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_贺淑琴
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矿物组成及其特征
![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矿物组成及其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20bafd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4.png)
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矿物组成及其特征的报告,600字
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矿物组成及其特征报告
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是一处重要的铝土矿床,其中发现了诸多有趣的矿物。
经过分析,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的矿物组成主要由铝质矿物、磷矿物、钡矿物和碲矿物等四类组成。
铝质矿物是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中最为丰富的矿物之一,其以铝铝锂共存的高温铝石(hollandite)、铀钾石、具有铝硅硫水晶等矿物为主,其中铝铝锂高温铝石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磷矿物是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的主要矿物,其中以磷铝石为主,也含有一些磷铁矿物和磷钙矿物。
钡矿物是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的主要矿物之一,其主要以钡镁石、钡石、钡沸石、钡石和钡砷钾石等矿物组成。
碲矿物是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的第四类矿物,其主要以氟碲钾镁矿、氟碲钠钙矿和碲钙钠石等矿物组成。
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的矿物特征是拥有丰富的铝质矿物和优质的磷矿物,以及较高的铝土矿石。
此外,它的磷矿物和钡矿物也有着比较丰富的含量。
综上所述,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和特征可以大致概括如下:铝质矿物丰富,磷矿物优质,钡矿物丰富,碲矿物丰富,铝土矿石质量较高。
综上所述,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的矿物组成和特征是拥有丰富的铝质矿物和优质的磷矿物,以及较高的铝土矿石含量,磷
矿物和钡矿物也有着较丰富的含量。
由于其良好的矿物组成和特征,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已成为重要的商业开发目标,其资源对于铝土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模式
![河南省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50925c17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e.png)
河南省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模式李建全;席善峰;赵晓宁;李书文;赵钦;冯建涛;王猛;裴满意【摘要】以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为对象,在研究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并刻画了成矿演化模式.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赋矿层位为本溪组,是在沉积间断面、沉积古地理、古构造等多个条件的耦合作用下形成的.该地层后期抬升遭受剥蚀,再沉积形成局部堆积型的铝土矿床.其成矿演化模式在豫西地区具有典型找矿意义.%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Jiancaodi bauxite deposit in Sanmenxia,the ore-forming material sources,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metallogenic evolution model are analyzed.The Benxi Formation,as the ore-bearing layer of the deposit,was formed under the coupling processes of sedimentary discontinuity,sedimentary paleogeography and paleostructure,followed by uplift,denudation and local accumulation.Its metallogenic evolution model has typical prospecting significance in western Henan.【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6页(P564-569)【关键词】铝土矿;物质来源;控矿因素;演化模式;本溪组;河南省【作者】李建全;席善峰;赵晓宁;李书文;赵钦;冯建涛;王猛;裴满意【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勘查院,河南郑州4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50 概述河南省铝土矿分布主要在京广铁路以西的三门峡-焦作-郑州-平顶山之间的3×104km2的三角地区中,河南省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属于该三角地区中陕县-渑池-新安成矿区西成矿带[1].近年来通过整装勘查相继发现一系列大中型铝土矿床,如七里沟、支建、水泉洼、曹窑、尖草地矿床,显示该地区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前人对铝土矿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物质来源、矿物成因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2-11],对铝土矿成矿理论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河南省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地层中,铝土矿广泛分布,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型铝土矿和堆积型铝土矿,在豫西地区具有典型代表.本文基于野外详细地质调查和勘探资料,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在尖草地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刻画了铝土矿的成矿演化模式,为进一步研究和勘查河南铝土矿床提供参考.1 区域地质背景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位于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区域出露地层从老到新有中元古界的熊耳群及汝阳群,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新生界古近系和第四系.大地构造上位于秦岭构造系和太行山构造系的交接部位,夹持于秦岭隆起和岱嵋寨隆起之间.构造多呈北东和北西走向,以阶梯式断裂为主.构造形迹在燕山运动期已形成,喜马拉雅运动期有所复活,继承和加强了老的构造形迹.矿带被断裂带分割成大小不一的菱形断块.铝土矿赋存于寒武系-奥陶系古风化剥蚀面上的本溪组地层内,本溪组在断陷盆地中保存较好,形成铝土矿,在相对隆起地区被剥蚀殆尽(图1).2 矿区地质特征2.1 地层矿区南部主要出露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以灰黑色厚层状灰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底部有一层厚0.3 m不稳定的燧石角砾岩.地层总体倾向130~160°,倾角 10~20°.由于底部灰岩面的起伏不平及构造作用影响,地层产状局部变化较大.矿区中部在马家沟组之上局部出露铝土矿的赋矿层位本溪组,本溪组地层有的已剥蚀殆尽,有的被2~13 m厚的黄土覆盖.岩性为一套铁铝岩系沉积建造,主要由铝土岩、铝土矿、黏土岩、铁质黏土岩组成,层厚1.62~13.48 m,平均厚8.15 m.矿区内本溪组地层厚度变化较大.该组与上覆地层太原组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矿体赋存于含矿岩系的中上部及本溪组剥蚀面之上,局部赋存在黄土层之下,属沉积型和堆积型铝土矿矿床(图2).根据工程资料统计,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岩性段.1)铁质黏土岩:紫、褐红、灰色,泥质结构,块状、薄层状构造.铁质多呈褐红色鲕状,局部为褐铁矿、赤铁矿,染手.层厚 1.35~6.15 m,平均厚 3.22 m.2)铝土矿、铝土岩:为灰—灰黄色,碎屑状、豆鲕状结构,块状、薄层状构造.