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关性问题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 考 文 献 】 [1] 王小鲁、樊纲: 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 2004, ( 1) 。 [2] 周 丈 兴 : 中 国 , 收 入 分 配 不 平 等 与 经 济 增 长[C].北 京 : 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 2005。 [3] 任晓莉: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的评析 [J]. 中州学刊, 2004 , ( 5) 。 [4] 卢 嘉 瑞 : 中 国 现 阶 段 收 入 分 配 差 距 问 题 研 究[M].北 京 : 人 民 出 版 社, 2003。
距的回归分析。以 1991- 2005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城镇化
水平是因变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自变量, 计算结果如表 3。
表3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R R2 调整后的 R2 F 检验值
Y= 1.3803+ 0.0416X ( 4.6023) ( 4.7627)
0.7973
0.6357
0.6077
现在: 城镇化水平低, 这决定了大量从农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
将 被 滞 留 在 农 村 ; 小 城 镇 建 设 滞 后 、总 体 水 平 低 , 影 响 了 农 村
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显然
在城市和城镇, 小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能促 进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和 优 化 , 使 第 一 产 业 人 口 下 降 , 二 、三 产业人口增长。但是, 按国际标准统计, 我国小城镇人口占城 镇人口比重目前只有 38%左右, 比通常标准低 7 个百分点。因 此, 现阶段大力发展小城镇, 繁荣小城镇经济十分迫切。积极 创造条件,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收入差距 相关性 回归分析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差别扩 大 是 当 前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突 出 问 题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经 济 研 究 所 《中 国 收 入 分 配 与 公 共 政 策 》课 题 组 ( 2003) 研 究 结 论 认 为 : ( 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考虑 非货币因素) ; ( 2) 城乡 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 ( 3) 落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为明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期 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 为未来经济社会的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抹下了浓浓的阴影。目前, 我国正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其 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关 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而这不仅取决 于整个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取决于城镇化进程。为此, 需要加 强对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关系的深入研究。 二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相 关 性 的 实 证 分 析 1、数 据 选 取 。 为 了 考 察 我 国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距的相关性, 本文选择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 均纯收入的比率( 来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及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来代表城镇化水平)这两个指标, 具体数据如表 1。 2、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的 回 归 分 析 。 回 归 分 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 根据关系的形态, 选择一个合适 的数学模型, 来近似的表达变量的平均变化关系的方法, 这个 数学模型称为回归方程。为了更全面考察城镇化水平与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可以利用表 1 的数据进行回归分 析。 ( 1) 20 世 纪 80 年 代 ,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的 回归分析。首先对 1978- 1990 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计算结 果如表 2。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城镇化水平的 变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关系数 R 的值为 0.3795, 为低度线形相关。从 R 2 和调整后的 R 2 来看,
成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 势在必行。当前要
特别突出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快城镇化进 程。
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核心问
题。我们要吸取过去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教训, 通过加快城
镇化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我国
城市化和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 主要表
城镇人均可 农村人均 城乡居民人 支配收入(元) 纯收入(元) 均收入比率
343.4
133.6
2.57
387
160
2.41
478
191
2.50
492
223
2.20
527
270
1.95
564
310
1.81
651
355
1.83
739
398
1.85
900
424
2.12
1002
463
2.16
1181
545
2.16
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城镇 化水平的变化对城乡居民差 距的变化起到较为显著的影响。城镇化的滞后发展阻碍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从根本上制约了
农民收入的增长, 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三、加快城镇化水平发展步伐,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目前,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
表2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R R2 调整后的 R2 F 检验值
Y=2.8767- 0.0318X 0.3795
( 5.394) ( - 1.3602)
0.144
0.0662
1.85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回 归 方 程 的 解 释 能 力 只 有 14.4%, 经 调 整 后 的 解 释 能 力 仅 有 6.62%。从 F 检验值来看, F 检验值很小, 仅为 1.8504, 说明城镇 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有微弱线性相关关系, 可近 似地看成没有线性相关 关系。这说明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
