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的设计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导言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好的导言,如同桥梁,联系着新知
识与旧知识;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可以起到诱发思维、先声夺人的作用;
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诱发他们浓厚的求
知欲;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旧知识、接受新知识。因此,“导入”这一环节,
对整堂课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导入新课时运用幽默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运用幽默导入新课可以先声夺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导入“遗传和变异”一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开场白:曾经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为
什么张柏芝长得那么漂亮,而我却长得这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
遗传惹得祸!听了我这略显夸张的自嘲,学生笑了,学习的兴趣也来了。接着用武松与武大
郎的身材来比较,为什么同父同母所生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
二、音乐导入
音乐,不仅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还能激发人的情感。如在上《保护生物的多
样性》一节时,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
就再也没有上来……”而后问:“大家听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让学生谈谈对徐秀娟救鹤献
身的看法,由此导入了新课。
三、故事导入
利用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如在教学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这一课时,我讲了《三人看戏》的故事。从前,有甲乙丙三人一
同去看戏,边看边评论戏演得好坏。甲说:“今天的戏唱得很好,不过行头不好。”乙却说:“你说的不对,其实今天的戏行头很好,可惜唱的声音太小。”丙听了甲乙两人的话后说:“你
们都说错了,今天的戏不仅唱得很好,而且行头也很好看。”请问甲乙丙三人都是健全人吗?如果不是,他们会有哪方面的生理缺陷?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导入了新课。
四、猜谜导入
猜谜语是儿童、青少年特别喜爱的一项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它可以使人锻炼思维、启迪智慧、增加知识、促进学习。上课伊始,可先让学生猜谜。如教《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时,我先说出毛泽东的一则诗谜,让学生猜:“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由谜底“青蛙”,导入了对《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的学习。
五、实验导入
通过做实验导入,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教材文
本内容的理解和领会。如教学《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便是水到渠成地进入了反射这一课题。
六、对联导入
对联是中国文学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用对联开讲,可以增强课堂韵味和感染力。如讲《种
子植物》时,先在黑板上写出对联:“甜瓜切破,分成两片玉玻璃;炒豆捻开,抛下一双金龟甲。”然后提问学生:“一粒豆就是指豆类植物的什么器官?而联中的金龟甲是指豆种子的什
么结构?”从而导入了新课。
七、对比导入
即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相同点,采用类比的方法导入新课。如教“植物的结构层次”,可
通过“动物的结构层次”导入。
八、释题导入
课题是一节课的“窗口”,也是教材内容的概括,从课题的标题就可知道全文的“奥秘”。在新
课开始时,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课题,并围绕课题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
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对教材中心问题的探求学习中。如《传染病及其预防》这节教材可用此法。
九、谚语导入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生活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它广为流传,通俗易懂。
运用谚语导入,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会产生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
教《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时,先说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条规律,然后提出:水能往高处流吗?有谁见过?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见闻,进而谈到植物的蒸腾作用。
十、名言导入
用名言导入,能怡情励志。如在上《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时,先说出高尔基的
名言:“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然后让学生想一想:“饥饿的人为什
么要扑在面包上?”“为什么说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而不说扑在水上呢?”这样就顺利地导入
了新课。
总之,生物课导言设计的秘诀,也就是钻研教材、研究教法,总的原则是因文而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设计最佳的导言,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