实行前瞻性的拨备制度、改进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修订新资本协议这些方面努力。但银行业内生的顺周期性很难消除,确定合理的资本缓冲技术上非常困难,动态拨备机制的建立尚存争议,当前对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改变也并不能改变经济的实质。因此,增强风险管理能力仍然是永恒的主题,各种逆周期监管工具的设计还应抓紧研究,监管者应提高对经济变化和风险变化的敏感度。
关键词: 商业银行 逆周期 资本 拨备 公允价值
中图分类号: F83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1770(2010)01-034-07
并形成信贷周期(Rajan,1994)①。
4.企业违约率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企业违约不仅与自身资本结构有关,而且与企业运营的外部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在经济陷入危机时期,从商业利益角度,放贷更加谨慎是正常的,银行惜贷不仅仅是因为资本不足,更主要的原因是经济风险增大。
5.抵押品价值与经济周期相关
担保品作为一种资产,其价格本身就是顺周期变化的。经济扩张时期资产价格上涨推动抵押品价值上升,提高了借款人举债能力,推动信贷进一步扩张;反之,衰退时期,抵押品价格下跌导致信贷更大幅度收缩
(二)监管政策所引致的顺周期性
1.资本比率要求
本意让银行审慎经营的最低资本比例要求,实际上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顺周期性,这是监管者们所始料不及的。经济复苏阶段,借款人经营状况良好,对银行资本净额要求下降,可以支持更大幅度的信贷扩张,推动经济高涨。衰退时期,借款人经营状况恶化,资本净额要求提高。由于筹资困难和成本太高,银行不得不压缩信贷规模。次贷危机进一步反映了银行在资本充足性方面存在的这种脆弱性:不仅最低资本及其质量要求未能在危机中提供足够的资本缓冲,而且资本的顺周期性加速了金融动荡。
2.拨备计提政策
银行监管制度强调审慎和前瞻地抵补风险,贷款损失准备主要是根据贷款分类的结果和对贷款损失概率的历史统计确定的,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本身也是顺周期性的。新会计准则要求银行必须以业已发生的损失(incurred loss)为计提基础,这种后顾式的(Backward—looking)的计提方法(Bofio,Furfine和Lowe,2001)更加剧了贷款损失拨备的顺周期性。经济繁荣时期损失率很低,银行由于不能够提供合理的、可接受的证明损失的证据,往往保持较低的损失准备水平;在衰退期,由于各种贷款损失证据和数据明朗化,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力度明显加大。一些监管当局已发现,辖内银行实施新会计准则后,在次贷危机前的2006年所提准备大大减少,而随着2007年次贷危机的不断蔓延,银行所提准备又急剧增加。
3.公允价值会计准则(FVA)中的盯市、盯模原则
当金融市场运行比较平稳时,采用公允价值盯市原则计量能够较为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②,并不会引起资产及收益等账面价值的大幅波动。然而,当市场处于极端情况下时,公允价值会计的“顺周期性”却会把问题严重地放大。泡沫时期,随着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金融机构不仅能将金融资产以远高于其成本的价值入账,而且能在获得超额账面利润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借贷和投资,从而推高杠杆比率和催生泡沫。相反,危机情况下,伴随着市场信心的丧失,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会触发亏损、撇账、评级下调、更多坏账等状竞。模型驱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金融市场的顺周期性。正常情况下,这些风险管理模型可能会驱使各个公司表现出一些不同的投资行为,但当一项资产的波动性急剧上升时,这些风险管理模型就会告诉所有的公司应该将其出售。当所有的公司都努力售出的时候,市场中的流动性就会丧失殆尽。此次危机中,各金融机构因为持有大量抵押类证券,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出现了大量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仅具有会计意义,但要不停地减记资产。正是这种天文数字的“账面损失”扭曲了投资者的预期,形成了“价格下跌—资产减计—恐慌性抛售—价格进一步下跌”的恶性循环。
4.新资本协议的潜在顺周期性
一是PD的顺周期性波动。由于时点评级模型估计的PD的变化幅度超过跨周期评级模型估计的PD,相应的据此得到的监管资本要求波动性也更强。如果由商业银行自主选择评级模型,商业银行通常倾向于选择时点评级模型而不使用跨周期评级模型,因为后者可能影响当期利润水平。
二是LGD的顺周期性波动。抵押品价值随着宏观经济的表现而波动。系统性风险加大,债务人违约后会放松对抵押品的维护和控制,对违约债务的紧急处置等因素都导致抵押品价值会在危机时期下跌,各种风险水平下的LGD都大幅度上升。
三是PD和LGD相关性的顺周期波动。商业银行的信贷实践以及大量实证分析都表明,违约风险的驱动因素,如宏观经济周期和公司财务结构,同时也是信用损失的解释变量,PD和LGD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经济衰退时期尤其如此,债务人PD上升,同时抵押品价格也下降,LGD上升。
四是EAD的周期性波动。经济衰退时期,随着信贷紧缩,对贷款依赖性强(credit-constrainted)的债务人流动性更加紧张,贷款承诺提取的可能性以及比例上升,引起EAD增加。反之亦然。
五是风险权重的顺周期性。新资本协议框架下,资本充足率计算中的风险权重来自内部模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当经济高速增长时,风险权重通常较低,资本充足率因而较高;而在经济衰退时,风险权重通常较高,资本充足率则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