宏观经济
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的相关性问题研究
○龚新蜀 王雪锋
( 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 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着密切关 系, 即城镇化水平越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 城镇化水平 越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因此,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 就必须提高城镇化水平, 特别是提高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 水平。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来阐述这一观 点。
表 1 1978- 2005 年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增 长 率 及 城 乡 人 均居民收入比率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务中心。第四, 注重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各地区人口分布、产 业 构 成 、地 理 条 件 、交 通 状 况 、资 源 情 况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很 大, 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优势不尽相同。因此, 必须从实际出 发 , 立 足 比 较 优 势 , 扬 长 避 短 , 突 出 特 色 , 在 “个 性 ”上 下 功 夫 , 做到宜工则工, 宜商则商, 宜农则农。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应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型或加工主导型小城镇; 经济发达地区应 形成高新技术示范区, 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 地处交通干 线、市场发达的地区, 应在商品集聚效应和商品市场 辐射力上 下功夫, 兴办专业市场, 完善各种服务设施, 使之成为商品集 散地, 发展商贸流通型小城镇; 具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 的地方, 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旅游开发型小城镇。
1376
602
2.28
1510
686
2.20
1701
709
2.39
2027
784
2.58
2577
922
2.79
3496
1221
2.86
4283
1578
2.71
4839
1926
2.51
5160
2090
2.46
5425
2162
2.50
5854
2210
2.64
6280
2253
2.78
6860
2366
2.89
发展小城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 把发展小城
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当前, 小城镇建设要抓
住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向二、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日渐
迫 切 的 机 遇 , 根 据 各 地 区 不 同 的 市 场 、资 源 特 点 , 选 准 主 导 产
业, 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牵动当地产业结构向二、
7703
2476
3.11
84.72
2622
3.23
9422
2936
3.20
10493
3255
3.22
城镇化 水平( %)
17.92 18.96 19.39 20.16 21.13 21.62 23.01 23.71 24.52 25.32 25.81 26.21 26.41 26.94 27046 27.99 28.51 29.04 30.48 31.91 33.35 34.78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90 《当代经济》2007 年第 11 期( 上)
宏观经济
实行了限制城市发展的消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因此这一时
期城镇化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 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与城镇化的变化基本无关。
( 2) 20 世 纪 90 年 代 至 今 ,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三产业转移。第二, 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
来。第三, 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
来。要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 尤其 要 健 全 和 完 善 产 前 、产 中 、产 后 全 程 配 套 服 务 体 系 , 把 小 城 镇
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
22.6838
从以上计 算 结 果 可 知 : 20 世 纪 90 年 代 至 今 , 我 国 城 镇 化 水平的变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相关性明显增强, 相 关系数 R 的值为 0.7973, 为显著线形相关。从 R 2 和调整后的 R 2 来看, 回 归 方 程 的 解 释 能 力 为 63.57%, 经 调 整 后 的 解 释 能 力仍有 60.77%。从 F 检验值来看, F 检验值为 22.6838, 说明城 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这
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应成为今后乡镇企业 发 展 的 主 要 内 容 。乡 镇 企 业 的 发 展 方 向 应 是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扭 转以往的“非农”倾向。发展以农业为核心 , 围绕农业产前、产 中 、产 后 , 构 建 全 新 的 农 业 产 业 链 条 , 这 是 乡 镇 企 业 发 展 的 新 机会, 也是今后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为此, 乡镇企业应发展以农业为原料的工业和直接为农业、农 村提供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工业为主体, 这样既能充 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优势, 促进乡镇企业新一轮的增长, 又能吸 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我国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主要 在中西部地区, 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 不仅有利于 中西部地区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而且可以缓解农村剩余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压力。二是通过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第三 产业。现阶段的乡镇企业, 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 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 在某些传统行业中, 由于区域 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 过剩、低水平过度竞争的局面已形 成。一些农村亟需的第三产业, 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 融保险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因此, 在充分发挥乡镇工业吸纳 劳动力的同时, 必须加快发展乡镇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促使乡 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 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 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重 点 是 农 产 品 流 通 业 、交 通 、通 讯 、信 息 服 务 、技 术 服 务 等 行 业 , 开发农村房地产和旅游等新兴产业。乡镇企业对增加农民就 业和收入作用明显, 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 级和增 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加快 技 术 进 步 , 加 快 体 制 和 机 制 创 新 , 重 点 发 展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服 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
