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完整版本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解读PPT课件
复发预防策略
药物治疗调整
根据患者病情和药物反应情况,及时 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保持有效血药浓 度。
非药物治疗选择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的 患者,可考虑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
生活方式干预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 酒、控制体重、避免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监测
加强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风险。
监测指标选择及意义解读
心律监测
通过心电图或动态心电 图监测患者心律变化, 及时发现房颤的复发或
恶化。
心率监测
定期测量患者心率,评 估心脏负荷及药物控制
效果。
心脏功能评估
通过超声心动图等检查 手段评估心脏结构和功 能变化,为调整治疗方
案提供依据。
血液学指标
监测血常规、凝血功能 等指标,预防抗凝治疗
过程中的出血风险。
特征分析
房颤时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之间。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 ,但当心室率过快,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其他辅助检查手段
01
02
03
动态心电图
对于无症状或偶发房颤患 者,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房 颤的检出率。
超声心动图
可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有助于寻找房颤的病因和 诱因,以及判断预后。
根据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制定了药物治疗 、电复律、射频消融、外科手术等多种治疗 策略,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指南实施中存在问题探讨
指南普及程度不足
部分基层医生和患者对指南了解不足,导致诊断 和治疗水平参差不齐。
患者依从性差
部分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较差,影响治疗效 果和预后。
ABCD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PPT课件
汇报人:xxx 2024-01-10
目录
• 心房颤动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策略 • 特殊人群心房颤动处理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
01
心房颤动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 心律失常,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 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 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
诊断标准
根据国际通用标准和指南,结合中国 患者特点,制定适合中国人群的诊断 标准。注意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 状的疾病,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03
治疗原则与策略
一般治疗原则
综合性治疗
心房颤动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症状、 病情严重程度、合并症及患者意愿等 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心率控制
对于不能恢复窦性心律的心房颤动患 者,应控制心室率,以减轻症状和改 善心功能。
心力衰竭预防与处理
心率控制
01
通过药物或电复律等方法将心室率控制在合适范围,以减轻心
脏负担,预防心力衰竭。
节律控制
02
对于症状严重或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房颤动患者,可考虑实施射
频消融等手术方法以恢复窦性心律。
心力衰竭治疗
03
若患者已出现心力衰竭,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加强利尿、
扩血管等对症治疗。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发病机制
房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 认为与心房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异常、 心房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以及神经体 液调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
流行病学特点
01
02
03
发病率
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发 病率可达5%-10%。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心内电生理检查
对于复杂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射 频消融术前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
03
心房颤动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通过影响心脏电生理特性,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房颤 复发。
抗凝药物
降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如华法林、达比 加群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
减轻房颤症状,改善心功能,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 道拮抗剂等。
定期监测患者的心律,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心律失常。
卒中的预防
对于高危患者,可考虑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卒中预防。
