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rban Morphology Evolution in Kunming/Zhou Xin
[Abstract] Traditional monocentric spatial development models are no longer relevan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unming; spati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considered from a broader perspective. Future development in Kunming should follow an “axial and polycentric” spati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create a “one core, two axes, two belts, and multiple centers” spatial layout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patial morphology, Development models, Kunming city
(1)根据城市主出口道路交通流量分 析。昆明城市5 个主要出口道路:昆曲高速 公路、昆禄公路、昆安公路、昆玉高速公 路、昆石高速公路,分别对应于5 个重要的 城市对外交通方向:东北、西北、西南、南 和东南。根据 2005 年昆明5 个主要出口道 路的平均日交通量对比,可以得出昆明与 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以东南方向为最主要 的交通联系方向,西南方向次之,西北方 向、东北方向的交通联系相对较弱(表 2)。
2 0 0 8 年 第 1 1 期 第 2 4 卷 73
图 4 “轴向延伸”:“昆—玉—曲”城市带的发展模式
3 . 1 . 3 ( 东) 南拓、( 东) 北跨是未来 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方向
昆明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确定了城市 空间拓展沿曲靖—昆明—玉溪方向是区域 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区域交通联系强度 确定了城市空间发展向东南、东北方向的 主导路径。
的 32 km2,发展到目前的 250 km2,面积 扩大了近 8 倍,单中心圈层拓展的空间形 态愈发明显(图 1)。
2 现实的问题:城市空间形态的症结
2.1 空间发展模式滞后于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
昆明城市空间“单中心同心圆”的拓 展模式使多种功能混合在一起,随着各功 能的强化,不同功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以至城市的复合职能难以发挥最大的作 用。与中心区过度密集相伴的是人居环境 的进一步恶化、绿化用地的蚕食及交通负 担的加重造成的社会成本增大,长此以往 必然降低城市发展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综 合竞争力。
72
表 1 昆明与区域几个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强度
玉溪 ( 东南方向)
曲靖 ( 东北方向)
楚雄 ( 西向)
昆明
4.17
4.10
1.26
蒙自 大理 ( 东向) ( 西北方向)
0.62
0.40
表 2 2 0 0 5 年昆明 5 个主要出口道路的平均日交通量( 辆)
昆曲高速公路 昆禄公路 昆玉高速 昆安公路 昆石高速 ( 东北方向) ( 西北方向) ( 南、东南方向) ( 西南方向) (东南方向)
2.4 城市与区域尚未形成协调发展 机制
虽然昆明作为滇中的核心城市,但城 市空间发展模式在产业结构、职能分工、
图1 昆明城市空间历史演变图
交通网络等方面尚未与滇中城镇群形成有 机整体和协调发展机制。这种局面一方面 导致昆明的发展缺乏区域经济的强力支 撑,对昆明的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昆明需要为区域经济的 发展承担更大的责任,只有使其成为区域 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中心,城市的发展才会 有更大的突破。
地,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经济圈,是昆
在此阶段,由于昆明偏居西南一隅,周围受地 形阻隔,成为四塞之地,这样的格局使昆明的经济 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缺乏外力对城市空间的 推动作用,城市发展缓慢,表现为点状积聚形态。
1.2 块状发展期(民国初年至 1937 年) 1905 年昆明自辟商埠对外开放,在“明城”外
围东南部形成近 2 km2 的商埠,1910 年滇越铁路全
式中,R 表示经济联系强度;P 表示昆
ij

明市区非农业 人口; P 表示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域内另一城 j
市的非农业人口;J 表示昆明市区的国内生 i
产总值;J 表示区域内另一城市的国内生产 j
总值;D 表示昆明到另一城市之间的距离。 ij
从昆明与滇中城镇群中的曲靖、玉溪、 楚雄,滇西的中心城市大理,以及滇南的 中心城市蒙自这几个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 强度看,昆明作为滇中城镇群乃至云南省 的中心,与玉溪、曲靖的经济联系强度远 远高于与楚雄、大理、蒙自的数值(表 1)。 因此,曲靖—昆明—玉溪是区域主要的经 济发展轴线,其中昆明—玉溪的经济联系 强于昆明—曲靖,昆明城市空间向东南方 向(玉溪)、东北方向(曲靖)拓展是经济强 度动力的结果。 3.1.2 交通联系强度分析
平均日交通 量( 辆)
15 624
17 949
23 363
24 950
27 542
3 未来的抉择: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
模式
研究昆明的主要经济联系方向,采用经济 作用强度的引力模式[2]:
3.1 未来城市空间拓展方向 3.1.1 区域经济联系强度分析
通过定量分析研究经济联系强度,有 助于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主要经济联系方 向,选择城市未来空间的拓展方向[2]。为
1 历史的回顾:空间形态演变历程及动力机制
1.1 点状积聚期(从南诏至清末民初) 昆明城始建于唐广德二年,其“城际滇池,三
面皆水”[1],形成了昆明的雏型。元中庆城在拓东城 的基础上,向北扩展,形成一座南北长、东西窄的 土城。明洪武十五年改中庆城为云南府,城池北移, 将圆通山、五华山、祖遍山、翠湖纳入城中,形成 “三山一水”的城市格局[1],直到清末民初,昆明城 基本保持这一空间特征。
线开通,打通了昆明东南方向对外联系的通道,1922 年在昆明东南部建立了当时中国第二个飞机场— 巫家坝机场。借助对外交通条件改善、对外经济兴 起等外力作用,城市空间由“点”扩展到“面”,具 有沿主要外向经济流和交通流方向的外溢趋势,表 现为紧凑的块状积聚形态。