距的回归分析。以 1991- 2005 年的数据进行分析, 其中城镇化
水平是因变量,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自变量, 计算结果如表 3。
表3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R R2 调整后的 R2 F 检验值
Y= 1.3803+ 0.0416X ( 4.6023) ( 4.7627)
0.7973
0.6357
0.6077
现在: 城镇化水平低, 这决定了大量从农业游离出来的劳动力
将 被 滞 留 在 农 村 ; 小 城 镇 建 设 滞 后 、总 体 水 平 低 , 影 响 了 农 村
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显然
在城市和城镇, 小城镇可以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能促 进 农 村 产 业 结 构 的 调 整 和 优 化 , 使 第 一 产 业 人 口 下 降 , 二 、三 产业人口增长。但是, 按国际标准统计, 我国小城镇人口占城 镇人口比重目前只有 38%左右, 比通常标准低 7 个百分点。因 此, 现阶段大力发展小城镇, 繁荣小城镇经济十分迫切。积极 创造条件, 发展小城镇是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
【关键词】 城镇化水平 收入差距 相关性 回归分析 一 、问 题 的 提 出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城乡差别扩 大 是 当 前 经 济 发 展 中 的 突 出 问 题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经 济 研 究 所 《中 国 收 入 分 配 与 公 共 政 策 》课 题 组 ( 2003) 研 究 结 论 认 为 : ( 1)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 考虑 非货币因素) ; ( 2) 城乡 收入差距仍然在扩大; ( 3) 落后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最为明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甚至今后一段时期 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突出矛盾, 为未来经济社会的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抹下了浓浓的阴影。目前, 我国正在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增加农民收入, 是其 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 重点难点都在农村, 关 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而这不仅取决 于整个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取决于城镇化进程。为此, 需要加 强对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关系的深入研究。 二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相 关 性 的 实 证 分 析 1、数 据 选 取 。 为 了 考 察 我 国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距的相关性, 本文选择全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 均纯收入的比率( 来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及城镇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例(来代表城镇化水平)这两个指标, 具体数据如表 1。 2、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的 回 归 分 析 。 回 归 分 析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 根据关系的形态, 选择一个合适 的数学模型, 来近似的表达变量的平均变化关系的方法, 这个 数学模型称为回归方程。为了更全面考察城镇化水平与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 可以利用表 1 的数据进行回归分 析。 ( 1) 20 世 纪 80 年 代 ,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距 的 回归分析。首先对 1978- 1990 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计算结 果如表 2。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知: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城镇化水平的 变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 相关系数 R 的值为 0.3795, 为低度线形相关。从 R 2 和调整后的 R 2 来看,
成因。打破城乡二元结构, 实现城乡一体化, 势在必行。当前要
特别突出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加快城镇化进 程。
解决进城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核心问
题。我们要吸取过去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教训, 通过加快城
镇化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我国
城市化和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要求, 主要表
城镇人均可 农村人均 城乡居民人 支配收入(元) 纯收入(元) 均收入比率
343.4
133.6
2.57
387
160
2.41
478
191
2.50
492
223
2.20
527
270
1.95
564
310
1.81
651
355
1.83
739
398
1.85
900
424
2.12
1002
463
2.16
1181
545
2.16
说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城镇 化水平的变化对城乡居民差 距的变化起到较为显著的影响。城镇化的滞后发展阻碍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 从根本上制约了
农民收入的增长, 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三、加快城镇化水平发展步伐, 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目前, 我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
表2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R R2 调整后的 R2 F 检验值
Y=2.8767- 0.0318X 0.3795
( 5.394) ( - 1.3602)
0.144
0.0662
1.850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回 归 方 程 的 解 释 能 力 只 有 14.4%, 经 调 整 后 的 解 释 能 力 仅 有 6.62%。从 F 检验值来看, F 检验值很小, 仅为 1.8504, 说明城镇 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有微弱线性相关关系, 可近 似地看成没有线性相关 关系。这说明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
宏观经济
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的相关性问题研究