达不到铝土矿时,多相变为铝土岩,质硬.层厚 1.00~12.38 m,平均厚 4.27 m.图1 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地质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the Jiancaodi bauxite deposit in Sanmenxia City1—第四系(Quaternary);2—二叠系中统(Middle Permian);3—二叠系下统(Lower Permian);4—闪长玢岩(diorite porphyrite);5—石炭系下统(Lower Carboniferous);6—奥陶系中统(Middle Ordovician);7—寒武系下统(Lower Cambrian);8—断层(fault);9—研究区(study area)3)黏土岩:灰色,泥质结构,块状、薄层状构造,含植物根茎化石.层厚 1.20~3.80 m,平均 2.33 m.矿区北部主要出露二叠系山西组和石盒子组,为一套湖泊沼泽相的泥炭质沉积和陆源碎屑沉积,总体倾向 140~160°,倾角 10~30°.受断裂和岩浆岩的影响,地层出露不连续,产状不稳定.图2 尖草地铝土矿矿体特征Fig.2 Orebod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iancaodi bauxite deposit2.2 构造矿区北部为一宽缓的向斜,褶皱轴近东西向且向东倾伏,褶皱北翼产状125°∠24°,南翼产状70°∠15°.矿区南部主要为区域性正断层F1构造,出露长度2 km,两端延伸出图.史家庄以东走向80~260°,倾向355~33°,倾角62°.史家庄段走向230~50°,倾角64°.构造带宽3~10 m,构造角砾岩为灰岩、砂岩、铝土岩等,钙质胶结,角砾大小1~5 cm,呈棱角状.断层北西盘下降,导致二叠系地层与奥陶系、石炭系地层直接接触,断距为80 m,破坏了含矿岩系地层的连续性(图3).2.3 岩浆岩岩浆岩为石英闪长玢岩,在钻孔ZK0916、ZK1807及矿区东部见到,厚度12~75 m.石英闪长玢岩顺层侵入于二叠系山西组底部.岩石呈浅灰、灰绿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成分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及少量黑云母,斑晶含量30%~50%,基质主要为斜长石、角闪石、石英.石英闪长玢岩在矿区及区域上沿二1煤的层位侵入,对煤层有烘烤作用,但对铝土矿影响较小.3 矿体地质特征尖草地铝土矿床勘查发现的6个矿体中,Ⅴ号和Ⅵ号矿体规模最大.Ⅴ号铝土矿矿体由1个钻孔、1个浅井和7个槽探工程控制,矿体基本裸露地表,仅有局部铝土矿直接被顶板铝土岩、黏土岩覆盖.北侧YK2、YK3处有较薄太原组砂岩盖层,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状.矿体长290 m,宽80~150 m.矿体赋存标高346~452 m,产状变化小,倾向北,倾角16°,呈似层状产出.单工程见矿厚度最小 1.50 m,最厚达 4.60 m,平均 2.87 m,厚度变化系数为 126%.单工程矿石品位:Al2O3含量 56.20%~67.10%,平均 62.81%;SiO211.02%~19.37%,平均14.89%;Fe2O30.80%~3.35%,平均 2.21%;A/S 2.9~6.1,平均4.2.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碎屑状、豆鲕状铝土矿.Ⅵ号铝土矿矿体由4个采矿和4个钻孔控制,矿体总体走向北东.由于受古地形的影响,东部倾向北西,西部倾向南东,倾角12°.平面形态呈较规则梭状,控制矿体长340 m,宽50~140 m.矿体呈似层状,矿体赋存标高563~580 m.单工程见矿厚度最小1.50 m,最厚达 2.00 m,平均 1.75 m,厚度变化系数为 25%,厚度较稳定.单工程矿石品位:Al2O3含量 63.66%~75.77%,平均 70.77%;SiO23.84%~11.54%,平均 6.52%;Fe2O 1.00%~3.15%,平均 1.74%;A/S 5.5~19.7,平均 10.9.矿石自然类型主要为碎屑状,少量为豆鲕状铝土矿.图3 尖草地铝土矿床22线剖面及样坎2和样坎6素描图Fig.3 Profile along No.22 survey line of Jiancaodi bauxite deposit with sketches of trenches No.2 and No.61—第四系(Quaternary);2—黏土岩(clayrock);3—铝土矿(bauxite);4—铝质泥岩(aluminous mudstone);5—铁质泥岩(ferruginous mudstone);6—断层(fault);7—山西组(Shanxi fm.);8—太原组(Taiyuan fm.);9—本溪组(Benxi fm.);10—马家沟组(Majiagou fm.);11—钻孔编号(borehole and number);12—样坎编号(trench and number);13—浅井编号(shallow shaft and number)4 成矿演化模式4.1 成矿物源分析尖草地铝土矿床属于沉积型和堆积型.堆积型铝土矿是铝土矿沉积成矿之后受后期构造影响再度剥蚀堆积形成,因此两种类型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一致.对本区域上支建、郁山、偃龙等铝土矿的物质来源认识主要有两种——基底说与古陆说[12-21],后来又发展出多源说[22]和加里东期火成岩说❶曹高社,等.偃龙煤田(洛阳部分)铝土矿成矿地质条件及古岩溶对铝土矿的控制作用研究.2016..基底说认为沉积型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下伏的碳酸盐岩,而古陆说则认为沉积型铝土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附近古陆的硅酸盐.尖草地铝土矿赋存在晚石炭统本溪组地层中.本溪组地层平行不整合沉积在寒武系-奥陶系马家沟组地层之上,底板为一套灰岩、鲕状灰岩、白云岩的浅海相碳酸盐岩夹泥砂质岩建造,厚度 540~1259 m[23],并且两套地层之间有140 Ma的沉积间断.因此在铝土矿成矿时期区域上为碳酸盐岩覆盖,不存在嵩箕古岛、中条古陆等,所谓的铝硅酸盐古陆或古岛是在后期燕山运动发生区域上褶皱和断裂,盖层剥蚀而形成今日之构造面貌.同时在嵩山南麓的玉寺矿点两侧的寺沟、月湾,箕山北侧的西白坪张家门、箕山南侧的汝州大峪沟江咀寨及登封岳窑西侧的王家门等地,均可见到上石炭统的灰岩超覆于底板寒武系、奥陶系灰岩或白云岩之上,充分说明铝土矿成矿时期区域上剥蚀的岩性为碳酸盐岩.4.2 控矿因素分析1)矿体严格受本溪组控制:尖草地铝土矿及区域上的支建、郁山、偃龙、水泉洼等铝土矿体全部赋存于本溪组地层中,并且铝土矿矿体厚度与本溪组厚度呈正相关关系,含矿岩系厚度值大时,相对应的铝土矿厚度值亦常为大厚度值.还反映了本溪组地层对成矿显著的控矿作用.2)长期受风化沉积间断的奥陶系马家沟组古地理面:奥陶系马家沟组与石炭系本溪组之间有着140 Ma的沉积间断.长期的准平原化及沉积基底灰岩的岩溶作用,形成区域上不同的岩溶地貌,如岩溶盆地、漏斗、洼地等地理地貌特征.因此在古地理面沉积形成了尖草地及附近的支建、七里沟、水泉洼等呈似层状,局部呈“鸡窝”状的铝土矿体.3)构造活动控制了复杂的矿体空间分布:成矿前的构造对沉积基底形成不同的古岩溶地貌影响着铝土矿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原生铝土矿成矿后的构造对矿体的保存和表生作用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溪组地层沉积后,经区域抬升剥蚀,形成了区域上铝土矿分布在古陆或古岛一侧或周围的现象,并且沿铝土矿倾向上延伸,其深部已有良好的铝土矿成矿条件.在后期矿区构造的作用下,铝土矿抬升遭受剥蚀形成堆积型铝土矿.4.3 成矿演化模式中奥陶世至上石炭世约140 Ma的地质沉积间断,区域上经历了深刻的风化剥蚀,沉积基底灰岩在古纬度、古地理、古构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为铝土矿成矿物质提供了来源,准平原化过程中形成的溶蚀盆地、漏斗、洼地等古地貌为铝土矿的沉积准备了空间条件.到晚石炭世本溪期海水从西北方向入侵,形成具陆表海的滨海潟湖沼泽相和滨海沼泽亚相[24]❶王建平,等.河南省华北板块中元古代—古生代主要成矿期岩相古地理和构造古地理研究.2010.,总体海水深度不大,成矿物质在洪水、河流等作用下被搬运至溶蚀盆地、洼地及漏斗等地沉积成矿,在搬运的过程中形成了豆鲕状、碎屑状铝土矿,在原地或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情况下形成致密块状铝土矿.随着海水的继续入侵,沉积环境和物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开始沉积太原组和山西组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生物碎屑灰岩和煤层,接受了2000~4000 m厚的沉积地层,铝土矿体和含矿岩系一起在物理压实作用下不断失水至固结成岩.在燕山晚期,中性浅成侵入岩闪长玢岩多顺层侵入于山西组底部或太原组与山西组之间,呈东西向条带状分布.闪长玢岩对石炭系地层中铝土矿层影响很小,其厚度北厚南薄,呈楔形自北向南侵入,并且燕山期区域上的北东向呈阶梯式断裂为主的构造形迹已形成,地壳已有所抬升,开始接受剥蚀.喜马拉雅期,构造形迹有所复活,继承和加强了老的构造形迹,造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地堑和地垒,局部本溪组地层剥蚀,并且形成堆积型铝土矿(图4).