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转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的中国社会转型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西方历史是一个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时代,也值得关注。

清末民初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也是近代中国重要的转型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转型具有三个特征:一是社会的沉沦与进步共生。

工业文明从内外两个层面冲击传统中国。

中国社会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沉沦的同时,因为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得到升华。

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迅速发展。

这也为中国社会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了必要的准备。

二是传统与现代的生活方式并存。

中国近代化进程大大加快的同时,封建专制制度虽然被推翻,民国建立、约法颁布,但是仍然出现帝制复辟的逆流,整个中国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一再出现迅速发展的势头,但仍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民主科学日益被中国社会各阶层接受,但专制独裁、愚昧落后的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封建文化仍然占统治地位;社会生活呈现中西合辟、土样并存的局面。

三是多重统治区域的分立导致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出多形式、多线条的发展姿态。

2.依据:
从现实热点看,今年(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同时也是民国建立、清帝退位和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

国共两党都高度评价辛亥革命。

从当今社会看,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很多问题需要突破与变革。

百年前清朝与民国政府的治乱得失,对现实中国很多启示。

从命题人角度看,丁贤勇教授对江南区域史、民国浙江史、近代交通史颇有研究。

李学功教授对孙中山思想、南浔为代表的晚清民国江南市镇变迁和辛亥革命时期的湖州有研究。

陶水木教授对浙江商帮与近代金融、辛亥革命、康有为对外开放思想、自治运动、浙江地方史等有研究。

从教材角度看,涉及必修一辛亥革命、民国建立、清帝退位和临时约法颁布,必修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两大时期以及相应的社会生活变迁,必修三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三民主义和选修四人物孙中山的革命理论与实践。

3.知识梳理:多线并进
(1)政治方面:民主革命日益高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结束帝制,建立民国,颁布约法,但仍然出现帝制复辟的逆流,整个中国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经济方面: 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两次大发展的机遇,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与阶级基础。

(3)思想方面: 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民主科学思想先后高涨,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革和文明进程。

(4)社会生活方面: 中国社会在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等方面趋势更新,日趋文明进步。

4.命题猜想:
立意角度:清末民初世纪之交的中国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社会转型期。

此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与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以浙江地区近代化角度考查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化进程。

清政府与民国的治乱得失,对于今天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期和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可能会打破模块界限,把经济史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甚至人物史糅合起来,考查影响此期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命制角度:
1为什么清政府在辛亥革命一爆发就会分崩离析?为什么清政府的堡垒最后竟然是从内部攻破的?与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光荣革命相比较而言,清帝退位是大幸还是不幸?
2这一时期,中国近代化的全面展开,中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迅速发展。

但为什么共和建国只是昙花一现?(内外原因)
3清末民初地区性浙商商帮、江南地区城镇、社会经济生活角度切入,以社会史观考查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

4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角度看辛亥革命和民国政府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作用也值得关注。

(近代化史观)
5清政府与民国的治乱得失,对于今天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期和战略机遇期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6 改良还是革命?谈谈辛亥革命的必要性问题。

7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从宏观层面看,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复习备考:一是从文明史观角度思考辛亥革命的地位和影响;二是从近代化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与其他重大革命的异同;三是从整体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在世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四是从社会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

【推荐一本书:唐德刚的《袁氏当国》】
1.《临时约法》不合国情
客观地讲,在当时的局势中,的确唯有袁世凯有实力、有威信出任大总统,以稳定时局,进而谋求国家发展。

以孙文为首的革命党人过于理想主义,以为凭一部实行责任内阁制的《临时约法》便能够约束袁世凯了。

他们犯的更为严重的错误就是,竟以为一个在北京总揽朝政的枭雄,会去做一个虚位元首。

众所周知,清末民初,内有地方割据,外有列强侵扰,正所谓内有外患,因此“似乎应该采用总统制,给总统更大的权力,以便能够根据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做出更加迅速和灵活的反应”。

对于这一点,孙文先生或许早有预见,因而在建国之时就力主实行总统制。

可在防止袁世凯独裁的动机之下,最终《临时约法》中采用了责任内阁制。

如此一来,“由于超越了当时的条件,致使民国初期国家权力的运作极为不顺畅”
2.政党政治在中国实验的失败
1912年,“多党制民主体制因为缺乏程序共识,缺乏稳定性和效能,无法真正有效的完成国家权力从君权到民权的转移和过渡,反而因为畸形恶性的政党竞争导致国家政治权威的软弱和流失,政治日益衰败,内阁危机频发”。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中国的有识之士,都已开始考虑加强中央权威,强化中央职权。

3.过渡期与威权体制——袁,孙,梁的思考
袁的帝制主张,孙的共和主张,梁的“开明专制”论。

民主体制在民初或许确实不可以在中国迅速生根、发芽、结果,可为什么当权者不能在帝制与民主间另辟蹊径,以为过渡?要知社会趋向民主的大势是决然无法逆转的。

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失败了,造成了军阀混战,国家贫弱,于是转型之事一拖再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没有开化的中国佬”)、图2(“我们在中国应该做什么”)、图3(“中国就要崩溃了”)分别在1858年4月、1860年12月、1900年7月登载于英国著名漫画杂志Punch。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年表1911年
1月中国首部专门刑法典颁布。