心理支持与干预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房颤带来的焦虑、抑郁等情 绪问题。
05
特殊人群的心房颤动管理
老年人心房颤动的管理
风险评估
针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包括症 状、心功能、合并症等。
强化综合管理
指南强调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管理,包括危险因素控制、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等方面。
重视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
指南提倡加强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 己的健康状况。
02
心房颤动的诊断
临床表现与分型
阵发性房颤
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突发 突止,持续时间通常小于48小
时。
持续性房颤
3
QRS波形态通常正常
但如合并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有束支传导阻滞时 ,QRS波可增宽变形。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04
动态心电图
对于阵发性房颤的诊断具有重 要意义,可监测24小时内的
心电变化。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对于左心耳血栓及房间隔缺损 等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心脏磁共振成像
对于评估心脏结构、功能及心 肌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早期干预
心房颤动的诊断及早期干预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患者的心脏泵血功能受损,增加了患者发生中风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因此,及早准确地诊断和干预心房颤动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诊断方法、早期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诊断方法(1)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相关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
例如,心房颤动患者常常有胸闷、气促、乏力等症状,同时伴随不规则的脉搏。
(2)心电图检查:心电图是最常用的诊断工具之一。
在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时,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心房颤动发作时心律不齐的特点。
此外,多导联体表超声心电图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也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3)血液检测:医生可以通过抽取血样进行一系列的检测,例如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引起心房颤动的疾病,并评估患者是否适合接受某些药物治疗。
二、早期干预措施(1)药物治疗:对于稳定的心房颤动患者,常规的治疗是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恢复和维持正常窦性心律。
例如,胺碘酮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有效地抑制心房颤动发作。
此外,口服利奈唑胺和普罗帕酮等药物也常被用于控制心房颤动。
(2)电复律治疗:电复律是将高能量电击送入患者身体以重置心脏节律的一种方法。
它通常适用于急性或严重的心房颤动患者,在有经验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操作。
(3)非药物干预:除了药物和电复律治疗外,还可以考虑其他非药物干预措施来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例如,心理支持和咨询可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并提高身体机能;戒烟和限制饮酒等生活方式改变也有助于减少心房颤动发作的频率。
(4)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用的一部分患者,手术或介入治疗可能是一个有效的选择。
例如,射频消融术是利用电流产生的高温灼伤来创造导电隔离纤维化组织以恢复正常心律。
结语通过准确地诊断和早期干预,可以帮助心房颤动患者尽早控制病情,并降低发生中风等并发症的风险。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AAD治疗原则
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房颤相关症状 AAD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有限 抗心律失常治疗有效主要表现为减少房颤发作(而不
是消除房颤) 一种AAD无效时可换用其他AAD 药物的促心律失常效应和心外不良反应常见 同疗效相比,更应重视AAD应用的安全性
抗心律失常药(AAD)
根据药物的主要作用通道和电生理特点,将众多化学结构 不同的药物归纳成四大类:
抗心律失常药(AAD)
(二)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药 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对心肌β受体的效应,表现为减慢4相
舒张期除极速率而降低自律性,降低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率 而减慢传导性。本类药有普萘洛尔等。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抑制多种钾电流(外流),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 期,但对动作电位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很小。本类药有 胺碘酮等。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华法林的用法P902
华法林1片(2.5或3.0mg/片)qd,起效时间2-4 天,5-7天血药浓度 达峰。
用药前测INR,用药后3、6、9天复查,据INR调华法林用量,若连续2 次INR达2.0-3. 0(年龄≥75岁,1.6-2.5),可每周测2次,稳定1-2周后可每月 测一次。
