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医如何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

早在公元7-8世纪藏医药经典著作《四部医典》中以详细的以黑脉(动脉和静脉系统)学说白脉(神经系统)学说来记载了对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理论和治疗方法。藏医认为人体的命脉主要由白脉(神经)和黑脉(血管)组成,把大脑比喻成白脉的海洋,把心脏比喻成黑脉的海洋。白脉与脏腑和四肢相连接,功能主要是管理运动知觉。黑脉包括红色命脉(动脉)和黑色命脉(静脉)。所有跟心脏、脑部相关的疾病都脱离不了黑白脉的范畴,所以藏医又把心脑血管疾病统称为黑白脉病。

人体内,心脏是国王,是五脏最为重要的器官。心脏病主要是由于饮食起居不及、过甚及其相反,使隆、赤巴、培根和黄水偏盛,特别是悲伤忧愁、惊恐太甚、神志反常、易愁忧思、饥饿失眠等引起的。

藏医理论将出血性脑血管病称为“脑血瘫”,缺血性脑血管病称为“脑脉瘫”,心绞痛称为“心痛病”。藏医在“三因学说”、“七大质”、“三种排泄物”、“五源学说”以及“十九种主管运动的白脉(神经)”和“二十四支黑脉(血管)”的理论指导下,强调“血”、“隆”(相当于中医种的“气”)、“脉”的三者相结合,在治疗心脑血管病方面强调通过补“隆”养“血”、降“隆”调“脉”、活血化瘀的方法,采用整体治疗的方法,从根本上治疗黑白脉病,达到改善脑部供血、调节和营养神经,抑制脑细胞死亡的标本兼治的目的。

心脑血管病属于藏医学的脉病。藏医学认为人体的主要脉道为命脉,命脉分黑脉与白脉。黑脉属血,源于命脉(心脏),如松树之状而向上分布;白脉属龙,导源于脑,向下循行。两脉在体内往往并行,运行于肌体深层内部者称为内脉,与各个脏腑相互联系。循行于躯干表层者称为外脉,与肌肉、大筋、骨骼、关节及四肢相互沟通而形成脉络。黑白脉的正常生理活动有赖于“七大物质”和“两种排泄物”的运化正常,还需龙、赤巴、培根三种因素的协调推动。实践证明,藏医学两千年前对生理解剖学的认识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非常吻合。如:藏医学对神经血管的具体解剖及胚胎学等的认识。

一.命脉病(心脏病)

1. 病因:主要是由于心情忧郁,烦乱,饮食失调,失眠,易怒等原因所致。

2. 分类和症状:(1)心悸:主要症状是头痛,健忘,神志错乱,无故生气,有时自言自语,有时答非

所问,对不顺耳的语言容易生怒或产生恐惧,常唉声叹气,心慌,气短,失眠。

(2)心绞痛:分龙型心绞痛和血型心绞痛两种。龙型心绞痛的症状是头昏,上半身疼痛,气短,眼脉突起,口干舌燥。血型心绞痛的症状是舌干,有如针刺的疼痛感,瞪目,嗔怒。

(3)心热症:分热扩散和热潴留两种。热扩散的症状是沉迷,神志不清,眼现红色,上半身刺痛,鼻唇干燥,胸前前后好似火烧。热潴留的症状是热腐,心脏剧痛如刀割,舌燥萎缩。

(4 ) 心脏积水:其症状是多语,心前区有颤抖感,失眠,心脏有被击感,呵欠,喜欢听各歌曲,易怒。

(5)心闷:其症状是健忘,思虑多,食欲不振,嗜睡,心前区有石头堵塞感。

(6)心脏虫病:其症状是眼镜发黑,嗜睡,心悸发闷,心前区有拉锯感。

(7)心怒症:其症状是脉象虚,发热,沉默寡言,易怒,瞪目怒视,甚至打人,偏头痛,口眼喎斜。

3. 疗法和用药:(1). 降龙泻脉疗法:主治心脏积水、心悸,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高血脂、高血压。药用:赞

旦久杰、久如尼阿等、二十五味珍珠丸等。。

(2).伏龙通脉疗法:主治心绞痛、心闷,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药用:阿嘎杰巴、堆孜久吉、三十五味沉香丸等。

(3).培龙利脉疗法:主治心脏虫病、心热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心病。药用:大旦久杰、堆孜久吉、桑罗等。

(4). 赤龙清脉疗法:主治心怒症、心脏积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肺心病。

药用:阿嘎索阿、阿嘎久阿、其美阿杰等。

(5). 索龙归脉疗法:主治心热症、心悸,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肌病。用药:

毕玛拉、其美阿杰、五味麝香丸等。

4.用药须知:临床应用藏药比较考究,须知:

(1)。一般使用藏药根据病情需选用2~8种搭配使用。

(2)。要根据天文星算推演出的最佳服药时间按时服药。

(3)。服药时有的药需泡过夜;有的药需空腹或饭前或饭后半小时后服用;有的药需在服药前服花椒水,服药后服柯子水;有的药需粉碎勾兑服用效果更佳。

(4)。藏医学非常重视饮食起居的辅助治疗。饮食永远要给胃留四分之一的空间,营养而不厚重;起居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逸结合,居处最好鸟语花香,心境恬淡,怡然自得。

二.白脉病(脑血管病)

一、分布状况:人身发育或衰退的根本由脉产生,如命根一样之脉有黑白两种,黑脉原出于命脉,

向上分布。白脉导源于脑,向下循行,两脉运行于机体深层者称为内脉,连接与各个脏腑。循行与肌体浅层者称为外脉,与肌肉筋骨、四肢等链接。

1. 内脉:如旗带一样的内脉有十三支,风脉有四支。与心和小肠相连接;胆脉有四支,与肺、大

肠、肝、胆相连接;培根脉有四支,与胃、脾、肾、膀胱相连接;另有混合脉一支,与精府相连

接。内脉隐于内部而通于脏腑,故头部疾患能降于脏腑,显示出各种症状。

2. 外脉:外脉有管状脉两支,能瘫脉两支,珍宝脉两支,合计六支。

(1)管状脉导源于脑心,自后卤外出,从第一椎左右各一寸处直接向下运行,至第五椎复入里与脊柱内的脉相连接,至十二椎又向脊柱外循行,与精府和肾脏想通,经尾骨与髋骨之间,然后

越髋眼外出,经大腿外侧,历外踝、中趾,止于足心。另分二支由十四椎外出,自髋骨上显露,

向下运行与大腿,沿膝关节、胫骨,循大趾鳖头(丛毛),和上脉汇集于足心。

(2)能瘫脉自枕骨两侧发旋处开始,下行至第一椎,两脉相交于此,隐入于臑骨、肩胛骨之间,至此分为两支,一支自肩关节外出,经羊尾肌(肱三角肌)至肘。一支自腋窝外侧出现,至肘

部与另一只衔接,绕肘关节循拇指,汇集于掌心。

(3)珍宝脉始于脑下,经小尖脉端,于耳垂下外出,而隐入于锁骨处,向下运行,至腋窝内外出,至肘弓弰穴向下运行,通于无名指,至掌心与能瘫脉汇合。

分布于人身外部之脉,因与肌肉、大筋、骨骼、关节等相连接,故能导致人身肿胀、干瘦、拘

挛、僵直等病变。

二、病因病机:

1. 剧烈活动,损伤机体脉络;

2. 瘟毒热邪等降入脉中;

3. 兵器棍棒等机械损伤,引起风之技能絮乱而入于脉道;

由于以上各种因素,形成白脉病。

三、分类:可分为总之和具体的两部分。

1. 总之又可分为热性白脉病和寒性白脉病两种,又因时间而形成新旧两种。

2. 具体分类:可分为部位和和合病原两类。按部分头,有头病、躯干病和四肢病三种;以和合

分,则有龙、赤巴、培根、混合症四种。

四、症状:头和眼歪斜,头晕如醉,意识功能减退,不能蹲坐,夜不安寐,恶心呕吐,哑结不语,

神志混乱不清,全身作痒,不能闻巨声,四肢瘫痪。如病降于躯干内,则言语乖多,身颤后引饮无賡,半身麻木或失去知觉,并有肿胀感。二便失禁,或不通,身热如火或冰冷如石,身内曲如弓或外仰似角,僵硬如木或卷缩似硬皮,出现各种怪状。四肢瘫痪,麻木不仁,或失去知觉,浮肿或干瘪,足跛,拘挛或僵直,或扑倒如尸。如为兵器所中,则左右上下交叉作肿。扩散伤热,机械伤热等赤巴并发者为热证,龙和培根为因者则为寒证。与龙并发者身颤,呵欠频作,口干,神志恍惚。

合并赤巴者,则体温高和热证症状突出,刺痛剧烈。合并培根者,体温低,浮肿。混合症则出现综合症状。病势甚者死,病势中等者治之则活。病势轻微者,日久则自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