2月台湾发起首次断发大会。

3月上海商界成立武装商团。

4月广州起义,七十二烈士葬身黄花岗。

5月清廷成立皇族内阁。

6月四川成立保路同志会。

7月宋教仁在上海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

8月湖广当局下令查封,酿成《大江报》文字狱案。

10月武昌新军引发第一枪,辛亥革命爆发。

11月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内阁大臣。

12月孙中山归国,经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临时大总统。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三20世纪初发生在中华大地上的一场“妥协”。

他(袁世凯)同起义各省在南京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和同盟会领袖进行谈判。

……(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拥护民国,他就辞职,让位给袁世凯。

几乎所有爱国者一致同意的是:中国必须有一个代表各省的议会;国家必须统一起来,以防止外国干涉(指日本)。

……儿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

孙中山辞职。

袁世凯在南京被选为总统,于3月10日在北京就任。

通过这一系列特殊的妥协,中国避免了一场持久的内战、一次下层阶级的起义和一场外国的干涉。

——美国史学家费正清曾几何时,己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

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

——孙中山(1924年1月)(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英国媒体对中国的看法,并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外部原因。

(2)据材料二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社会政治背景。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妥协”的认识。

(1)看法:丑化中国,认为中国愚昧落后,可任其宰割。

原因:列强的侵略扩张导致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相继展开的“新政”和“预备立宪”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社会各界民众要求民主富强的呼声日益高涨奠定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纷纷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了革命的进程;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造成了武汉地区兵力空虚;湖北革命党人在新军中做了大量的宣传组织工作;湖北地区的高压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3)材料三中,费正清是立足于对当时政治形势的分析来肯定这场妥协的,孙中山是立足于推进国民革命的现实需要来否定这场妥协的。

这场妥协在辛亥革命时期,有助于早日结束帝制和内战,实现政权的平衡过渡,但也为后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出现埋下了隐患。

用一个关键词或一个简短的句子概括1900~1920年这20年中国的历史特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示例:①从沉沦走向上升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中国社会沉沦到谷底;于此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初步发展,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始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民族资本主义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15的新文化运动宣传了民主科学思想,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解放了国人的思想,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这一切都表明中华民族逐渐走出谷底,走向上升时期。

材料一辛亥革命自武昌首义以来……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之势。

究其原因是清朝统治已不得人心。

如果说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之时清朝的腐败已经暴露无遣的话,但在那种情况之下更多的中国人对清王朝依然抱有一丝幻想,他们寄希望于清政府的“新政”,这时的清政府也确实做出了一番姿态,准备实行“新政”。

为此,清政府还于1905年派出使者团到欧洲考察,希望通过学习,找到一条强国之路,以此来挽救岌岌可危的统治。

五大臣的出洋考察果然不负众望,他们找到了一条所谓的“宪政”之路,清政府也迅速地付出了行动,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于1911年成立了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暴露以后,立宪派内部开始分化。

同时,皇族内阁集权,也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

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面对统治危机,采取的对策是什么?为何没有效果?(8分)
材料二100年前,统治中国268年的清王朝颂布了退位诏书,宣告退位。

清王朝的退位,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
1912年2月12日,对于中国历史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日。

这一日,皇权就此崩塌,“至此,统治中国268年清王朝宣告结束,更为关键的是帝制中国2132年的历史打上了一个句号。

于是,我们可以说,此日堪称中国历史上至关紧要的一天。

它是一条分界线,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摘自网络文章《皇族覆灭百年祭》
2.1912年的清帝退位与1688年英国国王詹姆士三世失去帝位相比较,有何异同?请你从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理解“清王朝的退位,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10分)
材料三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中国)来说特别残酷。

……现在(20世纪初)中国……发奋要成为一个大国,惟一的大国,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在所不惜。

因此她渴望付出双倍的革命努力,毫不信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正如过去中国欣然接受佛教圣典和试图结识德先生(民主)和赛小姐(科学)那样,她现在着力研究历史、社会学和人种学。

━━(法)布罗代尔《文明史纲》3.20世纪初为了改变中国落后之局面,中国人付出了“双倍的革命努力”。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在思想变革方面的努力与意义。

(8分)
参考答案:
1实行“新政”,走“宪政”之路。

(2分)
“预备立宪”是骗局,使立宪派分化,部分倾向革命。

皇族内阁集权,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汉族官僚离心。

假立宪,真专制,清政府反而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6分)
2异
中国:面对内外压力,清帝被迫主动退位;(2分)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政变方式赶走专制君主。

(2分)
同:权力更迭未出现大规模流血事件(2分)
意义:清朝封建统治结束,君主专制政体废除,顺应民主共和潮流。

中国从皇权至上的专制
时代走向主权在民的民主时代。

(4分)
3辛亥革命前(同盟会成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2分)
随着袁世凯不断加快专制独裁及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3分)
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3分) 4.20世纪初,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世界历史在20世纪初期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请用史实阐释中国的转型内容和世界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

(12分)
(1)20世纪初,中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

政治方面:①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清政府被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实业救国浪潮兴起。

思想文化方面: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兴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成为后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2)20世纪初期世界历史发生的重大变化:(1)政治方面: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阶段,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本主义政治从动荡走向相对稳定时期。

(2)经济方面:苏俄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但形成了存在着严重缺点和弊端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资本主义经济从动荡走向相对稳定时期,甚至在有些国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中心已经由欧洲转移到了美国。

(3)帝国主义殖民扩张活动主要表现在帝国主义内部对殖民地的再分配,如在巴黎和会上对德国海外殖民地的瓜分。

(4)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空前高涨的局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5)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本时期最大的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俄国建立并得到初步发展。

(6)国际关系:形成了国际关系新格局,即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