华法林疗效受多种药物、食物、酒精等影响,须长期随访,观察不血不 良反应,定期监测INR并调整剂量。
8、心力衰竭; 9、糖尿病;
10、肥胖。
另外有:
饮酒;电击;外科手术;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电解质紊乱
等可引发一过性房颤。
脑栓塞是房颤引发的主要栓塞性事件,也是房颤致死及致残的主要原因。
房颤的危险分层
2006年ACC/AHA/ESC房颤指南 ①高危因素:既往血栓栓塞史(脑瘁中史、TIA、其 它部 位A栓塞)、二尖瓣狭窄及人工心脏瓣膜。 ②中危因素:年龄≥75岁、原发性高血压、心力衰竭、左 心功能受损(LVEF≤ 35%或FS<25%)及DM 。 ③低危因素:女性、年龄65-74岁、冠心病及甲亢。
《房颤的诊断与治疗》课件
研究现状
全球范围内房颤发病率持续上 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沉重负 担。
房颤的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但与心脏电生理、心肌细胞 结构、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当前房颤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 疗、非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 疗等。
研究方向
深入研究房颤的发病 机制,寻找更有效的 治疗靶点。
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 ,比较不同治疗方法 的疗效和安全性。
胸痛
心前区疼痛或不适感。
晕厥
由于心律失常导致脑部供血不 足而引起的晕厥。
02
房颤的诊断
诊断方法
心电图
心电图是诊断房颤的主要方法,通过 监测心脏电活动变化,可以发现房颤 的异常心律。
动态心电图
对于疑似房颤但常规心电图未能确诊 的患者,动态心电图可以长时间监测 心脏电活动,提高诊断准确性。
超声心动图
新型口服抗凝剂。
心律控制
通过使用药物减缓或控制心率 ,改善症状,常用药物包括β受 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和胺 碘酮。
症状缓解
针对房颤相关症状进行治疗, 如使用利尿剂缓解水肿等。
生活方式的调整
包括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等
。
非药物治疗
电复律
通过电击将房颤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 ,适用于快速型房颤且症状严重者。
房颤的分类
01Leabharlann 0203阵发性房颤
持续时间短,通常在48小 时内自行终止。
持续性房颤
持续时间较长,超过7天 ,通常需要电复律或药物 干预来转复心律。
长久性房颤
持续时间较长,通常需要 持续药物治疗来控制症状 。
房颤的症状
01
02
03
04
心悸
感到心跳加速、不规则或沉重 。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年 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遵医嘱用药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 示用药,不可自行增减剂 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随 访,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 情变化和药物疗效,整 治疗方案。
常见副作用及处理措施
心律失常
抗凝药物
华法林
通过抑制维生素K在肝脏细胞内合成 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从而发挥 抗凝作用,预防心房颤动引起的血栓 栓塞并发症。
达比加群酯
利伐沙班
属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 血因子Xa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
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凝 血酶活性而发挥抗凝作用。
其他辅助药物
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通过 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 少心肌耗氧量,从而改善心房颤
• 预防血栓栓塞:心房颤动患者易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应根据 患者情况选择抗凝药物进行预防。常用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 (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
• 改善生活质量:针对患者的症状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药物以改善生活质量。例 如,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可选用抗抑郁药物或抗焦虑药物进行辅 助治疗。
流行病学
心房颤动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着年 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此外,心房颤动与多种心血管 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密切相关。
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
诊断重要性
准确诊断心房颤动对于评估患者预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及预防并发症具 有重要意义。
治疗重要性
心房颤动的治疗目标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事件。通过 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患者症状负担、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心血管事件 的发生。
心房颤动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2023)
抗凝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抗栓治疗药物
凝血瀑布
肝素+AT III
低分子肝素 磺达肝癸钠 利伐沙班 艾朵沙班
华法林
比伐芦定 达比加群
OAC
华法林
➢合并机械瓣置换术以及中、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为 NOAC 明确的 禁忌证。
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抗凝治疗