图4 尖草地铝土矿床成矿演化模式图Fig.4 Metallogenic evolution model of the Jiancaodi bauxite deposit1—第四系(Quaternary);2—三叠系(Triassic);3—二叠系上石盒子组(Shihezi fm.in Upper Permian);4—二叠系下石盒子组(Shihezi fm.in Lower Permian);5—二叠系山西组(Permian Shanxi fm.);6—石炭系本溪组(Carboniferous Benxi fm.);7—奥陶系马家沟组(Ordovician Majiagou fm.);8—寒武系(Cambrian);9—铝土矿含矿岩系(bauxite ore-bearing rock series);10—山西式铁矿(Shanxi-type iron body);11—铝土矿(bauxite);12—煤层(coal seam);13—灰岩(limestone);14—生物碎屑灰岩(bioclastic limestone);15—泥岩(mudstone);16—泥质粉砂岩(argillaceous siltstone);17—粉沙质泥岩(silty mudstone);18—长石石英砂岩(feldspar-quartz sandstone);19—地质界线(geological boundary);20—断层(fault)5 结论1)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床赋矿层位为本溪组,该组地层经受剥蚀后再沉积形成局部堆积型的铝土矿床.本溪组岩性为一套铁铝岩系沉积建造,主要由铝土岩、铝土矿、黏土岩、铁质黏土岩组成,具有典型的三层岩性结构.2)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为底板灰岩经过长期的风化剥蚀,在海水从北西方向侵入的条件下,以及沉积古地理、古构造等多个条件的耦合作用下形成铝土矿床.3)三门峡尖草地铝土矿的成矿演化模式在豫西地区具有典型特征.本溪组内的铝土矿在断陷盆地中保存较好,形成铝土矿床;在相对隆起地区被剥蚀殆尽,局部形成堆积型铝土矿.参考文献:[1]陈旺.豫西石炭纪铝土矿成矿系统[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9:41-49.[2]吴国炎,姚公一,吕夏.河南铝土矿床[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79-96.[3]李中明,燕长海,刘学飞,等.河南省新安县郁山隐伏铝土矿成因分析[J].地质与勘探,2012,48(3):421-429.[4]冯跃文,刘学飞,李中明,等.河南三门峡贯沟铝土矿矿物组成及其特征[J].地质与勘探,2012,48(3):471-478.[5]刘长龄.中国石炭纪铝土矿的地质特征与成因[J].沉积学,1988,6(3):1-10.[6]温同想.河南石炭纪铝土矿地质特征[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6,11(4):491-511.[7]袁跃清,河南省铝土矿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5,19(1):52-56.[8]李建全,周红春,曹高社,等.河南省偃龙煤田深部铝土矿床地质特征[J].地质与资源,2016,25(4):345-350.[9]周红春,李建全,陈永才,等.河南偃龙煤田深部铝土矿等矿种的相变关系及资源量估算方法[J].地质与资源,2016,25(4):458-463.[10]王庆飞,邓军,刘学飞,等.铝土矿地质与成因研究进展[J].地质与勘探,2012,48(3):430-448.[11]刘学飞,王庆飞,李中明,等.河南铝土矿矿物成因及其演化序列[J].地质与勘探,2012,48(3):449-459.[12]廖士范.论铝土矿床成因及矿床类型[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1994,9(2):84-160.[13]廖士范.我国铝土矿成因及矿层沉积过程[J].沉积学报,1986,4(1):1-8.[14]刘长龄.华北地台铝土矿床的物质来源[J].轻金属,1985(8):1-4. [15]刘长龄.中国铝土矿的成因类型[J].中国科学:B 辑,1987(5):535-544.[16]吴国炎.华北铝土矿的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探讨[J].河南地质,1997,15(3):161-166.[17]卢静文,彭晓蕾,徐丽杰.山西铝土矿床成矿物质来源[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7.27(2):147-151.[18]袁跃清.河南省铝土矿床成因探讨[J].矿产与地质,2005,19(1):52-56.[19]班宜红,郭锐,王军强,等.河南省钙红土风化壳型铝土矿沉积规律及找矿远景概论[J].矿产与地质,2012,26(3):210-220.[20]焦赞超,梁会娟,刘传权,等.河南新安县郁山铝土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矿物质来源[J].西北地质,2014,47(1):221-233.[21]崔来运.判断铝土矿成矿物质来源的数学方法[J].物探与化探,2011,35(1):131-135.[22]河南省地质矿产局.河南省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152-170.[23]朱东晖,李国平,郭保健,等.河南铝土矿[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2(7):83-129.[24]张永,曲洪祥,谭文刚,等.辽宁省本溪期-山西期沉积岩相古地理分析[J].地质与资源,2014,23(3):242-245.。
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成矿类型以及找矿特点初探
![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成矿类型以及找矿特点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88aa51c5cc7931b764ce15a2.png)
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成矿类型以及找矿特点初探发表时间:2019-10-16T17:29:51.7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4期作者:杨柳青[导读] 铝土矿是金属铝的原材料,它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本文对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成矿类型以及找矿特点进行了研究,深入认识其特征及成因,希望更好地促进铝土矿地质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铝中州矿业有限公司三门峡分公司河南省三门峡市 472400摘要:铝土矿是金属铝的原材料,它是重要的矿产资源。
本文对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成矿类型以及找矿特点进行了研究,深入认识其特征及成因,希望更好地促进铝土矿地质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成矿类型;找矿特点我国是世界主要铝土矿生产国之一,铝土矿资源分布高度集中,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贵州、广西四省,占全国储量的90.9%(山西41.6%、贵州17.1%、河南16.7%、广西15.5%),其次,在山东、云南、四川等地区也有一定储量的铝土矿。
1对河南省渑池县铝土矿成矿类型以及找矿特点进行分析 1.1铝土矿成矿类型(1)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地层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
本区地层严格受构造控制,在北段村弯隆背斜核部广泛分布布着震旦系地层,向南及南东依次出露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地层,绳池一新安向斜核部分布有侏罗系、白要系地层。
区内地层以沉积岩为主,从老到新分别为新元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架系,新生界新近系、第四系。
区域构造具有“一弯(北段村弯隆)”、“三向(陕县断陷盆地、绳池向斜盆地、新安向斜盆地)”、“ 三组断层(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交错的扇形地拱断特点,对铝土矿床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铝土矿成矿类型 C2b1铁质页岩:在含矿系的中下部和底部,在矿区北中部呈灰黄、红褐等杂色,含铁质较高,具有页理。
由粘土质、砂质及氧化铁质等组成,个别处夹有“山西式”铁矿小扁豆体或透镜体。
河南省西部煤下铝土矿勘查前景及找矿意义论文
![河南省西部煤下铝土矿勘查前景及找矿意义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943c581ddccda38366baf47.png)
河南省西部煤下铝土矿勘查前景及找矿意义论文摘要:铝土矿主要赋于石炭系本溪组中,在河南省西部分布较广,资源量较大。
随着近年我国铝工业的快速发展,本地浅部及中深部的矿产资源已得到快速的开发和利用,为了缓解当前资源瓶颈的约束、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河南省西部煤层深部铝土矿床将是近期及未来主要勘查和开发的方向。
