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讲解: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典例引领
由于河流的天然改道或改向使河道发生平面迁移的现象叫河道变迁。
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叫河道变迁速率。
平原上河道不断弯曲,洪水期间自然裁弯取直,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
为了研究河道变迁情况,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北半球某河流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四处数码所在区域,河道变迁速率最大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2.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
A.向北流B.向南流C.向西南流D.向西北流
3.乙处的树龄大于甲处,原因最可能是乙处
A.河漫滩面积较大B.积水时间较短
C.位于河流下游D.河道形成较早
【答案】1.B 2.D 3.B
【解析】1.树木生长在河漫滩上,因此树龄的大小可反映该地河漫滩的形成时间,树龄相等的地区说明为同一个时段形成的河漫滩,树龄越大说明其所在的河漫滩形成时间越早。
图示树龄等值线每两条相邻的等值线间树龄都相差25年,即它们所在的河漫滩的形成时间差相同;河道变迁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河道迁移的距离”,则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大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小,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小,而树龄等值线分布密度越小的地方,说明相同时间内河漫滩的变化范围越大,即相同时间内河道迁移距离大。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树龄等值线最稀疏、密度最小的地方是②处,故选B,A、C、D错。
2.注意图中指向标,右侧为正北,则图示区域左侧为正南、上侧为正西、下侧为正东;通常河流上游河道较窄,越向下游河道越宽,观察图示河流,河道左侧较窄、右侧较宽,可以推测河流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河漫滩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图中河漫滩主要分布于河流的西边(图示上侧),说明河流侵蚀的是东岸,且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右岸侵蚀)也可以推测出河流的流向大致为自南向北流;因此M段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南流向西北,故选D,A、B、C错。
3.树龄的大小与河漫滩形成的时间早晚相关,与河漫滩面积大小无关,A错;若乙处积水时间较短,则乙地河漫滩出露水面的时间早,树木可更早地在此生长,生长时间越早则树龄越大,B对;由河流的
流向可知甲位于乙的下游,C说法错误;“原有河道废弃,河水逐渐干涸,河岸成为陡坎”,图中甲、乙位于相同的陡坎内,说明两地河道形成时间相同,D错。
故选B。
二、考点讲解
1.河流侵蚀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和搬运地表物质,形成侵蚀地貌。
〖技巧点拨〗如何分析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
若河道平直,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地转偏向力,即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若河道弯曲,河水对两岸的侵蚀作用要考虑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堆积地貌
被河流搬运的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减弱的情况下,会沉积下来,形成沉积地貌。
〖特别提示〗河流堆积地貌不仅存在于河流中下游地区,当河流冲出山口时,由于地势逐渐趋向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冲)积扇,多个洪(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图文拓展]
1.洪积—冲积平原地貌
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2.三角洲地貌
多呈三角形,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
三、考点训练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1~2题。
1.图甲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
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
2.图乙中,E、F示意的河谷形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 1.C 2.D
如下图所示,位于湿润区的某河流,穿过的背斜山脉,进入平原。
读下图,完成3~5题。
3.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河流流量最小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4.上图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宜修建水坝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5.河流穿过平行的背斜山脉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侵蚀、逐步将山脉切开
B.河流改道,由与山脉平行改为穿行
C.河流先于褶皱形成
D.山脉断裂,断裂处形成河流
答案 3.A 4.B 5.C
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下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
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
读图,完成6~8题。
6.如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
C.凹岸D.入海口
7.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
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
8.粒径分布是分析河流沉积物特性的重要指标。
同学们绘制了四幅直径2 cm以上的砾石粒径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图中粒径分布特征的是()
答案 6.B 7.C 8.D
图I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Ⅱ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
(①>②)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9题。
9.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解析本题通过景观素描图与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考查河流的沉积与侵蚀作用。
结合材料和图Ⅱ可知处于凹岸的①流速大于处于凸岸的②的流速。
图I中甲为凹岸,流速大于位于凸岸的乙,甲以流水侵蚀为主,需要建水利设施(防洪堤),乙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水域较浅,不利于建港口。
学科&网
答案 D
流水地貌是由流水塑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
据此完成10~11题。
10.在下图所示河流的②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A.搬运B.堆积C.侵蚀D.风化
11.如果在图示的①、②、③、④四处进行码头选址,比较合适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10.B 11.C
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
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
A.河流形成于距今2 300万年前
B.①处经历了先侵蚀后沉积过程
C.②处地层由下到上是连续的
D.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13.该聚落()
A.出现在图中所示断裂产生前
B.坐落在河流冲积平原上
C.自然景观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D.居住区适宜向河滩扩展
解析第12题,可逐项分析,如下所示:
选项具体分析
A项河流下蚀距今2 100~2 300万年的地层,说明河流形成于
距今2 300万年后
B项①处2 100万年以后地层缺失,是经历了先沉积、后侵蚀的过程
C项②处2 100~2 300万年地层与130~150万年地层相连,地层是不连续的
D项河流流向是由南向北,③处左岸为凹岸,右岸为凸岸;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第13题,由图可知,道路和聚落跨越了断层带,说明聚落出现在断裂产生后;聚落坐落在河流两岸的高地上;河漫滩地势低洼,易受洪水侵袭,居住区不宜向河滩扩展;而由题干可知该地位于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12.D 13.C
二、综合题
14.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其原因。
(3)分析图中从山麓出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
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
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
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
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颗粒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15.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形态差别很大,A处呈,B处呈。
(2)C处典型的河流地貌是,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3)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测河口三角洲面积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试分析该地区聚落沿河、沿海岸分布的原因。
答案(1)“V”型槽型
(2)冲积扇河水流出谷口,速度放慢,泥沙堆积形成
(3)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与1949年相比,该地2015年耕地面积增加,林地、草地面积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的泥沙增多,在河流入海口处,河流流速减缓和海水的顶托作用,使泥沙的沉积增多,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