建议
推荐 证据 等级 级别
房颤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卒中风险 高,无论 CHA2DS2 - Ⅰ
房颤的诊断与分类
• 单导联心电图(≥30 s)或 12 导联心电图(≥10 s)显示 P 波消失, 代之以大小、形态及时限均不规则的颤动波(f波)、RR间期绝对不规 则即可诊断为房颤。
2021
2023
房颤的发生机制
➢电生理机制:房颤的发生需触发和维持机制。
触发机制
➢在部分房颤患者,特别是阵发性房颤,肺静脉等异位兴奋灶发放的快速冲动可以导致 房颤的发生;
维持机制
➢ 房颤的维持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已有多个理论假说,主要包括: ➢ 多发子波折返:房颤时心房内存在多个折返形成的子波,这些子波并不固定,而是相互间不停碰撞、
湮灭、融合,新的子波不断形成; ➢ 局灶激动:常见于肺静脉前庭,高频冲动向心房呈放射状传导,但因周围组织传导不均一性和各相
异性,或遇各种功能或解剖障碍碎裂为更多的子波,从而产生颤动样传导; ➢ 转子样激动学说:体表标测系统和心内球囊电极标测提示,房颤发生和维持可能与转子样激动相
➢建议使用CHA2DS2-VASc-60评估患者血栓栓塞风险(I类 证据级别 B) ➢CHA2DS2-VASc-60积分≥2分的男性或≥3分的女性使用OAC(I类 证据级别 B)。 ➢CHA2DS2-VASc-60积分≥1分的男性或≥2分的女性房颤患者,在结合临床净获益和患
2024版心房颤动的诊断与治疗(PPT)
疗(PPT)•心房颤动概述•诊断方法与标准•治疗原则与策略•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目录•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总结与展望心房颤动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发病机制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心房肌细胞内的电生理异常、心房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自主神经系统的作用以及遗传因素等。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性别差异地区差异临床表现及危害临床表现房颤患者常表现为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危害房颤可导致心房内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后可引起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房颤还可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长期房颤还可引起心房扩大、心肌纤维化等结构性改变,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
诊断方法与标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心电图检查常规心电图01动态心电图02心电图负荷试验03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030201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诊断标准鉴别诊断治疗原则与策略一般治疗原则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预防并发症药物治疗策略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维持窦性心律和预防房颤复发,常用药物包括胺碘酮、普罗帕酮等。
控制心室率药物主要用于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常用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等。
抗凝药物对于具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应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常用药物包括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法导管消融术电复律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内特定部位,破坏异常电信号传导通路,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
外科手术心理支持房颤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应给予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度运动等。
定期随访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血栓形成及栓塞事件预防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心力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控制心室率改善心功能1 2 3心律失常的处理卒中的处理出血的处理其他并发症的处理随访管理与生活质量评估定期随访安排随访时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随访计划,一般建议在治疗后1、3、6个月及1年进行定期随访。
心房颤动的诊断和治疗
三、口服抗凝药物
四、房颤抗凝合并出血的处理
➢ 轻度出血可停药观察,因NOAC半衰期较短,停药12~24 h 后抗凝作用即显著 减弱。
➢ 中重度出血可予输血/补液治疗,最后一次服用 NOAC 在 2~4 h内的患者,可 服用活性炭或洗胃以减少药物暴露。
➢ 严重或致命性出血需立即逆转 OAC的抗凝作用,依达赛珠单抗和 Andexanet alfa 可分别用于逆转达比加群和 Xa 因子抑制剂的抗凝活性,不能及时获得 NOAC拮抗剂或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立即给予含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的 凝血酶原复合物(无凝血酶原复合物时可用新鲜冰冻血浆)。
病、主动脉瓣狭窄)及心功能不全,也可见于房颤转变为心房扑 动(房扑)或合并预激综合征导致心室率极快时。
防卒 中 预 70
卒中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评估 口服抗凝药物 房颤抗凝合并出血的处理 特殊人群、特殊情况抗凝治疗 卒中后的抗凝治疗
一、卒中风险评估
一、卒中风险评估
二、出血风险评估
三、口服抗凝药物
2)非心血管疾病,如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 3)呼吸系统疾病(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 5)肿瘤 ③不健康生活方式(超重/肥胖、饮酒、吸烟、体力活动过量/不足等) ④遗传 ⑤严重疾病状态(如重症感染)及外科手术