1.3 组团跳跃发展期(1937 年~1978 年) 1.3.1 1937 年~1949 年
2.2 产业结构与城市空间形态脱节 昆明单中心的城市空间和多层次的
产业结构发展脱节。城市产业与城镇发展 未形成互动态势,郊区工业化、居住化先 于城镇化,郊区发展不平衡,土地利用效 益低、布局分散,城镇化滞后于产业化的 发展。
2.3 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土地资源 稀缺的矛盾
昆明经过二十余年的快速增长,资 源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约束和 结构性失衡日趋突出,成为制约昆明可 持续发展的重大因素。受“三面环山、一 面临水”的地形条件所限,滇池北岸的发 展空间已经所剩无几。经济增长与土地 资源短缺、城市快速扩张与环境压力加 大等,已成为昆明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从 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市的发展空间显得 日趋重要。
1.5 同心圆圈层拓展期(1990 年至今) 1990 年以后,昆明城市建设出现了
前所未有的高涨期,三个国家级开发区、 99 昆明世博会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了 中心区空间与规模的跳跃发展,导致单一 中心蔓延外溢式扩张,中心区与市郊工业 区连片发展,原有的“放射组团”格局被 打破,昆明城市形态呈现出“以中心区为 核心,东西两翼面状延展,南北沿交通线 轴向发展”的蔓延扩张之势。组团之间的 空地逐渐填满,城市形态趋向紧密的团块 状。昆明城区范围已经从 20 世纪 80 年代
(2)根据公路客运流量分析。昆明市作 为全省客流的中心集散地,发往云南省 16 个地州,其中昆明市域客流约占 37.8%, 滇南客流约占 23.5%,滇东客流约占 20.7%,滇西八地州客流约占 18%。可 以看出昆明与滇南方向的客流联系最为 密切,与滇东方向的客流联系次之,与 滇西的客流联系最弱。
昆明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研究
□ 周 昕
[ 摘 要] 传统的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拓展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昆明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从更大区域范围考虑城 市的发展空间显得日趋重要。综合考虑昆明城市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空间发展关系、现状自然条件及城市空间 拓展方向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未来昆明城市将形成“轴向带状、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模式及“一核、两轴、两 带、多中心”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空间形态;发展模式;昆明 [文章编号]1006-0022(2008)11-0071-06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B
3.2 未来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模式 3.2.1 区域层面—— 轴向延伸:跳出 昆明市域的界限,着眼于省域城镇及 “滇中城镇群”的共同发展,形成未来 空间发展的基本构架
(1)省域层面。“轴向延伸”表明昆明 与区域的产业和空间的拓展方式是以昆明 为中心,沿三条重要交通轴线向外部延伸。 从省域的角度看,重要交通轴的沿线成为 相关城市与昆明协同发展的重要增长地带, 这些轴线未来将成为省域的重要发展骨架。 在省域层面,形成以“三轴”经济增长轴带 动“三圈”的发展,对内连接内陆腹地,对 外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空间发展模式(图 3)。
抗战时期,众多的沿海和内地工厂、机关、学 校相继内迁,昆明城市人口激增,经济高度增长, 城市迅速扩张,成为昆明近代史上城市发展最快的 时期[1]。城市空间的拓展形成两种趋势:城市内部 在“明城”基础上向四周连片扩张,具有明显的向 心集中趋势;城市外部的工业布局有意避开中心区, 按分工协作关系安排在郊区或周围城镇。这种布局 形式既保护了昆明古城原有的空间格局,又在远离 城市中心区北、西、西南三个方向上形成独立的工
以昆明 5 个主要出口道路为研究对 象,昆明市客流主要有 5 个出口方向,东 北出口(昆曲高速公路)客流量最多,南出 口( 昆玉高速公路) 次之,其次是西出口 (昆安公路)、东南出口(昆石高速公路), 西北出口(昆禄公路)最少(图 2)。
通过对昆明与周围区域交通联系强度 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城际交通联系的主 要通道是昆玉高速公路、昆曲高速公路。 因此,曲靖—昆明—玉溪方向是区域主要 的交通联系通道,昆明城市空间向东南方 向(玉溪)、东北方向(曲靖)拓展也是交通 联系强度导向的结果。
2 0 0 8 年 第 1 1 期 第 2 4 卷 71
业组团[1],城市空间表现出组团跳跃式发 展的趋势。 1.3.2 1949 年~1966 年
昆明作为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近 郊形成了茨坝、上庄、普吉、马街等四个 独立的工业组团,促进了昆明郊区的工 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拉开城市空间发展 的骨架。
①“三轴”,即以高速公路为轴向延伸
的通道形成三条经济增长轴,包括中轴、 量的 60%,其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城镇
西轴和东轴。中轴(主轴),即昭通—曲靖 密度相对较大,为城市的集聚式发展创造
—昆明—玉溪—思茅,是云南省乃至泛亚 了良好的经济条件。但目前滇中城镇群的
的重要经济大通道,向北连接内陆经济腹 结构失衡,难以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昆明城市基本 形成了“二环九出口”的环形放射状道路 系统,加强了昆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 为昆明城市 20 世纪 90 年代的迅速扩张奠 定了基础。
城市内部空间以旧城改造和填空补缺 为主,呈现同心圆的扩张趋势;城市近郊 八个工业区沿放射路向心拓展,大多数工 业区逐步与中心区连在一起,20 世纪 80 年代末城市空间形态表现为“一主八片” 放射组团状的星形结构。
在此期间,城市空间拓展仍然以内、 外两种相对独立的扩张方式同时演进:中 心城区以方格网为主,表现出均衡外溢的 拓展趋势;郊区工业组团依托放射道路逐 步向心移动,表现出轴向拓展的趋势。结 合城市功能布局,初步形成“方格、环形、 放射”的道路系统,进一步强化了组团跳 跃式发展的城市空间形态。
1.4 放射组团式发展期(1978 年~ 1990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