○龚新蜀 王雪锋
( 石河子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摘要】 城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着密切关 系, 即城镇化水平越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小; 城镇化水平 越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大。因此, 要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 距, 就必须提高城镇化水平, 特别是提高中西部省份的城镇化 水平。本文主要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方法来阐述这一观 点。
表 1 1978- 2005 年 城 镇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增 长 率 及 城 乡 人 均居民收入比率
年份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务中心。第四, 注重发挥优势, 突出特色。各地区人口分布、产 业 构 成 、地 理 条 件 、交 通 状 况 、资 源 情 况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差 异 很 大, 发展小城镇的条件和优势不尽相同。因此, 必须从实际出 发 , 立 足 比 较 优 势 , 扬 长 避 短 , 突 出 特 色 , 在 “个 性 ”上 下 功 夫 , 做到宜工则工, 宜商则商, 宜农则农。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应 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型或加工主导型小城镇; 经济发达地区应 形成高新技术示范区, 发展科技主导型小城镇; 地处交通干 线、市场发达的地区, 应在商品集聚效应和商品市场 辐射力上 下功夫, 兴办专业市场, 完善各种服务设施, 使之成为商品集 散地, 发展商贸流通型小城镇; 具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资源 的地方, 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旅游开发型小城镇。
1376
602
2.28
1510
686
2.20
1701
709
2.39
2027
784
2.58
2577
922
2.79
3496
1221
2.86
4283
1578
2.71
4839
1926
2.51
5160
2090
2.46
5425
2162
2.50
5854
2210
2.64
6280
2253
2.78
6860
2366
2.89
发展小城镇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第一, 把发展小城
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当前, 小城镇建设要抓
住农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向二、三产业发展的需求日渐
迫 切 的 机 遇 , 根 据 各 地 区 不 同 的 市 场 、资 源 特 点 , 选 准 主 导 产
业, 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 牵动当地产业结构向二、
7703
2476
3.11
84.72
2622
3.23
9422
2936
3.20
10493
3255
3.22
城镇化 水平( %)
17.92 18.96 19.39 20.16 21.13 21.62 23.01 23.71 24.52 25.32 25.81 26.21 26.41 26.94 27046 27.99 28.51 29.04 30.48 31.91 33.35 34.78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90 《当代经济》2007 年第 11 期( 上)
宏观经济
实行了限制城市发展的消极的城市化发展战略, 因此这一时
期城镇化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所起的作用相当有限, 城乡
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与城镇化的变化基本无关。
( 2) 20 世 纪 90 年 代 至 今 , 城 镇 化 水 平 与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差
三产业转移。第二, 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乡镇企业有机结合起
来。第三, 把发展小城镇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
来。要在小城镇建设中积极发展和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 尤其 要 健 全 和 完 善 产 前 、产 中 、产 后 全 程 配 套 服 务 体 系 , 把 小 城 镇
建设成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
22.6838
从以上计 算 结 果 可 知 : 20 世 纪 90 年 代 至 今 , 我 国 城 镇 化 水平的变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相关性明显增强, 相 关系数 R 的值为 0.7973, 为显著线形相关。从 R 2 和调整后的 R 2 来看, 回 归 方 程 的 解 释 能 力 为 63.57%, 经 调 整 后 的 解 释 能 力仍有 60.77%。从 F 检验值来看, F 检验值为 22.6838, 说明城 镇化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这
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是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应成为今后乡镇企业 发 展 的 主 要 内 容 。乡 镇 企 业 的 发 展 方 向 应 是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扭 转以往的“非农”倾向。发展以农业为核心 , 围绕农业产前、产 中 、产 后 , 构 建 全 新 的 农 业 产 业 链 条 , 这 是 乡 镇 企 业 发 展 的 新 机会, 也是今后农民增收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为此, 乡镇企业应发展以农业为原料的工业和直接为农业、农 村提供生产投入品和生活消费品的工业为主体, 这样既能充 分发挥乡镇企业的优势, 促进乡镇企业新一轮的增长, 又能吸 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我国今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压力主要 在中西部地区, 发展劳动密集型的农产品加工业, 不仅有利于 中西部地区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 而且可以缓解农村剩余 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压力。二是通过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第三 产业。现阶段的乡镇企业, 主要集中于一些传统的、低水平的 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服务业上, 在某些传统行业中, 由于区域 之间产业结构的相似性, 过剩、低水平过度竞争的局面已形 成。一些农村亟需的第三产业, 如科技服务、技术信息咨询、金 融保险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因此, 在充分发挥乡镇工业吸纳 劳动力的同时, 必须加快发展乡镇第三产业的发展。要促使乡 镇企业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 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农产 品加工业作为再次创业的突破口。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重 点 是 农 产 品 流 通 业 、交 通 、通 讯 、信 息 服 务 、技 术 服 务 等 行 业 , 开发农村房地产和旅游等新兴产业。乡镇企业对增加农民就 业和收入作用明显, 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产业结构升 级和增 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 加快 技 术 进 步 , 加 快 体 制 和 机 制 创 新 , 重 点 发 展 农 产 品 加 工 业 、服 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