关键词:煤下铝土矿;成矿规律;勘查前景;河南西部河南省西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已陆续有专业地质队伍和教授专家组成的调查组进入该区进行煤和铝的勘查研究工作。
通过地质队伍和科技工作者的努力,至目前为止,在该区300m以浅区域内已探明并提交多个大、中型铝土矿区报告,提交了铝土矿资源储量达2亿多吨,给河南及我国的铝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为确保铝工业的持续快速地发展,进行煤下铝的勘查开发工作势在必行。
1区域地质概况铝土矿资源在河南省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该地区包括洛阳新安县至三门峡陕县一带,西起扣门山断层以西陕县断陷盆地北缘的七里沟,东至位于龙潭沟断层以东的新安向斜盆地西北缘,东西绵延百余千米,是河南西部较大的铝土矿田,区内地层比较齐全,沉积岩广泛分布,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小,构造比较发育,主要矿种有铝土矿、粘土矿、煤、铁矿、硫铁矿、石英砂岩、石灰岩等,其中以铝土矿、煤、石英砂岩为主要矿产资源。
1.1地层及含矿岩系特征1.1.1地层本区地层属华北地层区,除上奥陶统、志留系、泥盆系及石炭系下统缺失外,自前寒武系至新生界均有出露,沉积厚度巨大,显示地台型沉积特点。
从震旦系的陆相碎屑岩到寒武系、奥陶系的海相碳酸盐岩,从中上石炭统的海陆交替相的铝质岩、碳酸盐岩、含煤泥质岩、碎屑岩到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的陆相碎屑岩,显示了两次较大的沉积旋回,造成不同成因的多种岩性的岩石类型。
1.1.2含矿岩系特征含矿岩系为石炭系上统本溪组的一套铁铝碎屑岩相。
本溪组地层在豫西各地沉积的厚度和岩性基本相似,但部分地段也有一些不同程度的变化。
河南省陕县铁炉沟铝土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省陕县铁炉沟铝土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8231dfcf51e79b8968022698.png)
河南省陕县铁炉沟铝土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作者:党亚鹏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30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陕县铁炉沟铝土矿区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和矿体特征的研究,总结认为本区铝土矿赋存石炭系上统本溪组,严格受中奥陶系灰岩剥蚀面控制;通过研究,不仅可以节约找矿成本,提高找矿效果,还可给本区地质找矿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铝土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铁炉沟矿区陕县铁炉沟铝土矿区位于三门峡陕县—渑池—新安铝土矿[1]带上,周围先后发现了支建铝土矿区,王古洞铝土矿区、柿树沟铝土矿区等一系列大-中型铝土矿矿床,显示了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是河南省重要的铝土矿带之一。
由于本矿区铝土矿埋深较深,找矿力度不大。
近期实施了危机矿山找矿专项[2],对该矿区进行了勘查,发现本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找矿前景,因此,本文在详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其成矿规律,预测找矿方向,对本区实现找矿突破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准地台华熊台缘坳陷渑池—确山陷褶断束西北部的新渑拱断束。
区域构造具“一穹、三向、三组”交错的扇形地垒式拱断特点。
其中褶皱具“一穹、三向”的特点,即北段村穹窿、陕县断陷盆地、渑池向斜盆地,新安向斜盆地及方山背斜;“三组”指西部发育的北北东或北东向断层,东部发育的北西向断层,南部发育的东西向断层,三者呈三角形交错。
由于各方向断层相互交错,将穹窿和向斜分割成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的三大扇形断块,对区内铝、煤岩系的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区域地层以沉积岩为主,除上奥陶系至下石炭系缺失外,地层发育齐全且分布广泛,从老至新为中元古界的熊耳群、汝阳群,新元古界的洛峪群、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下、中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古近系、新近系及第四系等。
区域上岩浆岩活动微弱,除中元古界熊耳广泛分布有中性火山岩外,还有少量燕山期的石英斑岩等。
河南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勘查方向
![河南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勘查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ebe445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ba.png)
河南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勘查方向郎岩峰;殷建锋;何鹏;徐琪惠;巴安民【摘要】河南省铝土矿属沉积类型,它产于奥陶(寒武)系碳酸盐岩古风化侵蚀面上,严格受沉积间断面及上石炭系本溪组地层控制,成因较为复杂.铝土矿的形成不仅与成矿物质来源有关,而且受古地理环境和古地貌特征的制约亦十分明显.后期改造和风化淋滤作用使矿石中的Al2O,含量相对增高,形成优质铝土矿.通过对成矿地质特征、物质来源、次生富集作用及古地理环境的研究和焦村铝土矿深部地槽区超亿吨特大型铝土矿案例证实,认为河南中、西地区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期刊名称】《矿产勘查》【年(卷),期】2016(007)005【总页数】7页(P767-773)【关键词】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控矿条件;找矿前景;河南【作者】郎岩峰;殷建锋;何鹏;徐琪惠;巴安民【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0;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勘查院,郑州4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5铝土矿是河南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它主要分布在豫西及豫西北地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0'~113°30',北纬33°40'~35°00'。
目前已探明铝土矿资源量7亿多吨,未探明资源量7亿多吨,预测总资源量约14亿多吨。
矿床类型为沉积型,矿石类型为一水型。
它赋存于古生界奥陶系(局部寒武系)碳酸盐岩古风化侵蚀面上的一套铁铝岩系中,严格受古侵蚀面(沉积间断面)和上覆石炭系本溪组(含铝岩系)地层控制。
铝土矿的形成与红土化作用分不开,是一个极其缓慢的地质成矿过程。
本文在讨论矿床分布特征、成矿期次、表生富集特征的基础上,对成矿地质环境、成矿物质来源、矿石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指出了铝土矿的深部勘查方向。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becc6b351e79b89680226c1.png)
河南省某铝土矿区矿体特征作者:胡志强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8年第10期摘要:河南省某铝土矿区是不够一个基本区块范围内找矿的重大突破,对全国各地在不足一个区块范围内找矿具有较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铝土矿;矿体特征由于矿区边界的限制,区内没有含矿岩系出露,地表被大面积第四系黄土层覆盖,所有铝土矿体都属于隐伏矿体。
从空间上看,矿区铝土矿矿体形态总体呈似层状或透镜状,局部嵌布着漏斗状形态。
其中透镜状或漏斗状矿体常处于古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的古风化溶斗中,其厚度较大,往往矿石质量也较好。
区内共施工钻孔74个,包括取芯钻孔73个,水文孔1个。
其中见铝土矿钻孔52个,见矿率71%。
矿区外围北部分布有以往贾西铝土矿区施工勘查钻孔,本次工作利用以往施工见矿钻孔12个;矿区外围南部为曹窑煤矿深部铝土矿详查,利用以往见矿钻孔2个。
因此参与铝土矿资源量估算的见矿钻孔为64个。
通过统计,单工程矿体厚度0.51~12.19m,算术平均厚度3.85m,厚度变化系数75.2%,属厚度不稳定型矿体。
单工程见矿深度63.42~365.65m,平均187.06m。
单工程见矿标高:622.235~335.220m,平均标高:513.609m。
本次详查圈定矿体总面积约0.87km2,走向长286~1230m,倾斜延伸180~610m,单矿体厚度1.91~4.96m,平均厚度3.88m。
单矿体品位Al2O355.91~68.18%,SiO2 9.62~13.82%,S 0.196~1.510%,A/S4.9~6.4。
