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教学能力_申继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总第157期)

论教师的教学能力

申继亮1 王凯荣2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100875)

摘要:从三个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论述:(1)教学能力的性质。认为教学活动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而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2)教学能力的构成。在理论工作者与实践者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能力结构包括具体学科教学能力、一般教学能力和教学认知能力三种,并论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3)教学能力的动态分析。从教学活动过程的角度对教学能力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学活动各个阶段的能力表现形式。

关键词:教师;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0)01-0064-08

教学是以知识、技能、道德伦理规范等为媒介的、师与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决定教师在其中的地位、作用的核心因素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明确教学能力的性质、构成及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过程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教学能力的内在规定性。

一、教学能力的性质

教学能力是大家经常使用的、比较熟悉的一个词。但关于教学能力是什么的看法却不尽一致,一直存在着争论。归纳起来,争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学活动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其二,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还是一种特殊能力。

(一)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有生产活动、科学活动和艺术活动等。那么,教学活动究竟属于哪种活动呢?这是教学理论界长期争论、至今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历史角度考察,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

1.早期的艺术观

早期的思想家们都倾向于把教学视为一种艺术活动。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所提倡的这种启发式教

收稿日期:1999-09-16

作者简介:申继亮(1965-),男,河南省封丘人,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教授。

学,实质上强调的就是教学活动的艺术性一面。在西方,自古代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在关于教学活动的认识中,强调教学是艺术的观点处于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在17世纪达到了顶峰期,例如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教学就是把一切知识传给一切人的艺术,并认为:“教育人是艺术中的艺术,因为人是一切生物中最复杂、最神秘的。”

2.近代科学观与艺术观的对立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崇尚实验,推崇实证的思潮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科学的发展,影响到关于教学的研究。一些教育家们和教学研究者倾向于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论来分析研究教学问题,把注意力主要放到了教学的科学性方面,力图探讨、总结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例如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赫尔巴特(1776~1841)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与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态实际上是兴趣,亦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他把教学过程(程序)与掌握知识的环节、心理活动的状态、兴趣阶段及教学方法等,构成如表1的相互配合的关系。

表1 教学过程的阶段

教 学 阶 段明 了联 想系 统方 法

掌握知识环节钻 研理 解

观念活动状态静 态动 态静 态动 态兴趣阶段注 意期 待探 究行 动

教学方法叙 述分 析综 合应 用

定量、客观突出教学活动理性成分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与以往强调教学是艺术的观点逐渐形成了对立,从而引发了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首先,1920年在美国全国教育协会年会上,芝加哥大学教授富礼门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巴格莱鲁就此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辩论。富礼门认为教学是科学,而巴格莱鲁则强调教学是艺术。随后是20世纪50年代,海特(G.Highet)出版了《教学艺术》一书(1951年出版),海特在书中指出:“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在他看来,这是因为教学主要涉及到人、人的感情及价值观念,而这些因素是“科学所无法把握的”。与海特观点相对立的代表人物是盖奇(N.L.Gage),盖奇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因为这样会导致教学变为纯粹主观的活动,没有规律可循,最终将陷入不可知论。尽管后来盖奇对自己的观点做了修正,承认教学有艺术性一面,但他仍然主张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分析。

关于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推动了对教学性质的认识与研究,由原来非此即彼的对立观点,转变为“亦此亦彼”的统一的观点。

3.当代的统一观

真理愈辩愈明,随着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对教学活动性质的认识,趋于强调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今天,把教学视为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已基本成为共识。一方面,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相互替代的两个方面,分别决定了教学活动的共性与特殊性、客观性与主观性、可重复性与创造性、概括性与情境性等;另一方面,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又是不可分离的,共同决定教学的效果,缺乏科学基础的教学是无法保证教学的计划性与目的

性,而缺乏艺术的教学则往往是无活力的教学,只有艺术的活动与科学的求真有机结合起来,教学才可称得起是区别于人类其它社会活动的独特的活动。

(二)教学能力是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

随着现代心理科学关于智力、能力研究的深入发展,人们对教学能力的性质的认识愈益明朗和深刻。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明确区分了教师智力与教师教学能力两个概念,把教学能力视为一种特殊能力。例如,在张大钧主编的《教学心理学》一书中,对教师的智力与教育能力作了明确的区分,他认为教师的智力是从事教育工作应具备的基本心理素质,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基础,它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优良的思维品质、善于分配的注意力。而教师的教育能力则是特定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全面掌握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多方面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因材施教的能力、对教学情境中的应变与调控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自我鉴定、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育机智;另一方面,对教学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探讨。主要表现为把教学能力同教师的其它能力作了更为细致的区分,例如,罗树华、李洪珍在其《教师的能力》一书中,把教师的一般职业能力区分为三种,即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并指出,所谓教学能力主要是指各科教师应当普遍具有的运用特定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力,它具体包括:掌握和运用教学大纲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材的能力、掌握和运用教学参考书的能力、编写教案的能力、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实施目标教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学测试能力、制作和使用教具的能力等。

从以上对教师能力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以一般能力(智力)为依托,通过特殊能力表现出来的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结合。

总之,教学活动作为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综合性活动,它既要以个体的一般能力(或智力)作基础,又要借助于特殊能力来体现。

二、教学能力的构成

关于教学能力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这一问题,无论是教育科学理论工作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都形成了一系列不同的观点。

(一)理论工作者的观点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整个心理科学的繁荣与发展,关于教学能力的研究也日趋丰富,在过去20多年时间里,形成了众多的理论观点。例如,孟育群等在《现代教师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1年)一书中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思想工作能力、组织社会活动能力、科研能力、吸取新知识的能力等进行了剖析,指出,无论哪种实际工作能力,从其构成的基本要素来看,均应包括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主要成分,他们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即(1)认识能力,主要表现为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记忆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等认识能力;(2)设计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设计能力,与此相关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明确教学目标、悉心钻研教材和教学组织、讲究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价;

(3)传播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4)组织能力,主要包括组织教学能力、组织学生各种课外活动的能力、组织培养学生优秀集体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