二、房颤的诊断与分类
三、房颤的临床表现
➢ 房颤最常见的症状为心悸、活动耐力下降和胸部不适; ➢ 约 1/4 的患者自述无症状; ➢ 血栓栓塞或心衰等并发症也可为房颤首发表现; ➢ 房颤发作影响血流动力学者多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如肥厚型心肌
➢ 应用华法林的患者,静脉注射维生素 K 需 6~8 h 才能起效。
四、房颤抗凝合并出血的处理
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浅析PPT课件
心房颤动的症状和影响
症状
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严重时可导致晕厥或心力衰竭 。
影响
心房颤动可导致血栓形成,血栓脱落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 等严重后果,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心房颤动的分类和原因
分类
根据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心房颤动可分为急性、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 四类。
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
03
对于某些特定类型的心房颤动,可以考虑使用外科手术治疗来
根治疾病。
04
认识心房颤动的意义和预防
认识心房颤动的意义
•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它通常表现为心跳不规则、心悸 、胸闷和乏力等症状。这种病症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血栓栓塞、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因此 ,对心房颤动的认识和预防非常重要。
新型心律控制药物
一些新型心律控制药物如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钾通道开放剂和β受 体拮抗剂等,能够更有效控制心室率,改善心房颤动患者症状。
03
新型射频消融技术
针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新型射频消融技术如三维标测系统指
导下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能够更精准地消除异常电位,治疗成功率
得到提高。
非药物治疗的新技术
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卒中的 风险。常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
和新型抗凝药。
控制心率
减轻心房颤动引起的心悸、气 短等症状。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
体拮抗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预防疾病进展
使用ACE抑制剂、ARB类药物等 ,减轻心脏负担,预防疾病进
展。
非药物治疗
导管消融
通过导管介入治疗,将异常电位消除,从而达到根治的目的。适 用于药物无效或不愿长期服药的患者。
2024年房颤诊断与治疗PPT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抗心 律失常药物、抗 凝药物等
电生理学治疗: 射频消融术、冷 冻消融术等
外科手术治疗: 迷宫手术、左心 耳封堵术等
非药物治疗:生 活方式调整、心 理治疗等
05 房颤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制体重等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制定康复计划: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制定康复计划,包括运动、饮食、 心理等方面 康复治疗:根据康复计划进行康复治疗,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 疗等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康复效果,调整康复计划,确保康复效果达到预期
康复训练指导
运动训练: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饮食调整:保持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食物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紧张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虑
避免过度劳累, 适当进行运动,
保证充足的休 如散步、慢跑、
息和睡眠
游泳等,提高
心肺功能
保持良好的饮 食习惯,如多 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等
06 房颤的并发症与风险
常见并发症
心力衰竭:房颤可能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引起心力衰竭 血栓栓塞:房颤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引起脑卒中、肺栓塞等 心律失常:房颤可能导致其他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 心脏骤停:房颤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检查内容:心室大小、心室壁厚度、 心室功能、瓣膜功能等
优点:无创、无辐射、可重复检查
诊断价值:对房颤的诊断具有较高 的准确性,可作为房颤诊断的重要 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
肺静脉节段性电隔离术 左心房线性消融术 肺静脉前庭电隔离术 以心房内碎裂电位作为靶点的消融 去迷走神经消融
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颤动的一级预防
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左房内径大于55mm,二尖瓣狭窄等, 如未纠正,很难长期保持窦性节律。
室率控制
目标 静息时室率范围是60~80次/分 中等程度的运动量心率维持在90~115次/分。 药物 β阻滞剂、钙拮抗剂、洋地黄类
β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可用于控 制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或需紧急处理 的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室率。