现对圈定的4个矿体分别进行描述:1 Ⅰ号矿体该矿体位于风口洼工作区,横41~33勘探线之间。
沿走向北东-南西最长处约340m,南东向最宽处约181m,矿体面积0.036km2。
由6个钻孔控制,外围3个钻孔未见矿。
矿体平面形态呈近似梯形,剖面呈板状。
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9~12°左右,沿倾向方向厚度变薄。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概况及工作建议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概况及工作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abac684d55270722182ef701.png)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概况及工作建议一、铝土矿资源概况铝土矿是我省的优势矿产之一,主要分布于黄河以南、京广线以西三门峡—郑州—平顶山之间约1.8万km2的三角地带。
经过地矿和有色等地勘单位近五十年的地质工作,在省内已勘查登记的矿区118处(2002年底),探明矿产地41处(另有44个高铝粘土或耐火粘土矿区)。
累计提交储量/资源量4.35亿吨(参见附件),保有资源储量3.82亿吨,仅次于山西和贵州,居全国第三位。
其中我局现有铝(粘)土矿勘查证9个(采矿证1个),已开展勘查的矿区4个,控制资源量(3341以上)4615万吨。
据原地矿厅地调二队提交的《河南省铝土矿成矿远景区划及资源总量预测》报告,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总量约14亿吨,尚有近10亿吨的资源远景。
并将全省铝土矿划分为六个Ⅳ级成矿远景区:Ⅳ—1、陕县—渑池—新安铝土矿成矿区:探明储量1.76亿吨,预测资源总量3.28亿吨。
Ⅳ—2、偃师—巩义—荥阳铝土矿成矿区:探明储量1.36亿吨,测资源总量3.27亿吨。
Ⅳ—3、登封—新密铝土矿成矿区:探明储量0.88亿吨,预测资源总量3.07亿吨。
Ⅳ—4、登封—禹州—郏县铝土矿成矿区:探明储量0.44亿吨,预—1 —测资源总量2.28亿吨。
Ⅳ—5、汝阳—汝州—宝丰铝土矿成矿区:探明储量0.33亿吨,预测资源总量1.68亿吨。
Ⅳ—6、宜阳—伊川铝土矿成矿区:探明储量0.03亿吨,预测资源总量0.58亿吨。
河南铝土矿赋存于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中下部,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属沉积型一水硬铝石矿床。
矿石具有高铝、高硅、低铁之特征。
既可用于生产氧化铝,又可作耐火材料,高品位矿石还可生产人造刚玉,用于磨料工业。
少量用作生产高铝水泥的配料。
按照GB3497—83《铝土矿石品级标准》,探明储量中,A/S(铝硅比)大于9的Ⅰ、Ⅱ级特富矿石储量不足5%,7≤A/S≤9的Ⅲ级富矿石储量约占20%。
5≤A/S≤7的Ⅳ级中品位矿石储量约占40%,A/S≤5的贫矿石储量约占35%。
河南省洛阳_三门峡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前景
![河南省洛阳_三门峡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前景](https://img.taocdn.com/s3/m/7a56e478a26925c52cc5bfeb.png)
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铝土矿地质特征及其勘查开发前景陈全树,何文平,周 迪(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洛阳471002)摘 要: 河南省洛阳—三门峡的铝土矿,是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的一水硬铝石型沉积铝土矿。
本区不仅蕴藏量多,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富铝土矿,勘查开发潜力大,前景广阔。
关键词: 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勘查开发;洛阳—三门峡;河南中图分类号: P 611.22;P 618.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1412(2002)04-0252-05 河南省西北部的洛阳—三门峡地区,西起三门峡,东到洛阳,南跨陇海铁路,北临黄河,面积约3000km 2的范围内,已发现大小铝土矿床(点)30余处,总储量超过3亿t 。
区内的铝土矿不仅储量大,而且有相当数量的富铝土矿,是河南省最主要的铝土矿资源产地。
1 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的华熊台缘坳陷的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西北部。
北部有北段村穹窿,及近EW 向的陕县断陷盆地,渑池、新安两个向斜构成了区内的基本骨架,并发育有以扣门山断层为代表的NE 向高角度正断层组,以龙潭沟断层为代表的NW 向正断层组,以义马断层为代表的近EW 向逆断层组,以及发育在渑池向斜西端转折部位的SN 向断层组。
由于各方向断层相互交错,将穹窿和向斜分割成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的3个扇形断块,对含铝、含煤建造的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图1)。
区内地层比较齐全,沉积岩广泛分布,除上奥陶统—下石炭统缺失外,中元古界熊耳群及汝阳群、上元古界洛峪群、震旦系、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在区内均有出露。
本区岩浆岩出露面积很小,且分布零星。
除中元古界熊耳群中见有中性火山岩外,在北部和南部有少量的燕山期石英斑岩侵入中上元古界中。
在西部,局部有燕山期花岗斑岩呈岩床状侵入石炭系,但对铝土矿层没有影响。
南部还有煌斑岩脉穿插。
这些岩浆岩多属浅成侵入相。
本区矿产的种类虽然不多,但有些矿产储量巨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
河南陕县—渑池—新安地区深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陕县—渑池—新安地区深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3aac3625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b2.png)
河南陕县—渑池—新安地区深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万海泉;王玲
【期刊名称】《矿产勘查》
【年(卷),期】2015(006)002
【摘要】陕县—渑池—新安一带是豫西地区最重要的铝土矿生产勘查基地,自西向东,可进一步分为七里沟—焦地铝土矿带(西矿带)、杜家沟—郁山铝土矿带(中矿带)和张窑院—下冶铝土矿带(东矿带).文章阐述了深部铝土矿体的特征,特别是深部矿体的化学成分变化规律.总结了找矿标志,提出了8个中深部找矿靶区.
【总页数】7页(P115-121)
【作者】万海泉;王玲
【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郑州 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郑州 45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45;P612
【相关文献】
1.解析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贾海民
2.河南陕县—渑池—新安地区深部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万海泉;王玲;
3.河南新安县石寺一北冶铝土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李军旗
4.河南省陕县铁炉沟铝土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党亚鹏
5.河南省荥巩煤田大峪沟矿段深部铝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J], 代耕;李志勇;付永乾;邵卫东;李小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段村-雷沟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南段村-雷沟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05eef8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c.png)
河南段村-雷沟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李永杰;黄炳贻【摘要】河南省渑池县段村-雷沟铝土矿特征类似于同矿带其他矿区铝土矿特征,但也有区别。
本文通过对该矿床岩性特征、矿体形态及矿石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认为其总体成因符合袁跃清关于豫西铝土矿的三阶段成因。
在微环境上,段村-雷沟铝土矿形成于开阔的岩溶盆地之中,盆地内有起伏,含溶盆和溶洼。
