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川芎嗪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川芎嗪加强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保护效果,
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在心肺复苏开始时给予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44例,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240 mg川芎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采用川芎嗪治疗可有效减少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尽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
标签:川芎嗪;心肺复苏;脑损伤;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
心搏骤停是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只要及时抢救、措施适宜就可获得心肺复苏,但是脑复苏仍具有一定的难度,至今尚不存在有效措施,如何提高脑复苏的治疗成功率成为临床面临的一项热点问题。本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心肺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采用川芎嗪加强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保护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对象是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4例心肺复苏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34~75岁,平均(50.13±2.04)岁;冠心病22例,电击伤6例,急性心肌炎10例,溺水4例,药物中毒2例。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5~74岁,(52.14±5.06)岁;冠心病患者18例,电击伤4例,急性心肌炎8例,溺水6例,药物中毒2例,药物过敏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临床期间给予250 ml葡萄糖(质量分数为5%)静脉滴注治疗,连续治疗7 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川芎嗪(240 mg)治疗,连续治疗7 d[1]。
1.3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情况,注意患者的临床面色、体温、神智
等变化,加强治疗前后的SOD、TXB2、MDA水平监测,并记录好监测结果。
1.4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意识判断标准评定患者的恢复情况。首先提问患者的年龄以及现在的月份两项问题,若两项问题均回答正确记0分,其中一项正确记1分,均不正确做伸掌和握拳、闭眼和睁眼检查,上述两项均可完成者记3分,完成一项记4分,均不能完成再行强烈局部刺激检查,有定向退让者记6分,定向肢体回缩者记7分,肢体伸直者记8分,无反应者记9分。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意识完全恢复,智力正常,记分0~1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恢复至正常水平,记分3~4分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意识水平未恢复至正常,记分≥6分,为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4%,对照组为55.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5 18 55.0
2.2 临床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通常,经正确的心肺复苏治疗,大多数心搏骤停患者的呼吸、心跳均能够恢复正常,但多数患者经心肺复苏治疗后难以成功获得脑复苏,严重患者可能发生智力障碍,甚至会成为植物人,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随着医疗技术的逐渐提高,临床强调复苏的成功不能够只局限于呼吸和心搏的恢复,还应该保证患者获得智能恢复[2],但是当前临床中尚不存在脑复苏的有效措施。近年来,经大量临床研究和实践证实发现,再灌注损伤是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一项主要原因[3],脑再灌注后产生的自由基损伤、脂质过氧化、细胞内该超载等会引起血小板活化,TXA2升高,细胞间黏附等会产生脑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和脑微循环障碍,最终导致脑细胞凋亡。
川芎嗪是从中要川芎中提取而来的,其中含有10种化学成分[4],经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川芎嗪可有效的抑制脑缺血阶段的血小板激活,阻止TXA2升高,改善循环血中的TXA2/PGI2失调。与此同时,川芎嗪可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脑部微循环,具有稳定细胞膜、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和白细胞在缺血区域的黏附和浸润,进而有效的保护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5]。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川芎嗪对心搏骤停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经本研究可知其保护作用可能与药物本身具有的抗脂质过氧化、抗自由基、提高SOD活性、维持TXA2/PGI2平衡和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关。
参考文献
[1]王卫,王万铁,徐正祄,等.川芎嗪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TXA2/PGI2水平的影响[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1,18(7):109-110.
[2]曹鉴萍,张志耘.川芎嗪影响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2,13(4):198-199.
[3]殷民,翁志忠,陶延芳,等.川芎嗪颈椎横突孔注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症96例[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5(14):106-107.
[4]冯保健,冯燕,罗旭锋.川芎嗪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心肺复苏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2(17):120-121.
[5]曲友直,高国栋,赵振伟,等.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1(22):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