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和21.9%。 中国部分地区房颤住院病例调查发现,在房颤相
关因素中,老年为58.1%,高血压病40.3%、冠 心病34.8%、心力衰竭33.1%、风湿性瓣膜病 23.9%。
危害
心房颤动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 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
与窦性心律者相比,心房颤动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一倍
下列心房颤动患者推荐采用室率控制
无特殊理由必须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无症状性心房颤动患者 有证据表明心房颤动已持续几年的患者,即使转复为窦性
心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
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心房颤 动疾患本身风险的患者
冠心病或老龄(大于65岁)心房颤动患者,有研究提示, 在该类患者中心室率控制与复律并维持窦性心律治疗一样 有效
药物复律 氟卡尼、多菲利特、普罗帕酮、伊布利特 和胺碘酮
电复律
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
胺碘酮 普罗帕酮 索他洛尔 莫雷西嗪
抗凝治疗
脑卒中的危险评估
CHADS2评分
Cardiac failure 心力衰竭 -1分 Hypertension 高血压 -1分 Age 年龄-1分 Diabetes 糖尿病-1分 Stroke×2卒中(风险加倍)- 2分 0-1分 低危,2-3分 中危,4-6分 高危
治疗目标
寻找和纠正诱因与病因 室率控制 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 恢复窦性心律(节律控制)
节律控制和室率控制的选择
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1)心房颤动的类型和持续时间 (2)症状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伴随的心血管疾病 (4)年龄 (5)其他疾病 (6)短期和长期的治疗目标 (7)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选择
没有危险因素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推荐口服阿司 匹林81~325 mg/日;有1种中度危险因素者推荐口 服81~325 mg/日,或华法林治疗(INR调整至 2.0 -
3.0)
存在任何高危因素或一种以上中度危险因素者推 荐口服华法林治疗(INR调整至 2.0 - 3.0)。
年龄小于60岁、没有心脏疾病或任一种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应用华法林对脑 卒中进行一级预防。
洋地黄类药物用于静息时室率较快的患者 以及心力衰竭和静息生活方式的患者。
合并有预激综合征的心房颤动患者,禁用 洋地黄、钙拮抗剂和β阻滞剂,因为心房颤 动时心房激动经房室结前传受到抑制后可 使其经房室旁路前传加快,致心室率明显 加快,产生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甚或诱 发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
复律
心房颤动
定义
房颤以心房活动不协调继而损及机械功能 为特点的室上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上,固有P波消失,而代之大小,形 态及速率均多变的快速振动波或颤动波。
流行病学
根据我国的资料,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 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
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 在所有房颤患者中,瓣膜性、非瓣膜性和孤立性
阵发性心房颤动:指持续时间< 7d 的心房颤动, 一般< 48 h,多为自限性。
持续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7天的心房颤动,一 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 电复律。
永久性心房颤动:复律失败或复律后 24 h内又复 发的心房颤动,可以是心房颤动的首发表现或由 反复发作的心房颤动发展而来,对于持续时间较 长、不适合复律或患者不愿意复律的心房颤动也 归于此类。
继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手术 后、心包炎、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肺栓塞、 肺炎和其他急性肺脏疾病时发生的心房颤动,此 时首先应当处理的是原发病。
孤立性心房颤动是指年龄小于60岁,没有临床或 心脏超声的心肺疾病的证据,包括高血压。此类 患者的血栓栓塞和死亡的风险低,预后较好。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是指没有风湿性心脏病、人工 瓣膜置换或瓣膜修补的患者发生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心力衰竭患者中心房颤动发生率增加,心房颤动
使心功能恶化 在心功能障碍和心室率持续性增快的患者中,心
房颤动还可引起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机制
房颤发生包括两 个基本过程: 1个或数个快速除极兴奋灶的自律性增高; 1个或多个环路的折返。
病因
房颤的急性病因。房颤可以由急性或暂时 性的原因引起。如饮酒、手术、触电、心 肌炎、肺栓塞、其它肺部疾病以及甲亢。 基础疾病成功治疗可能消除房颤。
与血管疾病无关的房颤,对于年轻病人, 大约30%-50%阵发性房颤和20-25%的持续 性房颤为孤立性房颤。
与心脏病有关的房颤,心脏瓣膜病人(二 狭最常见)、冠心病、高血压(特别左室 肥厚);
神经性房颤,对于易感人群,自主神经系 统通过迷走或交感张力可以加触发房颤
分类
初发心房颤动:为首次发现的心房颤动,不论其 有无症状和能否自行复律。
转复时的抗凝治疗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或未知,无论采取何种 复律方法(药物或电复律),复律前至少3周和复 律后4周抗凝(目标INR 2.0-3.0)
房颤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但因血流动力学不稳 定需要紧急复律的患者,复律同时给与肝素,首 先静脉注射后持续静注,调整剂量使APTT延长 至正常对照的1.5-2倍。此后,给予口服华法林治 疗(目标INR 2.0-3.0)至少4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