在后期富集过程中,其富集程度远远高出周边其他铝土矿区。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auxite in Duancun -Leigou of He'nan,are similar to other mines in the same minerialization ,but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thology,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ore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causes obey the three stages of bauxite genesis in the western of He'nan Province ,which proposed by Yuan Yueqing . Analysis on the micro-environment ,Duancun-Leigou bauxite are formed in an open karst basins , undulating topography ,with small karst basins and swamps .The level of enrichment process at the later stage ,is higher than other neighboring bauxite .【期刊名称】《矿产保护与利用》【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5页(P10-14)【关键词】河南;段村-雷沟;铝土矿;地质特征;成因【作者】李永杰;黄炳贻【作者单位】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1;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45陕县-渑池-新安一带是河南主要的富铝土矿成矿带,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可划分为西、中、东三个铝土矿带[1]。
河南省豫西隐伏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河南省豫西隐伏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https://img.taocdn.com/s3/m/55bb71e7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f9.png)
2012年第31期(总第46期)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1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南部,由中条山—太行山断隆与嵩箕断隆构成的近东西向的渑池坳陷内。
区域地层出露较为齐全、分布广泛,自老到新有中元古界熊耳群、汝阳群,新元古界洛峪群、震旦系,古生界寒武系、中下奥陶统、上石炭统、二叠系,中生代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和第四系。
本区一个明显的构造格局特点是:隆起与坳陷相间。
北部有北段村穹窿,及近EW 向的陕县断陷盆地,渑池、新安两个向斜构成了区内的基本骨架,并发育有以扣门山断层为代表的NE 向高角度正断层组,以义马断层为代表的近EW 向逆断层组,以及发育在渑池向斜西端转折部位的SN 向断层组。
由于各方向断层互相交错,将穹窿和向斜分割成以扣门山断层和龙潭沟断层为界的3个扇形断块(见图1),对含铝、含煤建造的展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1]。
陕县、渑池-新安铝(粘)土矿成矿带是河南省探明铝土矿资源储量最多的地区,区内铝土矿和煤炭资源丰富。
该区铝土矿矿体连续性较好,厚度大、品位高,是河南省主要的富铝土矿成矿带之一。
2研究区地质特征2.1地层研究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和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中统、寒武系地层地表未出露。
自老至新如下:(1)寒武系(∈)由土黄色、灰白色,薄层状白云质灰岩、泥质条带状灰岩、白云岩组成,厚度不详,与上覆奥陶系地层呈整合接触。
(2)奥陶系(O 2)本区基底岩性主要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 2m),由青灰色灰岩、浅黄色白云质灰岩及簿层状泥质灰岩组成,其顶部有一层0~2m 的古风化物,凸凹不平,形态各异,对铝土矿的形态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与上覆石炭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3)石炭系(C)下统缺失,本区广泛分布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和太原组。
本溪组(C 2b )为一套稳定的海湾、湖沼相铝(粘)土矿物岩石建造。
该套地层为本区铝土矿的主要赋存层位,也是本次工作的主要对象,大致可将其可分为上、中、下三段。
解析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解析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b05052a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4.png)
解析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解析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勘探,河南省三门峡地区共发现超过二十处铝土矿矿床。
笔者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在本文中重点分析和论述了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并探讨了找矿方向,以期能够促进该地区铝土矿勘探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河南三门峡;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方向;资源勘探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是整个河南省乃至是全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及能源矿产基地。
河南省三门峡地区蕴含着非常非常的煤炭和铝土资源,其中铝土资源不仅是在河南省占有重要地位,即便是在全国也具有较大影响,其总资源的探明储量超过了2.8×109t。
1 成矿地质背景概述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和构造特点具有自己的特色,在含煤岩系尤其是含铝盐系的发展与分布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华熊台缘坳陷的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西北部”,该区域内部的东部地区地形为渑池向斜盆地、西部地区地形为陕县断陷盆地、北东地区地形为北段村穹隆。
门峡地区属于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2 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分析1)矿体特征分析。
大型矿床通常由三个以上的矿体构成,中型矿床通常由两个以上的矿体构成,而小型矿床只由一个矿体构成。
每一个矿体的大小存在着相对较大的差异,一般而言,单个矿体的厚度在0.62 m-49.80 m之间、长度在66.5 m-1922.6 m之间、厚度在22.4 m-731.2 m之间;同时,根据探测,单个矿体的内部仅有夹层的局部存在五矿天窗,整个矿体只存在很少的五矿天窗;古地形对该区域铝土矿体形态的控制体现得比较严格,呈现出了溶斗状、透镜状、似层状以及层状产出,并且相同的矿区内出现了不同矿体形态相互连接的情况。
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419210c4050876323112122a.png)
区 内岩浆 岩 出露面 积 不大 , 出露 元古 界 熊 耳群 除
中性 火 山岩外 , 见有燕 山期 中性 浅成 侵入 岩 —— 闪 还 长玢 ( ) , 呈岩 床 状顺 层侵 入 于石 炭 系 一二 叠 系 斑 岩 其
太 原 组和 下 二叠 统 山西 组之 中 。
主 要 矿 区有 支 建 、 底 、 泉 洼 、 地 、 树 沟 、 庄 崖 水 焦 柿 杨
西 矿带 : 位于 扣 门 山断 层 以西 的 陕县 断 陷盆 地北
缘 , 起 三 门 陕 市 七 里 沟 , 至 渑 池 县 焦 地 , 达 西 东 长
3 k 断 裂 发 育 , 带 被 分 割 成 大 小 不 一 的 菱 形 断 0 m, 矿 块 。矿 体 倾 向为 S S 或 Nw , 角 为 1 。 0 。该 E、 W 倾 0 ~3 。
源 储 量 的 比例 为 1 . ~ 8 . , 般 为 2 . ~ 92 37 一 60
2 矿 床 地 质 特 征
2 1 矿带 及 矿 床 的分 布 .
6 . 。该 区是豫 西一带 的主要 铝 土矿 资 源地 。 54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本 区大 地 构 造 位置 为 中 朝 准地 台华 熊 台缘 坳 陷 的渑 池一 确 山 陷褶断束 的西 北部 。 内北 东 部是北 段 区 村穹隆 , 西部 为 陕县断 陷盆 地 , 东部 为 渑 池 向斜盆 地 。 区 内NE 向组 断裂 发育 , Nw 向组 次 之 , 也有 近E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组 W
