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讲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突破
2、改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实会治建设的趋势行 主12) )依 义是 是法 建人发治设民展国事能社方业正会略健常 主的 康生 义重 发活 市要 展和 场意 的当 经义 保家 济:证作 的。伟大转折主客的观基需本要保,证是。社
3)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
保证。
❖ 21C以来,一些省市迈开户籍制度改革的步伐。
解决途径——专家建议
第一,改革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 第二,要改革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制度。实行城乡 一体化的土地国有制;“永包到户”,承包、转让、 租借、转变用途、征占都要制定法律,由相关的管理 机构负责。规范农村土地流转。 第三,实行财政体制的改革。按照十八大报告提 出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 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拓展延伸】: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变化?
重点突破
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 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
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 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 的根本途径。
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 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特征
重点突破
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 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 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5)、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见《指 南针》P142) 6)、比较20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内的三次重大改革:斯大 林模式、罗斯福新政、1978年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时间
民主政治曲折发展
重点突破
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
材料分析:
改革从农村开农始村的、原农因业、 农民的重要 性
人民公社 的弊端
解决人们的 温饱问题
我国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进行的?
安徽、四川
全国
主要 形式
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 国内: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2、标志:
①关于基本路线:……
(1邓)19小92平年南初方谈话:②③关关于于判改断革标开准放::…………
(要点)
④关于计划与市场:…… ⑤关于社会主义本质:……
⑥关于发展:……
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为党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标志,为中
主题复习要求:
1、明确考纲、课标要求(《指南针》P138高考要 求);
2、结合《指南针》主题要点及教材相关内容阅读 落实、记忆主干知识;
3、重难点问题突破; 4、考点训练(注意答题规范)。
重点突破
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 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体现在 哪些方面?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几个光辉标志(新道 路、新时期、新领导) 3)、中共党史 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4)、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中三次巨变
重点突破
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 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 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5)、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历程 6)、比较20世纪世界经济领域内的三次重大改革:斯大 林模式、罗斯福新政、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体 制改革 7)、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经历怎样的变迁?
共十四大召开奠定思想理论基础,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
段。
(2)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重点突破
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 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 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5)、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见《指 南针》P142)
1、城乡居民之间的社会区隔。不仅就业、居住 区域不同,而且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户籍制度对农村 人口向城市流动进行严格限制,人为地遏制了城市 化进程。
2、对城市居民和农民实行不平等的政策。如在 1985年以前,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发18尺布票,而农 民只发15尺布票。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的城乡二元 结构体制,严重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束 缚了生产力,致使农业、农村落后,城乡差距越来 越大。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尝试
❖ 1978年农村率先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撤社建乡,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连年 丰收,农民收入大幅增加。
❖ 九十年代南巡讲话后,城市大发展,数以千万 计的农民工离土离乡涌入城市。他们干的是产业工人 的工作,拥有的却是农村的户籍、农民的身份,收入 很低,在城里得不到应有的公共服务,享受不到应有 的社会保障和权利,也融不进城市。这样不公平、不 合理的体制,致使社会问题频发,成了中国特有的城 市顽症。
重点突破
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 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
重点突破
3、新时期对内经济体制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因、概况、意义) 2)、三农问题与城乡一体化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需重点了解的关键点 4)、历史性的跨越: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
包产到组 包产到户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人民公社 高度集中统一 体制 平均主义
自主经营 家庭联产 自负盈亏 承包责任制
图解“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作用:①把所有权和 经营权适当分开,农民 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 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 产力),从根本上由自 给半自给的自然经济向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转 化创造了条件。③推动 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④是中国农民在党领导 下的伟大创造,是马克 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 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