贺 淑 琴 郭 建卫 胡 云 沪 , ,
(. 1 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 第六地质大队 , 河南 洛阳 4 10 ;2 桂林工学 院 , 702 . 广西 桂林 5 1 0 ) 4 0 4
豫西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
![豫西铝土矿的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2884893e67ec102de2bd89e1.png)
和底 部 常 有粘 土 矿 赋 存 , 部 地 段 的矿 层 中还 夹 有 局
O 引 言
铝 是现 代工 业 发 展 的 重要 原 材 料 。据 统 计 , 到 20 0 1年 , 全球 原铝 产 量 已 突破 4 0 0 0万 吨 , 金属 铝 已
透 镜 状 、 豆状 的粘 土 矿 、 土页 岩 、 土砂 岩 、 质 扁 粘 粘 炭
质 的高 岭 石 粘土 岩 , 质 或 含铁 质 的水 云母 粘 土岩 , 铁 还 有 由褐 铁矿 、 铁矿 、 铁 矿 、 赤 黄 菱铁 矿 、 铁 绿泥 石 含 等单 独 或 混合 组成 的透 镜 状 、 层 状 、 窝 状 的 “ 似 鸡 山 西 式” 矿 。在 局 部地 段 , 底部 常有 砂 砾 岩 、 岩 , 铁 其 砂
页岩 或薄 煤 层 ( ) 。 矿 石 的 颜 色 多 为 灰色 、 灰 线 等 浅 色、 深灰 色 、 黑色 。 矿 石 的矿物 成 分 以一 水硬 铝 石 灰
经成 为 仅 次于 钢铁 的第二 大金 属 。 因而 作 为 铝 的重 要 矿石 来源 —— 铝 土 矿 就 显得 十分 重 要 。 此 外 , 铝
沉 积 , 铝 土 矿 很 少 发 育 , 至没 有 。 同 样, 而 甚 在近 岸
泻 湖 区 、 河 流 的 出 口处 、 古 海流 冲刷 的地 段及 海 盆 的 深部, 含矿 岩 段 发育 不好 , 铝土 矿 也很 少 发育 甚 至没
的一 套含 铁 的粘 土岩 类 。这 类岩 石 包 括铁 质 或 含铁
1 含 矿 岩 段 特 征
含 矿岩 段 是 指 本 溪 组 的一 套 铁 铝 碎 屑 混 合 相 。
本 溪组 地 层 在 豫 西 各 地 沉 积 的厚 度 和 岩 性 基 本 相
铝土矿含硫分布规律初探
![铝土矿含硫分布规律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2fd4e89ce53a580216fcfee2.png)
工程 , 其中中低硫工程 5 5 3 个 ,占6 3 . 0 6 %;高硫 _ 』 程2 】 2 个, 占2 4 . 1 7 % ; 高硫矿存在于底板的 1 : 程1 0 4 个 ,占 l 1 . 8 6 %; 高硫矿存在于顶板的工程 3 9 个, 占 4 . 4 5 %;高硫矿与中低硫矿相互夹杂的工程 6 9 个,
1 、目 前 国内关于铝土矿 的规范 《 铝土矿 、冶
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 D Z / T 0 2 0 2 ~ 2 0 0 2 ) 》 内规 定 ,铝土矿 内硫含量指标 为 ,低硫 S < 0 . 3 %,中硫 ・2・ 铝镁通讯
2 0 1 7盔 N o 3
0 . 3 ~ 0 . 8 ,高硫 S > 0 . 8 。矿区内,无特别对硫元素指 标 的明确规定 , 因而前期地面勘探及基建勘探资料
高 。按 照 《 铝土矿 、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 范 》 , 0 . 3 < S < 0 . 8 ,属于中硫矿床 ,但接近高硫标准 。
3 、开 采 方式 。地 表 为 大 面积 的第 四系地 层 覆
1 、矿 区地质。矿区大地构造处在 中朝准地台 南部华 熊 台缘坳 陷之渑池 一 确 山陷褶 断束 的西北 部, 渑池向斜的北翼 。位于渑池向斜 的北翼 , 地层 呈单斜产出 , 倾向1 7 0 ~ 2 2 0 。, 倾角 2 0 ~ 4 0 。, 一 般2 5 ~ 3 2 。。 矿床成 因属于沉积型铝土矿 , 矿 区分 布长度 1 3 7 5 0 m,以 F 4 断层为界 , 分为西部矿段和
规律 ,并提 出相应建议 ,为下一步的生 产提供指 导。
关 键 词 :铝 土 矿 硫 标 高 埋 深 铝 硅 比 氧 化 铝 矿段 矿 块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史家庄矿区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史家庄矿区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83b67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45.png)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史家庄矿区铝土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矿区位于豫西铝土矿主要成矿带内,已探明储量超3亿吨,本次通过研究矿体的地质特征,对矿区的铝土矿成因进行分析,对本区实现找矿突破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史家庄;铝土矿;地质特征0引言史家庄矿区位于三门峡市东偏北80°方位,直线距离约21km,东距渑池县城28km,行政区划隶属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王家后乡。
本区属豫西陕(县)—新(安)铝土矿带,该带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于黄河南岸、陇海铁路北侧,长约100 km。
该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具较大找矿潜力。
笔者通过参与该区的实地勘查工作,并从中总结出该矿区地层、构造等地质特征,进行成因分析,为该区下步找矿提供一个有益的思路。
1矿区地质特征矿区位于河南省西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朝准地台、华熊台缘拗陷、渑池—确山陷褶断束北部、陕县断陷盆地与渑池向斜盆地之接合部位。
出露地层以古生界和新生界为主,构造形迹比较复杂,岩浆岩不甚发育,矿产资源丰富,是河南省重要的煤、铝(粘)土矿基地之一。
1.1 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中统、石炭系上统、二叠系、第四系地层。
由老到新有:(1)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分布于矿区北部沿黄河南岸及中部的沟谷中出露,岩性以灰黑色厚层状白云岩为主,夹薄层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
地层总的倾向南东,倾角10~20°。
由于构造作用影响,地层产状局部变化较大,厚度大于300m,与上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石炭系:矿区出露石炭系上统本溪组和太原组,本溪组与下伏奥陶系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1)本溪组:分布于工作区北部沿黄河南岸,中部岭北村西部有零星露头,为本区铝土矿含矿岩系。
地层总体产状倾向南东,倾角5~15°。
岩性为一套铁铝岩系沉积建造,主要由铝土岩、铝土矿、粘土岩、铁质粘土岩组成。
该组上部与太原组整合接触,底部与奥陶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矿体赋存于含矿岩系的中上部,属沉积型铝土矿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第2期 矿产与地质V o l.21,N o.2 2007年4月M IN ER AL RESO U RCES AN D GEO LO G Y APr.,2007河南省三门峡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①贺淑琴1,郭建卫1,胡云沪2(1.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六地质大队,河南洛阳471002; 2.桂林工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 要: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铝土矿是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中的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
以往的地质勘查找到了一些小、中、大型铝土矿矿床。
对该地区铝土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翔实研究,结果认为,在现有部分勘查区的深部和边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若加大勘查投入,本区铝土矿的勘查工作将会达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铝土矿床;找矿方向;地质特征;三门峡地区;河南中图分类号:P61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663(2007)02-0181-05 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及其所辖的陕县和渑池县境内,本地区已发现大小铝土矿矿床(点)20余处,总资源储量约为2.8×109t。
在这些矿床中,A/S≥7的富铝土矿所占各矿区铝资源储量的比例为19.2%~83.7%,一般为26.0%~65.4%。
该区是豫西一带的主要铝土矿资源地。
1 区域地质概况本区大地构造位置为中朝准地台华熊台缘坳陷的渑池—确山陷褶断束的西北部。
区内北东部是北段村穹隆,西部为陕县断陷盆地,东部为渑池向斜盆地。
区内N E向组断裂发育,NW向组次之,也有近EW组的断层。
这些构造对含铝、含煤岩系的展布起着一定程度的控制作用(图1)。
本区属华北地层区豫西地层分区渑池-确山小区,区域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中石炭统本溪组是本区铝(粘)土矿含矿岩系。
区内岩浆岩出露面积不大,除出露元古界熊耳群中性火山岩外,还见有燕山期中性浅成侵入岩——闪长玢(斑)岩,其呈岩床状顺层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之中。
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主要是石炭系、二叠系中的沉积矿产,如煤、铝土矿、耐火粘土矿、铁矿、石灰石矿等等。
特别是煤、铝土矿,资源储量巨大,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资源。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带及矿床的分布在三门峡陕县-渑池东西长约90km的范围内,均有中石炭统本溪组铝(粘)土矿含矿岩系的分布,有大小铝(粘)土矿床(点)20余处,被称之为陕—渑铝(粘)土矿成矿带,它是豫西主要的富铝土矿成矿带。
以扣门山断层为界,成矿带分为东、西两个矿带。
西矿带:位于扣门山断层以西的陕县断陷盆地北缘,西起三门陕市七里沟,东至渑池县焦地,长达30km,断裂发育,矿带被分割成大小不一的菱形断块。
矿体倾向为SE、SW或NW,倾角为10°~30°。
该矿带有矿产地16处,其中有矿床9处、矿点7处。
矿床中有中大型的5处、中型的1处、小型的3处。
铝土矿矿体厚度一般为2~5m,矿石品位中等偏富, w(Al2O3)值为62.91%~69.33%,A/S为5.1~8.8。
主要矿区有支建、崖底、水泉洼、焦地、柿树沟、杨庄等。
东矿带:位于扣门山断层以东的渑池向斜盆地中,西起陕县杜家沟,东至渑池县洪阳镇,长达60km。
181①收稿日期:2006-12-06 作者简介:贺淑琴(1968-),女,工程师,主要从事铝土矿及多金属矿的地质综合研究工作。
矿带总体呈EW 向,中部呈向北凸出的弧形。
矿体倾向为SE -SW ,倾角为13°~30°。
该矿带有矿产地8处,其中有矿床7处、矿点1处。
矿床中有中大型的3处、中型的3处、小型的1处。
铝土矿体厚度为4~6m,最厚达49.82m 。
矿石以富矿为主,且部分为优质高铝粘土矿,其w (Al 2O 3)值为66.42%~72.90%,A /S 为5.7~12.2。
主要矿区有杜家沟、曹窑、贾家洼、坻坞等。
图1 三门峡县-渑池铝土矿矿区区域地质图Fig .1 Regio nal g eological m ap Q-第四系 R -第三系 K-白垩系 J -侏罗系 T-三叠系 P-二叠系 C-石炭系 O-奥陶系 ∈-寒武系 Z-震旦系 1-地质界线 2-正断层 3-逆断层 4-向斜轴 5-地层产状 6-铝土矿含矿岩系 7-矿床 8-矿点 铝土矿矿区及编号:(1)七里沟-赵里河区 (2)产泉-曲里区 (3)支建-瓦查坡深部区 (4)杨庄-支社区 (5)转沟-曹沟-贯沟段深部区 (6)长岭-贾家洼-东贯吊段深部区 (7)坻坞-洪阳段深部区2.2 矿床地质特征2.2.1 含矿岩系矿床赋存于中石炭统本溪组(C 2b )中,含矿岩系自下而上大体可分为三段:(1)下段(C 2b 1) 为铁质页岩段,在含矿岩系的中下部和中部。
灰黄色、紫红褐等杂色,具页理,含铁质较高。
由粘土质、砂质、铁质等组成,局部夹有透镜状铝土矿、铝土矿、“山西式”铁矿小透镜体。
深部相变为菱铁页岩和黄铁页岩。
该段厚度为0.45~27.45m 。
(2)中段(C 2b 2) 为铝土矿矿层,在含矿岩系的中上部,由铝土矿和粘土矿所组成,局部夹有粘土矿级外品层和粘土页岩。
铝土矿为灰色、深灰色、黄褐色,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溶斗状产出,矿体厚度为0.60~49.82m 。
粘土矿分硬质粘土矿和高铝粘土矿两种。
硬质粘土矿一般为灰-灰白色,具贝壳状断口,手触有滑感,泥质结构为主,块状构造;高铝粘土矿多为灰色、灰白色,多具稀豆鲕状、致密状结构,块状构造,手触有粗糙感。
粘土矿位于铝土矿的上部或下部,以位于上部者居多,其厚度一般为1~3m 。
(3)上段(C 2b 3) 为粘土页岩段,在含矿岩系的顶部或上部,灰白色、灰黄色,局部相变为炭质页岩或煤线,显页理,质软,易风化破碎,厚度为0.5~1.00m 。
2.2.2 矿体特征小型矿床有的由一个矿体构成,中、大型矿床一般由两个以上或多个矿体组成,单个矿体长度为50~1930m ,厚度为0.60~49.82m,宽度为20~730m 。
矿体内无矿天窗不多,夹层仅局部可见。
铝土矿体的形态严格受古地形的控制,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溶斗状产出,且可在同一矿区出现而相互连接。
2.2.3 矿石质量特征2.2.3.1 矿石矿物成分矿石主要由一水硬铝石、高岭石、伊利石组成,含少量水云母、蛋白石、一水软铝石,微量矿物有锆英石、金红石、锐钛矿、电气石、叶绿泥石、赤铁矿、针铁矿、埃洛石、方解石、石英等。
2.2.3.2 矿石结构与构造182按矿物结晶特征划分,矿石呈他形柱状晶粒结构、自形或半自形晶粒结构、泥晶或隐晶质结构等;按直观的矿物颗粒形态划分,可分为砾屑状、砂(粒)状、蜂窝状、豆鲕状、致密状结构。
矿石构造类型有块状、半定向-定向层状构造。
2.2.3.3 矿石化学成分主要的有Al2O3、SiO2、Fe2O3、TiO2,次要的为S、CaO、M gO、Na2O、K2O及伴生Ga等20余种元素。
现就其一些主要化学成分及元素含量及其指标情况分述如下:(1)Al2O3 主要含铝矿物为一水硬铝石,次为高岭石、伊利石等。
w(Al2O3)值为43.81%~78.75%,矿床平均值为62.91%~72.90%。
对代表性的矿床的Al2O3含量进行了一些研究(下同),其品位频率分布曲线呈偏正态分布,众数值在63%~73%间。
Al2O3与SiO2呈负相关,矿石品位与矿石类型、矿体厚度关系密切,即矿厚度越大,Al2O3含量越高,而SiO2含量越低,反之,则不然。
在垂直方向,矿层顶底部Al2O3含量低,而SiO2含量高;中部则Al2O3含量高,而SiO2含量低。
(2)SiO2 含硅矿物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
w(SiO2)值为0.92%~27.73%,矿床平均值为5.97%~13.89%。
其品位频率分布曲线呈两个分离的正态分布,众数值分别在6%~11%及17%~20%。
在水平方向,SiO2呈跳跃式变化;在垂直方向上,铝土矿层顶、底部含量高而中部含量低。
(3)Fe2O3 铁质矿物主要是赤铁矿,次为黄铁矿、菱铁矿。
w(Fe2O3)值为0.48%~29.34%,矿床平均值为1.95%~ 5.97%。
其品位频率分布曲线呈两个分离的对数正态分布。
在水平方向呈跳跃式变化,在垂直方向变化不规则。
一般矿层上部含铁低,下部含铁高。
铁与铝相关不明显,分区趋向负相关。
(4)TiO2 主要产于锐钛矿和金红石中。
w(TiO2)值为1.60%~ 4.29%,矿床平均值为2.75%~ 3.24%。
(5)S 主要产于黄铁矿中,分布不均匀,一般来说,深部含硫高于浅部。
w(S)值为0.008%~10.12%,矿床平均值为0.098%~0.458%。
其品位频率分布曲线呈对数正态分布,众数值在0.3%左右。
S、Fe2O3的频率分布曲线相似,这从侧面反映出硫与部分铁质的“亲和性”。
(6)Ga Ga与Al有密切的共生关系,在铝土矿中,它以类质同象混入的形式产出。
w(Ga)值为0.005%~0.0138%,矿床平均值为0.0083%~0.0094%。
(7)A/S指标 是衡量铝土矿的主要指标之一,它反映了Al2O3和SiO2的综合变化特征。
A/S值为2.1~76.0,矿床平均值为5.1~12.2。
频率分布曲线呈对数正态分布,众数值在6%~13%间。
在走向、倾向上呈跳跃式变化。
在垂直方向上,一般顶底部矿石A/S指标与矿厚呈正相关。
A/S指标与Al2O3呈正相关。
此外,CaO、Mg O及其它伴生元素含量不高,对矿石质量无明显影响。
2.2.4 矿石类型矿石自然类型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可分为砾屑状、砂(粒)状、蜂窝状、豆鲕状及致密状铝土矿,以及它们之间的复合类型。
一般来说,砾屑状铝土矿属中等品位矿石,砂(粒)状铝土矿及蜂窝状铝土矿为富矿石,豆鲕状铝土矿石质量较差,致密状铝土矿石品位低。
通过对典型的铝土矿进行统计和研究,其各矿石类型主要化学成分及品位情况见表1。
表1 各矿石类型主要化学成分含量表Table1 Co ntent o f the main chemical co mpo sitions in different o re types w B/10-2类型Al2O3SiO2Fe2O3S TiO2LO SS A/S 砾屑状62.4213.96 4.550.130 2.8113.24 4.5砂(粒)状75.36 4.04 1.680.167 3.2914.3218.6蜂窝状76.01 3.20 1.870.057 3.3514.3123.8致密状59.3713.519.300.117 2.7312.67 4.4豆鲕状63.5214.66 2.420.155 2.8413.67 4.3 注:样品测试单位为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第六地质大队实验室,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